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我不同意張愛玲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評價

如今流行的觀點是傾向後者。但白先勇說:「現在越來越得到認可的一個理論是,後四十回曹雪芹早有了稿子,這稿子佚失了,後來程偉元他們又去一點一點收回來,可能有一些未定稿,是由高鶚修訂完成的。我比較偏向這個理論,我覺得不可能是另外一個人寫的。」

為什麼呢?在今天微信分享的文章里,他以「寶玉出家」、「黛玉之死」兩個關鍵情節為例,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部紅樓,各自表達。套用流行話來表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紅樓夢》,這也是《紅樓夢》之所以偉大的一個證明。但或許不管我們認同什麼觀點,一個共同的好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被拉回閱讀的現場,拉回這部常讀常新的偉大作品。

寶玉出家、黛玉之死,必出自大家手筆

文字整理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配圖為87版《紅樓夢》劇照

每個人到這個世上來,同樣是歷劫,也是走一趟,也是經歷紅樓一夢。——白先勇

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她也寫《紅樓夢》評論,把後面四十回痛批一頓,我不同意。《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後四十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

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

1.

賈寶玉的一生是一部佛陀傳

我們講寶玉,就講他痴、傻,常常我們所謂的聖人,也是痴、傻,中國的傳統如此。很多禪宗的高僧,都是痴、傻。外國也是,聖方濟各(St.Francis)會跟鳥講話。在某方面來說,曹雪芹把賈寶玉寫成一個像痴傻的聖人一樣,一種聖人(Saint),唯其要到痴傻的程度,才能夠包容這麼大的世界。如果我們倒過來想,賈寶玉是一個很精明、很漂亮的公子哥,這個人怎麼寫,我不知道了,反而寫不出什麼來了。

曹雪芹創造這麼一個人,《紅樓夢》可能可以發展成一部《佛陀傳》似的書,前傳的悉達多太子享盡榮華富貴,賈寶玉跟他也很相似,一直要經過很多很多生老病死苦,慢慢地看透了,最後出家得到解脫。

我們看《紅樓夢》,第一是看賈府興衰這條線,從開始它的情節發展就指向了賈府的由盛入衰;第二條線是寶玉出家,賈寶玉經過了生離死別,到最後悟道。追尋這兩條線索,看這本書才有了脈絡。

七十二回以前,賈府怎麼從一開始的最盛漸漸衰落下去,這是一條線。第二條線,賈寶玉跟林黛玉之間的情,黛玉的死,對他攸關重要。當然不光是黛玉,還有好幾個人物,他們的死亡,他們的遭遇,然後賈府的衰落,對寶玉都是一種刺激、一種啟發,最後他出家悟道。我想這兩條線大家抓住的話,看這本書就不會覺得混亂。這本書人物很多,情節很複雜,但是不管怎麼樣,有這兩條大的主軸在這裡頭,大家就能夠看得比較清楚。

2.

 「情」是寶玉的宗教

中國人講「情」,跟「愛」又不一樣,「情」好像是宇宙的一種原動力,一切的發生就靠這個「情」字,它比那個「愛」字深廣幽微。我在美國教書,一碰到要解釋這個「情」字最麻煩,用英文講不清,找不到一個英文字很精準的對應,英文里的love, sentiment, emotion 都不對,都好像沒有中題。

曹雪芹是用一個宇宙性、神話性的東西來說這個「情」字,「情」字還不夠,還有「情根」,情一生根,麻煩了!《牡丹亭》裡面有句話,「情根一點是無生債」,情一生根以後這個債就還不完了。青埂峰下這塊靈石,後來變成賈寶玉了。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用來補天,剩下的這一塊使命更大,它要去補情天,所以賈寶玉到了太虛幻境,看到「孽海情天」四個字,情天難補,他得墮入紅塵,經過許許多多情的考驗。

