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父母塑造「愚孝」的孩子

這是思維補丁的第59篇文章

這周頗勤奮,快來贊我。

這首歌祝你晚安!

(一)

我必須得說,我不喜歡家長里短的爛俗故事,但我今天的觀點需要先敘述這樣一個爛俗的現實故事:

 

很早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許多婆媳矛盾,還在於兒子的「愚孝」》,然後一位許久不曾聯繫的姑娘給我發來一臉的眼淚,痛徹心扉地說:慧超啊,你怎麼就不是我老公呢?我一臉淫笑,說: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但你沒有把握住,否則我們現在孩子都有了。她說,滾滾滾,你那篇文章簡直寫的就是我的日常啊!

 

我才知道她結婚後與婆婆的關係十分緊張,而這種緊張的關係自然也蔓延到她和丈夫的關係中,一家人的心牆愈築愈高,搞的她總覺得自己在家裡像是分分鐘走在高牆上,稍不留神,「平衡關係」搞不好,就會從高牆上掉下來,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夫離子散。

 

前幾天,她給我發來一條微信,說:真是夠了,我老公和他媽現在正抱頭痛哭呢!我十分詫異,問到:你把你們家房子點了嗎?你做什麼孽了?

 

事發起因就不過多描述了,無非是生活在一起的婆媳間一些常見的瑣碎矛盾。換做平時,以我這位朋友練就的高超的「高牆平衡術」可能也就圓滑地過渡了,但恰巧趕上那天這小兩口的心情都有些不爽,於是就越演越烈,從婆媳二人轉演成了婆媳夫的「三國演義」:

 

媳婦說:您作為長輩至少應該講理!

 

婆婆說:我怎麼就不講理了,我一把年紀了,放著清福不享過來給你們伺候孩子做這做那,你讓我看孩子的時候你怎麼不講理呢?這看孩子本來就是你當媽的事兒!

 

丈夫說:都少說兩句,媽您別生氣了,我們都知道您不容易。然後轉過身來對妻子說:你也是,就這麼點小事兒,你至於嗎,媽這一天天的多累啊,我不求你多孝順,你好歹也要體諒體諒她老人家,就算你有理,你也應該遷就一下老人啊?

 

再看這位女漢子,已然炸了,心中積鬱多年的怒氣一股子地爆發出來:你們娘倆說話要講良心,我不是賣給你們家當丫鬟的,我的錯我要認錯,我做的沒錯也要來怨我,憑什麼啊?說我沒有孝心,我對你媽比對我親媽還要好,還要我怎麼樣?我憑什麼要天天像奴才一樣討好你媽?和你好時我叫她一聲媽,咱倆一拍兩散,你以為我會理這樣的瘋婆子?

 

總之吧,家庭版「三國演義」直殺的是驚天動地,婆婆驚訝於一向賢良的兒媳婦今天怎麼突然發了失心瘋,變得如此猖狂,心裡知道鎮壓不過,於是很高明地轉而對兒子施壓,從兒子出生開始講起,講她的含辛茹苦,講她的一把屎一把尿,講他們老兩口為了把這個不孝子培養成人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

 

「我容易嗎我,我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結果到頭來還是被兒媳婦呵斥的跟王八蛋一樣,我上輩子做了哪門子孽啊,我這輩子連肉都捨不得多吃上一口,把兒子養大,我做了哪門子孽啊,養了個兒子也是慫包一個,連媳婦都管不了,老天爺啊,我做了什麼孽啊,我早晚要被氣死的啊!」

 

婆婆這招果然奏效,不僅立刻扭轉了局勢,竟然將自己30多歲的兒子說的痛哭了起來,這個大男人抱著自己的母親,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嘴裡喃喃念叨:媽你別哭了,媽我對不起你,兒子讓你受苦了,兒子不孝,沒能讓你過一天安生日子。

 

最後就是母子倆抱頭痛哭,這邊她和懵懂的嬰兒也一樣抱頭痛哭。

 

(二)

 

我一貫的觀點是:我十分厭惡「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種表述,這幾個字分明憋著一股忍辱負重後加倍報復的中國式惡毒。

 

當中國式的惡毒遇上雙重標準,就是一個「賤婢」熬成「主子」的外在演繹——當她作為兒媳婦的時候屈服於婆婆的無上權威,遭遇百般折磨非人待遇,謹小慎微地盼著婆婆早日賓天;可一旦自己做了婆婆,似乎就瞬間忘記了自己作為媳婦曾經遭受過的苦難,立刻開始持尊行兇,且一定要將曾經受到的百般折磨加倍成千般凌辱轉而施加給自己的兒媳婦。

 

