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婚戀的一大隱疾:女人把感情看得太重而男人看得太輕
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中國式婚戀的一大隱疾:女人把感情看得太重而男人看得太輕
文/晏凌羊
1
我曾經收到過一個朋友的傾訴。
她說她自己已經有一年多沒睡過一次好覺。
生了孩子以後,她辭掉原先的工作,在家專心照顧孩子,可她後來發現,丈夫常常晚歸。
雖然丈夫說是去應酬,但她心裡還是十分懷疑。
為此,她經常偷偷翻看丈夫手機,聊天時也旁敲側擊地問點什麼。雖然一直沒發現什麼問題,可她就是不能放心。
女人的直覺告訴她,丈夫肯定有問題。
慢慢的,她除了睡眠不好外,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動不動就抱怨丈夫太自私、只顧自己,不會去關心一下她。
她非常想跟丈夫促膝長談一次,但丈夫每次都選擇逃避。
軟的,硬的,直接的,間接的,所有方法她都用過了,可丈夫就是不願意跟她溝通。
後來,她實在承受不了憋在心裡的懷疑,對她老公實施了長達一個月的跟蹤,終於抓住了老公出軌的實錘。
抓到實錘那一刻,她甚至有點高興,為自己終於找到了答案。
對她而言,不知道老公為何會對她越來越冷淡,比抓到老公出軌還令她感到難過和不安。
她想挽回老公,問我該怎麼做。
我說,我沒這方面的經驗,而且婚姻是兩個人的,光一方努力有什麼用。你想挽回,也得人家願意被挽回才行。
2
我收到的私信中,有大量提出這種問題的:對於那種有問題從不溝通、逃避、不回家(或出軌不斷)的老公,除了離婚我還有什麼辦法沒?我不想離婚……
我說,可以考慮跟你老公一起去接受心理或婚姻諮詢。
她們回復,如果他肯這樣做,我就不必來找你了。
這類型的求助,透露出了一種信息:兩個人的婚姻出現了問題,但只有女方在挽回、在求助。男方既沒有解決婚姻危機的能力,也沒有積極解決的意願。
於是,我忽然有點明白了那些宣講「如何讓男人回歸家庭」「如何讓老公再次愛上你」「如何讓他重回你懷抱」之類的婚戀技巧諮詢特別火爆的原因。因為比起離婚,挽救看起來似乎更容易,哪怕只是其中一方去挽救。
比起跟男人決裂,女人去妥協、去感化、去迎合似乎顯得容易許多。
是的,只是「顯得」。
她們不是不明白,感情光靠一個人努力是沒有用的。婚姻幸福的關鍵,正在於那種迷人的交互感、互信感。真正的幸福,都是在互動中產生的,而不是靠單方面的掌控、維護或救贖。
很多身處婚姻危機中的女性,特別想去解決婚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到處去諮詢、求助,寄希望於自己的挽救、努力,能讓婚姻起死回、煥發生機。
但是,她們同時又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有時候自己也是這場婚姻危機的受害者,甚至是過錯比較小的一方,卻還要主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很容易讓人覺得心理不平衡,畢竟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和經營這段婚姻,為什麼就只單單自己一方在努力呢?
心理求助機構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女性對心理求助態度更積極。
很多男性寧肯用服用藥物、酗酒、亂性、出軌等極端方式去逃避問題、滿足己欲,也不願意暴露自己的內心,去求助一次心理諮詢師,從深層次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婚姻問題。
3
這樣的現象看多了,很多人不免想問:為什麼婚戀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女人去求助,而男人往往表現得無動於衷?
從性別上來找原因,說男人普遍理性、女人普遍感性,男人情感內斂、女人情緒外放......這我是不同意的。
這是一種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
事實上,一個人到底是理性還是感性,是內斂還是外放,很多時候是被社會、制度、文化等等因素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
人類制訂了一系列社會規範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刻板印象,於是,女人「被感性」、「被情緒外露」,男人「被理性」、「被情感內斂」。
哪天若是一個男人為情大哭、為情求助,他就被認為沒出息;一個女人若是分手時表現得理智淡定,就被認為不溫柔,缺乏女人味。
看吧?性別刻板印象不僅傷害男人,還傷害女人。其實,男性和女性或許生理上有差別,但面對婚戀問題時,心理感受上的差別能大到哪兒去呢?大家都是人,能體會到的喜怒哀樂也是差不多的。
那麼,在我們這個社會,為何婚戀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女性去求助呢?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來分析:
第一、 有些(不是全部)男性有心解決,但無力。
一直以來,我們這社會對男孩子的教育都是傾向於鼓勵他們去拼殺、去社會上競爭,但處理家庭關係這一塊的教育非常薄弱,幾乎是放任他們野蠻生長。
很多事業有成的男性在處理與家庭成員關係時的「幼稚」或「不得體」,令人咋舌。