空空道人的「因空見色」,是說本來就白茫茫一片,什麼都沒有,(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因為我們的幻覺,看到好多好多的現象,「由色生情」,情多了就會陷進去,陷進了更深的色的幻覺,「傳情入色」,要經過多少徹悟之後,再從裡面出來,「自色悟空」,再回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與其講空空道人是情僧,還不如說最後出家成和尚的賈寶玉才是情僧,他的一生就是《情僧錄》。「情」對於寶玉,簡直就到了一種宗教的地步,本來應該出世的僧,把「情」當他一生的指標,這很有意思,需要不尋常的解悟。

什麼是有?什麼是無?什麼是空?什麼是色?賈寶玉這個時候還渾然不覺。渾然不覺的好!如果這時候懂了,就沒有下文了。人生的真昧,人生的命運,警幻仙姑講給賈寶玉聽,他這時候還沒開竅。要等到很後頭,歷經痛苦劫難,賈寶玉第二次再回到太虛幻境來看,那時他懂了,知道了認識的人的命運,他自己的命運,他才大徹大悟。

3.

 「情」的覺醒:秦鍾=情種

                         

秦氏這個人,是引導賈寶玉對女性發情的一個人物,夢裡她的身份是兼美,兼寶釵跟黛玉之美。這麼美的秦可卿,有個弟弟秦鍾,秦鍾跟賈寶玉相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大家要了解,在明清或者更早一點,中國人沒有同性戀、異性戀這種兩分法的觀念,賈寶玉對秦鍾,還有後來對蔣玉菡及其他的一兩個男性,有一種特殊的好感。當時不會像現代人去定義及分別同性戀或異性戀,卻有對性靈上的特質的喜歡。

秦鍾還有一個象徵意義在裡頭,秦氏、秦鍾,兩個人都姓秦,「秦」諧音「情」,秦可卿對賈寶玉是女性讓他在情方面覺醒的一個人,秦鍾是男性讓他在情方面覺醒的一個人,這兩個人又是姐弟,是情的一體兩面。

秦氏與秦鍾這兩姐弟很早就夭折了,對於賈寶玉最後的悟道有很重要的啟發性。情一方面是他追求、信仰的,另外一方面又非常脆弱,像林黛玉也是夭折了,一步一步讓他知道,情多麼地變幻不定。賈寶玉聽到秦氏死訊的時候,一口鮮血涌吐出來,現實中他跟秦可卿沒有那麼深的感情,為什麼一下子有那麼大、那麼強烈的反應?那個時候他已經感受到了,一個引他發情的這麼一個女性、一種情的理想,一下子破滅了,這才是他的反應的源頭。

原來人的生命,人世間的繁華,那樣地脆弱,像秦可卿這麼一個人物,在賈家最盛的時候,一下子消失了,十幾歲的孩子還無法理解,無法接受。他要一步一步來,當身邊的人金釧兒、晴雯……一個個死去,最後黛玉死的時候,他再回到太虛幻境,曉得人的命運原來老早前定了。頑石歷劫這個神話架構的寓言,對整本書的意義非常重要,讀者跟他一起歷劫,每個人都各有所感,某方面也寫了我們自己。

4.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寶玉出家的圖畫已經畫好了

從前過農曆年一直要過到元宵,正好寶釵這時候過十五歲生日。上酒席了,賈母叫寶釵點戲,這回點了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這齣戲當時蠻流行的,到現在,崑曲戲台上面還唱的。這是《水滸傳》里的一段,講花和尚魯智深到五台山出家,他在寺裡面鬧事被趕出來,他就喝醉了酒大鬧五台山。這本是清初丘園作的一出滑稽戲,整出叫作《虎囊彈》,其中《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這折現在也叫作《醉打山門》。

寶玉說,寶姐姐你專門點這種熱鬧戲。寶釵就說,你聽戲白聽了,這個戲裡面有一支曲牌《寄生草》,是一套北曲的《點絳唇》,韻律好不用說了,那詞藻也是高妙得很。看看: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講的是魯智深。寶玉一聽,哎喲,怎麼這麼好!他不光是喜歡,還真戳中了他的心。

