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輪複習】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

考點一: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一.核心梳理

  1.兩極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戰後,美蘇雙方失去了戰時同盟的基礎,關係逐漸惡化。

  ②在意識形態、國家利益方面發生衝突。

  ③美蘇實力相對均衡。

  (2)表現

  ①政治上: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蘇聯針鋒相對與之對抗。

  ②經濟上: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③軍事上:美國推動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推動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④1948年的柏林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一次高潮,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戰中的熱戰

  ①朝鮮戰爭:使中美關係徹底破裂,美國採取遏制中國的政策。

  ②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美國的霸主地位相對衰落。

  (4)影響

  ①雙方劍拔弩張,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

  ②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削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提出了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3)不結盟運動興起: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標誌著第三世界國家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台。

  (4)中國的發展壯大:19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背景:20世紀末,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

  (2)當今世界形勢

  ①緩和與動蕩並存:a.和平:世界形勢總體上趨於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b.動蕩: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活動威脅著世界和平;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時有發生。

  ②多極化趨勢加強: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但世界格局整體上仍然處於「一超多強」階段。

二.難點突破

  ——二戰後國際格局的演變及影響

  1.二戰後國際格局的演變

  (1)從兩極格局的形成來看:二戰後美國、蘇聯實力增強,而英、法、德、日等國實力嚴重削弱,使得美蘇由聯合走向對抗,兩極對峙局面形成。

  (2)從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來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3)從兩極格局的瓦解來看: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嚴重衰退,使得它無法繼續與美國對抗,步步退卻,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對抗以蘇聯的解體而結束。

  (4)從中國成為多極化中的一極來看: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實力,使得中國在兩極格局解體後,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2.國際格局的變化是影響大國關係的重要因素

  (1)二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兩極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國受到美國的控制,而中國則與蘇聯建立了友好同盟關係。

  (2)20世紀50年代中期:兩極對抗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抗走向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蘇聯為在爭霸中增強競爭力,企圖控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內政外交,導致了中蘇關係的破裂。

  (3)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歐洲國家的經濟聯合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迫使美國調整了與歐洲國家的關係,緩和了與中國的關係。

  (4)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極格局解體,中俄關係有了新發展,中美、中日、美俄關係反覆變化。

考點二:二戰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一.核心梳理

  1.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1)基礎:二戰後美國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2)構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3)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4)作用: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歐共體的形成及其發展

  ①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標誌著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

  ②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於1967年合併成歐洲共同體。

  ③1968年,關稅同盟建成,1985年,歐共體進一步提出建立統一大市場。

  ④歐盟: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1999年,歐元正式問世。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美、加、墨三國建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3)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正式成立。成員間差異較大,形成了獨特的「APEC方式」。

  3.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迅速發展的原因

  ①根本推動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②技術手段:交通運輸技術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

  ③消除障礙:兩極格局的結束。

  ④體制保障: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確立。

  ⑤推動者: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

  (2)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3)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導致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②各個國家和地區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導致全球經濟危機的連鎖性和破壞性空前增強。

  ③進一步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威脅人類的生存。

二.難點突破

  (一)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從本質上看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我們常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因為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同時存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要分兩層去理解:第一層,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具有利弊兩個方面(或機遇和挑戰並存);第二層,對發達國家而言是利大於弊,對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國家而言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1.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2.消極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拉大。在世界市場上,發達國家經濟實力佔有優勢,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底子薄、技術水平低、生產設備落後等原因,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2)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其傳染性和破壞性都空前增強。

  (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近現代中國的衰落、沉淪、探索與復興歷程

  1.新航路開闢和西歐殖民擴張時期,中國處於封建社會末期,君主專製得到強化並達到頂峰;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開始加速走向衰落。

  2.19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展,西方列強在全球擴張,世界市場逐步形成。伴隨著列強的侵略,中國被迫開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華民族危機加深。面對這一局面,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主動向西方學習,掀起了爭取民族獨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題彙編

