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真情,巧解醫患「心鎖」      浙江日報

溫州醫調委主任李永清的「調解經」——

公平+真情,巧解醫患「心鎖」

本報記者 吳勇 通訊員 黃高子 吳林勇

  核心提示: 法治人物激蕩心靈,法治故事感人肺腑。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活躍著一群熱心人,他們有的用愛心幫助弱勢群體,有的用執著捍衛公平正義,還有的用真情維護社會和諧。這次,讓我們來認識兩位奮戰在不同崗位上的法治人物,聽聽他們追求法治精神的動人故事。

  出現醫療糾紛怎麼辦?是去醫院「拉橫幅」,還是上法院打官司?

  在溫州,不少陷於醫療糾紛的患者和醫療機構如今並沒這麼做,而是先找老李「評評理」,從勢同水火到握手言和,甚至有時就讓老李說了算:「賠不賠、賠多少,你看著辦!」

  大家都信賴的「老李」叫李永清,是溫州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溫州醫調委)主任。2009年,從龍灣區公安局政委退下來後,他沒有去過悠哉游哉的退休生活,而是競聘履新,帶著5名調解員沖在醫療糾紛一線。

  7年來,老李這支小團隊,把醫療糾紛的「大戰場」從醫院逐步轉入溫州醫調委,用法律和醫療的專業知識為醫療糾紛進行調解工作,先後受理調解醫療糾紛1344件,調解成功率達98.36%,協議履行率達100%。

  守護公平這桿秤

  怎麼看,老李都不像60歲出頭的人,走路快、說話快、邏輯性強,問題剛接手,辦法已想得差不離。採訪當天,老李的諮詢電話不斷,忙得不可開交……

  醫患糾紛往往牽涉情、理、法多種因素,而且涉及專業技術問題,是塊難啃的骨頭。在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主任室里,李永清接待過上千起醫療糾紛案件,「有來燒紙的,有要卸我一條腿的,還有塞紅包、求情的,但我只堅持一個原則——以事實說話、以證據定責任。」

  從角色定位上看,人民調解員是居中第三方,可這調解的活兒,到底能否為當事雙方所信服,甚至事後不發生反悔、激化,依託的是公信力。

  李永清深諳,這份信任,源於點滴積累,是耐心細緻地辦成一件又一件的鐵案得來的。

  一次,溫州市某醫院連續發生兩起婦產醫療糾紛,卻因老李的介入,得到與當事人起初設想迥異的結果。

  產婦丁女士因產後胎膜殘留,一直出血,院方未查明原因,多次給予藥物止血。後因再次出血就醫時,院方因刮宮不慎穿孔造成腹腔大量積血,經送上級醫院急救才保住性命。事後,丁女士找到老李,「我們是外來務工者,既不懂醫,又沒熟人,只求院方給1萬元了事。」

  「醫院肯定有錯。」聽罷情況,這是李永清給醫院打電話核實後,對丁女士說的第一句話。丁女士一下心定了,這「第三方」沒有一上來就替醫院說話。後經調查鑒定,院方理應承擔主要責任,李永清據理力爭,為患者爭取了3萬元賠償。

  而後,又一產婦項女士分娩後突然出現新生兒死亡。雖然屍檢排除了醫院責任,但是產婦家屬仍然不肯罷休,要求賠償,「我們不管什麼依據,人沒了,你們必須賠償25萬元。」

  老李透過詳實調查,很快清楚地掌握了新生兒死亡的全過程。憑著多年調解矛盾的經驗,他作出了自己的判斷:該患兒屬先天性肺、肝臟不全,腦幹、蛛網膜廣泛出血死亡,院方無責,不予賠償。

  老李的判斷客觀公正,沒有偏袒醫鬧一方。當他把自己的判斷告訴當事人時,當事人啞口無言,表示認可、服氣。

  有時候,被七八個甚至更多的群眾包圍是常有的事。「當調解員,一是要善於聽,聽矛盾雙方的意見,搞清楚事實才能一碗水端平,二是要善於『理』,根據客觀事實公平作出評價,理清楚脈絡,再給出合理建議,只要做好了這些,我相信沒有調解不了的矛盾。」老李如是說。

  既是患者的維權者、又是醫院的解憂人,李永清維護了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更守住了公平正義這桿秤。

