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能量存在的確鑿證據:意識的物質性
信息本質與事物「相互作用」關係的分析
倪鵬雲發表於2009-3-3
一、信息本質探討中「相互作用」的內涵逐步突出
近幾年在我國網路論壇對信息本質問題的討論和對於上百種不同信息定義的分析,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認識到信息本質概念與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聯繫。 「通過事物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信息」的認識,已為越來越多朋友認可或形成基本共識。下面是收集到的與事物相互作用有關的一些信息定義:
* 「信息是物質之間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的因果對應關係的表徵」;
* 「信息是物質受到作用的過程中,物質自身的狀態發生的變化」;
* 「信息就是一種存在相對於另外一種任意給定的存在的變化」;
* 「信息是側重講含義的相互作用的媒介」;
* 「信息是事物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反應或變化」;
* 「信息是一種關係」;
* 「任何差異都是信息。差異就是矛盾。信息與矛盾幾乎可以等同」;
* 「信息是事物聯繫的普遍形式」;
* 「萬物之間本質的、必然的、內在的聯繫,即為信息,聯繫即信息!」;
* 「信息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
* 「信息是人與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交換的內容的名稱。」;
* 「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質的屬性」;
* 「信息是以一事物屬性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的屬性內容」 。
雖然上述信息定義在表述信息概念的內涵上仍然有很大差別,但它們都突出了一個關鍵詞:「相互作用」,聯繫、關係、反映、差異、矛盾等概念也都是與相互作用密切關聯的。可以說,這些信息定義都是在從事物之間相互作用這一重要概念中去探討信息本質。
二、「相互作用」概念的解析
「相互作用」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也是一個重要的哲學範疇,為了研究信息本質與相互作用的關係,我們試對相互作用本身的概念做一些剖析:
1. 相互作用一般定義與內涵
從知網工具書搜索到相互作用的如下一般定義:
馬克斯主義詞典定義:「相互作用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普遍形式,即矛盾關係的具體體現。」
自然辨證法詞典定義:「相互作用是指一切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從上述一般定義中,我們注意到兩點:第一、相互作用必定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的關係;第二、相互作用將使作用雙方產生相互影響。
2. 相互作用的內因
相互租用的內因涉及相互作用與力和能量的關係。
力的概念,按照牛頓力學經典的定義為:「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作用」。但進一步研究發現,許多事物之間力的作用並不一定使物體產生加速度。因此現在許多詞典上把力直接定義為「力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把力與相互作用基本上等同起來,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事物之間力的作用,有時直接稱為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力和相互作用本質上是同一概念。但相互作用的概念似乎更廣泛一些,力的概念似乎更專業和學術一些。
能量的經典概念是指事物做功的能力,而事物做功是通過力對另一物體的作用來實現,最簡單的做功就是通過力使另一物體產生位移。所以,物質具有能量是使物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力的基本原因,能量是力之源,不同能量的性質和大小直接決定所產生力的性質和大小。能量與質量也具有密切聯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所以有時也把質量看做產生力的原因,如物體之間萬有引力就直接由兩物體的質量決定。
能量與質量是物質存在的普遍屬性,這一般沒有異義,但「力」是什麼?是不是也是一種物質存在的普遍屬性?似乎還需要作一些分析。前已指出,力是兩個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屬性,力只有在作用於另一事物之上時才能體現。當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沒有直接發生作用時,力似乎並不存在。但我們從事物之間相互作用構成一更大事物或從事物內部結構關係來看,力對事物的結構、組成和外部狀態都有重要影響,力在事物內部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力是否還是應與能量、質量等一樣視作物質存在的一種重要的普遍屬性。現在有人把引力場、電磁場視作一種物質存在的形態,引力和電磁力是否可看作是引力場和電磁場這種物質的屬性?物質存在與表徵物質存在的屬性似應區別。(討論)。
事物之間相互作用,既是物質、能量的作用,也是力的作用。
3. 「相互作用」的哲學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物質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維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世界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是由具有不同屬性的物質組成。
物質具有質量與能量,因此產生力,產生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見:
相互作用使事物產生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
相互作用使物質世界不斷演變、進化、產生生命、產生人類;
相互作用使事物之間產生結構關係、形成系統,使系統性,有序性也成為事物的重要普遍屬性;
相互作用使一事物屬性內容反映到另一事物屬性之中而產生信息,產生信息傳遞,最終在人類社會中產生基於認識的知識信息,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相互作用決定事物普遍相互聯繫並不斷發展變化,這正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區別形而上學哲學的基本觀點。
相互作用使系統與信息概念相伴而生,為系統科學與信息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到奠定了基礎。而系統科學與信息科學發展又對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如何正確理解信息與「相互作用」的關係
在對相互作用本身概念做如上分析的基礎上,綜合以上各種與相互作用有關的信息定義,我們可以把人們對信息與相互作用關係的認識大致歸納為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把信息直接定義為相互作用。如「信息是關係!」、「聯繫即信息」、「信息是事物聯繫的普遍形式」、「差異就是信息」、「信息與矛盾等同」等。應該說,這種觀點已經抓住了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概念,即信息必定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體現兩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概念。但相互作用、相互聯繫仍然是客觀事物的一種關係屬性,如果認為關係、聯繫、相互作用就是信息,那麼力、系統結構也都可以定義為信息。這樣把信息概念又回歸和局限到事物的某種普遍屬性上,因此也難以以此信息定義去解釋不同領域豐富多樣的信息現象。信息概念應該體現事物之間的關係,但不應該是關係本身。
第二種觀點,認為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必定引起被作用物屬性的某種變化,信息就是這種屬性變化,如:「信息是物質受到作用的過程中,物質自身的狀態發生的變化。」、「信息是事物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反應或變化」。這種觀點從相互作用的結果來定義信息,應該說比第一種觀點有了發展,因為大量信息現像確實都是通過事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引起事物屬性的某種變化來表現的,但這種觀點只著眼於事物本身屬性的變化,沒有指出這種屬性變化與作用物的關係,仍然把信息概念局限於事物本身屬性的範疇,只是強調了屬性的變化。
第三種觀點,雖然也是從相互作用所引起被作用物屬性變化的結果來定義信息的,但它並不只注意被作用物屬性的變化,而更注意被作用物屬性變化中所反映的與作用物屬性有關的內容。如:「信息是以一事物屬性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的屬性內容」、「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質的屬性」。這種信息觀點真正體現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體的體現在作用物屬性變化中所反映的作用物的屬性內容。這種信息定義中使用了「反映」來隱含相互作用的內涵,反映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中對 「反映」有如下定義:「反映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發生相互作用時,通過自身內部的變化再現他物的某些特點的能力」。可見,反映既體現相互作用的過程,也體現相互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認為第三種信息觀點應該比較具體地揭示了信息表徵事物相互關係的本質。比較清楚地回答了信息是什麼?的問題。也比較明確地說明了信息與物質、信息與物質屬性的區別與聯繫。這種信息定義也應有最大的普適性,不僅適用於自然界的本體層次,也適用於認知過程與人類社會認識層次。
四、信息概念擴展了相互作用與力的內涵
傳統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繫和力的概念都是指事物之間物質、能量直接的作用和聯繫,但引入信息概念以後,相互作用、相互聯繫和力的這些概念將有很大的廣義拓展,我們試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些分析:
(1)事物之間不僅存在物質、能量的直接相互作用,而且還存在信息的間接作用和聯繫,信息的間接聯繫又可以從時、空兩方面來分析:空域方面:信息可以在沒有直接物質、能量接觸的跨越很大空間的兩事物之間建立聯繫。如我們在網上進行的信息交流,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宇宙空間星球的信息等。時域方面:信息可以使現在的事物與已經消逝的事物或即將發生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繫,如恐龍化石與億萬年前恐龍之間的信息聯繫,現代人與已死祖宗之間的信息聯繫?天氣預報建立現在氣象與未來氣象的信息聯繫等。
(2)客觀物質世界與主觀認識世界之間存在聯繫,顯然也不是物質、能量之間的直接接觸的相互作用,而是通過認知信息系統產生的一種間接的信息聯繫、信息作用。人類社會對客觀世界認識、積累的知識、創造的科學技術,都是這種信息作用的結果。
(3)人類使用基於認識產生的知識、科技去改造客觀世界,應該也是信息對自然物質的反作用,這種信息作用與傳統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做功的相似效果,可以使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可以使山河改變面貌、可以使衛星、飛船送入太空,今天的消息:我們用一條指令信息使繞月衛星準確地撞擊了月球……。信息的這種作用,人們實際上早已經有「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腦力」、「智力」等說法。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統稱謂「信息力」?它是一種由經典狹義力的概念擴展的一種廣義力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蜜蜂嗅到花香會飛去采蜜,老鼠看到貓會在逃跑,你聽到中國珍貴文物在國外被公開拍賣的消息而感到氣憤等等,不都是體現了信息力的作用嗎?
物質具有能量,能量使事物之間產生力的相互作用,因而使一事物的屬性中可能反映另一事物的某些屬性內容而產生信息,信息也藉助事物之間物質、能量的直接相互作用而得以傳遞。信息的產生與傳遞使事物之間產生跨越時空的間接的信息聯繫,也產生了信息對物質的反作用力 — 信息力。事物之間信息間接聯繫和作用的概念拓展了事物之間物質、能量直接聯繫和作用的概念,信息力的概念也拓展了傳統力的概念。
這就是我們對信息本質與事物相互作用關係的基本分析。
以上個人意見,歡迎批評、討論。
再談信息與力的關係
學者倪鵬雲 發表於2009-4-10我的「信息本質與相互作用的關係分析」一文在潛科學社區論壇上引起熱烈討論,討論涉及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繫的關係,相互作用與力的關係,力與信息的關係,信息力是否存在,信息傳遞與能量傳遞等許多很有意義的問題,我把有關問題的認識和思路初步歸納整理如下,供科學網朋友參考:
(1)按照經典力的概念,任何物質具有能量就可以產生力,但力必須在兩個事物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體現,相互作用是力的表現,力是相互作用的原因。相互作用實質上就是力的作用,因此也就是事物之間物質、能量的相互作用。
(2)事物之間基於力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之間產生一種關係和聯繫,這是一種物質、能量之間直接的聯繫。例如地球繞太陽運動,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一種物質、能量的直接聯繫,它是由於地球與太陽之間引力的相互作用決定的。由此可見,基於力的概念,相互作用應該是產生相互聯繫的原因,相互聯繫是相互作用的結果。
(3)事物之間基於力的物質、能量的直接相互作用可以通過一系列中間事物相互作用的傳遞把源端事物的屬性內容反映到目標端事物的屬性變化之中而產生目標端事物與源端事物之間的信息聯繫。這種信息聯繫是一種間接的聯繫,具有信息聯繫的事物之間不一定存在基於力的物質、能量的直接相互作用。如我們之間通過網路進行信息聯繫,但我們之間並沒有基於力的直接的物質、能量的相互作用。
(4)可見,引入信息概念以後,事物之間相互聯繫,不僅有物質、能量的直接聯繫,還有信息的間接聯繫。信息的間接聯繫,歸根到底仍然是基於力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它可以通過許多中間事物相互作用的接聯形成能量、信息的傳遞的結果。相互作用,既可以產生物質、能量的直接聯繫,又可以產生信息的間接聯繫。
(5)信息概念從本體層次引申到認識層次,產生認識層次的知識信息,又拓展了信息力的概念,基於知識的信息力可以產生改變物質世界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歸根到底也是要通過經典力的相互作用,也即物質、能量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信息只是極大的拓展和影響經典力的作用。
我認為,力與信息關係的問題,很可能是進一步探討信息本質、探討信息與物質、能量關係,以致信息與系統、信息與哲學關係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歡迎更多朋友參加討論。
信息是能量與物質的自組織作用
http://informationscience.cn/bbs/viewthread.php?tid=22 本帖最後由 babituo 於 2009-7-16 15:09 編輯
我這個理解已經非常接近理論思維的定義了. 這個理解明確了物質-信息-能量的基本關係.