  例1:(2012年高考天津卷)右圖中,一個科威特人腳穿球鞋,背馱電視機,穿過滿是歐美消費品的街道。圖片反映了

  ①經濟全球化的趨勢②全球性的文化滲透③發展中國家是經濟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有力的推動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旨在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藉助圖片信息理解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影響。由「科威特人」「球鞋」「電視機」「歐美消費品」等一系列信息可判斷①②正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經濟實力佔有優勢,而發展中國家經常處於劣勢和被動的地位,③顯然表述錯誤。材料不能反映出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排除④,故答案為A項。

  例2:(2012年高考江蘇卷)漫畫多以含蓄、隱晦的方式評說世事。右圖是2000年出現的新聞漫畫《最後的貴族》。該漫畫反映了

  A.中國加入WTO與國內企業的長遠利益相違背

  B.中國申請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業的壟斷

  C.加入WTO後中國一些企業有望增強壟斷地位

  D.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將面臨激烈競爭與挑戰

  【答案】D

  【解析】本題從國內經濟熱點問題切入,考查中國加入WTO後對壟斷企業帶來的衝擊。漫畫「最後的貴族」指國內壟斷企業,在公平、公開、自由競爭的WTO原則下,國內壟斷企業的優勢會逐漸被打破,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同時更多外資和外企參與到國內市場的爭奪,必然會帶來企業競爭的加劇。中國選擇加入WTO,從根本上是為了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國家完全有能力而非藉助外力打破國內壟斷,國家經濟發展也符合國內企業的長遠利益,排除A、B、C三項。

  例3:(2012年高考江蘇卷)進入20世紀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國」邁進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灣危機」,戰後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爭取在5年內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開始主導日美同盟B.日本經濟發展和實力增強

  C.日本急於開拓海外市場D.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佔上風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努力,是建立在自身經濟高速發展和實力增強的基礎之上的。

  例4:(2013年高考全國Ⅰ卷32題)1950年,法國提出歐洲應該超越國家的藩籬聯合起來。這一建議得到聯邦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但英國等一些國家反對成立超國家的機構,只有法、德、意等六國實現了聯合。六國率先實現聯合的直接原因是這些國家

  A.屢遭戰爭重創B.社會制度相同

  C.發展水平相近D.歷史上關係緊密

  【答案】A

  【解析】解題關鍵:1950年,法國提議得到聯邦德國支持,法、德、意等六國實現了聯合,直接原因是兩次世界大戰給歐洲人造成了無窮的災難。

  例5:(2013年天津高考10題)右圖所反映的經濟組織,其突出特徵是

  A.成員國政治經濟一體化

  B.成員國經濟技術合作多樣化

  C.成員國經濟發展均衡化

  D.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

  【答案】D

  例6:(2013年高考山東基本能力30題)近年來,「大宗商品源源不斷從其他新興經濟體流入中國,這些國家由於出口激增收入增加進而增加對中國製成品的消費——中國通過自身的高速增長,打開了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閥門」。這一材料表明

  A.中國製成品的進口超過出口B.中國已成為發達經濟體成員

  C.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合作加深D.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競爭加劇

  【答案】C

  例7:(2013年廣東高考23題)杜魯門在敦促國會儘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採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此後採取的「保衛性措施」是建立

  A.聯合國B.歐洲共同體C.華沙條約組織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答案】D

  例8:(2013年江蘇高考20題)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右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

  A.冷戰風雲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

  B.柏林被分區佔領,局部熱戰出現

  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

  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

  【答案】A

  例9:(1)根據材料,13到18世紀,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居優勢地位的是哪個地區?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處境開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與18世紀相比,19世紀歐洲和中國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相對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並分析促成這一變化的政治、經濟原因。(12分)

  (3)結合史實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9分)

  【參考答案】

  (1)亞洲:開闢新航路,殖民擴張,得到大量的貴金屬,並在國家貿易中獲得豐厚利潤。(6分)

