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09

  請掀開經本,第三頁倒數第四行,經文的倒數第四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從最簡單的介紹,也應當把普賢大士的十願,略略作一個說明。上一次介紹到懺悔業障,懺悔業障在今天來講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近來幾年當中,我想許許多多的同修,都從報紙、電視聽到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的訊息,這些訊息告訴我們,現在的災難非常普遍,而且這些災變,可以說一年比一年頻繁,一年比一年嚴重。新加坡是個福地,雖然是福地,也不能說不受影響,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的。怎麼樣才能夠消災免難?我相信不僅是學佛的同修都在這裡著急,要找到有效果的方法,來消災免難、趨吉避凶。我相信,不是佛教徒,其他的宗教徒也一樣的在憂慮,乃至於舉世之人,包括不信仰宗教的,看到這些災變,心裡都不能夠安定。這個是今天的社會問題,而且是社會重大的問題。

  那我們要問,有沒有效果、有沒有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消災免難。佛經上的答覆是肯定的,一定有方法,而且一定有效果。問題是我們相不相信、肯不肯接受。這一些災變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它的原因我們要明瞭。原因非常複雜,佛在大經上常講「無量因緣」,不是小因緣,不是簡單的因緣,是很複雜的因緣,造成我們今天的現象,現象是屬於果報,有因必有果。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根本,經上講得清楚。宇宙怎麼來的?怎麼形成的?我們看到這個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它怎麼產生的?怎麼演變的?為什麼在天空當中這個星球運行,這樣的有規則,不會互相的碰撞?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們自己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有生命?為什麼有我們現前這些生活環境?不讀佛經,就不能夠明瞭這些事實的真相。世間不少的學者、專家,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們,都在這裡探索,都在這個地方尋找,希望找到真實正確的答案。但是找了幾千年,從人類有文明歷史就開始,找到現在也沒找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聽聽他們的說法,確實不能叫我們心服、口服。

  回過頭來聽聽佛所講的,佛講的確實有道理。說得最清楚、最明白、最透徹的,就是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這一部經很長,讀了之後,縱不能夠徹底明白,也能知道一個大概;知道一個大概,就不錯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曉得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修行,應該怎樣趨吉避凶、消災免難,過自己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的希求在佛門裡面,確確實實可以得到滿足,真正能滿我們的願。

  佛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來由,這就是講宇宙的起源。宇宙跟生命是同時興起的,沒有先後,有生命就有宇宙,有宇宙就有生命,生命跟宇宙是分不開家的。怎麼演變成這種結果?佛給我們說明根本的原理,這是《華嚴經》上說,「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我們一提到心,大家馬上就想到,這個地方是心,心在這裡;這個心就不管用,這個心不會變,這個心只會出毛病,沒什麼好事情。所以禪宗的古大德說得很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一個人要真正認識心,這個「大地無寸土」意思就是說,一切問題統統解決了,再沒有問題了。由此可知,整個佛法的希求,就是求得一個明心見性。明是明白,我們今天不明白;心要明白了,性就見到了。性是什麼?性是心之體,心是性之用。這個心,真心,有體有用。從體上,我們就叫它做性、本性,從作用上,我們就叫它做心。作用如果與體相應,這個作用我們就叫它做真心,如果與體相違背,我們就叫它做妄心,這是佛在經上說的。真心起作用,那個境界就殊勝了。諸佛菩薩所住的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無量壽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作用跟性體完全相應,真心起作用,唯心所現,那個心是真心。

  我們現在墮落成凡夫,凡夫有沒有心?當然有心,雖有心,你不知道,你不認識,於是我們現在這個心起作用,跟真性相違背了,不相應了。不相應它還是起作用,不過在作用裡面,就產生了變化,或者我們說質變;質變,性不變,性要會變,性就不是真的了。所以佛在經上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就能夠作佛,這是一定的道理。質變,性不變。質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以我們現在一般人來說,我們這個身體,這個生命的來源,質變的,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也是質變的。質為什麼會變?佛說了,十法界裡面,包括我們六道,我們今天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這些現象,「唯識所變」,識就產生了質變。識是什麼?識是妄想、分別、執著。那我們想想,我們哪一個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個個都有,個個都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