寶玉本來就有慧根,一點就通,像莊子《南華經》、《醉打山門》中的《寄生草》對他都是智性上的(intellectual)啟發,啟發他對人生的看法。這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正是最後寶玉出家時候的寫照。他光頭赤腳走的,而且天降大雪,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

寶玉出家的圖畫已經畫好了,但還是要慢慢來,一步一步經過很多情關,經過很多的考驗。現在這只是聽戲而已,聽戲中觸動了他,回去自己也寫了一支《寄生草》。

5.

《芙蓉誄》,其實是為黛玉寫的悼文

從晴雯之死過渡到黛玉之死到最後的了悟出家,這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晴雯在《紅樓夢》里有相當的重要性,不光是她本身,在某方面她也影射著黛玉。

晴雯被趕出去,病在她哥哥嫂嫂家裡,沒有人理。從前在大觀園裡,這些丫鬟們也非常受寵,都是錦衣玉食,現在她病在腌臢的床上,口渴了,連一口水都喝不到。寶玉偷偷來看她,她叫快倒個茶給我喝,那個茶杯油膩膩的,茶也不像個茶,晴雯拿起來就一飲而盡,太渴了,完全沒人理,寶玉痛得是萬箭攢心,那麼心疼她。

晴雯跟他一樣不拘禮俗,任情直性,她很勇敢、很護主,寶玉覺得她被冤枉,被讒言所害,看到她受這麼多苦,受這麼多難,激起他一份憐惜之心,寶玉對女孩子憐惜,尤其憐憫她們的命運。黛玉死的時候他也應該是這種萬箭攢心的疼,這跟他最後出家有關係的,人生的苦難、各種的悲哀不幸,他看盡了,最終悟道解脫。

《芙蓉誄》在講什麼?第一,講晴雯的身世,講晴雯怎麼美、怎麼好,很不幸被這些人進了讒言,很有《離騷》的文風。屈原一生受讒,所以《離騷》整個就是一個字 :怨,怨之幽深。晴雯受讒致死,受了很多冤屈,不過死了以後,她化作一個芙蓉仙女,他就把她寫得神化了。你看講她是「 乘玉虯以游乎」,乘那個玉龍在天上遨遊,乘那個瑤象之車——美玉和象造的車子,上天下地,又把我們這整個寫實的故事拉回到神話世界去。

芙蓉在這個地方很要緊,大家還記得嗎?在六十三回的時候寶玉生日,晚上大家在怡紅院,把幾個女孩子都請來,丫鬟也在一起,大家一邊喝酒一邊玩抽花簽,簽上面都有一種花,籤詩是講她們的命運。反正這是一種遊戲,大家輪著抽,寶釵一抽,牡丹花,寶釵有點豐滿,她像朵牡丹一樣富貴堂皇,籤詩 「任是無情也動人」 ,寶釵這個人很理性,看起來好像不動聲色,即使不動情感,牡丹看起來也動人。探春一抽,抽個杏花。輪到黛玉的時候,一抽,芙蓉花,這點很要緊,黛玉的簽是芙蓉簽,她才是芙蓉仙子。

寶玉寫的《姽嫿詞》有主僕之分,用于晴雯很合適,這個《芙蓉女兒誄》裡頭有幾句,好像希望死了同穴,死了葬在一起,這種話是非常情深的愛人才會講的。這一篇祭文其實是祭黛玉,黛玉死的時候寶玉性靈已失,失掉了玉,有一天他講:「不知道如今一點靈機兒都沒有了。」寫不出東西來了。晴雯是個丫頭,還寫了一篇祭文祭她,反而沒有一篇祭文給黛玉。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寫了,已經寫給黛玉了。

6.