  (2)歐洲上升;中國下降。(2分)原因:歐洲建立資本主義政治體制;(2分)進行工業革命;對外殖民擴張;充分利用既有的經濟貿易體系;(3分)中國仍堅持封建專制統治;(2分)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3)二戰後初期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基礎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3分)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盟等,區域集團化趨勢不斷加強;(3分)冷戰結束、世界貿易組織建立,越來越多國家融入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3分)

  例10:(2014年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國逐漸走向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全面對抗。蘇聯在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協調和促進社會主義陣營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此舉主要針對的是

  A.杜魯門主義B.馬歇爾計劃C.北約組織D.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答案】B

  【解析】本題以二戰後美蘇兩國的對抗為切入點,旨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從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名稱可以判斷,這一措施反映的是兩大陣營在經濟領域的對抗。A項是政治領域的內容,B項是經濟領域的內容,C項是軍事領域的內容,D項與題干情境無關。故選B項。

  例11:(2014年福建卷)如果要給下圖設置一個主題,準確的是

  A.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B.從歐共體到歐盟

  C.馬歇爾計劃與二戰後歐洲格局

  D.布雷頓森林體系藍圖的構建

  【答案】C

  【解析】本題以二戰後的漫畫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並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圖中歐洲版圖上的美元標誌及「讓西歐重新強壯起來」兩個信息的理解,即二戰後,美國為了控制西歐、遏制蘇聯而對西歐國家進行經濟扶植和援助。A項是軍事對峙,不符合圖片信息的內涵,排除;B項是西歐國家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而採取的措施,排除;C項與上述分析吻合,正確;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選C項。

  例12:(2014年山東卷)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政府公開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為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穩定的自立經濟的民主國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的擴張B.確立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

  C.實現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D.適應世界多極化發展的需要

  【答案】A

  例13:(2014年重慶卷)1998年,日本向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機構的捐款和出資占其政府開發援助(ODA)總額的比例高達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聯合國秘書長表示:日本擔負了聯合國會費的兩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會改革卻遲遲不能實現,對此,在國民中間有不滿情緒。材料表明,日本

  A.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B.獲得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C.企圖謀求政治大國地位D.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答案】C

  【解析】本題以日本首相的談話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反映日本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強烈願望,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突出表現,故正確答案為C項。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濟發展緩慢,故A項錯誤;B項不符合歷史事實,排除;日本對世界銀行的贊助和擔負的聯合國會費不能納入日本的資產,故D項錯誤。

  例14:(2014年江蘇卷)美國學者亨廷頓說:「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時,如果沒有其他大國合作,美國也孤掌難鳴。……大國在解決國際重大問題時所採取的聯合行動如若得不到美國的支持,這種行動也是勞而無功的。」以上關於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為

  A.單極加多極的世界格局B.諸強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國稱霸世界的單極格局D.實力相當大國並存的多極格局

  【答案】A

  【解析】本題以美國學者亨廷頓的言論為切入點,考查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並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題乾材料中「如果沒有其他大國合作,美國也孤掌難鳴。……大國在解決國際重大問題時所採取的聯合行動如若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說明當今世界格局是單極世界和多極世界的結合,故選A項。B項不符合「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的信息;C項說法不符合題干中「美國也孤掌難鳴」的信息;D項說法明顯不符合題意。

  例15:(2014年新課標全國卷Ⅱ)下圖為波蘭開放邊境線時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戰結束B.華約解體

  C.北約東擴D.歐盟擴大

  【答案】D

  【解析】本題以波蘭邊境線開放的圖片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圖片信息的能力。這張歷史圖片中的旗幟為歐盟的旗幟,能說明波蘭與歐盟的關係,體現了歐盟的擴大,故D項正確。圖片不是北約和華約的標誌,而是歐盟的旗幟,故排除B、C兩項;圖片無法體現兩大陣營結束對抗,故A項錯誤。

 


推薦閱讀:

[世界相命全集]面相血型
這是哪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旗或區旗?
生活在全民兵役制的國家或地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調侃--女人與男人版的世界地圖
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中國如何應對?

TAG:政治 | 世界 | 格局 | 世界政治 | 複習 | 2016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