  所以這個世界,是我們每一個人共業所變的。我們自己這個身體,我們的容貌,我們個人的生活狀況,這是別業所變的。這一些道理,這一些事實真相,佛在大乘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詳細、很透徹。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是從心想生的。我們大家都要向善的方面來想,這個世界就和善了;大家都向惡的方面去想,這個世界就變壞了。

  我們現在仔細去觀察觀察,這個世間一些人,他們在想什麼?我們學佛跟世間一般人用心不一樣、不相同。尤其是發心從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你上講台講經說法,你平常的生活修持,都要做眾生的榜樣。因此,說法要契機,我們的生活樣子更要契機。現在眾生毛病在哪裡?這個病是相當的嚴重,嚴重就是社會現象,現在這個社會現象非常非常不好,病已經發作了,發作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如何來診斷?如何來用藥?診斷最有效果的方法,是要把這些迷惑的眾生,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的眾生,要把他喚醒,要叫他覺悟。我們每天胡思亂想,想錯了,全想錯了,與事實真相完全脫節、完全違背。我們想錯了、做錯了、說錯了,錯誤的結果就是今天社會的現象。你要問,這個社會動亂、社會的災變,從哪裡來的?從這個地方來的,明顯顯著的這個現象,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感觸到。

  在資訊當中也常常顯示,整個世界氣候反常了,這是災變,氣候反常。這幾年來,地球上的溫度不斷的在向上升,升的幅度非常大,它的影響,南北兩極的冰山溶化了,開始在溶化了,當然溶化它沒這麼快。如果這個溫度繼續不斷的再上升,假如是能夠停止,就是現在的溫度不再上升了,科學家的估計,南北極的冰山完全溶化還要五十年,那就是現在的溫度不能再向上升了。如果根據這幾年的統計,這個溫度一年比一年要上升很多,這麼一來我看南北極的冰山,恐怕二十年就溶化掉了。冰山溶化,海水就往上升,沿海的地區統統就淹沒到海裡面去了。這個災難太大了,科學怎麼進步,也沒有辦法來應付。現在大家把這個事情歸咎於大自然,「這自然的災害,非人力所能為」,把這個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溫度上升,真正的原因在哪裡?佛說出來,可惜大家不相信,那有什麼法子。佛告訴我們,溫度是瞋恚之火。

  今天災變的根本原因,就是眾生「貪瞋痴慢」這個妄心天天在增長,不斷的在增長,就影響到環境。我一開頭就跟諸位說,生命跟宇宙起源是同時的,說明我們的生命跟環境是同時的,不能分的生命是佛家講正報,環境是依報,依、正是同一個根本,所以依報、正報是一不是二。佛又在經上告訴我們,這話講得太多了,「依報隨著正報轉」;《楞嚴經》上講得多明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如來是什麼?覺悟的人,覺悟的人能夠改變自然環境。他要不要用一些科學工具?不需要。心改了,環境自然就變了。如果我們要叫這個大自然界,地球上溫度降溫,用什麼方法?大家把貪瞋痴息掉,那個降溫就快了。如果我們天天還搞貪瞋痴,那這個溫度只有往上升,不會往下降。這是我們在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所看到的現象,每一年去走一次,看到大家貪瞋痴慢在那裡增長,沒有降溫,不但沒有降,連停止都沒有停,真的是貪而無厭,貪不到就瞋恚。由此可知,懺除業障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業障是什麼?業障就是造作的這些惡業。上一次,跟諸位說明輪迴心造的輪迴業,一定要懺除。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十種,「逆、順十心」,十種隨順生死,隨順六道輪迴的心,我們上一次講過了。今天,我們繼續講逆生死的十心,這個逆跟它相反,也就是說我們修這十種心,可以超越六道輪迴,可以消災免難,可以化解現在世間種種的災變。佛給我們講的十條,別人不相信,我們不去理會;我們自己要相信,要從我們自己本身認真的去做。換句話說,這也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明白,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共業,共業裡面還有別業。縱然這個地球遭受極大的災變,像很多人講,這個大災難來的時候,這個地球上的人可能死一半,可能死三分之二,那還有三分之一不死,還在,他還能度過。這個就是什麼?共業裡面還有別業。在外國人說,「相信上帝的人就得救」,不相信上帝的,那恐怕就沒有辦法避免災難了。這個說法我們很難贊同,那個無惡不做的人相信上帝,上帝也能赦免他;一生作好人,上帝不救他,上帝太不公平了。還是佛說的有道理,你能夠回心轉意,息滅貪瞋痴,修福、修善,積功累德,你就能夠得度了,你能夠保全,能夠消災免難。如果繼續搞貪瞋痴慢,還繼續不斷的作惡,這個大災難來臨,恐怕就不能?避免了。佛這個說法,我們聽了還覺得滿有道理,可以接受。所以真的如果上帝要是不講理的話,我們也不願意去,總得有個理。