能量, 經信息的組織成為基本物質 基本物質與能量, 再經過信息的組織成為複雜物質複雜物質與基本物質和能量, 再經過信息的組織成為有生命的物質有生命的物質與基本物質複雜物質和能量, 再經過信息的組織成為有意識的物質有意識的物質與基本物質複雜物質有生命的物質和能量, 再經過信息的組織成為和諧/繁榮/統一的宇宙. |
信息是原始的組織力.
這與:信息是消除不確定性的因素信息是力的結構化成份信息是結構化的相互作用信息是結構化能量的傳導完全是不矛盾的.
用不用"力"的概念,實際只是不同的表述方式.
我從拉格朗日力學的學習中體會到,拉格朗日力學是牛頓力學的另一種表述方法,這"另一種"就是不直接從"力"的角度,而是從能量場分布的角度來看待力學問題.這樣的視野確實有所不同.因此,我認為,從概念的角度來看,"力"概念本身和"能量"概念是相關的,但"能量的概念更基本"而信息則是和能量概念同層次的概念,所以,用能量來表述信息比用力來表述信息是更基本的.但從力與能量概念的密切相關性來看,力對能量的相關性和信息與能量的相關性之間確實有著某種相似性的聯繫:就是起到的都是能量組織的作用.從這點意義上來說,信息概念就是力概念的更基本的內涵.
我用"力"的概念和倪老師那種"廣義化"的"信息力"是有本質不同的.
倪老師的廣義化的"信息力",依然是一種"模糊的,類比似的信息作用"的理解,而我的理解,信息並不是一種類比意義上的另一種力,而確實就是物理力本身的,被遺漏的內涵之一.當然,從更本質的理解上看,無論是什麼力,都是對能量運動的描述所需要的概念.
我大致讀過王德奎的"形式本體論","三旋理論初探",感覺到他對結構的理解已經很具體了,大概能解開這個問題癥結的方法就在其中,我正在繼續學習中,理論思維從正統理論出發對此可能是難以想像的,而王德奎也沒有脫離正統的物理數學理論,確已經想像出來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這些思考只是在追尋王德奎的足跡,我不是從建立理論的角度來敘述我的體會的,而是從理解可能的事實的角度來敘述的,用詞上的不規範,正好可以體現是我自己得到了自己的理解,交流中,我更關注在不同說法背後的假設事實.
我們可以從物理現象的角度來統一地看待信息作用和力的作用.
信息的作用,本身需要傳遞的能量數量是極少的,但離不開能量的傳遞,但傳遞的能量的結構是極其豐富的.而普通力的作用,本身就是顯在地傳遞能量的數量,但所傳遞的能量的結構是相對簡單的.所以,可以推斷:信息和力,是同一個事物(能量運動)的兩個極端.也就是能量的結構豐富程度和數量的豐富程度的兩個極端.這樣的理解,不是就可以把力與信息比較融洽地統一起來了嗎?
能量的數量傳導比能量的結構傳導更容易一些
越是簡單的結構的能量,其"流動性"越強,越容易得到擴散;越是複雜結構的能量,其流動性越差,越難得到擴散;能用來傳遞簡單結構能量的媒介多;能用來傳遞複雜結構能量的媒介少;因為要找到複雜結構能量傳遞的媒介,必須有能量本身的結構相契合的結構,才能讓複雜結構的能量有效傳播,這就是信息傳播比普通力的傳播難的原因.
什麼可以是"關於結構的數學或力學的推導"?
目前,我沒有看到完整的"關於結構的數學或力學的推導",但看到一些碎片似的.很多數學和力學的推導和結構有關,但這些推導還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關於結構的畫卷.王德奎的書中介紹的"環量子"模型,是有數學物理基礎的,只是我的水平基礎有限,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也許理論思維自己找來讀讀就會知道.
也許對結構的可計算性目前只是未知的領域.
暫時找不到不意味不可能找到.否則,就是已知領域的東西了,我們就沒有探索的必要了.我覺得,理論思維可能沒有考慮過這層的狀況?
那麼.理論思維認為,結構是不可計算的咯?
似乎化學中就有很多與物質結構相關的計算.從我能夠想像到的假設圖景來看,我認為結構一定是可測量,可計算的.因為,能量是明顯有組織效率高低的區別的.化學中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計算,實際上已經從外部效果上實現了對結構效率的計算.氧化反應釋放的熱量就是反應前多餘的組織能量,反應後結構效率提高了,結構變複雜了,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的能量來組織同樣的物質,而且,物質的結構變得更加穩定. |
或者這樣說:其實對能量運動規律的計算,就是對結構的計算.
我認為化學反應是結構化能量相互作用的最佳例證,也是研究物質結構與信息的關係的最佳實驗場. 有些探討中的概念,需要到了能界定的時候,才可能界定清楚.這就需要討論者能在一段時間內用"意會"來體會對同一概念理解的異同點.這種探索中的相容討論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 信息整序漫談 序是事物的一種結構形式,信息的本質特徵是指事物運動的狀態以及它的狀態改變的方式,信息整序是以信息為對象或以信息為媒介來認識事物的序性並根據事物序性對事物進行分類、歸併的過程。信息整序的基本特徵為:(1)信息整序是一項改變知識結構的信息重組活動;(2)信息整序是一項帶有科研性質的認知活動過程;(3)信息整序是使已知信息即知識循環增殖的過程;(4)信息整序是知識管理的基礎、內核;(5)信息整序方法即信息學方法具有方法論意義,是研究複雜事物運動變化狀態的一種獨到的科學方法。
物質、能量、信息關係的辯析
倪鵬雲
人們常把物質、能量和信息相提並論,如稱它們為人類社會發展可利用的三種基本資源,也有人稱它們為組成世界的三基元。前者從人類社會可利用資源的角度把它們並列為三種基本資源,似有一定道理;但後者把它們並列為組成世界的三基元,從本體層次的哲學意義上,似值得商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物質觀有一個重要觀點是:「世界除了運動的物質,什麼都沒有!」,世界只有通過各種屬性信息來表徵的物質存在。運動狀態、系統結構和質量等也都是一些表徵物質存在的屬性信息,能量雖然在事物相互作用及信息傳遞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它仍然是運動物質的一種屬性 — 做功的能力,事物能量的性質和大小,仍然是信息表徵的一種事物屬性內容,能量也不可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物質、能量、信息三基元組成世界的提法,容易使人誤解為物質、能量、信息是並列的組成世界的三種不同成分(元素)。
再補充一點看法: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相對精神和意識而言的,強調物質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是唯物主義相對唯心主義的一種世界觀。所以,哲學意義上「物質」與「存在」幾乎是同義語。科學上的物質概念應該說明物質如何存在?以什麼方式存在?人們觀察客觀世界的各種具體事物的不同的存在方式,形成了「屬性」的概念。即物質存在是以屬性來表徵的,不同的事物是以不同的屬性來區別的。因此,物質的客觀存在反映了的各種具體事物的同一性,而物質的屬性反映了物質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如果要對物質是什麼下一個定義的話,是否可用:「物質是具有某種屬性的客觀存在」。或者「物質是用某種屬性來表徵的客觀存在」。這是否可以把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科學上的物質概念聯繫起來了呢?
我很欣賞:「世界上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的哲學觀點。
歡迎批評!
基於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協同的大系統研究
摘 要:大系統的運行狀態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國家安危、世界穩定、生態環境等重大問題。在目前全球面臨著人口、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發展嚴重不協調的形勢下,研究和把握各個領域、各種層次的大系統的動態運行機制,構建其協同模型體系,保證各個大系統之間以及大系統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高效、穩定、協同發展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論文將大系統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人口-經濟-社會-資源(能源)-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為主線,從學科交叉的角度採用控制論、協同學、熵理論等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構建大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協同形成機制、協同實現機制以及協同評價機制研究了複雜大系統協同演化的一般規律。論文主要開展了以下5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1)嘗試性地將廣義熱力學中的「勢」、「阻」、「(火用)」等概念運用於大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流動網路結構及其流動過程中基本特性的研究與分析,建立了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遞階層次網路結構。認為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具有流通性、層次性、相關性和「(火用)」特性等基本特性。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大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一般數學描述; (2)運用協同學理論,耗散結構理論等自組織理論以及系統的有序性來分析大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間的協同關係和協同機理。認為推動系統從無序向有序、從低級有序向高級有序演化的內外動力(內外原因)都與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有關,其外部動力(外部原因)是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相互流動,而內部動力(內部原因)是系統內部各元素、各環節、各子系統之間的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相互流動。通過信息流支配下形成的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之間的協同運動可以使得大系統中各元素、環節或子系統之間形成某種協同效應,進而獲得大系統在某一特定時間、空間、功能和目標下的特定有序結構; (3)探索性地將控制論和協同學以及耗散結構理論結合起來從硬控制和軟控制兩方面研究了大系統的協同實現機制,構建了一種基於信息流反饋機制的二級遞階協同控制系統。協同控制系統中利用信息流正負反饋作用,並選擇適當的系統內部序參量以及系統外部的控制參數使物質流子系統、能量流子系統和信息流子系統按照系統總熵變小於0的既定目標進行協同,在實現各個子系統協同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大系統的協同化、有序化和最優化; (4)從流通水平、序參量以及熵的角度構建了3種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協同(度)評價模型。其中基於流通水平的協同度評價模型簡單易懂,但在實際過程中存在量化困難的問題;基於序參量的協同評價模型能夠較準確地反映出系統協同的內涵,同時在計算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少在模型求解中的困難,但缺點是難以確定大系統的真實序參量;基於熵的協同評價模型由於同時考慮了系統的結構有序度和功能有序度,因此較其它協同評價模型而言更全面、更科學、更準確,但計算過程較為繁瑣; (5)最後將研究結果運用於鋼鐵企業的演化研究中,研究了鋼鐵企業中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協同形成機制、協同實現機制以及協同評價機制,認為鋼鐵企業未來的演化發展方向是向信息化、綠色化、生態化的有序狀態發展。其中對鋼鐵企業2001年—2006年間的協同度進行了評價,評價結果與我國鋼鐵企業實際發展的趨勢基本吻合。 關鍵字: 協同,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驅動勢,熵
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協同的初探
作 者: 龍妍 黃素逸 張洪偉
摘 要: 任何一個系統(生態的、自然的、生產過程、社會的、市場的)在其內部各個環節之間及與外部環境之間都在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本文主要根據協同學原理,描述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並進一步指出通過對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協同的研究,可以實現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一種最佳的有序結構.
