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推手之間什麼關係

 

          一、推手究竟是怎麼回事?
         推手實質上是將你在拳里所學的八面勁法,進行有效的雙人訓練及應用。在進行訓練及應用的過程中,會演出許多有趣的事,使人感到趣味盎然,令人回味無窮,所以太極推手受到廣大愛好者所喜愛。
          其二,太極拳是一物二體,楊澄甫先生給他1934年的著作取名《太極拳體用全書》。講得很清楚,太極拳分「體」及「用」兩部分。拳架為「體」,推手為「用」。所以,作為一個太極拳愛好者,不但要練好體,更要進一步的知道如何用。學而致用,既知體又知用,體用結合,使拳練得更完善、更完美。
         其三,古人云:「走架即為打手,打手即為走架」。走架也叫盤架子即練拳,打手就是推手。在太極拳傳到南方去之前推手稱打手。所以從這句話來說「拳即為手,手即為拳」。古人說:「從推手可以驗證拳練得如何」,一個人拳練得如何,能從你的手反映出來,所以拳手相結合,可使你不斷的提高拳藝。
         其四,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不牽動對方重心的雙人推手法也稱養生推手術,兩個人可以通過推手運動達到互相按摩的目的,能夠舒通經絡,暢通氣血和強健腰腿,從而強壯筋骨,對腎氣虧損也有很好的醫療效果,並且具有增強記憶、預防早衰等功效,甚至對某些疾病也有良好的輔助醫療作用。
所以,從上述四個觀點來看推手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二、我國太極推手的現狀
         (一)我國太極推手目前以兩種表現形式存在:傳統推手法和國家推廣的競技推手法
           1、傳統推手法
          傳統推手法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末清初陳王廷所創造的雙人推手法。由陳長興傳給楊祿禪後從楊家派生出其他流派。每個流派有每個流派的特點,有每個流派的不同訓練方法,有每個流派的不同風格。例如:陳式推手仍舊保留一些原貌,姿勢低,有管腳、拿關節等擒拿法。楊式推手法以掤勁為主,講發勁,拿法講究拿對方的勁路。吳式推手法主要以柔化見長,講先化後打。
          2、現在推行的競技推手法
         解放後,國家為了全民健身,56年推出簡化太極拳,58年推出88式太極拳。在60年代開始嘗試把太極推手列入現代的競技項目,從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曾進行多次試驗,直到1979年太極推手作為試點項目,在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進行了首次表演賽。
1989年推手比賽正式列入全國比賽項目。
1991年經國家體委審定,正式頒布《太極拳推手競賽規則》。
1992年在濟南召開第一次全國太極拳推手研討會。
1993年在杭州舉行第二次全國太極拳推手觀摩交流會
1994年正式舉辦全國太極拳推手比賽,女子也可參賽,並重新頒布了《推手競賽規則》。
競技推手的出現和發展,把現代太極拳運動推進到一個較高的層面。
       (二)傳統推手法和競技推手法並列出現在我國太極拳運動的領域內,但此二種推手法的訓練目的不同:
         1、傳統推手法:傳統推手在太極拳中是作為過渡到太極散手的一個中間過渡訓練方式。現在作為相互切磋武藝,增進友誼,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拳藝水平的作用。
         2、現代競技推手:目標明確,爭輸贏、拿冠軍。
      (三)由於傳統推手及現代競技推手二者具有不同的目的,所以出現了不同的鍛煉手段。
         1、傳統太極拳由於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它一出世,就要立足於社會,所以各家各派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推手作為太極拳中的一個中間過度教材,從套路開始過度到推手,再從推手過度到散手。從理論上,王宗岳先生在《太極拳論》中,闡明了太極拳修習的三個階段:著熟、懂勁、神明。走架是著熟的階段,推手就是練懂勁的過程。如何練好懂勁呢?就是先練好沾、粘、連、隨,練習聽勁,能聽才能懂。練出感覺力就好辦了。所以我們練推手,要先走圓後講勁,再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現稱亞散手,再過渡到斷手也稱散手。經過這個程序,方能達到順勢借力,以柔克剛,以輕制重,以慢勝快,以小勝大,四兩撥千斤之技巧。
         2、現代競技推手:現代競技推手是在傳統推手的基礎上加入現代競技體育的元素,使太極推手的運動進入現代競技體育的領域。所以現代競技推手主要講比力量、比速度、比技能,不太強調小力勝大力及四兩撥千斤。所以大多練習者,在體能上、力量上、招法上下功夫。有些運動員為了急功近利,很少在拳的基本功上下功夫,所以在比賽場上出現頂牛、搶摔、相撲之類的角力之爭,使大家在心裡上很難接受。由於大家已經習慣於太極拳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之說,所以看不慣競技推手。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三、推手是否神秘
          有的同學說,推手很神秘,不好學。我說推手不神秘,很好學。因為,平時練拳走架是一個人練習,所以很方便,只要記住套路就可以打下來了。推手可不行,因為推手是兩個人練習的,由不得你一個人想如何練,就如何練,而是必須遵照兩個人的運動規律進行。實質上,我們每日練拳,不論你練什麼拳架,裡面總會有「攬雀尾」。就拿(85式)楊式太極拳來說,「攬雀尾」僅是85式中的一個式子。推手練四正手實質上就是練「攬雀尾」。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太極拳與攬雀尾》登載在《太極雜誌》2004年第一期上,說的是攬雀尾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一個攬雀尾包括四個勁,「掤、捋、擠、按」。四正推手實質上就是這四個勁的演練,所以你想,你一套拳都練了,在拳里拿出一個拳勢的名稱來雙人演習,會難嗎?
練習推手要講究方法,概括起來一共有三個方面:
1、對方用手打我,我往兩邊引化,落空使它不及我身。
2、對方用手打在我身體上,我通過此點,把它返回去,返給對方自身。
3、對方用大力擊我,我用截勁,截住再把勁返回去。此三個方法,不是我獨創的。是根據我國著名太極拳家吳圖南先生1936年所著的《太極拳打手法》一文所啟發的。所以,當你看了我這一段述說,一定能解決您的疑點了。太極推手好學但不好練,只要你有恆心,能堅持能根據古人所留下的論述來演練,我想您一定能登堂入室的。(請參考吳圖南先生著《太極拳打手法》,附文後)
          四、談談八法五步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練的太極拳(現代太極拳)及傳統拳均是有八法五步組成的。八法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五步是,進、退、顧、盼、定。由它們構成了十三勢,也稱太極十三勢。 