  用情調解化糾紛

  攤開一本兩厘米厚的筆記本,接受採訪的老李,時不時提起筆在本子上記著寫著。

  也正是因為隨時記筆記、隨時思考,多年的調解,讓老李有了50多本「調解筆記」,摞起來及他半個人高。

  隨便翻開調解筆記,能看見一起起被化解的矛盾,甚至有分類研究,寫滿各類醫患矛盾糾紛解決辦法。他帶領的這支團隊調解成功的1322件醫療糾紛案件中,患方申請賠償金額共計2.6億元,經調解結案後實際賠付金額7500.98萬元,實際賠付金額只佔申請索賠金額的28.8%,先後被司法部、浙江省委授予「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榮譽稱號。個人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統第三屆百名優秀人物」「全國人民調解能手」。

  「他的話,患者最聽得進去」「大家相信他」……多年的付出,讓老李在群眾心中的信任度越來越高,溫州醫調委的牌子也越來越響。「有糾紛找醫調委成了不少患者、醫務人員的習慣。」溫州市司法局基層工作管理處副處長吳中希說。

  然而過去,面對醫患糾紛,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是「打官司耗不起,行政調解信不過,搞醫鬧最有效」,甚至有人認為「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

  一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柳某在溫州市某專科醫院住院期間突然死亡。不明其死亡原因的家屬聞訊後召集親朋、老鄉500餘人,到醫院圍堵、打砸、披麻戴孝、設靈堂、掛條幅等,要求索賠500萬元,嚴重影響了醫院及周邊的正常秩序。

  雙方僵持,矛盾不斷激化。聞訊趕來的老李在引導調解的同時,積極開展調查取證,並邀請多位專家分析評估,認為柳某死於腦梗死,院方只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

  為了更快更好地解決糾紛,同時考慮到醫院的正常秩序,他把糾紛調解陣地移到了醫調會,通過客觀分析、細緻工作和反覆協商,於當晚調解成功,由無據索賠500萬元變為合理補償25萬元,讓一起群體性事件及時化解。

  「我們患者可以選擇醫療鑒定或司法鑒定,就是擔心遭受不公平對待。」「打官司時間太長、花錢又多。如果找醫院協商不成,乾脆鬧一鬧。」……回憶醫調委成立之初的醫患糾紛不斷。如今在溫州,以鬧取利的不賠,有醫患糾紛找醫調委,已經成為醫患雙方的共識,老李深感,「只要用心調,任何矛盾糾紛都能化解。」

  爭做群眾貼心人

  老李出名後,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群眾需要更多的老李,但李永清畢竟只有一個。

  現年61歲的老李說,這幾年最愁的是接班人問題。目前,溫州醫調會僅有6名人民調解員。看著他們在成長,老李很有成就感。「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現在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小李』。」11月10日這天下午,老李就受理了4起糾紛。面對記者採訪,雖然已顯十分疲憊,但一談到調解就像又加足了馬力似的。

  葉方方是一名年輕的人民調解員,曾被當事人罵過,感到很委屈,對調解有畏難情緒。「每一個矛盾從引發到化解,大致都要經過4個階段:情緒化的衝擊,高訴求的阻礙,缺乏操作性的僵持,妥協艱難決策。只有掌握了矛盾的變化規律,調解工作者才能在掌握事實的基礎上遊刃有餘。」老李的這一席話,給「小李」勇氣和信心。

  「我把法作為底線,將群眾感情永遠放在第一位,而知識、方法、技巧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群眾所求。」老李這樣對年輕同事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位「老公安」,憑著對醫學、法律知識的鑽研,如今儼然已是半個精通醫療、法律等的跨界行家。

  在老李的筆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調解是一門藝術,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必勝的信心,話要說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打開醫患雙方的『心鎖』。」

  對於在這個房間里經歷過的是是非非,李永清以輕描淡寫道來,卻一再告誡「小李」們,調解工作本質是一項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厭其煩地說情說理說法。如果對調解工作沒有一份熱愛,就會對那些難以調處的矛盾糾紛避而遠之、打發了事,更何談創新方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而轉變工作方式呢?

  採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年輕的同事,有著跟老李共同的特點,喜歡整天把人民調解員證帶在身上。從他們自豪的眼神中,記者深刻感受到了他們對調解工作的那份熱愛,正為現代化社會治理注入新能量。


推薦閱讀: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25)
愛,是要掙的 來源:《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不離
滬港通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浙江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31)
「五大」專項整治劍指杭州旅遊市場·杭州日報

TAG:公平 | 浙江 | 真情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