關鍵詞: 物質流 能量流 信息流 協同 熵
信息本質探討中若干重要概念的廣義拓展
倪鵬雲.物質屬性、力、知識、語言等都是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些重要科學概念,它們都與信息概念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但隨著信息本質探討的深入,我們發現這些概念的經典定義和內涵往往很難與信息本質概念進一步協調起來。為此,下面我們試圖從信息本質探討的角度對經典的屬性、知識、語言和力的概念作一些廣義拓展的分析:
一、屬性概念的拓展 — 廣義屬性
經典屬性概念是指客觀事物的固有特性。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通過它的一系列具體屬性來表徵它的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就是由不同屬性所表徵的許許多多具體事物組成,客觀存在是各種不同事物的共性,而不同屬性則體現不同事物的千差萬別。應該強調指出,在上述經典屬性概念中,屬性是與它所表徵的客觀事物不可分割的,一個具體事物消亡或轉化為其他事物以後,表徵該事物的屬性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通過信息本質的研究指出:「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質屬性」或「信息是以一事物屬性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的屬性內容」。這一信息概念是建立在事物普遍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基礎上形成的。在這一信息本質概念中,我們看到,信息概念涉及兩個相互作用事物之間的屬性反映關係。信息與屬性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聯繫在於,無論是信息內容還是信息形式都是與事物屬性有關的,信息內容反映的是另一事物的屬性內容,而信息形式則是承載信息的事物屬性;區別在於,信息內容 — 被反映的事物屬性內容已經脫離了它表徵的事物,形成信息的可傳遞,而如上所述,經典屬性概念中,屬性是不能脫離它所表徵的事物,屬性是不能傳遞的。為了表述信息概念與經典屬性概念這種既聯繫又區別的關係。我們拓展經典屬性概念為廣義屬性概念,或者說,把信息概念 — 被反映的物質屬性稱為廣義屬性。而把經典的屬性稱為狹義屬性。有時,我們也可把本體層次這種基於廣義屬性的信息稱為屬性信息,雖然廣義屬性的信息概念也能普適於認識層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進一步歸納一下廣義屬性相對狹義屬性所拓展的內涵:第一、狹義屬性不能脫離它所表徵的事物,而廣義屬性是被反映的事物屬性,它脫離了所反映的事物;第二、狹義屬性只能表徵現時存在的事物,廣義屬性則可在現時存在事物屬性中表徵現時可能已不存在的事物;第三、狹義屬性是不可分割的,廣義屬性則可分為本地屬性與本地屬性中所反映的非本地事物的屬性內容,它對應於信息形式與信息內容:信息是以一事物屬性為形式所反映另一事物的屬性內容。雖然信息概念應是信息形式與信息內容的統一,但從信息價值與信息應用角度看,信息概念側重於信息內容 — 被反映的事物屬性內容,在信息傳遞中,信息內容是不變的,信息形式 — 承載信息事物的屬性是可以不斷變化的。
再進一步概括,狹義屬性只著眼於表徵孤立的現時事物,基於廣義屬性概念的信息概念則著眼於事物之間普遍相互聯繫地表徵事物,它不僅可以表徵現時的事物,而且還可以在無限時空範圍表徵現時不存在但以前存在過的事物;表徵眼前、表面看不到但遠處、內部存在的事物。因此可以更辯證地、發展地表徵世界
二、知識概念的拓展 — 廣義知識
經典知識概念是指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人類認識的成果及結晶,通常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存在。在這個經典知識概念中,雖然非常明確知識屬於認識的範疇,但比較強調它產生於理性認識、為實踐檢驗的正確認識和為人類社會承認和共享的認識。
在信息本質探討中,我們在分析認知信息過程的基礎上,得出認識層次的信息概念是:「客觀事物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或「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這一認識層次的信息概念顯然也是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之上的,但比經典知識概念更廣義,即無論是感性認識或理性認識,人類共享認識或個人認識,正確的認識或不正確的認識,都是認識層次的信息。所以在信息與知識的關係上,我們通常可以說:知識是信息的一種或知識屬於信息的範疇,但不能說信息就是知識。
事實上,由於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主觀性、局限性,還由於客觀事物本身不斷發展、變化,界定知識概念的理性認識、正確認識、社會共享認識本身都是很難準確判定的。理性與感性認識之間,正確與錯誤認識之間,個人與社會認識之間也確實難以划出一條明確的界限。所以經典知識概念本身也是比較模糊的。但基於認識的認識層次信息概念只著眼於認識本身,強調人腦對客觀事物屬性的反映。無論是感性和理性認識、正確或錯誤認識、個人和社會認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屬性的反映,都是認識層次的信息概念。由於經典知識概念與信息概念在認識層次的這種區別與聯繫,我們有理由把經典知識概念廣義的拓展為認識層次的信息概念,即把認識層次信息稱為廣義知識,把經典知識概稱為狹義知識。狹義知識較強調基於理性認識、正確認識與社會共享認識,而廣義知識基於更一般的認識概念,因此直接稱為認識層次的信息概念。由於信息與知識的這種關係,我們還可把認識層次的信息稱為知識信息,以區別於本體層次的屬性信息。
三、語言概念的拓展 — 廣義語言
經典「語言」概念是人類最早通過話音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編碼方法,人們隨後又創造了文字、圖像、數字等各種編碼方法來表述與交流信息。並且把語言的概念逐步延伸到這些不同的信息編碼方法中。例如,文字被稱為可書寫或可存貯的語言、圖像可稱為描繪性語言、二進位編碼則是專為計算機而設計的機器語言,進而在人–機通信中還設計了各種編程語言等。聾啞人用手勢和表情來交流信息,我們也常稱為啞語或肢體語言。由此,我們有理由引入廣義語言的概念用以作為表述和承載知識信息的通用編碼概念,是知識信息編碼結構的一般形式,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一切用於表述、承載和交流信息的各種不同的編碼方法都稱為廣義語言。把經典的用於話音進行信息交流的語言稱為狹義語言。我們把語音、文字、圖像、數字等不同表述信息方法統稱為廣義語言,還因為他們確實都存在一種共同的基本編碼方法,即它們都是用一些特定的語言基元(符號、筆畫、音符、像素等等)並按一定結構關係構成語言編碼系統來表述信息的。
雖然我們這裡是把語言編碼結構作為知識信息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來討論的,也即認為語言是基於人的高級智能有意識設計形成的。但如同知識信息源於自然界的屬性信息,表述知識信息的語言也應與自然界生物體屬性信息表現方式具有聯繫。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在不具有高級思維能力的一般動物之間,實際上也會使用一些不同的聲音來傳遞和交流信息,如呼叫同伴、發現獵物、通知險情和求偶等,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原始的、簡單的編碼語言,我們也常稱為鳥語、獸語等。其次,近代生物信息學發現生物體中存在的遺傳信息和生命信息也是以DNA基因組的大分子編碼結構方式體現的,人們也把它稱為遺傳語言或生命語言。可見,這種以編碼結構的語言來表現信息內容的方式,是在自然界生物體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生物進化到了具有高級思維能力的人類,創造了人類語言、文字、數字等各種高級的編碼結構語言,應該是自然界生物體中基因組編碼結構生命語言自然延伸的高級發展。
再進一步考慮,由人類高級智能設計的各種語言,僅僅是一種虛在的編碼方法,真正要通過語言來承載和傳遞信息,還需要把語言編碼結構落實到某種物質介質的屬性變化之中。如二進位編碼存儲設備體現二進位編碼結構,紙張顏色變化體現文字編碼結構、即使是語音編碼也需要通過空氣波振動頻率與幅度的屬性變化來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把一切事物的屬性變化都看成是一種更廣義的語言。因為一切事物的任何屬性變化都必定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都必定反映一定的信息內容。
四、力概念的拓展 — 廣義力
經典力的概念,是指事物之間物質與能量的相互作用,物質具有能量,能量相互作用就產生力。力、作用力、相互作用往往等同使用。這種經典力的概念中,強調了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力必定是在兩個事物之間發生的,是兩個事物之間的一種關係屬性;第二、力的作用必定是事物之間物質與能量的直接作用;第三、力通過物質與能量的相互作用將使被作用物產生某種屬性變化(狀態、結構、位移、加速度等),牛頓力就是用被作用物產生的加速度f = ma來定量估算力的大小的。
我們在研究信息本質時已指出:正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作用物的某些屬性被反映到被作用物的屬性變化中而形成信息。而且也由於事物之間的直接物質、能量相互作用的級聯傳遞形成信息的傳遞,並形成在沒有物質、能量直間相互作用的兩事物之間產生間接的信息聯繫,信息的聯繫就可能產生信息的作用,產生信息的力。例如在物質世界生物進化和人類發展中的遺傳性信息作用,上一代人的某種屬性信息在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作用。這種信息的作用力在認識層次更為明顯,例如,我們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知識、科技去改造客觀世界,就是一種巨大的信息作用或信息力。我們有理由把這種信息力稱為廣義力,作為經典力概念的廣義拓展。這種信息力具有與經典力一樣的,可以使是被作用物屬性改變的作用,但不一定是作用物與被作用物之間直接的物質、能量的作用。我們常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生產力」也就是這種廣義信息力的體現。
五、信息概念的拓展 — 廣義信息
經典信息概念通常是指資訊理論創始人申農的信息定義:「信息是能用來消除和減少信宿關於信源不確定性的東西」。申農的這一經典信息概念與它有關的信息理論雖然在建立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度量及提高通信工程信息傳輸效率方面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但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仍有它一定局限性:第一、限於通信,即信息傳輸的領域研究信息,實際上,現代信息應用已進入知識、科技領域,已成為人類發展的重要資源,知識信息的存儲、處理、利用都不僅是信息傳輸問題;第二、即使從通信的領域看,申農信息的研究也只限於認識層次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實際上,在人類社會形成以前,在客觀物質世界的發展中,應該已經存在與物同在的信息與信息傳遞,人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傳輸過程;第三、申農資訊理論有關信息度量以及提高通信質量的編碼理論,基本上是基於信息編碼結構形式而不管信息內容,但信息應用與信息的價值恰好是基於信息內容,因此僅從信息形式而不管信息內容來研究信息是難以真正揭示信息本質的。
我們正是試圖從本體層次物質世界發展、生物進化、人類社會發展、認知過程和認識層次知識、科技發展以及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統一運動過程中來探討信息本質的;也是試圖從信息形式與信息內容的統一中來探討信息本質的。由此得出「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質屬性」,「信息是以一事物的屬性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屬性內容」的基本認識。我們有理由把這一普適性很寬的信息概念稱為廣義信息,而把申農在通信領域創立的經典信息概念稱為狹義信息。當然,如何把香農信息理論中有關概念與廣義信息概念進一步的銜接和聯繫起來,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我們從信息本質探討的目標出發,拓展了廣義屬性、廣義知識、廣義語言、廣義力的概念,並最終從經典信息概念拓展為廣義信息概念。這些廣義拓展概念之間也是有密切聯繫的。我們首先從本體層次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普遍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出發把經典屬性概念拓展為廣義屬性.並形成最基本的信息概念。這是後面幾個概念拓展的基礎。它實際上把人的認知過程與認識層次信息概念從本質上統一起來了。廣義知識把基於認識形成的各種概念包括知識、數據、科學、技術、消息、思想等都統一到認識層次知識信息的概念上來,它側重於表述知識信息的內容和價值。廣義語言把表述知識信息內容的各種具體編碼結構形式統一起來,側重於表述知識信息的形式。任何具體廣義知識的信息內容都需要以某種廣義語言的信息形式來承載與表述,而任何廣義語言的信息形式都可以用來表述某種廣義知識的信息內容。而廣義語言的編碼結構落實到具體物質介質的屬性變化,則又體現了廣義知識、廣義語言與廣義屬性之間的聯繫。廣義力的概念實際上體現了廣義語言承載的廣義知識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必定又使客觀物質世界的屬性發生變化而產生新的基於廣義屬性的屬性信息。我們使用以廣義屬性、廣義知識、廣義語言和廣義力概念支持的廣義信息概念,可以使我們把地球的演化發展、生物的進化、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人類的認知、知識的積累、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影響和改造等一切活動和過程都用信息概念統一聯繫起來,形成一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型複雜發展系統。這也體現了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
越過門線幾英里不算進?體壇世界盃早就該電子裁判了
為什麼在足球比賽中不安排第四裁判負責觀看現場大屏和錄像,然後再把發生的一切反饋到主裁判這邊。就好像網球比賽中鷹眼那樣! 引進高科技,像NBA、網球等那樣慢鏡、鷹眼,技術成熟,反應快速,為什麼不呢?是時候了!
