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畫的類別及主要特點

院體畫:

早在唐代就設有供奉、徐詔等,五代時期南唐和西蜀均設置有畫院,宋代則設有翰林圖畫院,舉國遴選同時期的優秀畫家,為宮廷的皇室貴胄服務。歷代畫院里御用畫師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是按皇室要求用筆精細,設色豐富,整體精緻、華麗非凡,構圖嚴謹,色調絢麗,多數有較強的裝飾性,因而謂之院體畫,其中清代的郎世寧的精品畫作具有一定代表性,因大多藏於故宮博物院而廣為人知。

民間畫:

在中國畫的範疇內指除卻專業畫家、文人畫家等以外,有繪畫的一技之長並賴以生存的民間藝人,畫匠創作的迎合一般民眾的市井習俗的畫作。作品整體風格大多傾向於構圖細膩,設色艷俗,有的更結合了年畫的畫風,過於樸實熱烈;由於匠氣很重往往也被稱作匠人畫,因其缺乏嚴格的技巧訓練,缺乏文學理論修養,故而不同於專業人士的院體畫作較為講究氣質,意境等文化內涵,多為多數文化層次一般的的平民所喜愛,最為常見著名的題材有武財神關公、福祿壽三星及鍾馗捉鬼等。

山水畫:

中國畫里山水畫屬於特有的畫種之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被專業畫家逐漸從人物畫中的背景分離出來,獨立構圖成畫,發展到唐代已完全興盛,王維,李思訓等較為完善了山水畫的畫理,構圖及畫法,逐漸形成了國畫山水的獨有風貌,五代時期關同一改陳規創新,再發展到宋代,李成,范寬等更加發揚,前無古人,山水畫法臻至完美境界;不少民眾喜愛山水畫,皆因其表現了天地靈氣自然精華,無論晴雨寒暑,晝夜晨昏都有深遠的意境和無窮的妙趣。近現代畫家中,山水大家光四川省內的「蜀中四老」就佔據其三(吳一峰、黃純堯,岑學恭),他們的畫作都或為博物館館藏,或流落民間不時出現在收藏拍賣會中。

淺絳山水畫:

中國國畫山水畫中的一種設色技巧,但凡在山水畫創作中以淡青淡紅色彩渲染為主,這樣的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畫。畫法採取先用干溫、濃淡變化之墨線勾勒山體輪廓及林木結構的變化之後,再用淡的的赭石,有時摻雜少許硃砂蘊染山石,林木結構處,最後用淡花青類的顏色渲染畫體而成。

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

中國畫山水畫中採用濃重的礦物顏料,以石綠和石青顏料為主,著重表現山石的巍峨凝重,樹木的濃郁蒼翠而得名,始創於唐代的李思訓;也有創新者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再添加勾以金色,這樣的山水畫稱為金碧山水。

仕女畫:

仕女,釋義為古代的宮女。仕女畫,則是指以美女為主要描繪題材的人物畫。最早始於戰國時期。據唐代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里有一段文字記載:「散君者,善畫,齊王妃,九重台,召散君畫之。散君久不得歸,思其妻,乃畫妻對之,齊王知其妻姜,與錢百萬,納其妻。」從古到今的仕女畫中,明代的唐寅、清代的費丹旭,近現代的張大千及其弟子趙蘊玉的不少博物館館藏人物畫作均屬仕女畫珍品;仕女畫的特點,多以工筆重彩來表現,裝飾華麗,人物符合大眾審美,題材中較為知名的有四美(西施、貴妃、貂蟬,昭君)及紅樓夢故事裡的金陵十二釵等。

花鳥畫(花卉畫):

屬於中國畫門類中特有的一種繪畫畫種,以竹石、花卉,鳥蟲等為繪畫主體。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四五千年以前,在當時的陶器上就已經出現了簡單的魚鳥圖案,可以稱作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花鳥畫。據唐代的張彥遠所著的《歷代名畫記》記載:東晉、南朝宋時期在絹帛上創作的花鳥畫已逐漸形成獨特畫種,沿襲發展至唐代已趨成熟,出現了以工筆勾勒填色,畫風艷麗奢華的邊鸞,以及用墨替代顏料,墨色細分五彩的殷仲容。之後花鳥畫沿襲發展至五代時期出現有徐、黃二體,一宗派為徐熙、另一宗派為黃鑒,明代孫雪居等運筆點綴挑染,亦畫風借鑒徐熙的花卉,融合基礎上稍有創新,經清代石濤到「楊州八怪」的花卉,更系統完善地形成了詩書畫三絕。

動物畫:

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借用動物形象作為藝術語言,來表達人的幻想,希望和各種感情的繪畫,繪畫題材很廣泛,但凡動物皆可入畫;常見的主要對象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家畜家禽和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如公雞入畫寓意大吉大利、駿馬奔騰寓意馬到成功、猴騎馬身寓意馬上封侯、白鶴配松樹或配壽桃寓意長壽、蝙蝠寓意福氣、鴛鴦戲水寓意情意綿長、白頭翁成雙寓意白頭偕老,鯉魚寓意年年有餘等等,動物畫不一定會要求維妙維肖,創作時允許適度變形誇張,但要有一定的獨特風格和個性,要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和生活美及情趣美的聯想。

扇面畫:

