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山針刺治療皮膚病經驗

徐慧卿

高立山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早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後師從孫震寰

、王樂亭兩位中醫針灸大家,頗得真傳。高老從事針灸臨床30餘年,在臨床治療各科疾病的過程

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筆者有幸侍診左右,學得一二。茲將高老師針刺治療皮膚病的

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皮膚病是針灸臨床上常見的病症,有關皮膚病的防治經驗中醫文獻早

有記載。中醫認為皮膚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以風、火(熱)、濕、毒、瘀為主。高老師在長期臨床

實踐中針對病因總結出了散、清、利、調四種基本治法。1 散法散即散風止癢。許多皮膚病都

有刺癢之症。中醫認為風盛則癢,無風不作癢。風為百病之長,風性燥烈,善行而數變。風氣阻

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於濡養而發生風團、丘疹、疣目、乾燥

病變,泛發全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為乾性。如西醫所謂之蕁麻疹、多形性紅斑、玫瑰糠疹

、藥物性皮炎、單純性皰疹、老年性瘙癢症、凍瘡等。其癢多因有外風侵襲肌膚,有的有汗後

受風病史,症見突然發癢,癢無休止,抓之稍輕,脈浮苔白;有的因血虛、陰虛生風,素有心慌、頭

暈、健忘、失眠、失血病史,症見逐漸發癢,時輕時重,抓之不輕,脈細數,舌質紅。取穴:外風侵

襲穴用大椎、風池、曲池、合谷、風市;血虛、陰虛穴用大椎、風池、內關、列缺、血海、太

溪。刺法:大椎穴用2.0寸毫針先垂直刺入皮膚0.1寸,然後按倒針柄與皮膚成15~20°角向下透

刺使麻脹感傳至身柱穴,再行捻轉瀉法以加強針感,持針2分鐘後出針。余穴常規操作,

外風侵襲用瀉法,血虛陰虛者平補平瀉。例如,癮疹(相當於西醫蕁麻疹)的特徵是瘙癢性風團突

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其原因總由稟性不耐,外感風邪,胃腸積熱留於肌膚,郁在血

分引起的。治療時,一般風疹用大椎、風池以散風,間使、委中以清血;胃腸型風疹有腹痛腹瀉

時以胃十針(即雙側內關、天樞、足三里、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共10穴)來調整腸胃,曲池

、血海、十宣以散風清熱調血。2 清法清即清熱止痛,清熱解毒。一些皮膚病常有灼熱、作痛

、糜爛、膿皰,伴有身熱、口渴、便秘、尿赤、苔黃、脈數等。中醫認為熱甚則痛,熱勝肉腐,

火性炎上,熱邪蘊郁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而變生諸症。如中醫蛇串瘡、熱瘡、膿皰瘡,西醫

之毛囊炎、癤、膿皰瘡、丹毒、皰疹樣膿皰病等。取穴:大椎、大陵、十宣、靈台、豐隆、委

中。刺法:諸穴以瀉法為主。大椎、靈台、委中用三棱針點刺2~3下,然後用大號玻璃火罐拔罐

放血,每穴出血3~5ml。十宣點刺出血,每穴1~2ml。例如,蛇串瘡是一種在皮膚上出現成簇水

泡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因其皮膚上有紅斑,水泡累累如串珠,每多纏腰而發又名纏腰

火丹。也有發生在胸脅、面部的,往往發生於身體一側。其特點是常突然發生,集簇性水泡排列

成帶,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區出現,伴有刺痛和核腫大。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風熱肝膽火盛

、濕熱內停浸淫於外所致。治療時,靈台刺絡拔罐以止痛,間使用瀉法以安神,龍眼穴(屈指,小

指近掌指關節外側橫

紋赤白肉際處)放血以泄熱。3 利法利即利濕消腫。《諸病源候論·濕瘡候》說:「膚腠虛,

風濕搏於血氣生瘡,若風氣少濕氣多,其瘡痛癢,搔之汁出。」濕邪侵入肌膚鬱結不散,與氣血

相搏,可發生皮疹、瘙癢、滲液等,亦常見浮腫之症。因濕性粘膩,病位趨於下,故濕邪為病,其

皮損為水皰或為多形性,成皮膚糜爛,常患於下部,或浸淫四竄,滋水淋漓,遷延日久,纏綿難愈,

如濕瘡。西醫如急性濕疹,皰疹樣皮炎,天皰瘡等。取穴:因濕而腫穴用大椎、風池(取風能勝濕

之意),疹在上肢,再用曲池、外關、列缺、八邪;疹在下肢,用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八風

。涉及內臟時可用肝俞、脾俞、腎俞、膻中、中脘、氣海。刺法:大椎穴用2.0寸毫針先垂直刺

入皮膚0.1寸,然後按倒針柄向下透刺使針感下傳,再提針至皮下,更換針尖方向,向上下左右多

向透刺,使針感向周圍擴散效果較佳。余穴皆常規操作,平補平瀉。例如,濕瘡是指皮損多種,形

態各異,總有瘙癢、糜爛流滋結痂癥候的皮膚疾患,具有多形性損害、對稱分布、自覺瘙癢、反

複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等特點,多見於軀幹的各個部位。浸淫遍體、滋水極多者,稱「浸淫瘡」

;以丘疹為主的又稱「血風瘡」或「粟瘡」。多因脾虛濕盛或感風濕熱邪以致濕熱流於肌膚而

成。治療時,上肢疹多用曲池、外關、八邪,下肢疹多用足三里、三陰交、八風,可散風祛濕通

絡,

還可用胃十針和胃健脾、祛濕消疹。4 調法調即調養氣血。皮膚病日久天長耗散人體氣血,肌

膚失養,皮膚變色,失去光澤。治當調養氣血,以改善全身及病灶部位血液循環。穴用合谷、太

沖調氣血,足三里、三陰交養氣血,氣海、血海補氣血。患病局部或圍刺或點刺出血,或叩打梅

花針。5 結論散、清、利、調四法是高老師針對皮膚病的主要病因而總結出的四種基本治法。

皮膚病的病因以外邪為主,實證多見,病因不同,癥狀各異,各種治法亦有所側重。散法主要針對

風邪為病,癥狀以癢為主,手法上多用淺刺、中等刺激量;清法主要針對火熱毒邪,癥狀以痛為主

,多用放血療法,刺激量較大;利法主要針對濕邪為病,癥狀以流滋、水腫為主,攻補兼施,以平補

平瀉多用;調法則多用於病程日久,皮膚病後期,刺激量較小。在取穴方面高老師又慣用大椎、

風池疏通陽氣,調理氣血。因風為百病之長,陽氣鬱則氣血運行不暢,大椎為六陽經氣所會之處

,風池位於上,善祛風,二穴合用,手法不同或清或散或利,目的療效亦有所異。散、清、利、調

四法雖各有側重,臨床上亦每每相互結合應用。因皮膚病發病過程中往往不是單一原因所引起

,常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病因共同作用,有的純為實證,有的純為虛證,多數虛實夾雜,治療時應

審證求因,病證結合,辨證施治,才能取得較好療效.
推薦閱讀:

關於痤瘡的知識問答
趙金成0的文件夾【皮膚病方】
年關慎防五大「情緒性」皮膚病
並不是指甲變形變厚就一定是灰指甲
同仁堂皮膚病血毒丸

TAG:經驗 | 皮膚 | 皮膚病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