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登長城,是06年3月去八達嶺,孤身一人,一口氣登上好漢坡,竟也生幾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那一次太興奮,將八達嶺爬了個遍,以致錯過了回京的末班車,最後上了一輛私人小中巴,在夜色中膽戰心驚地回了北京。
真正讓我迷戀上長城,是從08年初開始。那年3月,與幾名驢友背包從古北口沿長城穿越金山嶺,在司馬台山坡上紮營,登頂望京樓、仙女樓。那一刻,充滿厚重歷史感的長城震撼了我,它就像是一個睿智的長者,與之相比,此前去的八達嶺只不過是一個輕佻的少年。
從那以後,我便逐漸萌生了走訪古長城的想法。08年,曾多次穿越箭扣,在這段久負盛名的長城上,我曾欣賞了雲海、雲瀑、殘雪、暖陽、日出,老天爺待我實在不薄。09年,每次計划出行時總想與長城沾點邊,有意識地往有長城遺迹的地方走。9月初,與幾位好友去河北易縣、淶源,途經紫荊關、烏龍溝、插箭嶺。10月中,又去了河北赤城,這裡聚集了許多明代古堡邊牆,如今損毀已很嚴重。12月,去了京西鎮邊城、長峪城、沿河城。新的一年開始,有機會必定再多看看長城。長城太多,真要走遍可能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
如此跋山涉水尋幽訪古意欲何為?面對那些飽含歷史信息的斑斑殘跡,只要你靜心地去傾聽,她似乎就會向你盡情地傾訴。她是一個見證了歷史變遷的智者,在她面前,你能獲得智慧。面對歷史,才明白自身的渺小。「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認識自己的渺小至少有兩個好處:首先,可以少幾分野心,做點事情只是為了快樂,這樣人活得沒那麼累;第二,明白人不如山,遲早要憔悴,以一種快樂的心態去做事,反而有可能真正將事做好。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純屬胡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句倒是真理。
我的長城足跡:
【老龍頭】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名字很形象,真像一頭扎進渤海飲水的蛟龍。位於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入海石城相傳為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築,高約三丈,有一半位於海平面以下,後來坍塌;澄海樓是老龍頭的最高點,是觀海勝地,但1900年被八國聯軍強佔並焚毀。
2010年3月,獨自遊覽山海關,清晨去老龍頭,可惜未能趕上海上日出。前來撿牡蠣的人特多。未買門票,從老龍頭東側進去,結果還是被景區工作人員阻攔,未能進入澄海樓。不過景區內到處扯上紅綢子,一派喜慶氣氛,不知是何用意?老龍頭上也紮上了一根紅頭繩……查看詳細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的大名已無需贅述。今年初去山海關,未免有點失望。如今的山海關在當地領導的關懷下已經大變樣,城牆修葺一新,分段收費。關城內的十字街全部推倒重建,清一色的仿古建築,但九成以上都是空的,這些店鋪基本上租不出去。
以前山海關內兩條街本來都是當地人開的小店鋪,生意很火,人氣也旺,結果兩年前政府為了開發旅遊,將這兩條街全部拆了,打造成如今這樣的商業街,跟北京前門差不多。結果這些店鋪租金貴得死,一年要十來萬,居民沒有能租得起的,於是就這樣一直閑置到現在,冷冷清清的,晚上都不敢走在這條街上。查看詳細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山長城】角山是萬里長城從老龍頭起,越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自古盡道關城險,無險要隘在角山」,沿著山海關城東北角的的一條小路出發直奔角山,才發現腳下的小路其實是殘存的長城遺迹,從這裡到山腳,一路還遇到了幾個墩台的遺址。
站在角山長城頂上,整個山海關的形勢盡收眼底,扼守山海之間,天下第一關的美譽絕非虛名。史載,整個山海關從未被攻破過,可見地理位置之險要。不過,保壘從來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清兵入關竟是以一種如此輕而易舉的方式,令人感嘆……查看詳細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道關長城】三道關位於山海關東北8公里處,這裡有著名的「長城倒掛」景觀,堪稱萬里長城第一道險關,是山海關長城十座關隘之一。這裡山高谷深,山谷呈「V」字形,兩山間相距68米。在這個峽谷共設了前、中、後三道關卡,目前只留下一道關隘了。長城在這裡依山就勢,沿著絕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十分壯觀。遠遠望去,長城猶如倒掛在山脊之上,「長城倒掛」由此而得名。
許多當地人也不知道三道關在何處,租車去時司機就不清楚,我這個外地人反而充當起了嚮導。可惜時間不夠,要是等到黃昏時分,讓夕陽灑在城牆上,那該是何等意境……查看詳細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北口長城】古北口位於北京密雲縣東北部,距北京不過100公里,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東有蟠龍山,西有卧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一輛車可通過的道路,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金代曾於此處修建鐵門扼守,所以就叫「鐵門關」,也稱古北口關。這段長城為戚繼光督兵修建,現在還有戚繼光的雕像。