「皮球越過門線足足有幾英里,怎麼能不算進!」賽後的媒體工作間里,早已亂成一團,一群英格蘭記者,用憤怒的語氣,誇張地抱怨。 無獨有偶,在隨後阿根廷隊與墨西哥隊的比賽中,誤判再次傾斜了比賽勝負的天平。阿根廷隊的第一個進球,當梅西傳球的一剎那,特維斯明顯處于越位的位置,但裁判還是判罰了進球有效。之後,落後的墨西哥隊越打越沒心氣,一場本該勢均力敵的較量慢慢地變成了阿根廷隊的獨角戲。 也許,這個世界很難有完美。南非世界盃開賽以來,最刺激眼球的兩場1/8決賽,卻因人為的嚴重誤判,留下巨大遺憾。 在後衛的包夾之中,蘭帕德用儘力氣,把球挑向球門。皮球砸中門框下沿,反彈入網。從卡佩羅到蘭帕德,都在為這個扳平比分的「進球」歡呼雀躍。且慢——裁判沒有任何表示。這個球,不算進! 到底進還是沒進?賽後的回放系統,可以清晰地顯示,皮球越過門線至少有十幾厘米。不難判斷,而且沒有一點爭議——這的的確確是個好球。可無論當值主裁拉里昂達還是邊裁,都沒有任何表示。 此情此景,很容易讓人想起44年前的一幕。1966年的世界盃決賽,東道主英格蘭隊90分鐘內2比2戰平聯邦德國隊,加時賽中,赫斯特一腳勁射,皮球擊中門楣後砸在球門線附近彈出,助理裁判示意皮球整體越過門線,英格蘭隊由此擊敗德國隊捧起金杯。這粒「幽靈進球」,成為世界足球史上一樁最著名的懸案。 這一回,受害者卻換成了英格蘭隊。如果能在上半場扳平比分,英格蘭隊必定士氣大漲, 卡佩羅也不必冒險用喬·科爾換下中場球員米爾納。誰能笑到最後,很難說。 怪主裁?可按照規則,邊裁沒舉旗示意,沒有理由判進球有效,何況他的位置離球門很遠。怪邊裁?他和德國隊最後一名後衛平行,站位沒有問題,可離底線還有一大截 ,實在太難兼顧…… 很多人說,是裁判毀了一場精彩的英德大戰。可裁判,並不是神。僅靠肉眼,在瞬息萬變的球場,誰能保證一定不出偏差?明察秋毫,那只是人們的善良願望。 如果說當年,赫斯特的進球懸案,受制於轉播能力和技術手段,的確很難判斷。可44年過去,類似的問題仍然還在困擾世界足壇,怎麼說得過去? 這兩場驚天誤判,也引出一個老話題:近幾年來,要求增添球門鷹眼系統、引進門線裁判的呼聲越來越高。可國際足聯卻始終置若罔聞,在他們看來,採取這樣「高科技」的做法,會影響場上裁判的權威。不過,在現代足球快節奏的攻防背景下,3名場上裁判,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相比於很多項目,足球項目的場地最大,裁判數量卻最少,科技含量最低! 如果說,聯賽中的誤判還能有機會去彌補,類似世界盃這樣重要的賽會制大賽,輸掉一場就只能打包回家,怎麼彌補?英格蘭隊和墨西哥隊就這樣被淘汰出局,實在太過於殘酷,如何讓人心服口服,裁判的權威又如何能得到保證?國際足聯是時候考慮變革了。難道要容忍這樣的錯判,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毀掉一場經典大戰的,不是裁判,是制度。而在體壇世界盃 【ttcup.titan24.com】里,永遠都不會有誤判的事情發生,因為,在體壇世界盃里,全都是電子裁判! 但願,FIFA能早日引進鷹眼,不要再有下一個蘭帕德、不要再有下一個英格蘭隊的杯具發生。 |
看到南非世界盃德英、阿墨兩場大戰中裁判的兩個進球誤判,如同吞下了兩隻蒼蠅。足球比賽到底是製造快樂,還是製造傷害?人為什麼掉進「糞坑」,還要讚美「糞坑」?既然誰都承認,人的肉眼比不過高科技的電子眼,既然足球比賽的靈魂是公正公平,為什麼制定規則的國際足聯卻抱殘守缺,拔了塞子不流水——死心眼子!
據了解,國際足聯一直堅持不引入高科技輔助裁判,唯一的解釋就是:裁判的誤判是足球精彩具有魅力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可以製造懸念,也可以讓比賽更出人意料,人不能被電腦取代。其實,這個解釋很「二」。
足球的確是種藝術,殘缺的藝術有時候會有種驚人美感,比如少了只胳膊的維納斯,缺了腦袋的勝利女神等等。但殘缺的藝術和殘缺的足球規則不是一回事,因愚蠢造成的殘缺,沒有美感,只有噁心。
我以為,發明足球的人心理一定是有些變態,從猴變成人的上萬年進化中,好不容易解放了雙手,但卻要用一雙笨拙的腳去遊戲,而且發展成世界第一運動,超過了用手的籃球和手腳並用的橄欖球,這種反智現象值得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真研究。
假如足球真的起源於唐朝鞠蹴,高俅就是當時世界第一球星。鞠蹴假如是唐朝流行的民間遊戲,當高俅靠著這手絕活取悅了皇上,踢進宮裡,這玩意就進入了死胡同。中國歷史上對腳很歧視,這從幾千年女人纏小腳就看得出來。強迫女人纏小腳,有點像強迫裁判肉眼執法,都是種痛苦的折磨,只有變態的人才能體味出其中的美感。
按理說,現代足球規則制定得很完善,但每屆世界盃都因裁判誤判製造出不少人為冤案,要堵漏判和誤判其實很容易,學學網球和羽毛球引入電子鷹眼回放技術就行了。維持誤判,是很愚蠢的決定,如同跌入一個糞坑,不但不及時填上,還說不嘗大糞味道就體會不到菜香一樣。本來可以很健康,非要弄出個傷口去舔,還說只有加上大糞味道才刺激、才受用、才是足球,這不是變態是什麼!
足球比賽的「糞坑」現象,等於是在顛覆公平和公正的足球法則。一方面承認裁判難免出現誤判,一方面卻又暗自欣賞因此而引發的爭議,這不是費厄潑賴精神;這和讓女人纏小腳,閉耳不聽受害人痛苦呻吟的同時,還歌頌婀娜蓮步的殘忍相似。在電腦進入家家戶戶的今天,國際足聯還戴著老花鏡用「算盤」記賬,難道國際足聯比中國足協還昏聵?
眾所周知,國際足聯掌門人布拉特對待引入「錄像回放」制度的態度就一個詞兒:不可能!
國際足聯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為了最大程度尊重人的判斷,因為歸根到底,最終判罰還是由人而不是機器來作出;第二,足球運動太複雜,即便看電子回放,由於對規則的理解不同,出現「二次爭議」可怎麼辦?第三,一出爭議就看回放,比賽還能流暢進行下去么?
當然,鷹眼技術還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網球界本身對「挑戰」和「鷹眼」尚無一致意見,移植到足球談何容易。國際足聯的潛台詞就是,用「鷹眼」也會有麻煩。有人指出,西班牙隊小組賽第二場對陣宏都拉斯隊的比賽中就有這樣一幕,西班牙前鋒托雷斯一個「單刀球」突向禁區,邊裁舉旗示意越位。可慢鏡頭顯示這是好球,壓根兒沒越位。假如「鷹眼」發現了這是錯判,怎麼補償好呢?點球?自由球?還是用尺子量好距離,重新「擺放」雙方隊員,讓托雷斯重新突破一次?
心靈能量存在的確鑿證據:意識的物質性
(十八年來對Psi現象的研究)(思考篇)
沈今川(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導、地質大心靈量子能量研究所所長)
孫儲琳(中國地質大學心靈量子能量研究所研究員、人體科學研究者)
中國地質大學心靈量子能量研究所(IPQE)
面對大量不可思議的特異現象。慣於在常規科學的框架內思維的我們,確實感到苦惱和困惑;另一方面也為能有機會作為見證人親眼目睹如此激動人心的實驗而深感幸運、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長河中,許多科學上的重大發現都是以反常的經驗事實為先導的,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大量反常的事實,對我們許多研究者來說是已經過反覆確認的事實,它們是傳統科學理論所無法圓滿解釋,甚至發生激烈衝突的,怎麼辦?當然,我們絕不應採取「駝鳥政策」,把自己封閉起來,頑固地拒絕接受已反覆驗證了的事實,如果是真理,就掩蓋不住,條件具備就會頑強地反覆地表現出來。宇宙萬物總是處於永恆的發展變化之中的,我們的認識也應當不斷地發展、變化。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當已有的理論不能圓滿解釋出現的現象時,應當修改的不是存在的事實,而恰恰是我們頭腦中對外部世界和我們自己的認識,特別是對宇宙的時空結構和生命真諦的認識。為此,我們人類應當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新審視和反思,既不是全盤肯定,也不是全盤否定。那種認為修改、補充了現有的某些理論甚至拋棄了某些錯誤的部分,就會使業已建立起來的科學大廈坍塌的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另一種看法認為,一切都是由宇宙中的高智能生命操縱和控制的,妄自菲薄地認為我們的科技水平與宇宙的高級智能生命相差太大,就好像螞蟻研究人一樣,根本不可能理解這些現象,也研究不出什麼結果,認為一切努力是徒勞的,抱著無所作為的消極態度,我們當然也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在巨大的矛盾和困惑面前,我們理應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努力認識宇宙的本原和生命的真諦,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使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永遠保持從容自覺、開拓進取的積極健康心態。面對一系列令人震撼的超常現象,下面幾個重要的想法經常在我的腦海里縈繞。
l 意識的物質性:意識活動是更高、更深、更微觀的物質運動形式:幾乎所有的Psi現象都是與意識緊密相關的,身心之間,意識和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在更廣的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物質與物質間的相互作用。意識場是特殊的物質場,意識流是特殊的物質流,心與物;意識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是廣義的物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意識活動是更高、更深、更加微觀的物質運動形式.很可能是某種超微量子的混沌動力學系統。無須否定一元論,無須否定辯證唯物主義,只須擺離線械唯物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束縛,從揭示出來的越來越多的事實出發,抱著真正的求實態度,豐富和補充我們對事物本來的固有的物質屬性的認識,將意識與物質世界割裂出來的企圖是有害的和徒勞的.已經到了我們勇敢地面對過去被錯誤地片面地看作是"心"或"精神世界"的那一部分事物的各種物質屬性的時候了,我們應當理直氣壯地研究意識的各種物質屬性,研究意識的種種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效應,研究它在各種信息、能量、物質存在形式相互轉換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人類將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將會獲得更大的自由。l 宇宙的智能性:幾乎所有的特異功能現象也都與某種智能源有關,宇宙是無限的,根據天文學家研究的結果,在地球所在的銀河系的範圍內至少存在著1500億個恆星系統,在宇宙中至少有10億個銀河系,顯然我們在宇宙中不可能是孤立的、唯一的智能生物,無限的宇宙必然演化出無限的、不同層次的智能。這不是迷信,而是合乎邏輯的科學結論。宇宙中必然有大量的、不同層次的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HIIPC)存在,某些特異功能人和氣功師能夠比一般人更多、更有效地與各種HIIPC溝通,獲得能量、信息和智慧,顯示出許多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的現象。
l 宇宙的全息性:大量事實表明宇宙是全息的,至少包含兩重含義:局部和整體的自相似性(如原子結構和宇宙結構的相似);任一時空點上發生的事件應能瞬間傳遞到任意角落。還有「真正的科學規律」的全宇宙「普適性」含義。
l 宇宙是複雜的超級計算機網路系統:將宇宙看作是相互聯繫著的網路系統是非常恰當的。我們的意識是在廣闊無垠的時空中馳騁的,在無限的時空中瀰漫著(存在著)各種信息資源,有各種程序庫和資料庫,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子程序和軟體包,宇宙萬物均有自己交叉運行著的眾多程序,一般人只能調用、運行功能極為有限的程序,但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調用宇宙中存在的許多相對更高級的程序,甚至與大量的不同層次的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HIIPC(High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建立聯繫,調用各種高級信息資源,表現出各種不可思議的超常的能力。而功能態下的意識操作(Consciousness operation)就起著操作系統下各種命令(command)和提供各種參數(parameters)的作用。
l 修持和修鍊的重要作用:修持和修鍊的關鍵作用在於降低雜訊(雜念)提高信噪比,達到「入靜」、「入定」的境界,古人曰「松靜自然,定能生慧」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通過潛心修鍊進入某種深層意識狀態,才有可能更好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和智慧,更好地實現與HIIPC的溝通,選擇性地準確高效地提取宇宙中各種有用信息。因此,潛心修鍊是開發和增強自己超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條件。
