《周易》三部——與著名易學家張岱年商榷 (毋誠)
《周易》三部——與著名易學家張岱年商榷
現代著名的易學家張岱年教授,在《<周易>是闡述宇宙變化的哲學著作》一文中論述:「《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見《光明日報》1996年8月1日)。又在《弘揚學術,批判迷信》一文中提出:「《周易經傳》富於辯證的智慧」(見《光明日報》2001年5月6日)。由此看來,著名易學家張岱年教授認為《周易》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的。
鄙人多年研讀朱熹注的《周易本義》(以下簡稱「朱子本義」),從中悟出了粗淺的見解,認為《周易》應該是由「易圖」、「易經」、「易傳」三個部分組成的。
按現行的「朱子本義」版本(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朱熹注的《周易》單行本)來探討。從編排目次和內容中,放在卷首的《周易本義圖目》中的「河圖圖、洛書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變卦圖」這九種圖為一大部分,謂之「易圖」;卷一的《周易上經》和卷二的《周易下經》中的卦辭與爻辭為一大部分,謂之「易經」;卷三的《繫辭上傳》、《繫辭下傳》和卷四的《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以及在「經文」中的《象》上下、《彖》上下和《文言》為一大部分,謂之「易傳」。
一、「易圖」
「易圖」,就是講萬物的本源和基本規律。《周禮?春官宗伯?太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
據《周禮》中的闡述,易有三種,或說是三個系統,即夏代之易,曰《連山》;商代之易,曰《歸藏》;周代之易,曰《周易》。三易,就是夏易、商易、周易的總稱。由此可知,「易」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而「三易」的相同之處: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不同之處:《連山易》以艮卦為首;《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周易》以乾卦為首。
夏易和商易早已失傳,而周易則傳承至今,就是今天所謂的《周易》。《周易》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經典,歷來被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堪稱「中華第一經」。
《山海經》曰:「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充分說明「三易」都是出自「河圖」。
綜合上述,「三易」的相同之處,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周禮》中說的「經卦」,就是現在我們通常說的「八卦」,也叫「單卦」;《周禮》中說的「別卦」,就是現在我們通常說的「六十四卦」,也叫「重卦」。單卦和重卦,就是「易」。「三易」的本源,都是從「河圖」而來。充分證明,在周代以前就有了「易」,而在「易」之先,就有了「河圖」,因此「河圖」為「先天之易」。
1996年11月20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易學課題組的《易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千古<河圖>與八卦關係的解釋》長篇論文。在論文中說:「孔子、朱熹乃歷代儒學、道學之士,數千年堅持的觀點終於得以證實。創造中華易學的華夏先祖智慧之偉大,確實令世人嘆服」。特別指出:「儒學大師朱熹,首次將《河圖》、《洛書》置於自己注的《周易本義》之前,以示其為無文字時代的『天地自然之易』,為易學八卦的本源。」
朱熹不僅首次推出了《河圖》、《洛書》等九種圖,而且和蔡元定合寫了《易學啟蒙》一書,專門講解這九種圖。朱熹在《易學啟蒙》所作的《序》中說:「近世學者,類喜讀《易》。其專於爻義者,既支離散漫,而無根據;其涉於象數者,又牽強附會,而或以為出於聖人心思智慮之所為也,若是者,余竊病焉。因與同志頗輯舊聞,為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於其說。」
「朱子本義」的《周易本義圖目》的九種圖,為無文字時代的「天地自然之易」。編排在卷首,是《周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謂之「易圖」。
「易圖」,是萬物的本源,是中國文化的先河,是世界哲學的鼻祖。
「朱子本義」的「圖目」是《周易》的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說,沒有這一部分的「易圖」,何而能有「易經」和「易傳」呢?