08年初,我們從古北口一直穿越金山嶺抵司馬台。古北口長城至今仍未開發,還保留了古樸的風貌,放眼所及難見現代文明痕迹。城牆主體猶存,蜿蜒千里的氣勢絲毫也未消退。暗灰色的磚頭上點綴著暗綠的青苔,時光似乎在這裡停滯,似乎在無聲地向人訴說他的滄桑……查看詳細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馬台長城】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長城專家羅哲文讚譽司馬台長城為中國長城之最。
說到險,司馬台確實無出其右,箭扣也難與之相比。我們早上登上最高點望京樓,趕上了好天氣,沒有半點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終於斗膽從單邊牆走到仙女樓,左側是萬丈懸崖,後來想想都有點怕,這一段經歷永難忘記。查看詳細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箭扣長城】箭扣,印象中應該是去過不下5次了。對於長城迷來說,這是一個百去不厭的地方。險峻又兼韻律之美,堪稱最美的長城。箭扣待我不薄,曾在此見過雲海、殘雪,已算是大飽眼福了。
箭扣長城位於懷柔縣西柵子村。往東是慕田峪,往西是大榛峪。登上最高點正北樓,最精華的長城段悉收眼底。這一段是上鏡率最高的了,正北樓上永遠少不了痴心的攝友。若是趕上大雪,正北樓上肯定是擠不下了。只是讓人心疼的是,隨著遊客越來越多,這段長城破壞也日漸嚴重。而我也是其中一個,備受自責。查看照片(1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慕田峪長城】慕田峪長城早已名滿天下。在北京長城中,這裡的遊客僅次於八達嶺。慕田峪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73公里,是明朝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不過做為修整後的景區,這段長城卻變得跟八達嶺差不多了。
曾多次穿越箭扣,從慕田峪景區下撤。慕田峪長城的構築有獨特風格,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牆體高七八米,牆頂寬四五米,建築材料以花崗條石為主,十分堅固。這裡最有特色的是正關台,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通連並矗,兩側樓較小,中間樓較大,三座敵樓之上有三座望亭,這種獨特的關台建築十分罕見。查看照片(12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結】萬里長城北京結。「北京結」位於懷柔渤海鎮,這裡是三段長城的交匯點,十分壯觀。上面長著一棵高約3米的松樹,這似乎已成了「北京結」的標誌。那次我們幾個穿越北京結,恰逢雲海,現在想來都感慨不已。
以此為中心,長城向三個方向延伸:向西經擦石口、磨石口、接居庸關、紫荊關,為昌鎮長城,也稱內長城;向西北經九眼樓過延慶入河北張家口,為宣鎮長城,也稱外長城;向東經慕田峪、密雲古北口,直抵山海關,為薊鎮長城,也是長城主線。查看照片(19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達嶺殘長城】09年4月中旬,我帶著郊區公園年票去了一趟八達嶺殘長城。初春時節,山谷之中添上新綠,而這段長城正在維修,碰上了數名修長城的農民工,給一位胡大叔拍了張照片寄到他家,但至今不知他有沒有收到。
殘長城位於八達嶺長城景區西南5公里石峽關,與八達嶺連為一體。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東徵兵臨八達嶺,久克不下。當地老者獻計,轉而奔襲石峽關,首將唐英中計離關,李自成趁隙破關而入,兵逼北京城。查看照片(15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龍泉峪長城】09年11月初,在去赤城的路上經過龍泉峪長城。正值深秋的清晨,滿山絢麗的色彩恰似被打翻了的調色板,長城被奪目的秋色所懷抱,艷麗的色彩也讓古老的長城煥發出生機,如此美景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段長城位於延慶縣大庄科鄉龍泉峪村,蓮花山前的台地邊。牆體是用當地出產的大塊花崗岩築成,景色壯美。該段長城東接西水峪、黃花城、地勢平緩、敵樓密集。向北還有四道平行構築的長城,乃長塊沿線最奇特之景。查看照片(13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荊關】09年9月初,與幾位好友赴易縣、淶源、蔚縣。其中紫荊關是重要的一站。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40公里外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二關號稱「內三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史載紫荊關發生過的戰爭達140多次。
不過到了紫荊關後卻未免有點失望。修整一新後少了幾分古樸,幾名婦女帶著小孩在上面玩耍,昔日雄關已成為尋常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鑄劍為犁」,這也是歷史必然。查看照片(1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烏龍溝長城】那次冀西踏秋之旅主要也是為了看長城。從紫荊關出發後,便去了烏龍溝長城。這段長城位於淶源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內長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平型關南的下關,東北入淶水,在淶源境內全長150公里,經12個鄉鎮。
