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才如何爭奪

人才如何爭奪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報
分享:

   大學小言

  香港各大學招聘講座教授或系主任、院長,必須登報「廣而告之」,且校內校外一視同仁。相對於北大,港中大最大的特點在於:第一,外部評審為主,第二,下不評上。

  □陳平原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不久前到澳門大學演講,聽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院長談教授招聘,大為感慨。150多個應邀者前來爭奪哲學系教授的位置,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進入最後決選的幾位,聽院長描述都很優秀。一個只辦了三十多年的大學,能有如此號召力,當然是得益於教授待遇優厚。澳門官員一開始不理解,為何要給教授如此薪水,校長的解釋是:公務員是「本地市場」,而教授則是「全球市場」——前者離開了澳門沒人要,後者則「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所有當校長的,大概都希望能招聘到「頂尖人才」。問題在於,你手中的籌碼有多大——這籌碼包括金錢,也包括制度。用什麼辦法延攬人才,又不引起內部的動蕩,這可是一門大學問。照我冷眼旁觀,在「爭奪人才」這方面,香港中文大學比北京大學強很多。這裡說的不是經費預算,而是制度設計。

  北大教員人數多,水平參差不齊。近年校方竭盡全力,廣開財源,努力提高優秀人才的待遇。如文史哲及考古各院系,有三分之一的教授、副教授可獲得北大人文特聘教授或北大人文傑出青年學者獎。這種普遍性獎勵,有利於提升士氣,但對於個別特異之士,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其他大學挖走。從國外請回來的,我們出得起高價;至於已經進入體制的,則只好請你不要攀比。為了內部的「安定團結」,各大學大都採取這種內外有別的招聘原則。其結果是,著名教授在國內各大學間大流動。如此「引進人才」,做得好,本校實力大增;做得不好,則找到了女婿,氣走了兒子。

  香港各大學招聘講座教授或系主任、院長,必須登報「廣而告之」,且校內校外一視同仁。我曾作為應聘者,也曾作為推薦人,對港中大招聘高級人才的過程略知一二。相對於北大,港中大最大的特點在於:第一,外部評審為主,第二,下不評上。

  將初選入圍者的材料寄送全世界各大學相關專業的權威人士,請他們代為鑒定。一般說來,對於如此「關係重大」的評鑒,專家們都會認真對待,給出自己的意見。遴選委員會再根據專家們的評議,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其中,會有一些現實的考量,但不會完全漠視專家的聲音。尤其是當應聘者都很優秀、而專家意見又紛紜時,如何擇善而從,是很大的考驗。遴選委員會會傾聽系內同事及學生的意見,但主要的學術判斷來自外審專家。這與北京大學主要依靠本院系學術委員會的做法不同。後者的長項在於,對自家的需求知根知底;不好的地方則是,因人際關係及學術視野等,可能錯過最佳人選。

  至於「下不評上」,即不能讓副教授來投票決定正教授的去留與升降。記得我應聘港中大的講座教授時,遴選委員會裡中文系的唯一代表,是另一位講座教授。這樣的制度安排,除了學術水平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基於人心、人性以及利益迴避。過於強調學術民主,每件事都要從基層討論起,效果並不好。有時是立場迥異,有時是一葉障目,有時是私心作祟,有時則純粹出於妒忌……這種情況下,學校很難招到優秀學者。南方某著名大學校長告訴我,他有個小小的顧問團,面臨重大的人事案,不通過院系,學校直接定。相比之下,北大的「民主作風」與「常規作業」,在搶奪人才方面,明顯處於劣勢。

  最近的一件趣事是:北大從國外請回某著名學者,且委以重任,但人事部門要他填寫帶博士生的申請表,說是必須通過院系學術委員會的評審,才能生效。該學者認為是侮辱,很長時間憤憤不平。(10)


推薦閱讀:

江蘇是不是中國最大的人才產地?
會穿衣服的男人才有魅力,這幾款時尚男裝讓你男人味十足
女人一生要經歷多少個男人才圓滿?
[薦] 什麼樣的男人才值得女人去嫁
請不要斜杠後面一無所有

TAG: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