l 意識光與意識窗:一切意識活動、思維活動及感情的波瀾無不伴隨著某種能量-信息場的波動,特別是某種可見和不可見光的波動,所謂「心潮澎拜,思緒萬千」將來有可能從熒光屏上看出。意影現象及相應實用技術的研究將開啟一扇洞察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的直觀窗口,一切意識活動;特別是形象(影象)思維活動將無所遁形,當捕捉人的意識活動的感測器的靈敏度極大地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以後,這個世界上將再無隱私可言,這絕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現實的可能性!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但能夠檢測人的各種意識活動信息,而且能夠定向發射某種意識場信息,影響人的思維和精神活動,那種前景也真讓人不寒而傈!想到這裡,從我國和人類的前途命運出發,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利用意識場的強大能量促使地球和宇宙更加友愛和諧。
l 人類應當敬畏大自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物質和精神的和諧,環境和生態的平衡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不可阻擋的大趨勢,那些只強調物質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故步自封,因循守舊,頑固地否認精神和意識對物質作用的人必然脫離人類文明進步的主體,成為阻礙人類文明進步的絆腳石,被歷史所無情地拋棄!那些漠視自然規律,肆意破壞生態平衡,片面強調「人定勝天」的做法,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1.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人在茫茫宇宙中的地位:
宇宙是無限的時空,單是我們的銀河系就有1500億個相當於我們太陽系的恆星,我們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我們的銀河系也只是已知的10億個銀河系之一。哈勃望遠鏡及射電望遠鏡等現代天體物理觀測儀器.已經可以觀測到300億光年遠的天體,新的、功能更加強大的天體觀測手段已經在夏威夷投入使用,坐落在南美洲的阿博西沃和澳大利亞的多座射電天文台正在不斷的發射和接受來自外太空的微弱信號,試圖尋找有意義的地外文明(智能)信號,也許收到地外文明信號的幾率很低,但對科學家們的這種非凡的努力和壯舉,我們還是發自內心的感到欽佩,能夠觀測到的宇宙邊界還在進一步擴大,我們的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一粒塵埃,因此我們絕不可妄自尊大,坐井觀天,誤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人也決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最高的智能。生命、意識和智能是宇宙演化的產物,組成宇宙的星體,因所處的演化階段不同,因而也必然有其層次性,即有不同層次的生命、意識和智能,有較高級的,也有較低級的。在無限的時空和無限的生命譜系中,我們也絕演化發育程度最高的、智能最高的生命形式,最多也不過是中等水平的。有些人總是拿我們地球人類的生存所需的條件來類比,武斷地認為別的星球若不具備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就不適合生命存在,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因為即便是在地球上,各種生物生存的條件也是極不相同的。人一般不能在深海中強大的水壓和完全黑暗的環境下生存;深海的魚也不可能在陸地空氣中生存,有些生物甚至可以在5000米的海底,或者100℃的高溫下生存,顯然,不能以人生存所需的條件作為判斷別的星球是否有(智能)生命的唯一標準,換句話說,沒有與地球完個相同或相似的空氣組成(碳、氫、氧、氮)和生態條件(溫度,壓力及各種物理場)的地方.也不一定沒有其他智能生命存在,地球人類不可妄自尊大、唯我獨尊,肆意破壞大自然,傲視宇宙中的其他生靈。我們應當以開放的,平等友好的心態與自然界的各種生命形式接觸,探索宇宙的奧秘和生命的真諦。面對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人類未知領域太多了,已有的知識相對太少了。必須以十分謙虛的態度來探索未知世界,我們已有的知識永遠是相對真理、思想絕不能封閉,那種認為自己能解釋一切、判斷真偽的人,實在是「井底之蛙」,十分「幼稚淺薄」。他們的態度才是名符其實的「偽科學態度」。
2.萬物生長和運動靠「信息」和「能量」:
宇宙萬物的運行、發展和變化,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除了與本身的成分結構有關外,還與外界環境參數有密切關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且互相影響。植物種子發芽、長葉子、開花、結果與溫度、光照及許他許多因素有關,歸根到底與外部的信息和能量的溝通有關,很可能還有物質的交換.任何一個物體,原則上講,都是複雜的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都是一個多維網狀結構的一個結點,不斷地與外界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如果把物質看作是由電子、質子、中子和更微觀地看作是由各種不同的夸克組成的話,那麼各種物質和各種元素都可看作是這些基本粒子在信息和能量控制下狀態的不同,信息和能量的變化引起物質間的相互轉變就不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了。
3.與「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HIIPC)自覺或不自覺的溝通,並得到響應是獲得超能力的決定性的因素:
HllPC是英文 High Inl。legopt!"f~ionpugeSSing C。t6r,事實匕功能人在完成各種特異功能實驗時並不需要知道具體怎樣操作,而只須提出最終的要求,如想要花生快速發芽,並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生物學知識,更不需要知道細胞、染色體、DNA等概念、因此,我們不得不假定存在著某種「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HIM)起著一種類似於計算機中央數據處理系統(CPU)和操作系統(OS)的作用,『它應當有許多命令(_d一,還應當有各種軟體包,有極其龐大的「於程序庫」和「資料庫」,以便需要時調用;有相當於高級程序語言的解釋器(Intwter)和編譯器(C0mpilerL功能人只相當於一般的計算機用戶,只齋懂得高級程序語言(如 BASIC/FORTRAN/C/PASCAI力的語句和編程規則(相當於人類的普通思維和語言),功能人只要(在深層意識態下瞑想)提出樸素的請求(相當於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HllPC(相當於功能人的師傅一Master)就會響應中斷請求並調用各種類型的編譯器(C0nniler)、編碼器(Eneder)和解碼器(DeC0uler)和其他資源,將功能入的請求翻譯成目標物能夠懂的語宕和信息,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各種結果。
4.識是一種「信息流』和「能量流」,是一種「脈衝編碼系統」:
它們相當於計算機的「子程序」(Suballl.Function),功能態下功能人發出的「外氣」可明顯地受到深層意識的調控:調控目標、調控信息編碼、調控信號功率、調控時序、調控物質傳輸應進行這些調控之前,要想使功能人發出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產生預期的效應,必
然要有某種「諧振機制」,是會相當十電磁輻射的那種頻率諧報條件,尚難以肯定,也許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諧振機制。要想實現諧振,必須放鬆人靜,向HIM提出請求,並得到響應,HllPC進行雙向的調節,起著一種「介紹人」的作用,功能人和目標物之間才能逐步地實現信息的溝通及諧振,否則功能人不可能對目標物產生直接影響。
5修鍊(持)是功能人與HllPC溝通的重要手段:
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修持,其實質都是放鬆人靜,忘我無為,天人合一,進人一種深層意識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降低雜訊,實現與Hllpe的溝通。可以將各種修持方法看作是人與HllPC溝通、聯絡的一種介面技術。方法先進,與Hllpe溝通的速度和程度越高,駕馭宇宙萬物(外部事物)的能力就越強。宇宙中存在著許多不同層次的HIM,功法越先進,能夠溝通聯絡的Hllpe就越多、層次就越高,就能顯示出高層次的特異功能。能否實現溝通(commnication)還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如本人的生理、心理狀態,環境場的狀態(包括地球物理場:磁場、重力、靜電··、、在場人的意識狀態等均可能對實現溝通有影響。總之,我們必須把『與Hllpe」的溝通技術(包括功能態的體驗)當作人體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給與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功能人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消除隔閡。
6廣義生命和廣義意識:
現在一般人雖把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病毒當作有生命的對象,但不認為他們有意識,只認為人與其他生命的區別在於只有人是有意識的,這是很狹隘、很片面的。其實大猩猩、貓狗等動物顯然有意識。至於樹木花草等是否有感情,有意識?動、植物細胞有沒有意識?爭論就更大了。如果說宇宙萬物間均有雙向或多路的信息溝通容易為人們接受,但如果說「萬物有靈」,那很多人就一定會跳起來反對。按照全息論的觀點,局部和整體的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結晶物質中,只要把一個晶胞的組成和結構搞清楚了,它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也就確定了。其實,在生物界這種全息現象確實也是存在的,如一個人由無數細胞組成,每個細胞孤立地看都是一十生命,包含著該物種的全部遺傳信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產生一個新的生命但它們又是人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現代克隆技術不是可以將一個胚胎細胞甚至體細胞進行培養分裂最後長成一個器官甚至完整的個體。都說明它們的全息性,個體和群體間的息息相關性。如果向更宏觀的方向上推論,能否把每個人看作是更大生命體的一個「細胞」,能否把「中國」看作更高一層次的生命,能否把地球看作是另一個更高層次的生命,這就是「廣義的生命」概念。進一步推論,廣義的生命是否應具有「廣義的意識」?不同層次的生命、不同層次的意識有沒有相互溝通和交流。我們的思路應當更開闊一些,對這樣一些想法可以進行深人一步的探討。
7廣義物質:
除了肉眼可見的有形的物質外,我們還知道各種場也是物質,一般來說它們雖然肉眼看不到但卻可以檢測到,最近又證實宇宙間存在著暗物、暗能量,而且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心靈能量」存在「意識」是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載體,並具有物質屬性和效應
大量嚴格的實驗已經確認,由人的意識或某種信息源發出的非傳統的、未知的能量-信息場可以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及其遺傳特性產生重大影響。也觀察到對非生命物質產生各種物理的、化學的重要效應。事實上我們已經觀察、捕捉和記錄下了許多與這些特異現象相關的各種物理信息,如微光、紅外、電磁波、磁場、微振、腦電等,儘管它們不一定是本質屬性,也許僅僅是某種次級效應,但仍然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順藤摸瓜,逐步深入。我們並不悲觀,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感測器技術的飛躍發展,我們面前有廣闊的天地,是能夠大有作為的,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爭取能夠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深入研究採集、檢測這種信息的方法,研究其特性,弄清其作用機理進而處理、模擬、放大其有效信號,是「意識生物工程」的戰略任務。據網際網路上獲得的信息,國外(主要是美國)已經出現了多種檢測這種信息的儀器。十餘年來我們用各種科技手段進行了數以百計的特異現象實驗,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和錄象帶,自行研製了一批實驗裝置,並設計了幾種檢測特異能量的儀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們已經擁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各種示波器、頻率計、頻譜儀及顯微鏡,腦電儀等測試設備。