         (一)先講八法(即八種勁法): 


           1、掤勁:掤勁是向上向前之勁。掤勁如圍牆,意禦敵於門外。用於攻防和走化。是太極拳中的主勁,有人稱太極拳為掤拳,也就是說太極拳處處要有掤意,要求兩臂具有一種圓撐力,這種圓撐力是由內向外的膨脹力,在任何情況下均有一定的彈性,故曰:「掤在雙臂」。也正如拳訣所說:「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訣云:

掤勁義何解?如水負行舟。
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
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
任有千斤重,漂浮亦自然。
在應用掤勁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1)沾住對方而不是對抗對方。
(2)掤勁之手臂與自己身體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3)掤勁在使用中應貫徹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原則並要粘著對方。

 
           2、捋勁:在太極拳中為化勁。根據對方的來勁,進行走化。「捋在掌中」是指捋時前面一個手,勁點在近腕部的尺骨處,輕貼在對方的肘部,後面一個手勁點在掌心或掌背,接觸在對方的腕部處,兩手相距對方一小臂間距離。它可以根據對方外力的變化情況,向自身側面斜線走化。因勢利導,化開對方之勁。然後可變著進擊。
訣云:

捋勁義何解?引導使之前。
順其來勢力,輕靈不丟頂。
引之使延長,力盡自然空。
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在應用捋勁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順對方的勁而動,略改變其方向。
(2)要轉腰、坐胯、圓襠、含胸拔背而不僵滯。
(3)需沾粘著對方腕肘,防止對方受捋而採取攻勢。
(4)捋時一定要輕,起牽引作用,改變其方向時,不易使敵方發覺。


          3、擠勁:擠為進攻勁。在捋開對方來勁之後,可隨時以擠手進而攻之,把對方擊出。正如拳論所說:「捋擠二法趁機使。」我們一般在推手時,常用捋擠勁。「擠在手背」,是用合勁或長勁使之。合勁是兩手合成一勁施於對方身上,長勁是全身之勁串成一線,伸腰長往而發之。
訣云:

擠勁義何解?手背彈簧力。
橫豎因敵變,順勢尋戰機。
間接反應力,如球來碰壁。
外柔內堅剛,沉穩無人欺。
在應用擠勁時,需注意二點:
(1)用擠時一定要封閉對方勁路,加強粘逼到死角後方可擠出。
(2)擠時一定要取橫向。


          4、按勁:按時進攻勁。使用按勁時,先用提勁向上向左或向右化對方來力,兩手按在對方腕、肘處用長勁發之。按手的關鍵在腰部,發按勁靠腰的長往進攻,不能單靠手的力量,所以說:「按在腰攻」。正如拳訣所說:「按手用著似傾倒」。
訣云:

按勁義何解?運掌推向前。
氣由丹田發,腰攻是關鍵。
逢高則膨滿,遇凹向下潛。
波浪有起伏,有空必內鑽。
在應用按勁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用按勁前有一個向內、向下沉化的動作,然後轉腕向外,向前上按出。按前有一化,是按的組成部分,即「意欲向外,向上,必先向里、向下」之意。
(2)按時需沉肩垂肘,不用拙力,輕輕向前按去,兩手要輕靈兼備方可有效。


           5、采勁:採制對方的勁力。是形容手法如採摘果實或花朵,不要太輕,也不能太重,其技法又如採茶、捉蟬似的以巧為尚。采勁應用時一松一緊或一落即發,先沉後提或先順後逆,在運用短促抓拿時,迅速一閃,使對方來勁突然落空撲跌倒地的巧取法就是采勁的運用。
訣云:

