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演講與納粹德國主張的相似處

普京的演講與納粹德國主張的相似處

發布時間:2014-04-03  作者:AndersAslund

  原標題:普京關於克里米亞的演講與納粹德國1930年代主張的十二個相似處

  作者:AndersAslund

  譯者:李聽橋

  原載:KyivPost,2014年3月21日

  3月18日,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在克里姆林宮發表了演講,這一演講披上了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外衣,呈現了與他或其他任何現代俄羅斯公開宣講的毅然決裂。不能再將俄羅斯視為一個維持現狀的大國,與此相反,俄羅斯已經成為一個激烈修正傳統、充滿復仇心態的國家。西方國家的全部政策都必須相應作出修正。

  普京的演講不論在實質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傳達了一種令人畏懼的似曾相識感。暗示其演講可與阿道夫·希特勒1939年9月對波蘭宣戰的演講進行對比,似乎顯得過於挑釁;在那次演講之前,納粹德國已經在1938年并吞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並在1939年并吞了立陶宛的克萊佩達港。但是在普京3月18日於克里姆林宮進行了激情洋溢、鬥志昂揚又自哀自憐的表演之後,我回頭查考了伴隨早期納粹德國擴張的細節和相關言論,幾乎可以肯定,普京與其助手仔細研究過納粹檔案並下決心要複製其成功。

  普京3月18日的演講與納粹德國在1938-1939年間的公開主張之間有十二個相似點。

  一,普京的基本觀點是,民族是由語言和種族而非國家地位或護照來定義的。這一看法令人聯想到德國哲學家赫爾德(JohannGottfriedvonHerder),顯然在知識上源自其1772年的著作《論語言的起源》(TreatiseontheOriginofLanguage),這部著作奠定了德國語言學民族主義的基礎。

  二,普京認為,從歷史上看,克里米亞半島及其塞瓦斯托波爾港對俄羅斯而言地位重要,這令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港擁有特殊的權利。他是這樣表述的:「在俄羅斯人民的心靈和意識中,克里米亞已經永遠是俄羅斯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這與納粹德國宣稱在其1938年國界線之外的歐洲也擁有領土時的主張完全一致。烏克蘭首都基輔是俄羅斯歷史的核心一環,是俄羅斯東正教的發源地,從這一事實當中可做出不祥的推斷。

  三,但是歷史並不公正:「不幸的是,看上去不可能的變成了現實」,普京稱。「蘇聯分崩離析了……。僅僅當克里米亞成了另一個國家的一部分之時,俄羅斯才意識到它不只被偷走的,還是被搶走的。」普京以這樣一種方式措辭,但其關切不只在克里米亞:「幾百萬俄羅斯人在一個國家上床睡覺,醒來時卻在一些不同的國家了,一夜之間就在蘇聯的前共和國里成了少數民族;若非最大的族群,俄羅斯民族也是這個世界上被國界分割的最大族群之一。」這一斷言還會喚醒德國人對由1919年凡爾賽和約所強加的喪失德語土地這一局面的災難性感受。注意,在蘇聯1991年解體之後二十年和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後二十年,都有復仇情緒(revanchism)的切實興起。

  四,特別是,國界線劃錯了。「十月革命之後,布爾什維克……上帝會評判他們--將大片俄羅斯南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土地劃入烏克蘭共和國……然後是在1954年決定將克里米亞地區移交給烏克蘭……這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曉夫的個人倡議。」這是在暗示,俄羅斯自己的一位領導人出賣了俄羅斯民族,普京藉此附和了一些德國人在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後對和約簽訂者叛國的抱怨。

  五,俄羅斯被其後蘇聯時期的領導人出賣了,正如同納粹聲稱德國被魏瑪共和國出賣了:「作為國家的俄羅斯是什麼?是那時的俄羅斯嗎?(譯者按:此處參考了觀察者網由俄文譯出的普京演講)俄羅斯謙卑地接受了當時的處境。」普京沒有提到俄羅斯前總統鮑里斯·葉利欽,正是葉利欽提攜了他,但在普京的指控中人們可以看出要命的那種納粹黨式的「背後捅人一刀的傳說」(譯者按:Dolchstosslegende,一戰後出現的一種論調,認為德國戰敗是由於「後方背叛」即革命所致):「然而,人民不能忍受如此粗暴的歷史不公。」

  六,希特勒對1939年波蘭的治理痛心不已,與此類似,普京也表達了對一波波領導人治下可憐的烏克蘭人的同情之心,那些領導人當中有普京曾經的盟友:「我理解為什麼烏克蘭人民想要改變。在烏克蘭獨立後的歲月中,掌權者已經足夠多了。總統、總理和議會一個接一個換,但是他們對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態度始終如一。他們榨取這個國家,為權力、財產和現金彼此爭鬥,但並不太關心普通民眾。」

