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的行政區劃
05-31
民國初年,廢除府州廳一級,實行三級制。在廢除府、州、廳後,「道」仍繼續保留,作為介於省、縣之間的行政單位,以補因省地區過大,轄縣較多,統治不易的困難。每道轄縣的數目,各因其人口的疏密及政務的繁簡而定,有的多至三十餘縣,少的十餘縣不等。1914年,全國共設有九十二道,後續有增置。省的長官稱督軍,道稱道尹,縣稱縣知事。地方行政區劃成為省、道、縣三級制。省名數量道 名直隸4津海(天津)、保定(清苑)、大名(大名)、口北(宣化)奉天3遼瀋(瀋陽)、東邊(安東)、洮昌(遼源)吉林4吉長(吉林)、濱江(濱江)、延吉(延吉)、依蘭(依蘭)黑龍江4龍江(龍江)、黑河(瑗琿)、綏蘭(綏化)、海滿(呼倫)山東4濟南(歷城)、濟寧(濟寧)、東臨(聊城)、膠東(煙台)河南4開封(開封)、河北(汲)、河洛(洛陽)、汝陽(汝寧)山西3冀寧(陽曲)、雁門(大同)、河東(運城)江蘇5金陵(江寧)、滬海(上海)、蘇常(吳)、淮揚(淮陰)、徐海(銅山)安徽3安慶(懷寧)、蕪湖(蕪湖)、淮泗(鳳陽)江西4豫章(南昌)、廬陵(吉安)、贛南(贛)、潯陽(九江)福建4閩海(閩侯)、廈門(思明)、汀漳(龍岩)、建安(南平)浙江4錢塘(杭)、會稽(鄞)、金華(衢)、甌海(永嘉)湖北4江漢(武昌)、襄陽(襄陽)、荊宜(宜昌)、施鶴(恩施)湖南3湘江(長沙)、衡陽(衡陽)、辰沅(芷江)陝西3關中(長安)、漢中(南鄭)、榆林(榆林)甘肅7蘭山(皋蘭)、渭川(天水)、涇原(平涼)、寧夏(寧夏)、西寧(西寧)、甘涼(武威)、安肅(酒泉)新疆8迪化(迪化)、伊犁(伊寧)、塔城(塔城)、阿山(承化寺)、阿克蘇(阿克蘇)、喀什噶爾(疏勒)、焉耆(焉耆)、和闐(和闐)四川5西川(成都)、東川(巴)、建昌(雅安)、永寧(瀘)、嘉陵(閬中)廣東6粵海(番禺)、嶺南(曲江)、潮循(汕頭)、高雷(茂名)、瓊崖(瓊山)、欽廉(欽)廣西6南寧(邕寧)、蒼梧(蒼梧)、桂林(桂林)、柳江(馬平)、田南(百色)、鎮南(龍州)雲南4滇中(昆明)、蒙自(蒙自)、普洱(思茅)、騰越(騰衝)貴州3黔中(貴築)、鎮遠(鎮遠)、貴西(畢節)川邊2邊東(康定)、邊西(昌都)熱河1熱河(承德)察哈爾1興和(張北)綏遠1綏遠(歸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吉林省行政區劃(行政區劃之8)
※天津行政區劃調整,寧河、靜海撤縣劃區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演變史,東西橫跨兩千多公里是如何煉成的?
※行政區劃網資料-甘肅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