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全方位解析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收藏!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提出了兩點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而考生欣賞古代詩詞常常會感到比較困難,主要的原因是時間距離較遠,並且缺乏古代詩詞鑒賞技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詩歌要如何賞析。

詩歌鑒賞的考題一般有兩個方向:

  1. 語言→形象→思想內容→觀點態度

  2. 語言→表達技巧

據此,我們介紹鑒賞詩歌的四大方法:

方法一:品味語言,推敲詞句

1、 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直露平實,有的卻含蓄蘊藉,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還有幽默、典雅等等。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例如】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解題思路] 白居易被稱為「大眾詩人」。白詩明快淺顯,立意巧妙,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的話。

[參考答案] ① 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

2、分析積極修辭手法

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借代、設問、反問、反語、雙關、反覆等。如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雙關;李煜《虞美人》最後兩句寫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裡先用設問,後用比喻,兩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綿長久遠的愁思。分析修辭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例如 】蘇軾《海棠》詩的後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麼手法?

《海 棠》·蘇 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解題思路] 詩人月下觀賞海棠,猶嫌不足,更持燭賞花。可靜夜中只怕花也要睡著了,讓「我」點起高大的紅燭,照著美麗和海棠醒來吧。一個「睡」字,將海棠擬人化。

[參考答案] 後兩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喻人。

3、評析詩人鍊字鍊句的作用

古人作詩寫詞講究鍊字鍊句,以使傳神動人。閱讀古代詩歌,評析詩人鍊字鍊句技巧和作用,有助於深入體會詩歌豐富的內蘊。

【例如】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

《溪 亭》·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解題思路] 詩眼、詞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或者用以翻出新意,或者藉以增添情趣,或者靠它增強形象性,或者關乎詩意的精確。本詩「穿」「坐」二字主要起到了生動、形象的作用。

[參考答案] 詩人於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立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孤獨、徘徊的心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方法二: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1、 什麼是作品的形象

一般說來,詩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兩個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的琵琶女,她是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馬」則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寫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觀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也就是作者主觀之意(思想感情)和客觀之象(人和物的形象)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稱之為意象。

意象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觀景物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共鳴。這種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考的藝術境界,稱為意境。如《琵琶行》開頭所描寫的潯陽江景物「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就構成了凄涼、壓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顯示出全詩的感情基調。所以作品的形象應該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

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只有一個意象——墨梅。但此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由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一系列單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一幅藏情於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戀,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得情深意摯。表面上這首詩句句寫景,實際上卻句句都在抒情,引發讀者無盡的審美想像,形成了詩歌雋永的意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掌握了意象分析,高考古詩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春夜洛城聞笛》·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解題思路] 鑒賞這首詩,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知道它是一種樂府曲調,也叫「折楊柳」,多寫傷懷離別之情。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中的「柳」皆有此意。

[參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2. 鑒賞詩歌形象,主要應注意兩點

一是了解傳統的審美習慣。古人善於藉助景物表達主觀感情,所以我們應了解下面一些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傷春悲秋,如杜甫的《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或因見秋而思鄉,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如蘇軾的《念奴嬌》(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折柳送別,如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聞雁思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聽梧桐而心悲涼,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還有「竹菊梅蘭」讚譽高潔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飛」寓意夫妻分手,「杜鵑啼血」渲染環境凄涼,「蟬鳴」表明品性高潔等。

二是從分析景、情入手。詩人寫詩,常用「寓情於景」「即景生情」之法,讀者讀詩,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體味。即透過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探知詩人的內心和情緒。

【例如】《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分析。

《暮春滻水送別》·韓 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解題思路] 這是一首通過寫景來抒發感情的送別詩。作者選用「綠暗」「紅稀」這兩個詞,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而「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自然引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

[參考答案] 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方法三:發現作者觀點,觸摸詩人靈魂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表現為:①理解詩歌語句的意思,根據作品的主要內容,分析作品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總結作品的主旨;②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古詩常見的思想感情有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分析、評價的切入點有:

1、從詩題入手

詩歌的題目往往會標明詩歌的基本內容和主題。解題時可以根據詩題所提供的信息,較為準確地理解詩歌。

【例如】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解題思路] 如果不看詩題,會以為此詩是寫將士們勤苦訓練,馳騁疆場的雄心壯志。但結合詩歌的題目看,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於「徵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 ①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②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③怨氣候酷寒,④怨景色單調。

2、 從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入手

詩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一首詩的形成總是與作者對特定歷史事實的感悟有關(不同的是其表現方式的差異),詩中表現了作者對社會、對生活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的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應儘可能多地聯繫詩歌創作的特定歷史背景,結合詩的內容作細緻、全面的分析。古詩鑒賞題中的註解有時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我們要學會關注。