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

第一百二十回是《紅樓夢》整部書最高的一個峰,也可能是中國文學裡面最有力量(powerful)的一個場景。寶玉出家這一幕,小說裡面叫高潮(climax),到了高潮的時候,最後畫龍點睛。一個主題點睛的時候,要看他怎麼寫,如果寶玉出家這一場寫得不好,寫得不夠力,這本書就會垮掉(collapse),你看多麼重要。寶玉怎麼出家?

想想看,如果他是普通人,和尚就剃度一下,禮敬一下。這個不夠!《紅樓夢》的境界是拔高起來的,它有一個神話架構,寶玉出家是神話架構里最高潮的一段。這段不長,就一個場景(scene),看他怎麼寫的。

(賈政)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裡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

你們想想看,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船停在那個岸邊,忽見有個影子走過來,剃了光頭,赤了腳,和尚的樣子。雪地里披著猩猩紅的斗篷,多麼鮮明的景象。一來了,跪下來,向賈政下拜。

寶玉未及回言,只見舡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夾住寶玉說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登岸而去。賈政不顧地滑,疾忙來趕。見那三人在前,那裡趕得上。只聽得他們三人口中不知是那個作歌曰 :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誰與我游兮,吾誰與從,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大家記得《紅樓夢》開始的時候那塊石頭嗎?本來是女媧鍊石補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三萬六千五百塊都用光了,就是那一塊石頭沒有用上,留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青埂峰—情根峰,這塊石頭化為寶玉就是情根,這時候塵緣已盡又回去了。可以想像得到在雪地上,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大片白茫茫的雪,響徹大地的歌聲傳過來了。

《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低昂。寶玉出家,並不好寫,而後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

接下來看黛玉之死——

7.

林黛玉跟杜麗娘這個女孩子最相近

寶玉聽了《醉打山門》之後,大有啟發,到最後他說,我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黛玉聽了《牡丹亭》的「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聽得黛玉驚心動魄。我們都知道《牡丹亭》的故事,杜麗娘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到了那個地步,情簡直是一種形而上的(metaphysical)、隱喻式的力量,所以它比西廂又高了一層,變成愛情神話了。《牡丹亭》上承西廂,下啟紅樓。《西廂記》當然對於湯顯祖有很大的影響,下面更是啟動了《紅樓夢》。曹雪芹好幾個地方都引用《牡丹亭》里的曲及回目,元妃點戲也點了《牡丹亭》。湯顯祖對於情的解釋與設計影響了曹雪芹,《紅樓夢》更往前走了一步,對情的解釋更廣、更寬、更博。

黛玉聽曲,她是特別有慧根的人,一聽,心中有所感。她一直能感受到自己命運的。她是絳珠仙草到這個世界上來還淚的,這一點她冥冥中似乎感覺到了。她的感悟,到二十七回,她重要的一篇自輓詩出來了,那就是《葬花詞》。她從花感悟到生命的局限,所以她要葬花,她又聽到這段【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本來一片奼紫嫣紅,杜麗娘一進去的時候,只看到斷井頹垣。可能在這所有人物裡面,林黛玉跟杜麗娘這女孩子最相近了。

第一,兩個人都很年輕;第二,對愛情的追求非常執著,甚至可以死。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為了這個情,最後把自己燒掉。杜麗娘也是為情而死。不是元妃點了四齣戲嗎?中間有《離魂》,就是暗伏黛玉之死。林黛玉跟杜麗娘最相近的,就是對於時光、青春、生命流逝的敏感,杜麗娘年方二八,已經感受到這個威脅,感受到自己芳華虛度,所以才有春末遊園的感慨。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抒情詩的一個大傳統,傷春悲秋。從一開始到現在,不用說唐詩宋詞,就是到了明朝的傳奇,這個大傳統一直持續,尤其在《牡丹亭》裡面,又往前推了一步。

