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是不懼風霜的一派氣節,是賽過百花的一抹清麗;是挺立嚴寒的一種意志,是與世無爭的一片高潔;是與月相伴的清雅,是伴雪而生的芬芳;是清純秀美的寄託,也是孤獨心事的低訴;是獨傲世間的勇氣,也是苦苦綻放的思念。可柔、可剛;亦柔、亦剛,這便是梅花,古往今來,在千萬詩人的筆墨中,蘸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濃淡,不同的愛恨情怨。
古往今來詠花的詩詞歌賦,以梅為題者最多,或詠其風韻獨勝,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明朝田汝成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枝獨先天下春。」宋林逋:「眾芳搖落多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寥寥幾句道出梅的風韻。宋陸遊《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唐朝詩人來鵠《梅花》詩:「一花香千里,更值滿枝開。」齊已的《早梅》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村前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宋代陳亮的《梅花》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裡藏。」形象刻畫梅花凌寒獨開的堅貞品質。陸遊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喻。他稱讚梅「花中氣節最高堅」,「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真正進入元人景元啟所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於辛棄疾「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臨江仙·探梅》),陳亮「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詩句,更是遺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南朝宋人陸凱在《贈范曄》詩中,以梅花作為傳達友情的信物,別具一格:「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唐人的詠梅詩,除寫閨怨、傳友情、託身世之外,出現了雖以模擬物象為主,但卻含有美的意蘊的佳作。
在無數的詠梅詩中,更多的是借梅抒懷。唐朝李商隱少年早慧,科第早登,然而後來受到一系列打擊流落異鄉。當他看到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遺憾之餘便怨恨起來:「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這不正是詩人不幸身世的寫照嗎?王冕在《白梅》式中寫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表達了詩人輕視功名利祿,不與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蘇東坡的詠梅詩:「寒心未肯隨心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藉此抒發傲視權貴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明徐渭屢試不中,痛苦絕望中借梅抒發哀怨:「雪壓煙迷月又蹉,前村昏暗月增坡,梅花也自難主張,數盡寒梅耐爾何。」讀來令人心醉。
梅與雪常在詩人筆下結上不解之緣,唐朝詩人張謂《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不僅寫出了梅花的早發,而且寫出梅花晶瑩潔白如雪。南朝王筠詩曰:「翻光同雪舞,落素混水池。」寫大雪紛飛,而梅花與之同舞。北周庚信的《梅花》詩:「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王安石的《詩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更是令人拍案稱絕。一代偉人毛澤東寫了膾炙人口的詠梅詩:「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更是氣勢磅礴,大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抒發了革命豪情,表達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
詠梅詩詞鑒賞
