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的重要性
一、談談「一般適合大眾的路線是趕快修加行,然後就去求大圓滿法,證悟以後再修點別的,就可以了。」
二、請問輔導員:什麼時候,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機去求取大圓滿正行的竅決和灌頂?
三、為什麼說聞思修行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四、如何勸師兄們繼續學習?
五、聞法和念咒功德孰輕孰重?
一、談談「一般適合大眾的路線是趕快修加行,然後就去求大圓滿法,證悟以後再修點別的,就可以了。」
答:所謂的「一般適合大眾的路線」是一條錯誤的路線,如果不明佛理,不發菩提心,沒有抉擇心得本性,怎麼可能證悟大圓滿?
上師在在《解義慧劍講記》中說:
「不觀察量和非量直接進入勝義諦的情況可能極個別的高僧大德是有的,像六祖大師或者藏傳佛教中個別的成就者,他們從來沒有學過量和非量到底是怎麼樣分析的,在這些方面沒有聞思過,但是遇到一些善知識的殊勝竅訣之後頓悟而得到一切境界的現象是有的。這種現象我們也不否認……
在佛教中,不懂因明、中觀的人雖然想學一點、修一點,但是很難成功;就像世間的文盲,雖然他想搞一點企業、做一點生意,但是因為沒有知識,他就沒辦法做下去。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還是要有智慧的明目……
智悲光尊者很形象地說了一些惡人的修行狀況,有些惡人剛開始的時候就像野牛一樣,根本不趨入真正的佛教;到了中間的時候對聞思非常憎恨,沒有興趣,每天都不斷忙碌、奔波於希求世間法;最後這些人隨著惡友業際顛倒,以前是修行人後來卻變成非修行人,這種人就像處於密林中的野人一樣,處境非常可憐。
現在世間邪知邪見的人非常多,雖然表面上看來,這是大學生、這是……有一定的學問,但只是造惡業特別擅長,造善業一點興趣和意樂都沒有。所以我們大家,在自己靜下心來的時候,早上起來也是這樣的,晚上睡覺也是這樣的,就默默地祈禱:但願我生生世世不離開上師三寶,但願我生生世世不離開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上大圓滿的殊勝境界。我們時時都如是發願、如是祈禱的話,逐漸逐漸我們的心就會轉變,因為它畢竟是有為法。以前雖然很剛強難化,但逐漸逐漸會柔和、調柔,最後也會有一些新的境界出現。」
二、請問輔導員:什麼時候,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機去求取大圓滿正行的竅決和灌頂?
答:您的這個問題綜合了很多對修行方面的理解的問題,應該說是非常大而且一言兩語無法說明的問題。對很多成就者而言,可能非常簡單,您所說的幾種情況,都並非不可求竅訣,但是,求和修與修行的效果不是一回事。
大恩上師仁波切和益西上師仁波切都再再傳述了法王如意寶對此問題的觀點:邊聞思邊修行。上師仁波切還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最理想的是邊聞思邊修行邊發心。
再從您所列舉的幾種情況來參看法王如意寶的竅訣,則感得非常深奧。
正如學院一些已接近完成五部大論,聞思出色的法師等道友,如果爾時完全放下聞思,發心,進入閉關修行,則作為承上啟下的新學員的管理和輔導的發心人員會缺失,其自身修行順利與否,還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歸納而言,就是福德資糧是否具足的問題。學院也有實修班,但實修道友所遇之違緣尤為巨大,即使已來學院十多年的老道友,在實修閉關之後,再請示上師,是否繼續閉關,上師說,還是不要閉關。
大恩上師針對一些已經學習了五部大論,已對聞思心生退意,欲實修的道友再再在經堂說:我們不要以為我已經聞思了五六年,已經足夠了,即使我聞思了二十多年,還是覺得不足夠。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如果我們不聞法,我們相續中已經產生的一點點出離心,悲心,菩提心很快就會消失殆盡。
法王對學院的老年僧眾的要求,除了每天規定的念咒數量,另外,則是必須聽一堂課。學院漢僧老年班,實修班除了聽上師的課,還需要聽法師的輔導。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夠迅速令弟子成就,大恩上師為什麼要令我們繞道而行?這樣的安排,也是法王如意寶,是大恩上師等再再思維,適合我們大多數人的根基所制定的學修的方法。
法王如意寶也說:聞思修行,念咒,每一個都不要放棄,如果你此生中聞思得不好,畢竟你念了巨大數額的咒語。
有一位老常住,也已在學院聞思了十多年,一邊發心做輔導員,對新道友有問必答,相續極為調柔,一面實修,極為精進,為了相續中能真正生起無常的定解,也花費時日,搜集資料,再再思維觀修。