二、「易經」
「易經」,是周君封建變革進程史的記載,亦即周君封建變革政治理論史的記載。
「朱子本義」的正文,就是卷一的《周易上經》和卷二的《周易下經》,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統一稱為「經文」。簡稱為:「易經」。
《周易百事通》中說:「經文的內容,涉及面很廣,大體上記錄殷末周初的社會生活,其中有祭祀、戰爭、生產、商旅、婚姻、水旱災害等。既反映了經濟上的漁獵、牲畜、農耕、手工業等,又反映了當時政治上奴隸主的壓迫與剝削以及奴隸的反抗與鬥爭,也反映了侵略掠奪與反侵略掠奪而發生的戰爭。所以《周易》經文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研究上古史的資料。」(見《周易百事通》)
李大用在《周易新探》中指出:「《周易》卦爻辭是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興周滅商的歷史進程及其成敗因由的記錄。」(見李大用著《周易新探》28頁)
王簡在《周易雜誌》手稿中寫出:「這是周君在封建社會變革中,應用我國原有的《易法》,來指導當時封建變革的實踐。經過古公亶父、季歷、文王、武王、周公、成王五代人,約一百五、六十年的長期變革實踐鬥爭中體會出來的,最後由周公總結編寫這部《周易》的經文,約在公元前1041年左右,距今約有三千多年。
王簡在他寫的《周易雜誌》手稿中,總結出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是講周君封建變革全部歷史進程,包括在實踐中的論理方法,這個六十四卦有六人的事實如下:
一、古公七卦:震、屯、無妄、頤、益、噬嗑、隨。
二、季歷一卦:復。
三、文王四卦:解、習坎、訟、蒙。
四、武王三卦:渙、未濟、師。
五、成王五卦:革、比、否、剝、晉。
六、周公有事實的三十六卦:困、大壯、需、乾、大畜、小畜、大有、泰、夬、小過、蹇、遁、艮、漸、旅、謙、咸、恆、井、姤、蠱、巽、鼎、升、大過、豐、既濟、同人、賁、家人、離、明夷、豫、坤、萃、觀。
周公還有設想中的八卦:歸妹、節、履、損、中孚、睽、臨、兌。共四十四卦。
王簡先師研究「朱子本義」五十多年,重新編排了「八卦」的邏輯進程,並編寫出「六十四卦」經文的《周易還原》手稿。
在研讀「朱子本義」的「經文」中,鄙人初步體會出「卦辭」是講現象與本質,「爻辭」是講實際問題,「象曰」是講認識問題,「彖曰」是講分析問題。
總之,《周易》的經文,不是卜筮的,而是興周滅商的歷史進程及其成敗因由的記錄。
三、「易傳」
「易傳」,既是講「易圖」的,又是解「易經」的。是闡述自然和社會形成與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的哲學著作。
在「朱子本義」的「經文」後面,註解了《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以及在「經文」里註解的在卦辭中的「象曰」,叫《象上傳》,「彖曰」,叫《彖上傳》;在爻辭中的「象曰」,叫《象下傳》,「彖曰」,叫《彖下傳》,還有「經文」中「乾、坤」兩卦里的《文言》,古稱為「十翼」,現在稱為「易傳」,簡稱為:「易傳」。
「易傳」共有七種十篇文章,亦稱「十翼」。其中《彖》與《象》較早,著成於戰國中期以前,《雜卦傳》最晚,大致是秦漢之交的作品。顯然「易傳」非出自一時一人,而是從西周至秦漢,由許多哲人共同完成的一部經典著作。
「易傳」,明確指出了天地人都是一個整體。整體中包含著許多互有聯繫的部分。這個整體的運作,是以「反覆其道」的形式進行循環。它還強調整體內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並把「太和」視作整體運動結果的最佳狀態。所以,它是一種有機循環的「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
「易傳」,是以辯證思維的陰陽對立統一為基本點,提出了陰陽、剛柔、日月、寒暑等很多對立面。這些對立面是能動轉化的,陰陽消長,剛柔上下、日月交替、寒暑相推。變化的動因,一是「相摩」、「相盪」、「相推」,即由對立面的碰撞激蕩、推演選成變化;二是「相交」、「相感」,即由對立面的相互聯繫,彼此滲透導致變化。變化的趨向是「窮下反上」,矛盾到達極點後向其反面轉化。變化的結果導到「復,其見天地之心」的循環論。
「易傳」的「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和陰陽辯證思維,反映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它強調的「易變」哲學,代表了古代思維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因此,它對中國文化各外層面產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如十七世紀以前的中國科學技術,一直居於世界的前列,與《易》思維方式的啟迪引導密不可分,古代天文學的蓋天、渾天、宣夜的宇宙理論、充分運用了太極式的整體思維;中醫學的陰陽辯證施治,五運六氣的藏象學說也直接源於《易傳》的辯證思維和意象思維。甚至博塞象棋、中國象棋、世界象棋、中國圍棋等不起眼的棋戲,也靠《易傳》思維方式來設計棋盤、棋子及著法。《易傳》的這種思維方式還有它的現代意義。普里高津說:「現代科學的發展,近十年物理和數學的研究,如托姆的突變理論,重正化群,分支點理論等,都更符合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國思想對於西方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個啟迪的源泉。」