烏龍溝長城的敵樓一般都十分高大,而且十分密集,大概一千米的範圍內擠著十幾個敵樓。不過與箭扣、金山嶺相比,這裡的長城還是顯得單調了一些,城樓形制比較單一。由於地處偏遠,這段長城保留比較完好。只是聽說也要開始搞開發了。
查看照片(2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箭嶺長城】插箭嶺長城位於淶源中南部的菜村崗鄉插箭嶺村。東有白石山,西有蘭荊背山,插箭嶺則位於兩山之間的狹長穀道中。相傳宋將楊延昭(六郎)曾插箭於嶺上而得名。關南約18公里處為明代「內三關」之一的倒馬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這裡離著名的黃土嶺已經不遠,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擊斃阿部規秀的地方。
從插箭嶺回來後,上網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名叫沙飛的戰地記者拍攝的長城抗戰照片,其中就有插箭嶺長城,我登臨的地方曾是八路軍臨時指揮所,今昔對比,令人感慨不已。查看照片(2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橫嶺長城】09年11月初,一場大雪後,我去了一趟京西,同樣是走訪古長城。從鎮邊城出來往西不遠便到了橫嶺長城,這裡是抗日戰爭時期南口戰役的重要戰場。橫嶺位於北京居庸關以西,屬河北懷來縣瑞雲觀鄉。它和毗鄰的北京長峪城、黃樓窪長城共同構築了一道拱衛北京西北側的重要防線,自古即是進出北京的重要關口。
在橫嶺,我終於等到了夕陽,蒼老的長城塗上了一層金美麗的金黃色。憑弔江山遺迹總是讓人感嘆。城牆老態龍鍾,一群喜鵲在枯枝間跳躍,充當著歷史的聽眾。說不進的興亡事……查看照片(12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河城長城】沿河城及敵台在門頭溝區西北山上,為明代邊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隸屬明代長城內三關之一的紫荊關所轄,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衝之一。
沿河城轄有分布於長達40公里山巔或險隘處的敵台15座,其中3座已毀。築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至三年。分上下兩層,高約15米,寬10米以上。底層用石條鋪砌,牆身砌磚。京西保留了許多古村落,沿河城就是其中之一,許多老宅子保存還比較好,是研究民俗的一個好去處。查看照片(9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峪城長城】09年11月初,北京下起了入冬以來最大一場雪。雪中走訪長峪城,翻山越嶺7小時,體會了一把林海雪原的感覺,登上長峪城長城最高的一座敵樓,遠眺八達嶺、經石峽,這裡當年曾是最前沿的戰場。
長峪城與鎮邊城、白羊溝並稱北京邊關三城。他的獨特魅力,在於長城與古村落文化的充分融合。這裡有北京境內平均海拔最高的長城段,還有北京境內唯一的圓形敵樓。村子裡至今仍舊保留著500年前的兵堡圍牆和外觀完好的城門、瓮城。查看照片(23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平樓長城】青平樓口,位於赤城縣龍門所鎮東北7.8公里處,是明代外長城上的要隘之一。這段長城只剩青平樓村東的兩座敵樓尚殘存部分磚砌牆,以南的墩台和城牆全部被毀。
09年10月去了一趟赤城,專走長城遺迹。抵青平樓,一堆碎石沿著光凸凸的山脊伸向遠方,除了雜草,就是高梁地。黃土朝天,人煙難見,顯得格外蒼涼。要是等到傍晚殘照當樓,那才叫絕。可惜我沒有等到那個時刻,下午三點半就撤了。「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此刻很難理解柳宗元的心境。查看照片(1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連口長城】馬連口為明代的新鎮樓口。位於馬營堡北12公里, 赤城、崇禮、沽源三縣的交界處。馬連口自古便形成一條古道。登上一側山樑,馬連口地勢盡收眼底,我覺得與獨石口的地形十分相似,只是沒那麼險要。
馬連口長城線與敵樓毀壞極為嚴重,現僅存夯土內牆和殘毀的墩台。磚牆早已扒盡,裸露的夯土向人展示了它的肌理。遇到了一位老人,但他也講不出多少與之有關的故事。估計現在能講這些故事的老人已寥寥無幾了。
查看照片(15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鵰鶚邊牆】其實長城在明代被稱為邊牆,因為長城在當時被認為是勞名傷財的象徵。這次走訪赤城境內的長城,沿著一條通過古鎮鵰鶚的省道,我看到了一段很長的邊牆。
據城牆旁的石碑介紹,這段長城始建於戰國至金,後來明朝又在北魏長城的遺址上重修了這段邊牆。此段長城,鵰鶚以西長25公里為土築,一段殘高3米,底寬3.5米為石築,僅存1米左右之埂狀遺迹。這條新修的柏油馬路正好就修在邊牆腳下,讓人心痛。如此車來車往,對古長城的破壞可想而知。查看照片(10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路口長城】探訪赤城長城的第一站是長伸地堡。長伸地堡地處險要,座落於巡檢司至寧疆堡之間的幽深山谷之中,是扼守獨石口通往東路長城的交通要衝。峽谷西側山上有「鎮虜樓」。
離開長伸地,繼續北上直奔攔馬道村,這裡有一段殘長城,名為平路口長城。這段長城為石砌,現已經坍塌為一堆碎石。放眼所及,一片荒涼,形同廢墟。儘管與北京相距不過百來公里,但完全是兩個世界。很難想像,如果不是靠集權集資源,在一片廢墟包圍之中如何能產生一個國際化大堆市。查看照片(15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站待續……
《旅遊新報》的一期採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