3、 從把握詩歌的情感入手

詩包含著作者的情,或愉悅歡快,或沉痛哀傷,或讚美仰慕,或豪邁閑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感都隱含著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與觀點。因此,讀詩要把握詩情,把握了詩情,才能走進詩作者的心靈,才能正確地領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態度觀點。

【例如】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武夷山中》·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解題思路] 結合兩個註解閱讀本詩,可知該詩抒發了作為絕世孤臣的詩人的亡國破家之痛(從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可見出詩人內心的幻滅感,從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隱喻意義:東南各地抗元武裝鬥爭相繼告敗,復國理想已告破滅)。前兩句主要寫出了自己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捕而獨自隱居深山的孤獨,後兩句主要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詩人善於借景托物以抒懷言志,從「獨立青峰野水涯」與「幾生修得到梅花」等句可見出詩人以「青峰」「梅花」自喻,顯露了自己卓爾不群、堅貞高潔的人格。

[參考答案] 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並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

4、 從辨析用典入手

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於把握詩作所表達的觀點與態度。古典詩詞的用典是多樣的,有引用點化前人語句的,有引用神話傳說的,有引用歷史故事的,等等。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就提取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藉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感嘆。

5、 從涵詠詩歌的意境入手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繪的形象畫面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主旨通常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因此,體味涵詠詩歌的意境,有助於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如】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秋 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解題思路] 題目設置在三、四句,但一定要從全詩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在清秋的夜裡,「無眠」直到「欲三更」,為什麼會「夜久無眠」呢?「無眠」時只有蠟燭相陪,「燭花」剪了一遍又一遍,前兩句中已透出「孤寂」的意思。第三句寫鋪滿床的月光著一「涼」字,在寫天涼的同時,更渲染了作者此時的孤涼心境。此時抬眼望月,看到的月光卻是從「缺處」看到的,明亮、清冷,從缺處漏過來的月光反而更增添了心境的孤寂。把握作者感情之後,需找出使用的修辭,看看通過哪些意象來營造什麼樣的意境。

[參考答案] 「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方法四:使用專用術語,鑒賞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運用表達方式的技巧

在現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換個角度,有實寫虛寫、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之說。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靜景,「清泉流」是動景,兩句動靜結合,描畫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月夜圖。另外還有細描、白描、細節描寫等。

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兩種。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卻是間接抒情,它同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都是借景抒情。

【例如】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涼州詞(其一)》·張 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解題思路] 全詩意象的對比有:遠近對比(「暮雨邊城」與眼前「蘆筍」)、高低對比(「飛雁」與「暮雨」)、動靜對比(「邊城景色」與「大漠景色」及「鈴聲」與「大漠」)、抑揚對比(「暮雨邊城」與「蘆筍初生」)。全詩的虛實對比有: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鈴聲實寫,駝隊虛寫;鈴聲駝隊是虛,往昔商隊是實。

[參考答案] 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對比。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2、 運用表現手法的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興手法,如《孔雀東南飛》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象徵手法,如李白《行路難》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托物言志(一般是詠物詩),如後面文所舉《小齋即事》詩,借琴的「直」、棋的「方」,來表現作者的「直」「方」之志;托物寓理,如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還有對比、烘托(映襯)、反襯、抑揚、想像、聯想、照應、鋪墊、借古諷今、情景交融等,不一而足。其作用有: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例如】《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 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採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義。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解題思路] 賦,即鋪寫敘述客觀事物以抒發主觀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法。其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敘事,或寫景,或抒情,或對話,或議政,或兼而有之。比,是藉助某些客觀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觀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法。興,是一種藉助其它事物開頭,通過聯想,觸景生情,再轉到本題的創作手法。此詩直敘其事,通過婦女們的動作寫出了採集野菜的過程,描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勞動畫面。

[參考答案] 賦(以賦為主,兼及起興)。

3、 謀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詩歌,尤其是近體的律詩絕句,篇幅雖然短小,但十分講究謀篇布局。懂得古代詩歌謀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詩歌鑒賞必備的條件。

【例如】詩的第二聯對第一聯的句意起了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小齋即事》·劉一止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解題思路] 答此題,關鍵是理解詩意,看清詩句間的意義和結構關係。

[參考答案] 第二聯是對第一聯句意的補充。「未用」是承「愛棋」句而說,「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故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哪能」句是承「憐琴」句而說,「憐琴」是愛琴弦的直,所以怎麼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聯突出強調了第一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編輯:心台


推薦閱讀:

@初級按摩師問答題
詩歌鑒賞題型一詞領全詩型答題模式
六祖寺初級檀講師答題77888
命理問答題 1~167
關於答題外掛越發猖獗的一些思考,和告訴你答題助手是如何讓你瓜分百萬的

TAG:詩歌 | 收藏 | 方法 | 答題 | 鑒賞 | 方位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