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晚清十大名臣

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1]),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2],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等。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的武裝挑釁,「虎門銷煙」行動堪稱為一次壯舉。林則徐進行的禁煙運動嚴重損害了英國以輸出毒品為基礎的巨大貿易利益,促使了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並由此揭開了近代史上世界列強對中國長達百年的侵略史。

林則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但其對於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性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

張之洞

張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順天府解元,十八歲中舉人,廿六歲中進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期轉化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張之洞的作息與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時睡覺,晚上十時起床辦公。大理寺卿徐致祥參劾張之洞辜恩負職,「興居不節,號令無時」。後來粵督李瀚章奏稱:「譽之則曰夙夜在公,勤勞罔懈。毀之者則曰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既未誤事,此等小節無足深論」。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也是由他開始主導。曾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劉坤一與駐滬各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成為晚清「四大名臣」。文化大革命期間,其墓遭人惡意破壞,屍骨從此失蹤直至近年尋回。

曾格林沁

清代大將。蒙古貴族,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人。道光五年(1825)襲科爾沁郡王爵,歷任御前大臣、都統等職。咸豐三年(1853)秋,太平天國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等率北伐軍突入直隸(約今河北)。九月九日,清帝特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部署抵禦。他率京營兵出駐涿州(今河北涿州市)。後移軍王慶坨守二線。四年正月,太平軍在饑寒中南撤,他率部追擊。太平軍據守連鎮,又分兵至高唐。他在連鎮周圍挖壕築牆,長期圍困,至五年正月,攻入連鎮,俘林鳳祥。繼移軍圍攻李開芳部並引運河水倒灌馮官屯,俘李開芳,北伐的太平軍遂完全敗沒。他以功進親王,並世襲罔替。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加強大沽口海防工事。九年五月,挫敗來犯的英法艦隊,毀傷敵艇10艘,殲敵500餘名。翌年夏,英法聯軍1.7萬人入侵,他不守北塘,敵乘隙由此登陸,迎戰不利,大沽和天津失守。八月,又敗於京東張家灣、八里橋,北京失陷。冬,僧格林沁復奉命南下鎮壓山東、安徽各地捻軍等抗清武裝。同治二年 (1863),攻佔捻軍根據地雉河集(今安徽渦陽),殺捻軍領袖張樂行。捻軍被迫流動作戰,他窮追之於豫、鄂各地,至四年四月,追至山東菏澤縣境,在高樓寨之戰中伏被捻軍圍斬。

榮祿

清末大臣。字仲華,號略園。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辛酉政變前後為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所賞識。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榮祿參與確定載湉(即光緒帝)繼承帝位,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納賄,降二級,去職10餘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將軍。1894年,允准入京拜賀慈禧太后60壽辰,適逢中日戰事緊急,留京再授步軍統領,會辦軍務。戰後,授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督練北洋新建陸軍。1898年6月,百日維新期間,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的得力人物。旋即內調中樞,授軍機大臣,晉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節制北洋海陸各軍,統近畿武衛五軍。策劃立端王載漪子溥硜為大阿哥(皇儲),謀廢黜光緒帝。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主張保護各國駐京使館,鎮壓義和團。1902年1月,隨慈禧太后返京後,轉文華殿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編有《武毅公事略》,著有《榮文忠公集》、《榮祿存札》。

劉坤一

清末湘軍將領、洋務派官僚。字硯庄,湖南新寧人。廩生出身。1855年率團練隨清軍屠殺湖南群眾起義。次年隨劉長佑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1859-1861年在湖南、廣西與石達開部激戰。1862年代統調任兩廣總督的劉長佑的軍隊,鎮壓貴縣黃鼎鳳和思恩、南寧等地反清起義。累升廣西布政使。1865年任江西巡撫。1875年擢兩廣總督。1879年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與李鴻章等鼓吹、推行洋務活動,成為洋務派首領之一。中日甲午戰爭後期任欽差大臣駐山海關,節制關內外諸軍,抗擊侵佔遼東的日軍。遼河一戰,全軍潰敗。1895年捐銀五千兩入北京強學會。次年回任兩江總督。1900年北方義和團運動興起,在帝國主義策划下,與張之洞倡「東南互保」。鎮壓兩江人民反帝鬥爭。有《劉坤一遺集》。

聶士成

清末淮軍將領。字功亭。安徽合肥人。行伍出身,曾隨淮軍將領劉銘傳鎮壓太平軍、捻軍,自把總累升至提督。中法戰爭期間,奉命率軍赴台,參與抗法。1891年調統蘆台淮、練諸軍。次年,授山西太原鎮總兵,仍留蘆台治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提督葉志超援朝,以功授直隸提督。時清政府創立武衛軍,改其所統30營為武衛前軍,駐紮蘆台。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迅速發展,聶士成力主鎮壓。5月30日,奉命保護蘆保、京津鐵路,屠殺團民。6月13日,率所部守衛天津,抵抗八國聯軍侵略。他身先士卒,與侵略軍浴血奮戰,身中數彈,仍裹傷指揮殺敵。7月9日,中炮陣亡。著有《東征日記》等。