(我們已經進行了數百次種子加速生長和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的成功的實驗,並在小麥和杜仲樹的品種改良實驗中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美國賓州大學使30年的陳舊天竺葵種子發芽生長!)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電磁系統,健康的人和非健康的人在電學參數上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人體的電磁頻譜特性應當是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光、磁、電、聲等各種理療方法,電磁脈衝,聲、光療法,針灸療法,順勢療法,量子共振,氣功療法等所謂「替代療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們幾乎都和「生命波動」、「生命頻譜」有關。因此,深入研究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生命頻譜」是基礎性和戰略性的任務,因為生命體也是一個複雜的電磁系統,應當組織多兵種聯合攻關,加速數據資料的積累。據了解現有的生命頻譜檢測比較粗糙,顯示也不直觀,有必要運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建立生命頻譜檢測和治療技術。我們願意參與協作,貢獻一分力量。
(我們已經成功地通過Labview編程建立了用虛擬示波頻譜儀提取雜訊中的微弱信號的頻譜裝置,並研製成功多種電磁脈衝治療儀,USB虹膜診斷儀,初步建立了一個電子學實驗室,我們具有研製電子儀器的硬體製作及軟體編程能力)
來源:潛能科學開發(馬承傑)的新浪博客
從陳竹的「警備-XXXXX車」看反偽鬥士的悲哀沈今川 關鍵詞: 沈今川 走近科學 特異功能說明:此文轉自沈今川教授的博客。藉此回應一下《走近科學》所謂「國外早已經不研究了」的讕言吧。
著名的功能人陳竹剛剛從美國回來,昨天下午他派他的司機來我的辦公室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項國富教授到他在北京的家,他的車掛著醒目的「警備-XXXXX號」 標牌,我們知道他的住處也是由特警守衛的。這難道不足以說明他根本不是「騙子」,而是對科學探索有貢獻的人。他曾26次被各國元首(包括美國總統柯林頓)接見,2006年還參加了香港回歸慶典。此外,他在澳門和美國拉思維加斯蒙的卡羅的神奇經歷也很能說明問題,即各種神奇的特異功能現象確實存在。其實,關於「特異功能」是否存在,本來完全沒有必要公開爭論,因為強特異功能只在少數人身上才顯示出來,絕對不應引導大家去刻意追求「特異功能」,否則會被騙子利用,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應。但對於如此不可思議的未知領域的神奇現象,當然應當組織力量進行研究。世界各國都在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每年召開的國際會議也很多。特異功能揭秘節目的主持人張騰耀說西方各國早已停止研究了,這純屬無知。事實上每年都有一系列相關的國際會議召開,而且非常希望邀請我國科學家參加,我在去年就在美國的兩個年會(SSE和JAIM)上做了大會報告並播放了實驗錄象。科學界對這方面研究的興趣與日俱增。但我認為絕對不應群眾性地大哄大嗡搞群眾運動的方式搞研究,而是應當依靠少數科學家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進行長期的探索研究,靠新聞媒體的炒作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可是「反偽鬥士們」非要在國家媒體上蓄意挑起爭論,千方百計地試圖將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研究「妖魔化」也是非常錯誤的,「只有加強研究,才能破除迷信」,不擺事實,不講道理,封鎖消息,不讓人家說話,嚴厲控制官方輿論工具和網路陣地,在億萬觀眾面前進行片面的單方面的宣傳,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科技創新,本來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我們有極大的優勢,但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在某些方面已經在追趕我們,他們毫不諱言要超過我們。如果在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落後了,那我們將愧對子孫後代。因此,對於「反偽鬥士」們的錯誤言行必須進行揭露和批判,否則任由他們對公眾掩蓋真相,散布謊言,壓制和打擊從事研究和探索的科學家,我國的科技創新事業會遭受更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有必要進行最低限度的澄清,讓公眾認清真相,否則他們連自己的老祖宗都要打倒,恨不得自己長一對藍眼珠,黃頭髮,不再講中文,把中華民族一切優良傳統都要否定,甚至說出「誰叫你不幸生在中國」這樣惡毒的話。那麼,將來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們不可等閑視之。如果這只是純學術爭論,那隻要讓持不同意見的公眾在一個平等的、理性的環境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是不難解決的,真理越辯越明嘛!。但是,有的人總想將這場爭論「政治化」,想證明自己長期將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研究「妖魔化」是正確的,那問題就複雜了,他們不惜利用手中的權利,採取各種手段,扣帽子、打棍子,長期剝奪對方的話語權,「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不邀請長期從事人體特異功能研究的科學家說明情況,發表意見,卻在那裡挑釁性地叫罵,一再挑起爭論,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是極不公正的,稍有正常思維判斷能力的人從陳竹的「警備車」和「特警保護」就能得出某些人確有「特異感知」和「特異致變」等神奇功能,組織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也是理所當然的。望盲目跟著動機可疑的「反偽幫」反偽打假的「勇士們」三思。 場導發現-生物電磁波揭密 編著者: 蔣堪政、袁心洲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2月1日【內容提要】 | |
|
|
|
|
【節選】 |
|
|
|
【作者介紹】 | |
|
|
【目錄】 | |
|
生物場導發現創造生命奇蹟
----《場導發現-生物電磁波揭密》讀後感 五十多年前,俄羅斯華人科學家姜堪政博士的場導發現不但首次揭開了生物電磁場的秘密,而且應用他發明的生物場導技術可以讓相距一定空間距離的生命體,通過不可見的生物電磁波交換生命信息,甚至可以簡單、方便地讓生命特徵發生改變:比如讓雞具有鴨子的特徵;讓兔子嘴裡長羊犄角;讓玉米象小麥一樣分櫱(增產30%,而且傳代,連續10年以上所獲得的遺傳特性不變);讓黃瓜增加蛋白質和糖的含量;讓小白鼠逆轉衰老,延長生命,繁殖旺盛;讓人體接受小苗的信息康復身體、返老還青等等,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蹟,把異想天開變成了現實!姜氏發現、理論和他的生物場導技術已經對生物學、遺傳學、物理學、哲學以及宗教等多學科、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有些關於生命科學的論著都引用了姜氏理論和實驗作為引證。30多年來,數千次從植物到動物,從動物到人體的、可以重複的實驗成果,不但驗證了姜氏重要發現和理論,而且在探索中,姜氏生物場導技術不斷完善,已經到了推廣應用階段,一個促進人類社會新經濟發展,造福人類的新經濟體系將隨之產生。但是,如同當年哥白尼經過40年研究提出的「天體運行」理論一樣,姜氏生物信息場導理論、技術以及實驗成果即是科學上的重大大貢獻,也是對傳統觀念、傳統學科的挑戰!目前,世界上知道、了解者甚少,影響了生物電磁波理論和生物場導事業的普及和發展。甚至是,許多人知道了也不相信這是必將發展起來的、造福人類的新科學。值得我們高興和欣慰的是,姜堪政博士與原美國星際科技公司高級工程師袁心洲先生合作完成的《場導發現-生物電磁波揭密》一書,已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新近出版。該書的出版發行是國內外首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它不但讓我們了解生命和健康科學上的重大發現,而且詳細闡述了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實用的、適合普及推廣的生物場導高新技術。這本科普新書內容神奇、生動、有趣,揭開了生命的神秘面紗,而且具有實用價值,是一本普及新科學、新技術的好書,適合科學教育、研究、健康、保健、醫療、動植物新品種培育等多領域各類讀者閱讀。該書歸納總結了姜氏理論,詳細介紹了其重點實驗過程和姜氏生物場導技術在人體抗衰老方面的應用,讓讀者對將會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姜氏理論、實驗和技術有一個全面地了解,為那些想要學到和掌握姜氏新科技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入門機會;為我們探索生物電磁場效應,掌握生物場導這們新興科學技術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而且為醫療保健技術、為培育新品種的創新和提高指明了一條新路。該書通俗易讀,具有科技創新性,引人入勝,令人耳目一新,科學地解答了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和關心的問題,讓我們對生命和健康有一個比較全面、清醒地了解和認識。同時還介紹了量子醫學極其新技術的發展方向,這對促進現代醫學的研究發展,應對生命面臨的各種挑戰,提高人體健康水平有著實際和深遠的意義。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編輯 范志霞 揭開人類"返老還童"之迷-----姜堪政(當代布魯諾) 從1952年狂熱立志到1992年大獲成功,姜堪政為揭開人類"返老還童"之迷走過了漫長的40年。兩次越境;4年蹲監;15年無國籍;3次家庭破裂;還有自殺、飢餓、負巨債,無數次的起死回生;長達20年的被監控……他終於以科學信徒的執著,追求到了延長人類生命的奧秘。姜堪政受一篇《與衰老作鬥爭》文章的啟示,又經心愛的祖父死的刺激,他在高中畢業的作文中寫道"將來我要研究人類的返老還童,在人與衰老做鬥爭中做出貢獻……"。這個高才生破天荒地得了一個2分,批語:唯心主義。然而,後來他的追求在瀋陽中醫醫科大學獲得支持。姜堪政除專業課程門門5分外,又向量子理論、相對論、化學、生物學、控制論、遺傳學等高深知識領域挺進,他用三年時間於1957年夏寫出7萬字的《場導論》。從理論上闡述生物電磁場的存在、作用,以此達到對生命活動的控制。 論文得到老校長厥森華的支持。接著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朱洪元教授、中宣部科學處龔育之專家都對論文的觀點給予肯定,鼓勵他以實驗證明。老校長特此剛畢業的姜堪政助教一座巴普洛夫式實驗小樓。姜堪政很快便證明一種奇妙現象:透過微波透視儀器的"窗口",一個人閉上眼能看到隔壁房間里的圖形,甚至能接收到隔壁人的思維內容,這就證實了生物微波通信的存在,這就是生物磁場的作用。遺憾的是因時機不合,發現真理的科學家沒有由此通向聖殿,卻一步步墜入深淵。厥森華校長因嚴重右傾被下放調離學校,只專不紅的姜堪政被下放到學校農場餵豬。然而他又在豬圈裡創造了奇蹟。 1961年他以造"人造肉"的名義要來雞蛋和鴨子偷偷進行實驗。幾十個雞蛋放進保溫箱,鴨子在遠離雞蛋的另一個箱內透過微波透視鏡照射雞蛋。21天後,石破驚天,一個個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明顯地長著扁嘴和鴨蹼。這是一項改變遺傳基因的重大發現,更是對傳統遺傳學的重大挑戰。回校後,姜堪政用微波治療人工緻癌的白鼠,有效率達百分之七十。同時經生理教研室主任閻德潤教授推薦,他那篇《奇妙的生物無限電波》見報了。然而接踵而至的是批判文章《是科學還是唯心主義》。不久"文革"風暴席捲校園,一夜之間姜堪政的名字鋪天蓋地地出現在大字報上,他的試驗之路被堵死了。姜堪政差點被苦悶窒息而死,1966年10月15日,他選擇了到蘇聯的路--當獻身科學的叛逃者。5天後,他被抓進瀋陽市政治看守所。一天,姜堪政被帶回中國醫科大學,迎接他的是一片山呼海嘯的打倒聲。"你用場導把雞變成了鴨子,用心何其毒也!""你用場導治療癌症為什麼不先請示貧下中農?""