我就曾經見過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在處理婆媳關係時非常失敗,他媽和他老婆對彼此有什麼怨言,他原封不動地傳達。婆媳水火不容,他只覺得「女人這種動物真是麻煩」。他甚至都懶得去思考,他在婆媳關係變惡劣的過程中究竟起到的是積極作用還是反作用。
相比之下,女性們不大一樣。她們幾乎從小就在琢磨這些事兒,因為社會就把她們設定在家庭這個小圈子裡,即使能出去拼殺,社會無形中也會賦予她們比男人更多的處理家庭關係的責任。
這大概也是很多男人不擅長,甚至根本處理不了家庭關係的原因之一。
家庭關係處理不好,很多男性也深受其害,但他們不願意向外界求助,主要還是面子問題作祟。這種面子文化,是在男權社會的土壤上瘋長起來的。
他們生怕自己一開口,就被人認為自己很婆婆媽媽,就被人認為連家裡的事都擺不平,所以,他們寧肯逃避、拒絕溝通和求助,任由家庭關係惡化,也要維持自己的大男子形象。
由於社會期許效應和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當婚戀關係出現問題時,很多男性為了表現出社會所賦予自己的堅強、勇敢等特徵,不願意向他人表現出自己像女性一樣需要幫助,或者羞於讓別人看到自己對專業性求助有同女性一樣的積極態度。
第二、 有些男性無力也無心解決婚姻危機。
在很多西方國家,夫妻之間出現問題,夫妻雙方都會去諮詢相關方面的專家,大膽袒露和剖析自己的內心,由旁觀者為自己指點迷津。因為夫妻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意願,又樂於直面問題、學習技巧,這樣的婚姻往往能起死回生。
而我們,似乎永遠只有絕望的女性去求助,彷彿這樁婚姻只是女性一個人的。求助完了,女性依然絕望,因為丈夫們對形同殭屍的婚姻敏感度很低,也不在乎妻子身處這樣的關係中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熱衷於馳騁疆場,熱衷於爭名奪利,熱衷於呼朋喚友,甚至熱衷於培養後代,卻鮮有人把婚姻幸福也列為人生的追求目標。
說到底,這部分男性面對婚姻危機之所以不會像女性一樣著急上火、急得跳腳,是因為他們普遍把感情看得比較輕。相比之下,女性卻把感情看得過重,所以才會在婚戀關係出問題以後表現出更強的焦慮感。
這麼看來,是不是女性更依賴感情?
不一定的。
不止一個社會學家指出,沒了婚姻這層保護殼,活得更狼狽的,往往是男人。
男權社會把男性慣得只擅長在家庭外拼殺,回到家裡遠不如女性會照顧自己、孩子和家庭。
走進一個單親爸爸的房間跟走進一個單親媽媽的房間,(大概率上)給人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單親媽媽沒了老公,不會在衣、食、住等方面虧待自己和孩子,會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單親爸爸卻有些不同,家裡可能會髒得落不下去腳,日子過得亂七八糟。
美國紐約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分析發現,男性喪偶後短時間內死亡率會比女性高出30%。然而,女性喪偶後死亡率沒有明顯增加。
研究負責人哈維爾·埃斯皮諾薩教授認為,當妻子去世後,丈夫通常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也缺乏關愛照料,身體和情緒都失去了依託,導致他們更容易死亡。
怨不得寡婦的數量要遠遠多於鰥夫呢。很多女性喪偶後,帶著孩子甚至獨居也能過一輩子,有的還很長壽;而男性呢,只要喪偶或離婚,不出幾年一定會再找一個妻子填補空缺。
也許你會問:明明婚姻對於男人來說也很重要,但他們為啥懶得去維護、去經營?
說到底還是因為對他們而言,「妻子」的可替代性太高。他們換人的成本比女性低太多,所以婚姻一旦出現問題,更著急的往往是女性。
如果把「配偶」比喻成一款產品,男人可選擇的範圍相對比較多,而女人可選擇的太窄(在同一階層中比較)。
舉個例子,男人換個老婆,就像換一款飲料,市面上有可樂、橙汁、椰子水、礦泉水等可以選擇;而女人換個老公,難度像是給車換能源(是用電還是用油)。
所有家庭內部的不平等現象,都可以去社會上找原因。若女性在婚姻家庭之外的出路、退路窄,若她們只有將自己的人生捆綁到男性身上,才有可能獲得儘可能多的社會資源,那麼,當兩個人的婚姻出現問題時,永遠只是女性單方面為感情著急上火的狀況就越難發生改變。
如果哪一天,我們這個社會有大把的男人願意去學經營婚姻的技能、取悅妻子的性技巧,願意去體驗女性孕產期的辛苦,願意在婚姻出現問題時和妻子一起去求助專業人士,而不僅僅只學個泡妞技能,追到老婆後把老婆當個即開即用的冰箱供起來,只顧自己逍遙,或是婚姻出現問題了讓妻子一個人去挽救,或許我們這個社會才真正進入更文明的階段。
如果哪一天,我們這個社會的女性不把婚姻當成唯一的目的地和退路,能降低愛情和婚姻在自己生命中的比重,面對婚戀時能「拿得起放得下」「贏得了,輸得起」「進可攻,退可守」,或許她們會過得更瀟洒、更幸福。
也就是說,在基本實現性別平等的社會,如果男性能把感情看得重一點,女性能把感情看得輕一點,也許大家就能組成吉祥如意的一對對,共同奔向幸福的明天了。
全文完
推薦閱讀:
※中國情感美文精品
※他不紅,但中國有99%的女人都喜歡過他,這其中也包括你
※日本寶麗就對中國客人不敬告示道歉,你怎麼看?
※神仙:中國道教精選畫像選集
※·【中國畫 寫意山水的布勢構圖解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