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首詩詞帶你重新認識「重陽」
●
●
●●
年年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舊時人們一般會以「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這一重要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但只在宮廷中進行。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現在,演變成了老年節。
在過去,九月九日登高「避災」,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的活動。故事改編自曹禺話劇《雷雨》、張藝謀導演的《滿城盡戴黃金甲》電影中,可見重陽日在五代十國時的慶賀之壯觀場面,而《紅樓夢》中曹公更將三月三踏春的情趣描寫得形象傳神。
總有些人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世界總會有美好,他們蝸居窄室或去往遠方,都為努力地尋找自己,在蘊藉的文字中思考人生大義,在生活的夾縫中歷練成長,在時間的陳釀中修為發現,不但活出了自己,和陽光,還把那份微弱的美好傳遞給整個世界。世界在那一刻,也許就真的亮了。
如今,我們讀前人之詩文,陶醉之餘,更多的是能時時鞭撻、告誡自己,對文字心生更多虔敬。惟願這組「重陽」,讓我們穿越回過去,凝視那些難得的瞬間,捕捉那些珍貴的靈魂,撿拾回那些難得的寧靜與澄澈,在「人比黃花瘦」 「菊花從此不須開」的意境里,一起祈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時空中的對接與悲憫,還有幸福。而不去問,永恆到底有多久遠。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一息一鳴,節序變遷,嘹唳的雁聲最能引發人的悲涼意緒。而「萬化」,萬物的變化連續不斷,歐陽修《秋聲賦》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是啊,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亦如此,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思考中的人,身處世外桃源的陶淵明也不例外,在重陽節這個吉利、象徵長久的日子,就更能激起一個人的憂生之嗟。
己酉歲九月九日
魏晉·陶淵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心追逐著南去遠逝了的雲,身體卻隨著秋季由北向南飛回的大雁歸來。故家籬笆下的菊花,今日又開了幾朵呢?一些散淡的文字,把含蓄蘊藉的異鄉人思鄉、盼望歸家欣賞的切切心情,閑雲野鶴一般,油然會心於人。而「籬下菊」,又讓人想起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來,對閑居生活的憧憬無論何時都會是合時宜的呀。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登高之日,遙望故鄉,客中送客,即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終抵不住北歸不得,心中早已厭倦的南方客居之愁苦。北方來的鴻雁,你可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異鄉人對你的嫌棄,又渴望。「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風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兩樣的愁緒,一樣的悲涼。
蜀中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登高,離不開思念,懷人。張五名子容,隱居於襄陽峴山南約兩里的白鶴山。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因登峴山對面的萬山以望張五,並寫詩寄意。「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為孟詩代表作之一。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值得細細品味。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即使所有的句子都被用爛,有一句卻永遠不會被用爛,那一定就是這句,我想。有「詩佛」之稱的王摩詰,蘇子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首沒有刻意營造畫意的絕句,卻簡潔、樸素、直接,來自親情的力量,賦予了文字樸質、厚重、高度凝練的藝術感染力,平靜而深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曠達的李白也會覺得連黃菊花都譏笑他這個放逐之人,於是,笑,讓它笑,我歌我舞,風吹帽落。 「月留人」,多麼生動別緻,別以為真的是月亮都喜歡「我」的歌舞,捨不得我離開。那是一個遭貶後失意憤懣的詩人,留戀這脫俗忘塵的自然之境,不願割捨而去。
九日龍山飲
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夢醒時分,一弦明月懸掛,悲涼處玉簫嗚咽。下弦月,橋邊青青的柳枝,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凄愴離別。遙望樂游原上冷落凄涼的秋日佳節,咸陽古道,音信早已斷絕。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有漢時的墳墓和宮闕。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凄婉動人。「此詞句句自然,字字錘鍊,沉聲切響,擲地真作金石聲。而抑揚頓挫,法度森然,無字荒率空泛,無一處逞才使氣。」王國維也在《人間詞話》稱此詞「以氣象勝」,古人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一點不為過。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夔州客中,困頓愁苦,又一時興緻勃發,抱病登台,欣賞九秋佳色。因病卻「無分」飲酒,遂無心賞菊,於是發號施令:「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而這句,因借「竹葉青」酒的「竹葉」與「菊花」真假對,虛實結合,使字面工整貼切,新鮮別緻,全聯亦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 「杜陵有句皆憂國」,作為重陽名篇,詩人登高,就不僅僅是思親,瀰漫文間的更多是一種傷時憂思的情懷。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即使是在浴血廝殺的冷兵器時代戰場,將士們還是會在重陽日這天,捧起菊花酒,登山慶賀。橫笛凄涼的聲音令南飛的大雁悚然驚動,嬌美的歌聲令邊塞的雲彩陶醉而降落。本來治軍威嚴峻厲的將軍,常讓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然而不正是邊境安寧,沒有戰事,戍守的將士們才得以放懷歡樂、醉舞一回。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有心的詩人看到滿園金黃中竟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你看,那朵雪白的菊花不就是詩人自己么,他在忘情地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小詩以花喻人,新穎別緻,辭約意豐,饒有情趣,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折射出了可愛。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秋之江南水面,雁過也;翠微山上,對飲當歌。「登臨恨落暉」的那種人生無常,古來如此,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在牛山獨自傷感流淚了。不由人想起李白「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來,何不趁著一個節日的到來,飲盡這杯苦澀,拋開這些塵世的繁雜憂恨,縱情陶醉快樂。