臨江仙·探梅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注釋】①此閑居帶湖之作。詠梅而扣住一個「探」字。惜花心懶而獨愛梅者,梅花先於眾芳,更冰姿玉肌,獨立不阿。此詠梅而寫人,譏嘲世俗而自抒懷抱。下片因愛梅而賦清新之詩,由「流水帶溪雲」,至「歸路月黃昏」,足見探梅之時久,愛梅之情深。②心已懶:情意已減退。③「一枝」三句:一枝江梅報春,帶著傲霜耐雪的神韻。玉溪:謂溪水似玉般的潔白晶瑩。④剩向:盡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此取後義。著句:寫詩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⑤「竹根」三句:貪賞梅花,醉中不覺時已向晚,月迷歸路。渾:全。
「年老了,愛惜花草的心情已經沒有了。但是愛梅的心情卻更迫切了;為了尋找梅花,繞著江邊的村莊轉。有一枝梅花先開放了,它衝破嚴寒給玉溪帶來了春天的風光。它沒有一點兒像別的花那樣迎風謅笑,搖曳獻媚的姿態;它全是雪一般的潔白精神。如果去向青山欣賞秀麗的景色,那是多餘的。為了梅花我推敲了清新的詞句。竹林下的流水帶走了天空飄動的浮雲。我喝醉了酒全不記得,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月亮當空,夜色黃昏了。」
辛棄疾是一個品格高尚,堅貞不阿的人。退居帶湖後,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提高了自己的情操。因此,借梅花來抒發自己的情懷。梅花是斗冰寒,傲霜雪,迎風怒放的硬骨頭。「全是雪精神。」它的開放,使玉溪破春,青山遜色,給梅花以最高的評價。寫梅花也是為自己寫照;同時也無情地鞭撻了那些阿諛奉承,搖曳媚人的小人。詞人並不刻畫梅花的外表形態,而著意求其精神內質,說梅沒有群花的濃妝艷抹 爭春取寵的媚態,它先於眾芳而玉肌冰姿,傲霜耐雪,不俯仰隨人。不難看出這正是作者諷世嘲俗的性情,也是他不顧年老心懶卻「猶繞江村」探梅的深意所在。
清江引·詠梅 貫雲石
南枝夜來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戲。有時節暗香來夢裡③。
貫雲石(1286-1324),字浮岑,號酸齋,維吾爾族人。曾任翰林侍讀學士。後棄官隱居,於錢塘市中賣葯為生。所作散曲,多寫詩酒逸樂生活和男女風情。今存小令七十九首,套數八篇。
【注釋】 ①破蕊:開花。蕊:這裡指花蕾。②偏宜:偏偏喜歡。交:交結,交朋友。③暗香:清香,幽香。
貫雲石(1284——1324),本名小石雲海涯,維吾爾人,阿里涯之孫。父名貫只哥,雲石即以貫為姓氏,號酸齋,又號蘆花道人。生而神彩秀異。年三十,膂力絕人,善騎射,稍長,折節讀書,吐辭為文,不蹈襲故常。初襲父官,後解職予弟,棄官,北從姚燧學,姚大奇之。仁宗即位,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後稱還江南。泰定元年卒,年三十九。雲石晚年詩文詞曲日臻深遠,且草隸等書法,變化古人,自成一家。休官後或隱屠沽,或侶漁牧。無論所制樂府散套,樂府散套,駿逸為當行之冠;即歌聲高引,可徹雲漢。時有徐再思,號甜齋,亦擅長樂府,世以二人並稱,謂之「酸甜樂府」。
這是一首優美的詠梅言志的散曲。全篇詠物,句句不離梅花純潔高雅的品性,同時,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崇尚高潔,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的寫照。他辭官而隱居,就是此曲的最佳註腳。曲境活潑,格調明朗,如首句「南枝夜來先破蕊」之俊俏,末句「有時節暗香來夢裡」之頑皮,都令人滿口生津,回味無窮。其韻律諧美,用語工巧,也是少見的,如動詞「破」、「泄漏」、「交」、「惹」、「來」,都極恰當地表達了梅花的特徵,且有擬人手法之傳神。修飾詞「先」、「偏宜」、「有時節」、等都有分寸,又不呆板,很是活潑。而「暗香」一詞寫梅花香之妙,雖借用前人詩,卻另有新趣。
清江引·詠梅 貫雲石
芳心對人嬌欲說, 不忍輕輕折, 溪橋淡淡煙, 茅舍澄澄月, 包藏幾多春意也。
此曲詠月夜梅花。起用擬人手法,「嬌欲說」三字,意蘊無窮,寫盡梅花的動人神態,惹人憐愛。然後由近及遠,由眼前之梅花說到四周之物色:「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明月清輝,淡煙飄渺,梅花解人,這一切的一切,自然包含有無限的春意!作者是在寫景,同時也在抒情。在傳神寫物的同時,細膩地吐露著自己的微妙情懷,情景交融,物我渾然,自能引起讀者共鳴。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詩一、二句寫主人在寒夜裡煮茶待客。深冬寒夜有客來訪,主人理當以酒相待,也好以酒驅寒,但這裡的主人與客人都是愛茶之人,便以茶代酒了。古代的文人雅士多認為飲茶有助於清心明目靜氣,能品茶者當為上等之人和有雅興清趣之人。竹爐是用於煮水泡茶的,爐的底與內壁為土質,但用竹子編織的外殼將其包起來,一為美觀,二為便於移動不燙手。「竹爐湯沸火初紅」既照應了「茶當酒」,表示了寒夜中品茗敘談的溫暖,又讓人從壺水滾沸火焰跳躍當中感受到盈盈生氣。洪希文詩曰「平生三昧試茶功,起看水火自爭雄」,說的正是這種生氣蒸騰升逸的情狀。
三、四句寫品茶的環境與氛圍,同時又營造出別樣不同的美感心理。寒夜嘉賓至,擁爐品佳茗,自然是人生一大美事,而享受此等美事的還伴隨有窗前的月色和飄動著暗香的梅花,使得品茶的情景頓時倍佳於平日。詩人採用欲擒故縱的寫法,先說月似尋常,再托出月下梅花,而詩人真正想說的是要讚許梅花的高潔,意即月還是平常之月,但因為有了梅花的身影月境便更為靈秀沖和。
