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家梁啟超

2014.01.13 13:57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李秀潭

字型大小:【大中小 】三九寒冬時節,憚於握管,乃邀藏友品茗鑒賞碑帖以怡情。其中有梁啟超舊藏《高肅碑》拓本。《高肅碑》刻立於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碑額篆體陽文,碑文隸書。此碑系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河北磁州發現。它是六朝時期魏碑中僅存的隸書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由於魏碑本身的書法價值和清代以來的碑學風氣,魏碑拓本頗為近代學者名流青睞。梁啟超,是馳騁於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自甲午敗績,改良派取代洋務派走上政治舞台。梁啟超作為維新派領袖及啟蒙思想家,在長達20餘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從「公車上書」到「百日維新」,從保皇派到革命派,從君主立憲到民主立憲,被世人譏為「流質多變」(康有為語),集大毀大譽於一身。但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他作為「言論界之驕子」的文章大家地位,是當之無愧的,而且是無可替代的。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公車上書」之後,為提倡新學,開通風氣,他和老師康有為一起,成立強學會,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梁任主筆,評論時政。他的如椽大筆,從這時起鋒芒漸露,開始為世人所識。不久,強學會被查禁,《中外紀聞》被迫停刊。梁受晚清較早睜開眼睛看世界、詩界革命第一人黃遵憲之邀,到上海創辦《時務報》。在此期間,他撰寫了《變法通議》等一系列鼓吹變法的文章,筆端膚寸,如挾風雷,「舉國趨之,如飲狂泉」。連洋務派大員、晚清名臣張之洞,也不禁掀髯頷首,贊之「識見正大,議論切要,足以增廣見聞,激發志氣」。梁由此暴得大名,他所開創的文體,被冠以「時務體」,成為時髦潮流,被眾人模仿。「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窮陬,無不知有新會梁氏者」。維新百日,變法失敗,梁啟超亡命日本,重建宣傳陣地,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為國民之耳目,作維新之喉舌」,撰寫發表了一批內容新穎、思想新銳的文章。梁啟超文筆生動,縱橫開合,其磅礴的氣勢,急速的節奏,撼人心扉,在海內外華人中風靡一時。翻譯過《天演論》的著名學者嚴複寫信稱讚:「一紙風雲,海內視聽為之一聳。」蜚聲詩壇的維新志士黃遵憲對梁更是推崇有加,稱梁的文章,「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梁後來曾總結當日言論影響:「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梁啟超年譜長編》)梁的文章何以有此魔力?首先,在他的文字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有磅礴之勢。古人論文,講高屋建瓴、氣貫長虹、勢如破竹。文章之勢,是作者胸懷、眼光、膽識、才學的結晶。《紅樓夢》有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著書為文,拼的是思想、學識、閱歷等「字外功夫」。古人躬行勞其心,礪其志,鍛其識,然後發而為文,故文字有氣骨。梁啟超生於虎嘯風生、數千年未有之奇變的大時代。甲午戰後,清廷腐敗,大廈將傾,梁啟超站在時代前列,借歷史交替、風雲際會、群雄逐鹿之勢,納雷霆於筆端,鼓吹變法,宣傳維新,撰寫了《新民說》《少年中國說》等皇皇巨著。他指出,「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而維新吾民,又當首先「造就一個少年中國」。幾代人讀梁啟超這篇文字,總是為之激動,令人蕩氣迴腸。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梁文那種激情奔涌、「筆所未到氣已吞」的凌厲氣勢。其次,在於深厚的學術素養,淵博的知識儲備。古人為文,講究「義理、考據、辭章」。梁啟超出生在「田可耕兮書可讀,半為農者半為儒」的耕讀世家。家鄉新會屬人文鼎盛之區。他自幼受乾嘉之學訓練,訓詁辭章之學,早已登堂入室。後又拜今文經學大師康有為為師,以救世為己任,研讀帖括、訓詁以外的新知識新學問。亡命日本,苦學西書,廣求新學,涉獵風雲世界的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人類學、新文化學等,用新的理念鉤沉中國歷史,瞭望中國未來。在中西文明對撞的歷史環境中,梁啟超一生治學與國學大師王國維、陳寅恪相比,雖「鉤深詣微」見拙,但也出經入史,廣博豐厚,刻苦勤奮。坊間傳言,「任公眼中無書、手中無筆之日絕少」。他天天讀,亡命的路上也讀,做官的時候寫完公文便讀書。晚年退出政治舞台後,更是著書執教,孜孜以學,筆耕不輟。他有句名言:有書獃子才有學問家。在極強學問欲的驅使下,他畢生學術研究涉及文學、哲學、史學、佛學、新聞學、教育學、政治學、圖書館學等關乎文化的幾乎所有領域,留下了148卷《飲冰室合集》1400萬字的論著。他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人云:讀書深,志氣偉耳。正由於梁啟超這種博古通今、識貫中西的學術素養及知識儲備,加之他沉浮政壇、叱吒風雲幾十載的閱歷及眼光,才造就了他近代文壇上大家的歷史地位。中國是個重視文章的國度。文章千古事。在傳統中國文人心目中,為文歷來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論論文》)。道德文章是中國文人的人生追求。先哲雲,為文有兩個境界:第一能動人。讀你的文章,沒有不感動的。第二能留人。司馬遷死去兩千多年,至今《史記》里許多文章還是使人百讀不厭。就是因為,文章有無窮之意,讀者讀到九十九回,還沒有窮盡,所以不厭百讀。中國長久的封建夢被梁啟超一支筆驚醒了。他的文章影響了幾代人。魯迅青年時期棄醫從文,想從文藝入手影響或改變國民性,就有梁啟超《新民說》的影響和啟發。胡適在《四十自述》中坦承:「這時代是梁先生文章最有勢力的時代。」郭沫若在《少年時代》中說:「二十年前的青少年,無論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據《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綜觀梁啟超一生,「立德」「立功」姑且不論,僅就其在晚清文壇首開風氣,改革文體,創造文化而言,他的聲音幾乎籠罩了整個近代文化思想界,回聲既廣且長。作為文章大家的他,其「立言」,亦足以不朽矣。返回頂部【列印】【糾錯】【求是論壇】【網站聲明】 網站編輯: 岳揚分享:相關文章解讀梁啟超的家教傳奇三封家書里的梁啟超梁啟超小說中的驚人預言梁啟超與陳寅恪梁啟超舊藏《相宗絡索》梁啟超的婚事「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里的梁啟超清華欲保住梁啟超檔案
推薦閱讀:

我畫了一幅《皓月當空》,給大家賞月助興!
摩納哥打尤文圖斯,大家看好摩納哥的青春風,還是尤文?
這兩天大家都在說《孔子借傘》的事
太歲符五大誤區 我跟大家糾正一下
六位大家評《易經》

TAG:文章 | 梁啟超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