《驚夢》的摺子,它有許多曲牌連起來,《尋夢》那一折,更是有十七個曲牌連起來,講的就是傷春悲秋,一步一步,寫得好極了,寫得美極了!把宋詞又往前推了一步。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尋夢》那幾折,鶯聲燕語落花紛飛。在《驚夢》的時候,女主角的夢中情人柳夢梅出來了,一開頭就唱 「則為你如花美眷」 ,像你那麼美的一個人,很可惜啊,「似水流年」 。我想黛玉聽了這一句非常警覺,無論多麼美的如花美眷,抵不住似水流年,再好的鮮花也挨不過秋冬。黛玉一聽「 心動神搖 」,刺激到這個地步。最後講荼靡花, 「開到荼靡花事了」 ,春天已經沒有了,最後的收尾是惜春、傷春,歡樂底下一種暗暗的哀傷。

我想,黛玉聽的這個曲子,乾隆時代是這個調調,現在還是這個調調,不要小看這個曲子,我十歲的時候就是聽的這個。那時在上海看梅蘭芳跟俞振飛演的《牡丹亭》,演的就是《遊園》中【皂羅袍】這一段,十歲的孩子聽進去了,我大概沒有心動神搖,但也深深印在腦子裡了。幾十年後我就製作了青春版《牡丹亭》。

《葬花詞》不光是黛玉的自輓詩,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暫的東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對所有短暫繁華的一種哀悼,對文明高峰將漸漸走下坡的哀悼。傷春悲秋的抒情詩傳統,到了這個時候,可能是個頂點,再往後,可能找不出一首這樣的詩。從湯顯祖的《牡丹亭》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那個系列下來,到了《葬花詞》,又翻起一個高峰,這是抒情詩的傳統特別動人的一章,因為它又涉及了黛玉的一生,有一齣戲劇在裡頭,所以我們念起來,感受特別深刻。

黛玉常常會有感身世孤零,這個時候她就作詩,借著詩來敘述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葬花吟》、菊花詩,秋夜寫的感懷詩,一直一直過來,每一個階段都指向她最後的悲劇,指向她的死亡。

8.

焚稿斷痴情:題詩手帕的千里伏筆

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了以後,黛玉跟他的感情又深了一層,之前,兩個人已經交心了,此刻更進一層,等於有了信物。

這裡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盪 :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 ;又來了悲喜交集! 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 ;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 ;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餘意綿纏,令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舊帕上走筆寫道 :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綵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湘江,瀟湘妃子,這些詩講的是一個字 :淚!記得嗎?太虛幻境裡面,不是說她「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是來還淚的,所有的情都在淚里。寶玉給了她這個手帕,她在上面寫了她自己的生命。

一本傑出的小說,一定有幾場非常有力量,可能是作者處心積慮安排、剪裁的。其實從黛玉葬花開始,就一直在鋪排她最後的結局,後四十回寫黛玉之死,的確是前面的設計,在這裡實現了,發揮了它的力量。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安排很多徵兆,大家記得中秋夜她在聯詩的時候嗎?最後一句是「 冷月葬詩魂 」,點出了最後焚燒詩魂的結局。晴雯死了,寶玉寫了《芙蓉誄》祭悼,無意間對她講一句 :「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注意,茜紗窗是黛玉住的瀟湘館的紗窗,祭晴雯變成了祭黛玉。到了聞秋聲撫琴的時候,「嘣」的那個君弦斷掉了,弦斷人亡。這一連串下來,都在準備這一場,如果這一場接不上前面的鋪陳,那就失敗了,整部書就要大打折扣。

焚稿斷痴情,我講了那個手帕有用處,那麼早的時候出現了,中間大家還記得嗎?「感秋聲撫琴悲往事」那一回,她在翻舊東西的時候,又看到這兩塊手帕,很感觸他們小時候那種很親近的感情,掉下淚來。那等於又提醒讀者一下,這兩塊手帕的存在。這個時候發揮最大的力量了。