綜觀全詩,詩人以「寒夜」為題,主旨還在描寫寒夜的詩意和審美情趣,是以品茗、賞月和賞梅三者的美學情調來渲染寒夜意境的。因此,在詩人的審美視角中,茶、月、梅其實都是高潔之士所可對應的審美物體,是具有雅趣的士大夫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茶梅月本是一家,都是士大夫超凡脫俗的符碼錶征。
茶與梅、月具有的高潔超逸的靈性是古代士大夫所共同認可的。清代有僧人的詠茶詩也將烹茶與山間野花相聯繫,用意亦在以花來襯茶:「樹里清搖一水斜,支鐺作石煮龍芽。東風也解留客意,吹放山窗二月花」。煮茶待客的背景在綠樹清溪旁,其情趣不可謂不獨特、不超拔了。其實,月下梅花的身影亦是隱士性格的象徵,如宋代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中的詠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梅、人、月一體的名句。
梅花落 鮑照
中庭雜樹多, 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在東晉末至劉宋時期的詩人群中,鮑照可算得是佼佼者。鮑照的詩,以樂府見長,五言詩也不少,但成就不及樂府詩。他的詩多有諷諭慷慨之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和不平,這可能是和他出身家世貧塞、仕途遭遇坎坷有關。這首詩是托物言志的,寫的是梅花,說的是人。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梅花向來被認為是高潔、馨香的品格的象徵,是凌霜傲雪的氣骨的寫照,但鮑照卻另是一種寓意,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開頭兩句就點出詩人與眾不同:庭中雜樹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為梅花而咨嗟呢?詩人自己設問說:「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以下各句,全是議論,但不是抽象的議論,而是把說理寓於具體形象的描述之中。「念其」、「念爾」是兩個層次的遞進,首先是頌揚梅樹的正面品格,在風霜雨露之中,眾芳蕪穢,獨有梅花盛開,果實累累,故人們讚美「十月先開嶺上梅」的高超風韻。「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在春天,又「搖蕩春風媚春日」,都讚譽梅樹有經風雨,抗霜雪而頑強生長的活力。
但是,這些描寫只不過都是鋪墊。全詩的主題是「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兩句。前面「念其」句是第一個轉折,這裡「念爾」句是第二個轉折,這一轉折才點出了詩人的本意。儘管梅樹有上述種種優秀品格,但可惜傲雪凌霜的梅花,也不能長久開放,最終仍逃不脫「零落逐寒風」的命運。這就是詩人「為梅咨嗟」的原因,因為它「徒有霜華無霜質」,所以,雖然能抗傲一時,但難善始善終,最後還是「零落」了!花開花謝,屬自然現象,梅花自然也不可能常開。
鮑照只不過是藉物擬人,借題發揮,用以諷刺那些曾想修持節操而又不能堅持到底的人。這首詩以梅花作比喻,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節操,不是一時一事的表現,也不是表面的偽飾,而是要名副其實,恪守終身。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首哲理詩,它講的是人生哲理,但是,這種哲理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現出來的,詩人塑造了梅花的形象,我們從梅花形象的藝術感受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說是理在趣中。
梅花 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但顯得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著晶瑩的光采。有一朵梅花忽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都落在了梅花的後面了。要想把春天來的信息傳遞,又怎麼哪怕雪壓梅枝!不要再吹奏《梅花落》了,春神正主宰著大自然。
第一二句詩人描述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態,為下文作出鋪墊。第三四句中,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五、六兩句寫到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梅花的堅貞不屈的精神。作者用頌讚梅花的口吻來寄託自己愛國思想。最後兩句詩是詩人情感發展的高潮。進一步以頌讚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託自己一生力主抗戰的愛國主義情懷。
梅花幽幽入夢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