在中國畫的類別里,從古至今的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創作,無論山水、花鳥及人物題材,都會通過繪畫來寓情於景,抒情達意,或為藏家收藏,或贈友人配以意境優美的詩詞留念;其中題詩作畫的扇子,保持原貌原樣的稱為成扇,為便於更好收藏而裝裱成冊頁或小品的稱為扇面。從形制上來區分,又有圓形的稱為團扇,摺疊式的稱為摺扇。通常在一定規格的扇面上作畫有一定難度,需要專業畫家在構圖意境,線條墨色上都多加考量,因此在收藏界里有「收扇一尺,勝畫三尺」之說,在藝術市場里扇面畫作為小眾藏品也更能便於收藏,更加保值增值。

沒骨(法)畫:

中國畫常見的針對傳統花鳥(花卉)畫的一種畫法,直接運用顏料墨色畫出畫體的本身,而沒有「筆骨」可言,不會按常規採用墨線勾勒畫體的形狀和輪廓。宋代郭若虛所著《圖畫見聞志》曾記載有誤,稱這類畫法始於五代的徐熙和徐崇嗣祖孫,事實上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就收錄有黃筌的一幅《沒骨花枝圖》,《洞天清錄集》里這樣描述黃筌的畫作,稱之「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註:古時著作所稱粉即釋義為色),此為沒骨畫法起源的重要佐證。

主題畫:

在中國畫的門類中,專業畫家通過創作特定的故事情節、人物關係、場景背景、特定題材,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對人生和社會的一些看法及感想,或對某些歷史故事,歷史事件等的形象描繪與如實再現等,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再現性和揭示性;一般主題畫的立意都非常明確,時間、事件等刻畫也十分清晰。

工筆畫:

中國畫按繪畫技法分類的傳統畫法之一,以描繪畫體的準確外觀形象為準則,構圖較為寫實精緻,畫法較為工細嚴謹;相對於以描繪畫體大概形態注重意境的「寫意畫」而言,工筆畫更加註重先運用線條勾勒輪廓,再用顏料上色層層暈染,越花費時間精力越將畫體細節表現得細膩入微,栩栩如生。

寫意畫:中國畫按繪畫技法分類的傳統畫法之一,相對於刻畫精細寫實的「工筆畫」而言,更加註重運用簡練、灑落甚至於豪放,誇張的筆墨描繪畫體,借體現物像的氣質和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抒發畫家的真實感情,具有一定的表現力,也要求畫家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落筆看似隨意實則準確,運筆要洒脫熟練得心應手。

界畫:

屬於中國國畫很有特色的一種類別,指專業畫家在作畫時借用界尺來下筆引線,追溯其歷史起源,早在晉代已然出現,東晉顧愷之就曾言「台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沿襲發展到隋代,界畫已經十分成熟,據唐代的張彥遠所著《歷代各畫記》中記載,評價展之虔的界畫有「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的讚譽;評價董伯仁的界畫則有「樓生人物,曠絕古今」的極高美譽;唐代的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等,也展現了界畫的很高成就,晚唐時期代表有尹繼昭、五代時期有趙德義、趙忠義,衛賢等人、宋初則有郭忠恕、元代有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耀和袁江等。迄今為止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畫是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宋代的著名界畫有《滕王閣圖》、《黃鶴樓》等。

指畫:

中國國畫傳統繪畫中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畫法,即專業畫家用手指蘸墨,代替傳統工具中的毛筆來作畫,別有一種獨特的技法和特殊的情趣,歷史上清代有高其佩,近現代則有潘天壽,洪世清,他們所作的指畫作品有一定代表性,影響也較為深遠。

水墨畫:

在中國畫創作中,選用獨有的原料墨,通過添加清水的量的多少,調為焦墨、濃墨、淡墨、濕墨,干墨等,畫出不同層次的墨色濃淡,即黑、白、灰,以水墨形式表現畫體的繪畫畫種,畫面清麗淡雅,別有一番墨韻。

彩墨畫:

在中國畫創作中,以「水墨畫」為鋪墊的底子,在其基礎之上暈色、描彩的繪畫畫種,畫面往往相較於水墨畫,在色彩運用上較為豐富,鮮亮和明快。

小品畫:

中國畫門類中畫家比較自由隨性,抒情達意的作品,多數在藝術水平達到一定較高的境界,究其原因大概是在創作時思想上沒有過多的拘泥和約束,隨意隨心發揮時更能展現應有的境界和水平。

白描畫:

在中國畫創作中,或純粹只以筆墨來勾勒輪廓線條,而不設色和暈染,或渲染水墨來大致描繪物像的一種繪畫形式;白描畫也是中國畫的基礎訓練形式之一,對於訓練中國畫家的造型能力是十分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靜物畫:

中國畫創作中以靜物為主要描繪題材的繪畫,這種物體如花卉、蔬果、器具、書冊、傢具等等,必須是根據畫家創作構思需要,經過認真篩選,精心布置,使許多物體在形象及色調上相映成輝,高度和諧,且有美好寓意;如宋代李嵩的《花籃圖》精心描繪的滿藍春花,給人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感覺;宋人《出水芙蓉圖》通過細緻描繪芙蓉花,讓人感覺芙蓉的嬌柔清麗;現代靜物畫作品中,如齊白石老人的《蔬菜》和《櫻桃》,寥寥數筆準確有效地抒發了畫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易引起觀賞者共鳴。


推薦閱讀:

當代 王界山/邵璞中國畫
陳師曾山水: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
馮楚:邱漢橋山水畫的自然表現
中國水墨畫泰斗吳立民:我行我素、我行我法
(中國畫資料集)之【 畫的藝術】

TAG:中國 | 國畫 | 中國畫 | 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