  七,在普京看開,烏克蘭的新執政者是不合法的:「然而,那些烏克蘭最新事態的幕後人物有不同的議事日程:他們正為再一次政府更迭做準備;他們想要攫取權力,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訴諸恐嚇、謀殺和暴亂。民族主義者、新納粹分子、懼俄分子以及反猶分子完成了這次政變。」具有諷刺味道或發人深省的是,普京指責烏克蘭的新執政者照搬希特勒的腳本,稱他們是「希特勒二戰期間的幫凶斯捷潘·班傑拉(譯者按:1909~1959年,烏克蘭政治家)的思想繼承人。」

  八,為反擊上述不公,普京要助承受苦難的俄羅斯裔人口一臂之力:「那些反對(烏克蘭)政變的人立刻遭到鎮壓的威脅,……為捍衛其權利和生命,為遏制正在基輔、頓涅茨克、哈爾科夫和其他烏克蘭城市發生且懸而未決的事態,克里米亞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港的居民轉向俄羅斯尋求幫助。很自然,我們不能對這樣的訴求置若罔聞;我們不能將克里米亞及其居民拋棄於危難之中。站在我們的立場,那麼做將是一種背叛。」這一修辭翻轉的明顯結論是,為其自身目的,莫斯科保留支持任何地方任何俄羅斯代言人的干預權,而無須顧及國際法和國際條約。

  九,普京否認派遣了俄羅斯軍事力量進入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武裝從未進入克里米亞半島;他們在那裡已經有的駐紮遵循了國際協議。是的,我們確實加強了我們在那裡的武裝……」然而,那些軍隊佔領了議會、機場以及整個克里米亞,這違反了俄羅斯1997年與烏克蘭簽訂的友好條約和有關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的條約。否認俄羅斯軍隊的直接干預,這也源自納粹德國的并吞教科書。

  十,普京援引了有爭議的民族自決原則:「當克里米亞最高議會宣布獨立並決定舉行全民公決時,其參考的是聯合國憲章中提到的各民族的自決權。」然而,民族自決是有條件的。俄羅斯對車臣的態度就相當不同。民族自決原則確實存在於國際準則當中,但其也與民族統一、國家主權和既存國界神聖不可侵犯這三項原則有衝突,而這三項原則通常更具決定性。

  十一,像納粹德國那樣,普京試圖藉助俄羅斯軍隊控制克里米亞之後的一次受到操縱的全民公決,將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并吞合法化,在這一過程中俄羅斯將獨立的國際觀察人士拒之門外。「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了全民公決,這次公決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國際準則。超過82%的選民參加了投票。超過96%的投票者支持與俄羅斯重新統一。」1938年,在德國并吞奧地利後,99.8%的奧地利民眾據說也投票支持德國的并吞。

  十二,最後,普京得出了明確的結論。很自然,錯在西方那裡:「我們那些由美國領導的西方夥伴更喜歡在其實際政策中不接受國際法,而接受槍炮法則。他們確信自己獨一無二,是例外,確信他們可以決定世界的命運,只有他們才是正確的。他們在世界各處為所欲為,動用武力反對主權國家,基於『不是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這樣的原則構築同盟。」希特勒也以同樣的方式,將其攻擊波蘭歸因於英國和法國的表裡不一。

  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軍事侵略和并吞沒有任何法理基礎,至少違反了六項國際條約。歷經二十年的裁軍後,歐洲在軍事上不成體統,對抗俄羅斯全無準備。這一局面再度令人回想起1938年的歐洲。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或許也不成體統,但俄羅斯是歐洲唯一一個自2008年10月以來進行重要軍事改革和軍備改良的國家。當年8月,俄羅斯曾在喬治亞的南奧塞梯地區與格方交戰。

  普京告訴我們的多於他可能想做的。他已清楚表明,他不在乎真理;假如不是赤裸裸地有利於他,他甚至更加不在乎國際條約或國際準則。這樣的結論就是必然的:他已準備好進一步發動蠻不講理的單邊軍事侵略,以將更多俄語民族的領土追回俄羅斯聯邦。有句古老的俄羅斯諺語說:「吃飯增加食慾。」對普京而言,旗開得勝之後停手是奇怪的。西方決策者需要行動起來,制止他的侵略。

  (作者系華盛頓特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原文網址:

  http://www.kyivpost.com/opinion/op-ed/anders-aslund-12-ways-in-which-putins-rhetoric-resembles-germany-in-the-1930s-340335.html

推薦閱讀:

納粹制服為什麼那麼帥?不是因為希特勒,而是因為他!
納粹士兵為什麼離不開酒精
歪首怪梟——二戰德國空軍布洛姆&福斯BV 141型偵察機簡史
德國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放走了英國?地球知識局
二戰德國潛艇戰史 第二部分

TAG:德國 | 納粹德國 | 普京 | 演講 | 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