「易傳」,著重的闡述了「易」的三義,即:簡易、變易、不易。簡易,說是的《易》的概括性和可行性。也作「易簡」。說明陰陽變化規律的本質非神秘性的簡明性;變易,說的是《易》所揭示的宇宙萬物的運動性和變化性。體現宇宙萬物永恆運動變化的本質;不易,則是說《易》所揭示的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和規則性。說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
以上是鄙人初步悟出「《周易》三部」,即:「易圖」、「易經」、「易傳」的粗淺說明。與所謂「《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見《光明日報》1996年8月1日登載著名易學家張岱年的《<周易>是闡述宇宙變化的哲學著作》論文中的提法不同。此觀點確否,敬請同仁們斧正。
2002年6月於寒舍
附錄:《周易》是闡述宇宙變化的哲學著作
《周易》是闡述宇宙變化的哲學著作
張岱年
光明日報與《科技智囊》雜誌社目前開展「科學理解易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徵文討論,這是很有意義。因為這關係到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問題。只有討論清楚了才能準確地取其精化、剔除糟粕,更好地古為今用,真正將中國古代文化中有價值的內容挖掘出來,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其中《易經》大約誕生於商末周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第一部成書。儘管它是對六十四卦卜占的總結,但其中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法律、教育、家庭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所以並不是單純的卜筮性質的著書,而是對當時社會生活及人們對外部世界認識的系統總結。
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為《易經》作注釋,因此寫成了《易傳》,這樣《周易》就發展為一部內容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其中包括的重要哲學思想有:本體論、辯證法、天人關係學說、人生哲學、社會論理道德等等。其中對宇宙運動變化規律論述得最為深入,並將其視為社會及人生變化的基礎,因此「易」可解釋為宇宙變化之大曆程,而講宇宙變化最詳密者便是《易傳》。
從漢代起直到近代,許多學者都認為《易傳》是孔子所著,所以《周易》在儒家學說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初視為「六經之首」。至於道家對《周易》的重視更是人所共知的了。要想了解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不了解《周易》是不行的。當然《易傳》中也有古人占筮方法的介紹,但所佔的比重很小,所以並不能代表《周易》的主體思想。而同時,《周易》中還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反對宿命論、主張自強進取的觀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而「自強不息」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存發展、並創造出輝煌文化基本精神動力,在今天的「四化」建設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往人們對《周易》的認識疑惑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周易》既是一部「聖書」,同時也是一部「奇書」,幾千年來歷代學者對它的研究之作不下數千種,但仍有很多問題解釋不清,其中包括八卦起源、《河圖》與《洛書》的真實內容是什麼等等。
兩年前,我參加了北京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和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組織的學術成果研討會。會上,易學課題組對《河圖》與八卦關係的論證成果很有價值。歷史上人們對《河圖》的爭論很多,但不管古人所論的《河圖》是怎麼回事,現代人對此應有超越古人的新見解,所以我認為他們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必要。尤其是他們在找出八卦之數的基礎上推出了「六十四卦和合數表」,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和合」精神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和合」思想不僅對於中國的發展有意義。而且對世界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今天,學術界又開展科學認識《周易》的學術討論,我衷心的祝願這個討論能獲得圓滿的成功。
(原載《光明日報》1996年8月1日)
推薦閱讀:
※《周易》預測到底是「偽科學」或是「真科學」
※周易64卦對人生迷津的指點要義(後續)
※聽老涮講易經3.1大衍筮法簡介
※稱骨算命法,稱骨算命表,袁天罡稱骨算命,稱骨算命准嗎,免費稱骨算命,周易稱骨算命,稱骨算命歌
※閻河冰奇門遁甲教程第1課:零基礎學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