翁同龢

晚清大臣。字聲甫,號叔平、瓶笙,晚號松禪。江蘇常熟人。1856年(咸豐六年)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署刑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光緒帝師傅。前後充鄉試考官、會試總裁等,參與主持科舉考試達40年。後成為清流派的領袖人物。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時,他極力主戰。次年馬關議和,反對割地,力爭修改約稿。《馬關條約》簽訂後,因憤於割地求和,遂「有變法之心」,欲輔佐光緒帝籌謀新政。北京強學會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對維新派提倡的民權平等學說。1898年初,參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對康有為的問話,隨即向光緒帝密薦康有為。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開始變法維新。翁同龢為慈禧太后及後黨所忌恨,15日即被開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他居家懼禍,所存疏稿,焚毀強半,日記亦有刪改。 1904年病卒。1909年(宣統元年)詔復原官,追謚文恭。著有《瓶廬詩稿》(另詞一卷)、《翁文恭公日記》、《翁文恭公軍機處日記》。其書法縱橫跌宕,為世所重,有手札、墨跡等多種影印或石印出版。

左宗棠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抗拒太平軍多所籌劃。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佔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 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充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論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滅於廣東嘉應州 (今梅縣)。鎮壓太平天國後,倡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6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准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又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旋改任陝甘總督,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船政局) 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入陝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殘酷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陝甘任間,繼續從事洋務,創辦蘭州製造局(又稱甘肅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又稱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1875年(光緒元年),清政府內部發生海防和塞防的爭論。時西北邊塞和東南沿海防務均告危急;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是年5月,奉命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駐肅州指揮多路軍討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闐 (今和田),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抨擊崇厚一任俄國要求,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肅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條約》簽訂,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同年夏,調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擊潰福建水師,奉命督辦福建軍務。11月抵福州後,積極布防,並組成恪靖援台軍東渡台灣。1885年病故於福州。著有《楚軍營制》(附條規),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曾國藩

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帥。初名子城,字居武,號滌生。湖南湘鄉(今雙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平時有感於政治廢弛,主張以理學經世。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清廷震恐。適曾國藩丁母憂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幫同湖南巡撫辦理團練。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通稱湘軍)。1854年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餘人,會集湘潭,誓師出戰。湘軍初戰,連敗於岳州(今湖南嶽陽)、靖港,曾國藩為此憤不欲生,投水自殺,被其左右救起。後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詔署湖北巡撫。此後用兵更為謹慎。旋因朝廷恐其於地方勢大,又被解署任,以後長期只以侍郎虛銜領兵。1855年初,進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軍重創,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國藩奉詔出辦浙江軍務。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後,加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從此,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次年9月,督其弟曾國荃攻陷安慶。11 月,加太子少保銜,奉命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旋向朝廷舉薦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1862年,以安慶為大本營,命曾國荃部沿江東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進攻浙江;命李鴻章部自上海進攻蘇南,對太平天國實行戰略包圍。10月,湘軍與李秀成等部數十萬太平軍在天京城外激戰,持續圍困天京。至1864年7月,終於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壓。朝廷褒功,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捻軍。他駐營徐州,先後採取重點設防、憑河築牆、查辦民圩的方略,欲在黃河、淮河之間,運河以西,沙河、賈魯河以東的區域殲滅捻軍,因師久無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鴻章接替,命其回兩江總督本任。1867年,調任直隸總督。1870 年6月,天津發生教案,奉命前往查辦,屈從法國勢力,處決、遣戍官民數十人,受到社會輿論譴責。9月,還任兩江總督。曾國藩重視採用外國軍火,主張師夷智以造炮製船。1861年,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洋槍洋炮,後又試製小火輪船。1863年,造成黃鵠號輪船,並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1865年至 1866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業,後為之積極籌措經費,派遣學童赴美留學,成為清末興辦洋務事業的首創者。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於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1872 年3月在南京病卒。贈太傅,謚文正。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

李鴻章

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地方實權既握,又於江蘇大力擴軍,採用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出犯太平軍。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 的洋務事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同時,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 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 「委曲求全」的方針。1901年11月卒。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推薦閱讀:

家居風水i十大禁忌之破解篇
十大習慣是漏財風水·千萬別犯這些?
喝茶十大暗語 你知道多少?
【成長法則(12)好奇心法則】梁凱恩老師實現夢想的十大思考問句!
公安部公布十大假冒偽劣犯罪案

TAG:晚清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