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故事】孔子韋編三絕

孔子韋編三絕

 

【原文】

孔子晚而喜《易》①,序《彖》、《系》、《象》、《說卦》、《文言》②。讀《易》,韋編三絕③。曰:「假我數年④,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⑤。」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注釋】

①《易》:《易經》,又稱《周易》,我國古代用於占卜的書。傳說「易更三聖」:伏羲氏開始畫八卦,周文王演繹八卦,孔子發揮易學的精義。《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經文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組成;《易傳》是對《易經》進行解釋的文字。②《周易》中的卦辭和爻辭,文字簡略,但隱晦難懂。故後人對其進行了解說,這些解說的文字稱為《易傳》,共十篇,故也稱《十翼》,這就是《上彖(tuàn)》、《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彖》即《彖辭》,《易傳》中說明各卦基本觀念的篇名。《系》即《繫辭》,《易傳》中總論全部《易》理的篇名。《象》即《象辭》,《易傳》中解釋爻辭語句的篇名。《說卦》是《易傳》中解釋八卦性質和象徵的篇名。《文言》,《易傳》中解釋《乾》、《坤》兩卦卦辭的篇名。③這句意在說明孔子讀《易》勤而刻苦。韋,熟牛皮條。古代書籍是寫在竹木簡上,用熟牛皮條穿起來的。三絕,多次斷開。三,並非確數,其言多也。④假:借。這裡是給與的意思。⑤彬彬:文質兼備,兼通文辭和義理。《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編撰《彖辭》、《繫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孔子反覆閱讀《周易》,以致編連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他說:「再給我幾年時間,像這樣的話,我對《周易》就能融會貫通了。」

 

【故事】

孔子從小就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隨著多年的遊學奔波,他的習慣並沒有改變,學習反而愈加勤奮。晚年,他得到一部用當時已不多見的古文字寫成的《易經》,他認真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從基本上掌握書的內容,直到對書的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最後他完全領會了其中的真諦。

古代竹簡用皮帶串起來,韋就是串竹簡的皮帶,編是按次序編排的意思。因此,韋編經常被用來指書。《漢書·儒林傳序》:「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顏師古註:「編,所以聯次簡也。言愛玩之甚,故編簡之韋為之三絕也。」「韋編三絕」是說因為翻閱的次數多,編綴的皮帶斷了幾次,由此說明讀書勤奮。

 

推薦閱讀:

我與黃牛的魔性對話:你愛掛不掛不掛掛了
你受夠你對象了嗎?
中國故事·愛國篇 9 岳飛
《邪門歪道降妖記》之二:小姐您真了不得
以神之名——如果神話都是真的

TAG:故事 | 孔子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