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面診病
05-31
中醫望面診病 祖國醫學認為,"有諸內,必形於外」。體內發生的病變,必然會反映到體表,面色就是這種體表反映之一。 我國正常人的面色微黃,略帶紅潤,稍有光澤 ,祖國醫學稱之為"常色"。病時,面色色澤發生變化,稱為"病色"。 中醫認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為肝病,色赤多為心病,色黃多為脾病,色白多為肺病,色黑多為腎病"。這種說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內在聯繫。 望面色要注意"色"和"澤"兩個方面。一般來講,不論什麼顏色,如鮮明、榮潤的,表示病變輕淺,氣血未衰;如晦暗、枯槁的,表示病情深重 ,精氣大傷。 面紅 多為熱症。部分高血壓病患者由於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而顯得"紅光滿面"。結核病患者由於低熱,兩面部呈現緋紅色,特別以午後為甚。紅斑狼瘡患者的面頰出現對稱的捏型紅斑。赤色見於頰(面頰及腮)上,是心臟有病。煤氣中毒時,面部也泛出櫻桃紅色,如面色通紅,伴有口渴甚至抽搐,常見於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疾病患者。 面黃 要區別由疾病引起發黃或進食引起的發黃。胡蘿蔔素為黃色.許多新鮮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蘿蔔、南瓜、菠菜、木瓜等,其胡蘿蔔素的含量均很高,當進食過多,特別是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肝功能不全時,被吸收的胡蘿蔔素在肝內轉化為維生 素A的過程發生障礙,就會導致鼻旁發黃,停食後很快消退。如果不是進食引起發黃,則面黃最多見的是黃疸病。加鞏膜及全身都為黃色,多見於黃疸型肝炎、膽道結石、膽囊炎,膽囊癌和胰頭癌等病症 。鉤蟲病病人由於長期慢性失血,造成面色粘黃,俗稱"黃胖病"。 中醫認為,黃色鮮明如橘色屬於濕熱,稱"陽黃";黃色晦暗如煙熏多屬於寒濕,稱"陰黃";面色萎黃,多為心脾虛弱、營血不足 ,面黃浮腫為脾虛有濕。此外還有瘧疾、藥物中毒(如大量服用阿的平)等,也可引起面黃。 面白 健康人的臉色是白裡透紅,經常不出門在家裡待著的人皮膚也白,可病態白是色白如白蠟。比如在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虛寒病症、貧血及某些肺病患者,里寒的劇烈腹痛,或外寒的惡寒戰慄重者,可見面色蒼白,肝病見白色為難治之病。 白色見於兩眉之間,是肺臟有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慢性腎炎等患者的面色,較正常人蒼白;鉛中毒時,患者以面色灰白為主要特徵,醫學上稱為"鉛容";寄生蟲病、白血病等患者,長期室內工作及營養不良者亦見此色;腸道寄生蟲病,面部可見白點或白斑。此外,出血性疾病、經常痔瘡出血、婦女月經過多,也會造成面色蒼白。休克病人因面部血液循環受阻,也會臉色發白,中醫從為,面色蒼白屬於虛症和寒症。如有些人,面色較白,體型肥胖,中醫稱這些人為氣虛,或陽虛之體。這些人儘管體胖,但體質較差,容易得感冒。 面青紫 一般說來,面色青紫是缺氧所致。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窒息、先天世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出現面色青紫。胃部或腸部之痙攣性疼痛、蟲痛,膽道疾病引起的膽絞痛時,亦可使面色青紫。肺結核病晚期、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和嚴重肺炎病人,面色常鐵青。小兒高熱,面部出現青紫,以鼻柱與兩眉問較為明顯,是將發驚風的預兆。此外,忍受某種劇痛時,面部也可隱約顯出青晦氣。 面黑 是慢性病的徵兆。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硬變、肝癌等疾病患者,都可出現面色變黑。病情愈重,顏色亦愈濃。古語云:"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 ,必不病而卒死"。"庭"在顏面部最高位置,即額部,此處出現黑色,是病情危重的信號,病人常會衰竭而死。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抗癌藥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變黑,但一旦停葯後又能恢復正常。中醫認為,面色黑為腎精虧損,可用補腎藥物進行治療。 望面色要區別常色中的客色與病色,客色是指健康人的面部隨著季節、氣候變化,或由飲酒、勞動、情緒變化、日晒等引起的臨時性面色改變,不屬病色,望面色時尤當鑒別。例如,劇烈運動、飲酒、日晒、情緒激動(害羞或憤怒)時,都能引起 短暫的面部潮紅;寒冷、驚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細血 管強烈收縮,則可使面色變得蒼白。老年人的面部,可見許多散在脂褐色斑點,稱為"老年性色素斑 "。婦女在妊娠面部出現棕褐色對稱斑塊,稱為" 妊娠斑",這些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葯話紅樓-治病又味美的玫瑰露
※中醫對唇炎的解析
※小柴胡湯
※月經量少怎麼辦 中醫按摩5穴位巧調理
※中醫稱它為「洗腸草」, 但卻是男人苦尋的「補腎葯」, 錯過可惜了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