九日齊安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古來詠「菊」者眾,蘇子嘆其傲:「菊殘猶有傲霜枝」;黃巢憫其孤:「蕊寒香冷蝶難來」。然鄭鷓鴣卻有獨步之見,自比為菊,勸人們別再輕率地把菊花比作蓬草與蒿萊。你看,重陽節時,人們會將菊花採摘下來,插戴在耳邊。菊花雖生活在池塘邊,在露水蒙蒙的秋日,卻四溢著馨香,但它向來不艷羨沒有根底,表面上看起來高高在上的瓦松。僅只二十八個字,諷諫世態,言語間雖溫簡,意義卻酣深悠遠。
菊
唐·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折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一句「秋光留不住」,已將人代至悲愁嘆惋中的感傷中,而「紅葉」、「晚煙」、「細雨」、「新雁」、「寒聲」等幾組引人惆悵的凄冷意象,加上「暮」、「咽」等情狀點染,一幅晚秋的悲涼氣氛便浸潤在了人的心境,詰問過「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後主,這次將「愁恨年年長相似」的煩憂流淌成了一汪哀傷的愁湖。
謝新恩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這是一幅鮮有的暖亮的「秋色賦」:芙蓉和金菊爭芳斗妍。遠處的鄉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美麗,樹林間從濃密的紅葉中透出稀疏的黃色,色彩斑斕,靜中有動,跳躍晃眼,鮮亮得可愛。流水澄澈恬靜,共長天一色,一望無際在茫茫的前路。登高望遠處,鴻雁排空,一股綿綿的思念襲來,融入了這濃濃、高遠淡雅的秋意。
訴衷情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作為重九的應節之作,小晏這首詞很是特別,他把悲秋、登高、懷人等等傳統的題材和寫法統統拋卻,一反常情,說柳葉落是愁眉淡了,黃花開是笑靨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華享樂氣氛,簡直把重陽寫成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這一點真值得玩味。
鷓鴣天
宋·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灧灧金。
嗯,宋江身為宋朝人,也是寫詞的。重陽節飲酒賞菊,群雄「開懷痛飲」,應該是多麼美好的時辰。但作為頭領,自然會想得更遠些。他將時光催人老的恐慌,輕鬆消解進了佳節帶來的神清氣爽,這是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而最後吟誦詠出的「降詔」,「招安」之音,也將為英雄們的命運掬起一捧悲壯的淚水。
滿江紅
宋代·宋江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頭上盡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 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 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姦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讀這首,每每想起給大學同學寫的留言冊,兩個同處一室四年的好朋友要各奔東西了,曖昧地在她的留言冊上寫了這句「半夜涼初透」,惹得其他同學咂舌了多日。因為喜歡連綴文字,被家人戲謔地喊為「易安兄」。傳說真正的易安婚後不久,與丈夫小別,適逢重陽,思夫切切,飲酒寫字,不思飲食,用特寫鏡頭般寫出「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膾炙人口之佳句。易安將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易安這首《醉花陰》。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秋空,清爽,無雲,賞菊,披粗衣,飲新酒,每一陣秋風,每一場秋雨,都帶來習習寒意。院落里黃昏將臨,悲涼浸襲,酒醒初往事浮現,愁腸更愁。不覺間,已是明月照在了空床之上,遠處的搗衣聲依稀可辨,蟋蟀的叫聲長而尖厲,漏聲漫漫,時間似乎凝固,這次第,這愁思,怎捱得到明?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飽滿的豐收後,滄桑中的艷遇般令人喜愛,「天涼好個秋」啊,古之文人如宋玉般為什麼還是要執意地悲秋,發出這「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慨嘆呢?辛稼軒看似設問否定,細思量,他非但悲秋,而且悲得更加深沉。他之謂悲「秋」,已不同於傳統文人的純粹感嘆時序之變遷與個人身世之飄零,從他在《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之「胡騎獵清秋」的警世之語中,即可感知他憂國憂民的深意。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宋·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烏雲密布,滿城斜風細雨近重陽,平生目空一切一介書生,如今垂垂老矣,卻憂國之心尚在,心亂如麻,愁思似織。只為慨恨文士不顧國家多難,只想效法魏晉名士風流,佳節也只能賞黃花以遣懷。誰如果只是賞花而辜負了美酒,恐怕連黃花也要笑人太孤寂了。雨消雲收,暮色漸至,言下之意卻是壯志未酬,只能長歌當哭,借酒澆愁。
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髮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人人皆登高祈福的清秋時節,有人卻在一片紅葉上題寫一首小詩,放在小溪里,讓它帶著無以言說的柔情蜜意隨流水飄走,賞花人醉卧歌樓。暮秋時節,冷冷清清,長空雁影稀疏,月落處遠山狹長清瘦。衰柳寒蟬,天地間一片哀愁,人兒啊,有誰肯送一壺暖酒來一起為我解憂?
沉醉東風·重九
元·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既讓人看到「重陽」的美好,又訴說了遊子的愁腸。玉蝶愁飛明日黃花,回頭看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隻遠飛的寒鴉。「半紙虛名,萬里修程」的作者,睏倦之時,是一種「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遊子思鄉的情愫。秋野豐美多姿,一抹斜陽,卻最令遊子淚下神傷,滄桑感油然而生。
折桂令·九日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一向柔情細膩的容若,這次卻十分凝練壯闊地寫出了天涯之旅的悲苦,眼前山色又和夜夢相連接,相思變得流水一樣婉轉生動。不為登高,只覺銷魂,彷彿雨打殘荷般的冷落凄涼,輕描淡寫地將王維的詩意化解在詞意中,似有若無,恰到好處。大雁尚能自由地飛回故鄉,人卻在這深秋的絕塞路上漸行漸遠,魂魄不堪重負,久久不能消散……
採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稀有的狗狗,你認識多少?
※正確認識「膳食纖維」及其作用
※劉德華和朱麗倩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你認識的人,23
※凈空法師-《認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