而雙重標準就不僅體現在對自己兒子和媳婦的不同待遇上,更面紅耳赤地體現在:作為婆婆,她一方面要求兒媳要向對自己親媽一樣對待和孝敬自己,接了自己全家保姆的角色讓自己頤養天年;而另一方面自己卻偷偷的畫了一個小圈子,然後悄悄和兒子說:兒賊啊,我們才是一家人,她是外人,什麼時候我都是你媽,但媳婦不一定永遠是你媳婦。

 

女人成為一名婆婆之後,潛意識中所蘊含的這種包含雙重標準的危險思想,如果不加控制,加上街坊鄰居鼓噪,便很容易迅速佔據原本一名本分女人的心靈,使其變得頤指氣使,可以心安理得的惡語相向。

 

而作為這個三角關係中支點的那個男人,理應成為提醒並控制自己母親和妻子,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要越界的一桿標尺,當自己母親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橫加干預「小家庭」的生態環境時,亮起紅燈;當自己妻子以別人家惡媳婦做比較意圖對婆婆不恭的時候,也亮起紅燈。

 

但我今天不想繼續討論「婆媳矛盾」,這位朋友的故事讓我開始審視我此前的看法,因為此前我一直覺得「愚孝」一般發生在經濟落後地區以及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男人身上。但顯然,我這位朋友的丈夫令我推翻了此前對「愚孝」人群的刻板印象。

 

她老公我也認識,雖然不熟,但也一起吃過幾頓飯。怎麼說呢,北京這種地方,吃過兩頓飯以上,簡直就算摯友了。我得說他老公至少應該算上一名知識分子,他受過良好的教育(至少是相對不錯的大學),如今在北京做著體面的工作,有著得體的談吐和專業知識,一點也不像是可以和「愚孝」二字掛上標籤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人,「愚孝」起來卻絲毫不輸於「埋兒孝母」的那位混蛋。

 

(三)

 

我開始認真思考關於子女一輩所謂「愚孝」的形成,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讓一名受過高等教育而且相對理智的人,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竟然會變得是非不分,眼中全無是非曲直而只是對自己的父母一味順從?

 

現在,我的總結是:孩子的「愚孝」往往來自於父母的自私,即孩子的父母常常以親情之名關愛之名養育之名,灌輸並強化給孩子這樣一個觀念,我養育你多麼多麼不容易,所以你長大之後一定得給老子有出息,有出息之後一定要對老子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老婆沒了可以再換,老子沒了,你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的!

 

這自然是一種十分扭曲的價值觀,自私的父母並沒有將孩子當做一名未來人格會獨立的「人」去看待,這種父母十分懼怕會「失去孩子」,因此不斷強化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最終將父母之愛扭曲成一種孝義層面的道德綁架。

 

這類父母往往不把孩子當「人」看,而永遠當做「孩子」看待,覺得他永遠是屬於自己的,感覺這個30幾歲的大男人離開自己就沒法好好生活了,這個滿臉鬍子比自己高兩頭的男人根本就沒有腦子不會思考,是非對錯都要由我這個當父母的來教導才行。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講:越是在貧苦環境中成長的,越是父母經歷過巨大的苦難的,越是曾經在悲慘中掙扎後又跳出這種悲慘的男人,在結婚後,面對婆媳之間的矛盾衝突,越容易產生「愚孝」的思維和行為。

 

這是因為他們腦子裡更多的是依然在農村生活的年邁父母的身影,即便工作後脫離了這種原生家庭,只要一想起父母曾經的不幸和所承受的巨大痛苦,這個已經成年且獨立的男性個體,往往被記憶中那種血肉相連的痛苦記憶所牽引,而這種巨大的原生家庭的陰影,將長久影響一個男人面對諸如婆媳這類矛盾時,理性和邏輯性的判斷失衡,使得他難以做到公平和客觀地去處理自己母親和妻子之間的矛盾,難以公允地平衡父母之愛和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對幸福價值的判斷。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這是主持人梁繼璋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的話,我覺得這種態度特別好,父母將和子女相處的緣分看做一次基於平等地位的關係,不居高臨下,不仰望攀附。

 

回頭一想,我得說:「愚孝」的孩子們也實在可憐,他們被父母以愛之名所綁架,半生生活在「未能好好盡孝」的痛苦中,不僅喪失了對孝道的真正理解,導致「越孝父母越不滿」的逆向效果,而且很難真正感受到幸福——他們心中總是想著仍處「不幸」之中的父母,而時常產生愧疚的痛苦,而這痛苦的根源,往往是父母不自覺的自私造成的。

 

這裡是思維補丁,謝謝你的閱讀。

—End—

若覺可讀,歡迎推薦給朋友,甚幸!

思維補丁只提供觀點,不提供救贖!

推薦閱讀:

家庭暴力對人的影響可以有多深?
如何告訴父母自己丁克?
為什麼窮人還要生孩子?
當父母老了,好好陪他們,不要問,只要傳!
讀博時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如何化解?

TAG:孩子 | 父母 | 自私 | 愚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