按照法王如意寶的寶貴竅訣,您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尚未對佛法甚深廣大之理產生定解的道友可以在長期的聞思中產生定解,在其實修中,也能深刻了知其所缺所需,能促進堅定其對聞思的信心。在實修過程中,如果違緣巨大,也可在集資凈障方面多多用功,反覆修持前行等,也利用聞思與發心來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眾生根基千差萬別,有些人前生沒有聞思習氣,此生也希求以一種簡單的方法獲得解脫,他也可以修持某一法如持誦佛菩薩名號等來集資凈障。無論如何,不管我們是修行前行還是正行,是聞思還是不聞思,我們都走在通往解脫道的集資凈障的不同的階段中。何時集資凈障圓滿,也就是我們悟道成佛之時。
第一世蔣貢康楚大師所說:「對教法沒有正確的了知便進入修行,就好比盲人在沙漠中行走一樣,一個盲人在沙漠中行走註定要迷路的,沒有獲得正確的了解或見地,最主要是沒有找到具格的老師或學習到正確的法門,但一生若只是在經論上打轉而無實修的話,就好比富人為自己的財富所縛一樣,通常這樣的人很有錢,但卻沒有自由,他們常受自己的財富控制,一輩子都在做他的奴隸。
若你對經論有很深的了解,再加上實修,那麼,你便會像空中的飛鳥一樣,不管想朝哪個方向飛,都沒有東西能夠阻礙你。」
三、為什麼說聞思修行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答:
1.要樹立聞思修的定解,首先需了知,什麼是佛法。
《俱舍論》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
上師仁波切在《俱舍論講記》中說:「所謂的佛法有兩種,即教法與證法,教法即經律論三藏,證法即戒定慧三學或三十七菩提分法。受持教法者唯一是講經說法,其他注釋中說聽受者也是受持教法者;持證法者即將佛陀之教法於相續中數數修習。華智仁波切在一個教言中說:若通達四句偈頌的意義即是受持教法,一剎那間生起信心即屬於證法。
頌詞中有兩個「唯」字,格魯派有些論師以及《俱舍論大疏》中說:以唯字代表一種肯定的語言,也就是說只有講經說法和真實修行才是真正弘揚佛法者,其他人並非是真正弘揚佛法。
2.聞思修行是聖者不可或缺的種姓。
佛經和《俱舍論》第六品講到聖者的種性有四種:對衣服、食物甚至法衣等知足少欲,這是三個條件,在三個條件上加上喜歡聞思修行,任何一個人具足這四種條件,就是聖者的種性。
大恩上師說:「所以令諸佛菩薩和所有的傳承上師們歡喜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聞思修行。」
3.所有善法中,什麼善法的功德最大?
大恩上師仁波切多次引用佛經中的教證說:一個弟子問佛,兩個人行持怎樣的善法功德最大?佛說:一個人講法,一個人聞法。
4.聞思修有什麼樣的功德利益?
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也說:「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論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益西大堪布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解釋上述教證說「聽聞佛法後,自心若能隨順法義而轉,修持心要,則無須大功夫,即可解脫生死牢城。」
《大乘莊嚴經論》云:「此法隨時善,生信喜覺因。」若緣佛法聞思修,初中後三時皆成善妙。初聞一切佛語是生信之因;中思維佛語是生喜之因;後修習佛語,是覺悟之因。
5.「登地菩薩還要在如來面前聽受佛法。」
《大乘莊嚴經論釋》云:「報身一切時不間斷傳法,故為無間常住。」
又,三地菩薩為了聞法,會從梵天投入到三千大千世界大的火坑中。
《入行論》第十品發願文說:「願於諸方所,遍長如意林,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上師仁波切在《講記》中解釋說:「祈願東南西北、四方四隅的一切方所,遍布極樂世界或三十三天那樣的如意樹,眾生需要什麼快樂,均可從如意樹上直接降下。而且在如意樹林中,到處充滿如來與諸大佛子演說妙法的悅耳之音。」
《入行論講記》云:「從這些大乘教言中也可了知,登地菩薩還要在如來面前聽受佛法。而我們現在有些人,聽完一部就認為再也不用聽了,這是一種邪見。凡夫人覺得自己不用聞法,而登地菩薩還要不斷聞法,可見凡夫人與菩薩之間的差距特別大。」
6.不聞思就無法了知取捨與修行要點
《吉祥勇經》中雲:「寡聞生盲不知修,彼無多聞何所思,故應精勤求多聞,因此思維生廣慧。」
上師仁波切解釋此教證說:」若欲了知法義則應依賴於最初之聞法。若不聞法,則成法盲,一味地處於迷暗之中,就無法了知取捨與修行要點。因而唯依聽經聞法,才能啟開我們的智慧眼目、增長我們的善根功德。」
7.怎樣才能利益眾生?