這就是好小說,黛玉要表現她自己的那種決絕,怎麼表現呢?哭喊不出來,吐血也沒用了,這個時候就是焚稿,用火燒詩稿,也就是焚她自己,自殘,自焚,自己燒掉,一點不留,「我的情在這世界上通通不留」,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黛玉不再是那麼柔弱,這樣一個弱柳扶風的女孩子,她要維持她的尊嚴(dignity)。她的愛情被這些人這樣子捉弄,愛情對她來說是神聖的,是唯一的,是勝過生命的東西。她的愛情被踐踏,賈母、王夫人不了解她、唬弄她,怎麼寶玉也不出來為她辯護、說話?這世上再沒有人了解她這份情了,要把它燒掉、焚掉,她是決絕的,突然間你會感覺這個人物變大了,她的層次(dimension)豐富了,不再光是柔弱無助,她掌握自己的命運了。自己焚掉稿,自己了掉這段情,黛玉的個性在這個地方一轉,寫得好!而且是用那兩塊手帕發揮作用。

黛玉之死是這本書的大高潮。我們回到第五回太虛幻境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子,等於是對金陵十二釵的輓歌。

第一首〔終身誤〕,講寶玉、黛玉、寶釵三個人的關係和命運。「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雖然是金玉良姻,寶玉心中最戀的還是木石前盟,就是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緣定在靈河畔的前世盟言。「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雖然是對著薛寶釵,雪就是薛。「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還是忘不了黛玉。「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人生的美中不足現在信了。「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雖然寶玉跟寶釵是一段美滿姻緣,像梁鴻、孟光夫婦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可是心中還是有遺憾的。

第二首〔枉凝眉〕,講的是寶玉跟黛玉之間的緣分。「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指絳珠仙草、神瑛侍者。「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沒有奇緣怎麼偏偏又遇他呢?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如果有奇緣,最後又是一場虛話。「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他們兩個那一段情終是鏡花水月。「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這是哀悼他們兩人之間以淚還情、淚盡就人亡了,這眼淚哪禁得起流那麼多啊!第五回的時候那兩首輓歌,哀輓寶黛之間的愛情如水中月、鏡中花,最後還是一場空。

好,後四十回收網了,那些故事的情節一個個收尾,才能自圓其說,整本小說才有比較完善的架構。當然很多紅學家研究,說曹雪芹這本書後四十回不是他寫的,是高鶚續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得到認可的一個理論是,後四十回曹雪芹早有了稿子,這稿子佚失了,後來程偉元他們又去一點一點收回來,可能有一些未定稿,是由高鶚修訂完成的。我比較偏向這個理論,我覺得不可能是另外一個人寫的。另外一個人寫的話,第一,這個千頭萬緒處理得那麼好 ;第二,人物的語氣筆調接得那麼順,哪個人該那時候講那話,能夠連貫。第三,有幾回寫得那麼樣精彩,比如黛玉之死,我覺得那個感情應該是原來的作者寫的。

曹雪芹寫這本書,現在已經肯定有很深的自傳成分在裡頭,所以他寫起來等於是一本《追憶似水年華》,前面寫得興高采烈,後面寫得滿腔悲哀愁緒。某一種了悟之後,他對人世間有那麼深刻的憐憫(compassion),如果是另外一個人,沒有實際經歷過像曹雪芹家裡的事情,後面四十回哪有可能跟他一樣,有那麼深層的感情在裡頭。

【相關作品】


推薦閱讀:

甄家林家賈家竟都如此幫他!紅樓夢中誰擁有如此「開掛」的人生?
《紅樓夢》閱讀水平測試題
探討爭鳴·淺談《紅樓夢》中楹聯的地位和作用(上)
如何去理解「紅樓夢」這三個字?
一文搞清《紅樓夢》所有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係1

TAG:白先勇 | 紅樓夢 | 張愛玲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