采勁義何解?拿節敵失靈。
任爾力巨細,聽勁知輕重。
巧施四兩力,千斤亦無用。
若問理何在,槓桿之作用。
應用采勁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使用此法時先捋後采,諺稱捋采勁。捋要輕,采要實。故一般捋引時捋到對方將出重心時再順勢采發。
(2)採在十指,勁點在手指上。


           6、挒勁:是一種向外橫推或橫采之力。可使對方身體扭轉而失重。順對方出力的方向循弧線用力,使對方旋轉而不能自主,只得被提空而拋出。 訣云:

挒勁義何解?旋轉如飛輪。
投物於其上,驟然丈外尋。
急流成旋渦,卷浪若螺紋。
落葉墜其上,倏而便沉淪。
在應用挒勁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1)出勁時要上下相隨,手到步到並以腰為軸,使全身勁力完整一氣。
(2)動作要敏捷,挒要驚,即「挒驚務相稱」。
(3)勁需發在對方的底盤窄面處,當跌出時,要預防其抓住不放。


          7、肘勁:以肘擊人。「肘在屈使」,用屈肘向對方心窩或其它關節部位貼身封逼,發勁充足,擊人十分銳利,而使對方受傷,因要慎用。
訣云:

肘勁義何解?近身曲臂行。
上下與左右,虛實宜分清。
連環式莫擋,開花捶更凶。
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
在應用肘勁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1)拳為長手,肘為短手「肘在屈使」,用肘極易傷人,所以說:「肘屈勿輕使」。
(2)用肘勁使要突出一個「沖」字,迅速把勁放出去。


           8、靠勁:用肩、背向外擊人之力為之靠。靠勁多在貼身之後,發出的外擠推力。一般在對方用蠻力向後牽拉時,趁機取巧而用,用之得當,能顯出八面威風。
訣云:

靠勁義何解?肩背貼身用。
斜飛式用肩,肩中還有背。
內外均能靠,來勢如雷轟。
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用靠勁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靠勁,是以肩部靠人胸部為主,所以稱「靠在肩胸」。
(2)用靠勁要突出一個「崩」字,應發靠勁大多貼身,所以發勁要脆,用崩炸之勁靠出去。


         (二)談談五步


          太極五步是進、退、顧、盼、定,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一般人認為是步法,實際上它超越了步法。有人認為,前進、後退為步法,左顧、右盼是腿法,中定是身法。對於盤拳架來說,可以這樣認為。對於推手來說,進、退、顧、盼、定都要在技擊中配合八法使用,所以它應納入技法範圍。在技擊中,進、退不僅包括步子的進退,而包括身體與手肘的進退,顧、盼不僅包括眼神,還包括腰腿手肘之顧盼。中定是所有技法之核心。
         1、進法:用於拳架,要求邁步似貓行,輕靈沉穩。用於推手,一是移動重心;二是配合八法協助發勁。
         2、退法:包括防禦和進攻兩個方面。防禦用於引進落空,如用捋式時,是積極的防禦。進攻用在邊退邊攻,退中求打,如倒攆猴。
         3、左顧右盼:用在拳上,眼神主要是注視拳的運動方向,並還須顧及身體的兩側。所謂「以眼領手」、「以眼領身」。推手時更應注意如下二點:一是要注視對方的眼神,由對方的眼神來判斷其動作的方向;二是要注視自身的兩側。
        4、中定:是太極推手的核心。在推手中要保持自己的中定,去破壞對方的中定。失去「中」,就失去穩定性,也稱為「背」。站樁是靜態的平衡,盤拳架子是自身的動態平衡,推手是在雙方相互作用下的動態平衡,它比自身的動態平衡難度大。中定的方法,一是要氣沉丹田,下盤穩健;二是要以腰為軸,靈活轉變,要讓對方找不到我的「中」,「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上述給大家介紹了太極十三勢,在練拳中要把八法五步弄清楚。走架時,一定要按楊澄甫先生的「十要」為準則。練到定勢時,檢查一下是否做到「一身備五弓」,是否八面支撐。拳架練熟後,自己對拳的每著每勢是什麼勁組成的一定要弄明白,在盤架子中練出整勁來,完全知道了自己的勁向,接下來就可練習推手了。
練習太極推手,一定要按古人留下的指導性的打手歌訣來練。
歌訣云: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從歌訣上先人已指出,想練好推手應以四正入手,練習時應注意上下相隨,因勢利導,要順人之勢以小力化去大力,用借力打力之法,要引進落空,反對丟、匾、頂、抗。逐步深入,功夫不斷上升。由招熟而漸至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你慢慢就能修鍊成太極高手了。我在這裡預祝大家成功。



推薦閱讀:

太極拳學什麼?怎麼去練?
淺談洪式太極拳的小纏絲用法
吳式太極拳柳恩久原地36勢拳勢分解
太極拳與太極劍

TAG:太極拳 | 關係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