「要利益眾生,必須轉法輪。只要佛法住在世間,眾生的安樂、利益便自然獲得。而轉法輪必要先聞思修,尤其首先必須聞思佛法。(上師仁波切)」
8.廣聞多學才了知佛陀教法圓融無礙
「通過聞思修行,心量逐漸擴大,對從顯宗共同到密宗不共之觀點逐漸了解後,才像站在高山之上俯瞰群山一樣,把九乘教法瞭然於胸,同時對下乘法門也絕不會輕視,對任何宗派都不會誹謗,這才算了知了佛陀教法之圓融無礙。修行人還是應該以聞思修行為主,這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與職責。《二規教言論淺釋》
9.聞思修是浪費時間嗎?
「即生中只要在聞思修行上精進努力,不管修行成功與否,都不是在浪費時間,對自相續決定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利益。如同特別飢餓時只吃一口兩口不會馬上起作用一樣,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非常嚴重,短時間內起到顯著效果也十分困難。五十萬加行的數量為什麼如此之多?因為需要百般的方便力進行對治。必須長年累月聞思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因為唯一通過精進的觀察、修持方能獲得證悟,否則離一切戲論的本義不會輕易現前。《定解寶燈論講記》」
10.聞思修需要多久?
「所謂的聞思修並非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情,藏傳佛教個別僧人的聞思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從來沒有「我馬上得到什麼什麼境界」的想法,而是始終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努力聞思,力求斷除自相續的各種增益。無論是對一個人的認識還是了解佛教的有關道理都具有相似定解與真實定解的差別。一般而言,利根者通過自己的智慧抉擇並由此產生定解,鈍根者只是隨他人言行而生起定解,比如釋迦牟尼佛是量士夫、通達一切諸法實相的唯是佛陀,通過自己的聞思修行對這一點生起定解的話,一定會非常穩固,很難隨緣而轉;若隨他人表面的詞句生起信心,暫時來講,可以稱之為信心,但最終必定會隨外境而改變。因此,對佛教的任何道理,最好是通過自己的聞思修行生起定解,不要隨他而轉,這一點至關重要。《定解寶燈論講記》」
11.不聞思修能否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
「若自己不精進聞思修,而想獲得上師三寶的加持力,只希望獲得,不想付出,這只是夢想。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我為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隨自轉。」佛已為我們宣說了聞法、修行、除罪、修善等等的解脫方法,我們按此去勵力實行才能獲得解脫。」
12.「一般廣聞多學的人,在修行時不會出現很大歧途;」
「一般廣聞多學的人,在修行時不會出現很大歧途;但是從來沒有聞思過的這些人,今天矛盾、明天痛苦,經常懷疑重重,會出現很多違緣。為什麼會出現違緣呢?因為他在修行過程中見到一些景象時非常高興,卻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產生的,然後出現一點點違緣時,心裡就痛苦不堪,這就是不懂聞思修行之間的聯繫造成的。
希望大家最好不要聞思修行脫離,如果脫離的話,暫時來說可能會成功,但長期來說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就。一般真正的高僧大德的傳承弟子不會出現痛苦,但是現在沒有善知識攝受的人,修行起來非常困難,著魔的、遭遇違緣的、生邪見的非常多,這都是沒有聞思的原因。」
13.聞思修的違緣——依止惡友
《寶積經》云:「當依說法善知識,恆時切莫依惡友。」
無著菩薩《佛子行》云:「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佛子行講記》云:「法王如意寶講過:『修行人最好是遠離惡友,擺脫一切散亂,好好地聞思修行。如果實在無法離開散亂,那也應該跟上師和善友一起散亂,這樣的話,沒過幾天,你就慢慢被轉入聞思修的行列中了。』所以,你們想跟人聊天的話,不要找不喜歡聞思修行的人,應該去找法師、輔導員這些人,跟他們聊一聊。」
14.沒有聞思修行的信心是迷信
「漢地很多人沒有聞思修行,頭腦簡單、很容易被騙,他們的信心是一種迷信,充滿很多神秘色彩,聽說某人可以飛、可以游,就覺得很了不起,一定要皈依他。實際上,這不一定了不起,開亞運會的時候,肯定有許多這類現象。《佛子行講記》」
15.凈土法門是否有必要做一些聞思修方面的探討辯論?
「平時對念佛法門做一些聞思修方面的探討辯論還是很有必要的,佛法深奧難測,你們不要認為念阿彌陀佛非常簡單,這些都是老年人的事情,作為知識分子,凈土宗好像沒什麼學頭,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大家應以恭敬的態度來聞思修行,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凈土教言講記》」
16.密法是否需要聞思?
