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為何來得這麼早
臘月二十三小年已過,丁酉雞年說話就到。根據時令節氣,小年那天正好與「大寒」相逢,加上目前正值四九,在北京是最冷的時候。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今年的春節比往年有所提前,平常的年景,春節一般是在陽曆2月份,可今年的春節,竟然提前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陽曆1月份,這是為什麼呀?換句話說,今年的春節為何來得比往年要早一些呢?
也許從下面三個方面拉分析,可能會更清楚一些:
一、我國是如何確定元旦與春節的
自古以來,根據國情,華夏大地一直都採用農曆。實行農曆的重要標誌和特點,就是其把每年的正月初一日,定為「元旦」。古代漢語認為: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元旦」合稱即是「初始日」,也就是農曆歲首的第一天。
第一屆全國政協確定了陰曆正月初一日為「春節」
直到1949年9月27日,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陽曆」。而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把陽曆的1月1日確立為新年第一天,並將這天稱為「元旦」。為了尊重我國民間對農曆習俗的傳承,我國還確定,把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日稱為「春節」。這樣一來,既解決了一個國家有兩個元旦的問題,同時使陽曆元旦與農曆春節這兩個重要節日能夠「和諧共處」。
我國同時使用陽曆和陰曆兩種紀年曆法,既過元旦,也過春節。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也算是中國特色吧。
「干支紀年」示意圖
至於「干支紀年」的問題,則是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組合起來,共配成六十組,並把十二生肖巧妙地結合進來。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
根據「天干地支」的排列和組合,2017年為農曆「丁酉」年,也就是馬上就要到來的雞年。
二、陰曆與陽曆的矛盾
陰曆:俗稱農曆。農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計算的。農曆的一年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
陽曆:俗稱公曆。陽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計算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多一點。
矛盾:陽曆(一年365天)比陰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為了避免陽曆的月份與陰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閏月來找補。形成了每19年中就有7個閏月年。凡是農曆的春節是在「立春」節氣前到來的,第二年不閏月;而過了春節再「立春」的,這一年就有個閏月了。
閏月:陽曆的一年中,1、3、5、7、8、10、12這7個月里,都是31天;而4、6、9、11的4個月中,都是30天;只有2月是一年中最特殊的月份,一般是28天。但是,每隔4年的2月份就有一個29天。為什麼會多出一天呢?這就是因為陽曆的每年是365天5小時多,差不多每4年就會多出一天的時間(至於哪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計年的年份除以4,沒有餘數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和2016年,除以4後的最終結果沒有餘數,那這兩年的2月就是29天。 — 編者注)。
西漢時期的 《太初曆》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
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 。 其法規定一回歸年為一年,一
朔望月為一月, 所以又稱八十一分律歷 。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
傳說:為什麼通常情況下陽曆的2月是28天?傳說這是古羅馬在制定日曆時,起初的設想是,單數月份為31天,雙數月份為30天。但這樣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了一天。所以,必須從12個月中摳出一天。因為在古羅馬,執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認為這個月不吉利,故從2月中摳出一天,成了29天。但是,時任羅馬帝國的國王出生在8月(8月為30天),而上一任國王出生在7月(7月為31天),兩者相比少了一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任國王便又從2月份中摳出一天,加到了8月份。從此陽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應是30天的
8月份反而成了31天。
三、為什麼丁酉年春節會提前
由於我們國家依然保留了農曆的傳統紀年方式,將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日定為「春節」,又因為農曆和陽曆存在年天數的差異矛盾,所以,農曆春節儘管有自己的紀年表達方式,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並不固定。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為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12個月為353天 - 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左右。根據上面提到的閏月計算公式,2016年(農曆猴年)是閏年,那麼,其全年就有366天,比陰曆年兩者相差了11天。因此,2017年的春節就要比去年提前11天。也就是說,去年的春節是在公曆的2月8日,今年的春節自然就「提前」到了1月28日。經查閱資料得知:農曆春節與陽曆對應的日期變動差異較大,「最早春節」歷史上曾出現在陽曆1月21日。故,今年的春節還不是提前最早的。
有資料顯示,根據近些年的天文年曆,在1月迎來春節的,上一個年份是2014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1月31日;而下一個提早的年份是2020年,對應的陽曆日期為1月25日。
我國對「春節」的叫法應該是從民國以後才有的。尤其是建國後,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確定了民間傳統的「春節」為農曆正月初一日,符合我國每年農曆歲首是從正月初一日起始的「天干地支紀年法」。所以,儘管農曆紀年源於二十四節氣,但並未確定採用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作為歲首。故每年春節的具體日期和春節的早晚,與「立春」並無關係。
甲骨文對天乾的記載 古人用日晷計算時間
綜上所述,今年的春節比去年早了11天,原來是陽曆與陰曆之間不同的紀年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的紀年方式導致了陽曆和陰曆之間的誤差,並不能說陰曆的紀年方式不科學。正相反,陰曆(亦稱為「農曆」)紀年是勞動人民經過幾千年來對日、月、星辰等大自然變化規律的觀察,不斷總結和修正而得出來的科學方法,對指導我國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而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薦閱讀:
※九星中的四大凶星指的是什麼?四凶星產生的煞氣應該如何來化解?
※客人不表態,如何來斷卦
※對於兒童的偏差行為,父母應該如何來看待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