癌症是紙老虎有什麼可怕!" 姜堪政哈哈大笑:"你們是歌頌我的科學成果還是在批判我?""住口!你不承認場導論是唯心主義就會被槍斃!"這聲音真似300多年前羅馬宗教法庭上的聲音:"如果你不放棄哥白尼的邪說,你就將處以火刑!" "不!場導是一種物質現象,不是我主觀臆造的。我絕不能承認它是唯心主義!"姜堪政堅定的抗議與300多年前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上的火刑柱下的宣誓如出一轍:"黎明即將到來,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此刻,場導成果以最不人道的方式公佈於世, 4年出獄後,姜堪政的母親淚盡而亡,妻子離婚而去。1971年6月26日,他再次逃亡,蓋暴雨,鋪小溪,野狼跟蹤,吃毒蘑全身腫成氣球,閉著眼睛吃活癩蛤蟆,吞吃蟑螂……終於越境到蘇聯後,等待他的是與世隔絕的"勞改集中營",兩年後才進了哈巴洛夫斯克醫學院中心科學實驗研究室。姜堪政的場導論和小雞、小鴨實驗震動全院後,蘇聯專家用各種手段一再剝奪他的研究權利沒收其材料,盜竊其科研成果,數年後才得知,這是上面指示:用合法的手段取締外國人的科研權利。甚至還派克格勃充當他的夫人。侵權、離婚、燒房破壞大型場導機等災難仍然壓不垮姜堪政,他以針灸治病維持生活,在家進行一項又一項偉大的實驗;用公羊照射母兔;搞生物微波育種,以微波透視鏡治病,一一成功後,他用自己進行"返老還童"實驗了。場導機的接收艙里麥苗、豌豆等植物,他每晚躺進處理艙。一連三個月,他明顯感到:二、三十年來嚴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昏腦脹消失了,渾身充滿了從未有過的活力!不少人驚奇地問"尤里姜,你臉上的皺紋怎麼少了?"此時"四人幫"已倒台,姜堪政和父親中斷多年的聯繫終於接上。年過80的父親剛到莫斯科探親就被姜堪政硬塞進黑咕隆咚的處理艙睡覺。老人為這個古怪的兒子流出了老淚。3個月後,回國的老人在鄉親眼裡"起碼年輕了10歲"。第二年,老人的禿頂竟長出了黑髮,光禿禿的牙床竟長出了牙來。60歲的亞斯金自願實驗一個療程後興奮地稱性機能提高……激動人心的消息連連傳來,中國寄來的平反決定,祖國在關懷因迫害而出國者;中蘇兩國都歡迎他選擇國籍,他結束了15年的無國籍生涯;《消息報》推出姜堪政的奇蹟,蘇聯官方代表一再向他表示歉意;通過蘇聯科研部門審查鑒定,姜堪政獲得4項專利:生物場育種專利、生物場"返老還童"專利、生物場調節免疫功能的方法及針灸專利、生物場治療應用於臨床專利,另外還獲得生物體之間、生物體與組織之間生物微波通信的發現權。蘇聯大裂變對姜堪政這種在逆境中生存的人來說,也許更容易展示個人價值。現在,姜堪政是原蘇聯醫學科學院任命的臨床與試驗醫學哈巴洛夫斯克研究所所長。他又成立了姜氏科學基金會下設姜氏學院。門診的4台場導機日夜不停運轉。姜堪政的發明已令世界矚目。美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十幾個國家邀他去講學……莫斯科宇航中心負責人來與他談如何把生物微波"返老還童"引用到強健宇航員體質上。姜堪政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生物微波通信至今沒有在中國推廣。這是我多年未果的夙願。"(根《當代》1994年第2期 張雅文 文) 華人發明家姜堪政的故事 一個熱愛祖國的科學家,在那樣的年代裡,經歷了批鬥、勞改和監禁,跨越國境之後,又在異國經歷了關押、流放、抄家┅┅數十年的磨難都不能動搖他從事科學事業的決心,而他研究發明的生物微波學返老還童療法,有可能使人類延長壽命到125歲以上┅┅(一) 4月,海河之濱春意正濃的時刻,我們告別了祖國,應邀來到鄰邦的遠東城市伯力(哈巴羅夫斯克)工作一段時間。這裡,同一時刻,自然景象卻差異很大。時而大雪飛揚,時而陽光明媚。 就在這樣一個早春的下午,我們拜訪了伯力的一位俄籍華人學者、科學家、發明家、著名醫生薑堪政先生。離開天津之前,對姜先生已經有所耳聞。聽到的說法甚至帶有某些傳奇色彩,似乎這是一位義肝俠膽,能夠把自己最後一分錢捐給任何求助者的華人領袖人物。在他那間半地下室的辦公室里,他一身春裝。按生理年齡他已年逾花甲,而看上去卻只是年近知天命。後來才知道,這是他發明的生物微波返老還童療法在自己身上試驗的效果。他提出,根據現代醫學和生物微波學返老還童療法,人的年齡界限應當是125歲至175歲。如果實踐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姜先生現在正處在青春韶華時期。作為他的同齡人,不,不僅是同齡人,還有他的上一代,下一代乃至下幾代人恐怕都希望長壽而且健康,都希望青春常在。也許正是這樣一個共同的嚮往,吸引著不同的國家、不同地域的學者、專家,牽動著眾多獻身於生命科學和遺傳工程的人的心。美國、日本、加拿大、古巴、中國等國邀請他去講學、參加學術活動。前蘇聯,現獨聯體國家的一些科研機構、醫學單位邀請他參加學術會議。1989年,前蘇聯科學院、蘇聯醫學科學院、榮獲列寧勳章的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的一些研究所、新西伯利亞市和托木斯克市的一些科研單位聯合召開擴大會議,在這次會上姜堪政做了題為《生物微波通信》的學術報告,得到了肯定性評價。莫斯科宇航中心副主席發來電報,請姜先生利用他的發明去為長期在空間工作的宇航員增強體質。烏克蘭衛生部也曾經邀請他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受害者治療。姜先生的事業在我們的祖國也受到了注意。1991年《氣功與科學》雜誌第3 期上刊登了他的文章《生物微波通信》的詳細摘要。1991年9月20日《中國人體科學學會通訊》第9期載文介紹了他的理論研究與實驗結果。上述雜誌還介紹了他的理論研究與實驗結果。上述雜誌還介紹了姜先生1990年回國期間曾經應邀在東北和北京訪問,在京期間中國科協國際部委託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防科工委等單位的近二十位專家聽取姜堪政介紹自己的工作,並且對有關問題作了討論。 姜堪政目前定居在伯力市,是姜氏科學基金會主席團主席、懂事會懂事長、俄羅斯醫學科學院伯力臨床與實驗醫學研究所領導人;他還是姜氏學院總院長、生物微波控制研究室主任,並且擔任俄羅斯人民科學院遠東分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這些頭銜,說明了很多很多;似乎又什麽也不說明。 訪問姜先生,聆聽他幾次長談,我們受益很多。聽他訴說苦難的經歷時,他的沉靜使我們感到吃驚,很難想像那是在講他自己。(二) 姜堪政於1933年出生在遼寧省昌圖縣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讀高中的時候,在他博覽群書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讀到了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勒柏辛斯卡婭寫的一篇與衰老做鬥爭的文章,從這篇文章里他了解到,現代醫學還沒有尋找到與衰老鬥爭的有效途徑,就連勒柏辛斯卡婭院士本人也只能提出用小蘇打水洗浴這樣比較原始的方法。可以說是這篇文章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高中畢業後,他決定考取了瀋陽中國醫大,在這個醫學的殿堂,姜堪政潛心學習所有的必修課、選修課,為實現自己尚屬朦朧的目標而勤奮地學習著。 1955年,中國的一家雜誌上首次公開發表了有關控制論的消息。這樣的文章開拓了姜堪政的視野,對他原先萌發的思想進一步起到了催化作用。原來,生命科學命題的解決並不只是醫學的任務。從此他開始了探討有關能量、信息、實物和場在有機體生命活動中的相互關係問題。為了深入到這個新的領域,他自學或者拜師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攻讀邊緣科學新成果。兩年多之後,於1957年,他寫出了大約七萬字的論文,題為《場導論》,他認為,既然生物體有電磁場的交換,那麽該電磁場必然會有一部分傳遞到有機體之外。如果被另外的有機體所接受,作為生物信息,他必然會定向控制該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過程┅┅ 《場導論》中闡述的觀點,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世界已進入高科技時代的今天,並不難以理解。但是,這篇文章是在三十五、六年以前由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提出來的,就另當別論了。 《場導論》這份沉沉的重重的論文,引起了當時瀋陽中國醫大有關領導的重視。根據中宣部科學處的意見中國醫科大學開始為姜堪政的這項研究提供引進實驗的必要條件。他畢業留校當上了助教。生理教研室主任閻德潤教授是位獨具慧眼的科學家,他給了姜許多幫助。在閻教授的支持下,姜堪政不眠不休地進行實驗。從 1955年到1957年他重點研究了新陳代謝與場間和場、能量、信息之間的關係。理論設想加上實驗使姜堪政如虎添翼。 他最初的實驗是受了一個美國人寫的一本《實驗催眠術》的啟發。姜堪政認為,生物體內有生物微波通信。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物微波通信。人與人之間心理信息感應的實質也是生物微波通信。他的第一步實驗是設計和安裝了一個心理信息感應裝置。通過兩千多次的實驗,經過當時東北工學院微波理論教研室主任周崇經教授鑒定,認為這個裝置是微波技術的完善產物。1960年姜堪政就這項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人的特異功能聯繫的實質是傳遞具有信息的微波,這樣的結論比中國後來的「氣功熱」、「特異功能熱」早了將近二十年,姜堪政的實驗所應用的是視覺信息。 心理信息感應裝置的實驗成果激勵著這位年輕人。他心懷更大的抱負,他又利用各種零件建立了一個生物微波通信裝置。這裡要指出,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中國設計的這個裝置目前正在俄羅斯伯力的姜氏生物微波治療門診部里成功地使用著。經過了多年的嚴格審查,經過了繁瑣得不能再繁瑣的批准手續之後,蘇聯國家發明與發現委員會終於在1991年11月批准了生物微波返老還童療法的專利權,俄羅斯衛生部也批准把生物微波返老還童療法用於治療病人。兩年來這種特殊的 「病房」;錐形大倉已經接待了二百多位患者,其中很多人是接受返老還童的治療,姜大夫說這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門診部。 1991年11月蘇聯解體前夕獲得的專利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蘇聯(隨後是獨聯體的俄羅斯)從科學上對姜堪政所從事的研究的承認和認定,不僅如此,還允許它可以走向世界,也就是說,它可以回歸它的出生地,回歸我們中國了,在我國也能為人們的健康長壽做出貢獻。(三) 生物微波通信應用於視覺信息的實驗成功之後,姜堪政像是著了魔,他一心一意地想要進一步用實驗驗證《場導論》中提出的種種假說。他執著地研究自己的「 場」,被「場」環繞著,包圍著,竟然完全沒有覺察到那個時代的現實生活。他的眼前只有微波的變化,他沒有看到政治氣溫的變化。很快,他的實驗、他的研究便受到了衝擊。首先是批判,接下去,實驗室被拆散了。實驗被迫停止了。他又被下放到農場勞動鍛煉。在別人來說,這是一種處罰,而在他來說,這可是從他自己的 「場」到了另外一個「場」;農場。1961年,當時正直困難時期,他開始了鴨子的生物場實驗:驗證鴨子的生物微波對雞的遺傳是否產生定向變異作用。 1961至1963年的實驗統計是這樣的:實驗組裡把鴨(施主)放進接受倉,雞蛋(受主)500隻放進處理倉,孵出雞雛480隻,發生的變化是雞雛具有鴨的特徵。具體來說,雞爪間長蹼的佔25%,頭形扁平的佔80%,頸變長的佔70%,眼睛中部開寬的佔90%。對照組中,600隻雞蛋也放進處理倉里,但接受倉里什麽也沒有放,孵出了510隻雞雛,完全沒有鴨子的上述特徵。實驗組的雞雛長大之後,體重超過對照組的50%,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所獲得的實驗特徵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在農場里下放鍛煉,有些人可謂度日如年,而對於姜堪政,新的課題佔據了他的全部身心,他並不在意日曆是怎樣一頁一頁地掀了過去。勞動下放期滿了,他又回到了原來的生理教研室。1963年,姜又在用健康家兔的生物場治療小白鼠癌病的實驗中有了新的突破。這項實驗是在瀋陽中國醫大病理解剖學教研室的協助下進行的。實驗定名為「健康生物體的微波定向作用於癌症生物體」。具體作法是:將人工引發癌變的小鼠(受主)共800隻放在處理倉里,健康的家兔10隻,放在接受倉里作為施主,從小鼠身上接種了癌細胞,因接種而引起的家兔的免疫力幫助了大多數(220隻)實驗小鼠治好了癌症,佔70%,而在對照組所有人工引發癌變的小鼠(300隻)全部死亡。這項實驗經過了李佩林教授檢驗。實驗成功後,姜堪政又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1963年3月5日的《瀋陽晚報》上,文章的標題是:《奇妙的生物無線電波》。最初,這篇文章產生了未曾料道的「轟動效應」,可是時隔不久,他就受到了批判,說他「宣傳唯心主義」、「宗教迷信」、「反馬克思主義」。從此,「反右傾 」、「四清」、「社教」,一個接著一個運動開展起來了。到了「文革」,身為「黑五類」的姜堪政,在沒有任何機會從事他的實驗工作時,還有什麽生命的價值可言呢!1962年到1965年,他曾經幾十次想到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各項運動的聲勢越來越大,而他的活路越來越狹窄已經沒有路可走的時候,他又想起了勒柏辛斯卡婭院士的那篇文章。