「『修密法不用聞思』這種想法的人,一味地盲目修行,將聞思棄之一旁、置之不理,當然真正具足信心的話,雖然沒有聞思修行,通過非常虔誠的信心祈禱也可以證悟,這一點不能否認,但大多數人最好先依靠聞思斷除增益、懷疑,對因果、佛法等生起真實定解,之後再如理如實修持,這樣的道次第不會錯亂。《定解寶燈論講記》
全知無垢光尊者再再強調:「眾生心地現在正處於勝解地的階段,也就是依靠勝解獲得成就,故而我所宣說的心地法門也處於勝解地的一個層面上,再者,因心地法門是諸乘之最上乘,故唯有聞思究竟者才能圓滿通達。」
四、如何勸師兄們繼續學習?
答:《藏傳凈土法》中說:「我們既不需要百般辛勤,花費資財,也不需要患得患失,正如所謂的『佛已來到面前』,救護所化眾生的利他佛子殊勝上師們已經把佛法送到你的面前,這說明昔日哲革國王之王女金鬘公主夢境授記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這裡,金鬘公主夢境授記的時代就是指末法時代。
大恩上師說:現在的人對法的希求心極其缺乏,對正法沒有覺得很難得,太方便也有反作用力,很多上師的法通過網上很容易得到。金鬘公主夢見有一股非常澄清的泉水,追著一匹馬,這馬口乾舌燥,比喻弟子的相續一點佛法也沒有,非常可憐,口乾舌燥。這匹馬不喝,拚命往後跑,泉水拚命追,對馬說:「請你喝吧,喝一口吧。」上師就像泉水,水很豐富,上師很想讓弟子聽法,可弟子不想聽法。這就是授記末法時代的一個夢。
法王如意寶,上師仁波切都多次表示,希望他們能在講法時圓寂。大恩上師曾經說:二十多年來,我講法基本沒有間斷,講法就像撥念珠,每天講法不斷,就像念珠一直被撥動。
因為上師們了知,唯一佛法能夠利益我們!
一次,上師說:為什麼佛菩薩慈悲,因為他們能看到你的改變,和改變的時間。
上師安忍我們的邪行,如同泉水,拚命追著那匹可憐的馬,終有一天,那馬會不再逃跑,會無法堪忍乾渴而喝一口清澈的泉水,它會在漫漫長劫中,一世又一世,喝更多的清澈的泉水,上師們早已經看到了它的改變、和改變的時間。但是,我們的改變和改變的時間完全是因為上師們長劫以來的巨大的努力。如果沒有佛陀的無盡大悲,化身善知識饒益我們,我們根本不可能有改變和改變的時間。
《藏傳凈土法》中說:「如諺語所說,不應將自己的事當做別人的事。」
「吃飯是自己的事,」上師仁波切說:「我們不可能為了別人的面子吃一頓飯,這是非常可笑的。我們聽法,這是法師的事,還是你的事?如果是你的事,每一堂課你都應該對法師很感激才對。」
五、聞法和念咒功德孰輕孰重?
答:上師仁波切在《前行講記》中說:
(一)聞法功德勝過轉轉經輪
「聞法期間,不僅說閑話、站著聽法、隨便離開而斷傳承、走來走去、吃東西等不良行為要斷除,甚至包括持咒、念佛、誦經、轉經輪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來而集中精力恭聽。藏地有些老鄉不懂這個規矩,法師在講經的時候,他非常專註地轉著一個轉經輪,這是不合理的。高僧大德都說過,轉一次轉經輪雖然功德很大,但聞法的功德遠遠超過它,所以聽法時要把這個放下來。」
(二)聞法功德勝過念咒
1.「有些人在聽經聞法時,覺得時間不能浪費,一邊聽課一邊掐念珠默念心咒,這隻能顯露他的無知,如果真的懂聞法功德,就會明白聞法較此(念心咒)遠遠超勝。」
2.「有些人聞思底子比較薄,對功德的輕重不太懂,包括學院的極個別人,認為念咒語很重要,一邊聽課一邊念咒語,或者一邊聽課一邊用轉經輪,這都是不允許的。」
3.「一位老堪布在講《前行》時說過,他一輩子念過好幾億心咒,但臨死時最有把握的,並不是念了這幾億心咒,而是聽聞過一些佛法!」
上師在《入行論講記》中說:「如果你真的想供養,法供養是最好的。對真正的上師來講,一個人好好地修行,好好地聞思,這個上師肯定高興。因為上師傳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所有的眾生獲得快樂,而獲得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法。
(來源:菩提網路佛學院共修論壇輔導員A法師答疑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7239.msg43489;topicseen#msg43489)
推薦閱讀:
※培養孩子學習習慣,這件事第一重要!可惜很多家長不知道
※詳論擇日的吉星與凶星非常重要
※文昌位是重要的風水位,激發文昌位的作用,從風水學的角度說,可以讓學業事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論日課之重要性[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