想起了把他引向生命科學研究的那個國度。他橫下一條心,不顧一切地向北走去,向北國邊陲走去,開始了「北游」。古時候,有過唐玄奘的西遊,那是一種探索,一種奉獻,一種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心甘情願地去歷盡磨難。今天,姜堪政的北游,卻是在跨越一條危險的界限、跨越過去,也許還會有一條生路,但是┅┅但是他在邊境上被扣押了,關進了監獄。罪名:叛國投敵分子,越境犯、現行反革命分子。(四) 1970年9月4日姜堪政被從獄中釋放,交由群眾監督改造。喪母之後,接著又是妻子離異。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以怪罪妻子。人亡之後又是家破,雙重打擊加在了姜堪政身上。 所謂交由群眾監督改造就是要勞動、幹活、掃廁所、刷瓶子┅┅此外、還要不停地挨批鬥,要承認「場導」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工具,要承認有一個「姜氏反革命集團」。嘴硬,不承認,就要經受皮肉之苦。心靈的創傷加上肉體上的折磨,姜堪政有些熬不住了。他身體非常虛弱,常常發燒,他怕死在批鬥會上,同時「牛棚」 中的有他的良師閻德潤教授。老先生鼓勵他堅持住,告訴他要相信未來的中國會需要真正的科學家。姜堪政的性格里有一種韌勁,有一股拗勁。生就不聽邪,生就愛較真。他不想平白無故地死去。他寧願痛快一些。於是他決定再次越境。他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夜行晝宿,專走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餓了吃野果、癩蛤螞。走不動就爬。見著人就躲起來。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跋涉,他終於越過了中蘇邊境,踏上了當時被認為是敵國的邊界。 姜堪政——顛覆你世界觀的科學家,逃亡蘇聯的中國科學家俄籍華人生物科學家姜堪政 姜堪政教授,1933年2月5日生於遼寧省昌圖縣。父親姜萬發偽滿時曾任校長和縣督學職務。母親馮玉珍做家務。姜堪政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41年至1947年在昌圖西城小學學習,1948年至1954年在昌圖讀完初高中,1954年至1959年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1959年至1971年在中國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任助教。1971年至1985年因迫害逃至國外——蘇聯,繼續從事他的科研工作並取得輝煌的成果。 1955年,姜堪政受控制論啟發研究了生理場課題,並圍繞實物、場、能量、信息基於量子論、相對論、資訊理論、提出了有機體外存在生物場假設,寫成了《場導論》,從理論上闡述了生物電磁場的存在、作用,以此達到了對生命活動的控制。 論文得到老校長闞森華的支持。接著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朱洪元教授、中宣部科學處龔育之專家都對論文的觀點給予肯定,鼓勵他以實驗證明。 老校長特批剛畢業的助教姜堪政一座巴甫洛夫式試驗小樓,姜堪政很快就證明一種奇妙現象:透過微波透視儀器的「窗口」,一個人閉上眼睛能看到隔壁里的圖形,甚至能接受到隔壁人的思維內容,這就證實了生物微波通信的存在,這就是生物磁場的作用。遺憾的是因時機不佳,發現真理的科學家未能由此通向聖殿,卻一步步地墜向深淵。 闞森華校長因嚴重右傾被下放,調離學校,只專不紅的姜堪政被下放到學校農場餵豬。然而他又在豬圈裡創造了奇蹟。1961年他以「人造肉」的名義要來雞蛋和鴨子偷偷放進箱內透過微波透視鏡照射雞蛋。21天後,石破天驚,一個個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明顯地長著扁嘴和鴨蹼。這是一項改變遺傳基因的重大發現,更是對傳統遺傳學的重大挑戰。 回校後,姜堪政用微波治療人工緻癌的白鼠,有效率達到百分之七十。同時經生物研究室主任凈德潤教授的推薦,他那篇《奇妙的生物無線電波》見報了。然而,接踵而來的是批判文章《是科學還是唯心主義》。不久,「文革」風暴席捲校園,一夜之間姜堪政的名字出現在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上,他的試驗之路被堵死了。 姜堪政差點被苦悶窒息而死。1966年他選擇了去蘇聯的路——當獻身科學的叛逃者。5天後,他被抓進瀋陽市政治看守所。 一天,姜堪政被帶回中國醫科大學,迎接他的是一片山呼海嘯般的打倒聲。「你用場導把雞變成鴨子,用心何其毒也!」「你用場導治療癌症為什麼不先請示貧下中農?」「癌症是紙老虎有什麼可怕!」 姜堪政哈哈大笑:「你們是歌頌我的科學成果還是在批判我?」 「住口!你不承認場導是唯心主義的,就會被槍斃!」這聲音真像300年前羅馬宗教法庭上的聲音:「如果你不放棄哥白尼的邪說,你就將被處以火刑!」 「不!場導是一種物質現象,不是我主管臆造的,我絕不能承認它是唯心主義的!」姜堪政堅定地抗議與300多年前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宣誓如出一轍: 「黎明即將到來,真理終將戰勝邪惡!」 此刻,場導以最不人道的方式公佈於世。 4年出獄後,姜堪政的母親累盡而亡,妻子離婚而去。1971年6月26日,他再次逃亡,蓋暴雨鋪小溪,野狼跟蹤吃毒蘑,全身腫如氣球,閉著眼睛吃癩蛤蟆,吞吃瞎虻。終於越境到蘇聯後,等待他的是與世隔絕的「勞改集中營」。兩年後,才進了哈巴羅夫斯克醫學院中心科學實驗研究室。姜堪政的場導論和小雞、小鴨實驗震動全院後,蘇聯專家用各種手段一再剝奪他的研究權利,沒收其材料,盜竊其科研成果,數年後才得知,是上面指示,用合法手段取締外國人的科研權利。甚至還派克格勃充當他的夫人。侵權離婚、燒房破壞大型場導機等災難仍然壓不垮姜堪政,他以針灸治療,維持生活,在家進行一項又一項偉大的試驗——用公羊照射母兔,搞生物微波育種,以微波透視鏡治療——成功後,他用自己進行「返老還童」試驗了。 場導機的接收艙里放著許多麥苗、豌豆等植物,他躺進處理艙。一連三個月,他明顯感到:二三十年來嚴重視覺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昏腦脹消失了,渾身充滿了從未有過的活力!不少人驚奇地問:尤里姜,你臉上的皺紋怎麼少了? 此時「四人幫」已倒台,姜堪政和父親中斷多年的聯繫終於接上,年過八旬的父親剛到莫斯科就被姜堪政硬塞進黑咕隆咚的處理艙睡覺。老人為這個古怪的兒子流出了眼淚。3個月後,回國的老人在鄉親眼裡「起碼年輕了10歲」。第二年,老人的禿頂竟長黑髮,光禿禿的牙床竟長出一顆牙來。 60歲的亞斯金自願試驗一個療程後,性機能提高。 激動人心的消息接連傳來,中國寄來了平反決定,祖國在關懷因迫害而出國者。中蘇兩國都歡迎他選擇國籍,他結束了15年無國籍生涯;《消息報》推出姜堪政的奇蹟,蘇聯官方代表一再向他表示歉意;通過蘇聯科研部門審查鑒定,姜堪政獲得4項專利;生物場育種專利、生物場「返老還童」專利,生物場調節免疫功能的方法及針灸專利、生物場治療應用於臨床專利,另外獲得生物體之間、生物體與組織之間的生物微波通信的發現權。 蘇聯的大裂變對姜堪政這種在逆境中生存的人來說,也許更容易展示個人的價值。現在,姜堪政是原蘇聯醫學科學院任命的臨床與試驗醫學哈巴羅夫斯克研究所所長,他又成立了姜氏科學基金會,下設姜氏學院,門診,4台場導機日夜不停地運轉。 姜堪政的發明已令世界矚目。美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十幾個國家邀他去講學,莫斯科宇航中心負責人來與他談如何把生物微波「返老還童」引用到強健宇航員體質上。姜堪政說:「我最大的遺憾是生物微波通信至今沒有在中國推廣,這是我多年來未果的夙願。」 這個科學家就是DAVID WILOCK的洛杉磯會議第5段提到的中國科學家!生命的起源並不是達爾文進化論,生命起源於一種智能的「波」!新物種的產生只需要一代或更短的時間!2012年的意義就在於此,想一想前幾次的生物大爆炸吧! 一的法則裡面也提到:當第三密度的生命暴露在第四密度的光中,就會進化。 【視頻集】2012的秘密,洛杉磯會議-David Wilcock (1—5)米死乾淨翻譯 小麥等植物幼苗的生物電磁場對人體免疫淋巴細胞數量的影響姜堪政 鄭謙 唐秉寰 俄藉華人醫學博士姜堪政,曾於早年提 出,一切生物體在其生命過程中發射電磁波,即電磁場,或稱生物場。該生物場載有該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信息,能向生物體外傳播,並能使該生物場所及範圍內的其 他生物體受其影響發生形態及功能上的變化。後來證明這種生物電磁波的頻譜在微波波段。隨後,姜堪政博 士在俄羅斯又發明了接收、反射、傳遞生物微波的裝置,稱為場導艙;並應用其場導艙使人接受載有信息的植物幼苗發射的生物電磁波,成功地獲得了使人體向著年 青化方向變化的效應。本文報道在中國湖南省益陽國際場導中心利用姜氏場導艙使人體接受小麥等植物幼苗的生物電磁波,獲得了人體免疫 細胞數量增多的實驗觀察結果。1 材料與方法 所用的場導艙是按姜堪政博士的專利技術(專利號:俄羅斯RU.2090613,日內瓦國際合作wo.96/41872,中國CN.1194666A)製造的銅製球形艙,內表面鍍黃金。共有31名志願者在場導艙內接受小麥、玉米、高粱、豌豆等4種植物密植幼苗(約3 m2) 的場導作用,其中42~74歲的男性22人,24~72歲的女性9人。植物苗在人工光照與調溫的育苗室內培育 ,苗出土後4~10 d入艙使用,在艙內放置4 h後移出,更換新苗。 人和植物幼苗分別位於場導艙內的兩個對應的聚焦區,互不接觸,人體只能接受艙內植 物幼苗發出的生物電磁波的作用,稱為場導。每天場導4 h,10 d為l小療程,休息10 d後再 進行第2小療程,也是10 d,再休息10 d後進行第3個小療程,共場導30 d,整個療程結束。 人體血中免疫細胞的檢測,由湖南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采血和檢測。共檢測NK細胞、免疫細胞T3、免疫細胞T4、免疫細胞T8等4種細胞,並計算出T4/T8的比值。在場導開始前和整個療程結束後各作1次檢測,作同體前後對照。每項指標的數據都進行統計學處理,用 均值±標準差(±s)表示,並進行t檢驗。2 觀察結果 所檢測到的NK細胞及T3、T4、T8免疫細胞的數值,及其統計學處理的結果詳見表1。Tab.1 Effect of the biofield of plant seedlings onhuman immune system (±s,n=31)Group(%) Before experiment Affer experimentNK cell 11.4±1.9 16.7±5.3***T3 cell 71.0±5.2 74.7±7.11**T4 cell 42.6±6.5 45.2±5.0*T8 cell 22.9±6.8 26.1±4.1**T4/TB 1.79±0.22 1.76±0.24 * P<0.05,** P<0.01,*** P<0.001,vs before 由表1所示的數據可見,人體經過小麥等植物幼苗生物場作用後,NK、T3、T4、T8等細 胞數都有增加。其中對腫瘤細胞等異種細胞有排異殺傷作用的NK細胞數顯著增多(P< 0.001),免疫細胞T3、T4、T8等也都明顯增多。可見人體接受植物幼苗生物場作用後,細胞免疫系統功能增強了。但T4/T8則無大變化(P>0.05),這說明人體在接受場導後, 免疫系統功能雖顯著增強,但仍處協調平衡狀態。3 討論 根據上述觀察結果,可見人體在場導艙內 接受植物幼苗的場導後,確實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增強了。所謂場導,是指人體在場導艙內並不與植物幼苗直接接觸,不吃藥,不打針,也不用針灸等其他物理療 法,只是安靜地坐或卧在艙內床上。姜氏場導艙是按微波波段的電磁波反射、聚焦和諧振的原理設計和製造的球形艙,艙壁為銅板,內表面拋光鍍黃金,微波在艙內 的反射率可達90%以上。因而被損失掉的極少,可增強生物微波對人體作用的強度,提高場導效果。生物體發射微波波段的電磁波一事,最早由姜堪政博士按理論推論出來的,現在已經用上海及西安研製的國產微波小功率計檢測出來了。不論是植物、動物或人體,凡是活著的生物體,每時每刻都在發射微波波段的電磁波,只不過功率太微小(微瓦水平),強度又與發射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故在一般條件下,這種微波的強度在閾值以下,對其周圍的生物體並不發揮作用。而在姜氏場導艙內,微波在艙內球面反覆反射,損失的量很少,而且聚焦區的強度可增強。在此基礎上再大量增加微波發射源的植物植株的數量,則可使微波 強度更加倍增強,以致達到了閾值而發揮出作用。本研究的設計就是讓人體位於姜氏艙內與植物幼苗放置區對應聚焦區內,使之能接受更多的生物微波,而不接受任何其他物理或化學刺激。故人體所發生的細胞免疫系統功能的增強,只能用艙內小麥等植物幼苗所發射的生物電磁 波的作用來解釋。姜堪政(哈巴羅夫斯克姜氏學院,哈巴羅夫斯克 680000 俄羅斯) 鄭謙(中國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瀋陽 110001) 唐秉寰(遼寧省醫療器械研究所,瀋陽 110026)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000432推薦閱讀:
※非法證據排除 困境與對策
※法律知識考試:刑事訴訟之證據的分類
※男人出軌後身上會留下25個證據
※解讀:死刑案件證據規定、排除非法證據規定
※離婚訴訟關鍵證據收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