  逆生死輪迴的十種心,第一個,佛勸導我們,要「明信因果」,這四個字好。明是智慧,不是迷信,對於事實真相,你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對這個因果真的相信了。佛說一切經都不離因果,世間法不能脫離因果,佛法也不脫離因果。因果絕非迷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因果,決定不會種豆會得瓜,種瓜會得豆,沒有這個道理,那因果就不相應了。所以,善因一定得善果,結果,惡因必定感惡報,這哪裡會錯。

  可是我們也許會看到社會上有一些現象,似乎跟佛法講的不太相應。我們看那些惡人享福,善人在那裡受罪,生活極端的困苦,這好像跟佛法講的因緣果報的事實不相吻合。這是什麼?這是你對因果的理論與事實,你沒搞清楚,你沒搞明白。所以佛這四個字,第一個是「明信因果」,你不明白,你才產生誤會。因果通三世,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相信、要肯定。任何一個眾生,他有過去世、有現在世、還有未來世,因果通三世。前世修善、積德,這是種的善因,這一世得大富大貴,他享的是果報,他這個果太大了,今生縱然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他那個餘福還享不盡,所以他繼續還在享福。可是諸位要曉得,這一生當中,他只享福,又造罪業,又不肯再修福,福報雖然大,消耗得很快。很大的福報,也許他這一生,一直到他臨終,都是大福報現前,他的罪報沒有現前,但是他底下一代就衰了,這是我們常常看見的。還有一些福報也很大,但是沒有這麼大,他享福,也不肯修福,也在那裡造罪業,享個二、三十年他就敗了,這現在一般講破產了,他就敗了,他的晚年保不住,這是說他的福報,就在他那幾年當中統統消耗盡了。我們在社會上,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很多。修福的人,這一生生活非常困苦,那是過去生中沒有修福,他現在感受這個果?,他今天修福、積善,種的這個好因,他來生得富貴。所以,富貴的人不是生生富貴,貧賤的人也不是生生貧賤,老天爺待人很公平,這一生享福,來生受罪了,這一生受罪的人,來生享福了,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通達事實真相,這一生當中,認真努力的斷惡修善、懺除業障,他那個果報,這一生就能現前,就能夠享受到,這是個聰明人、明白人。

  「明信因果」這四個字,你要是真正懂得了,肯去做了,像過去明朝袁了凡先生,他就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看他所求的,他命裡面沒有功名,這個功名,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學位,他讀書拿不到學位,命裡沒有。書念得再好,考試不及格,有什麼法子?沒有那個命。那個命裡有的,書念得再不好,考試剛剛好就碰到他知道的幾個題目,他就考中了;命,命裡頭有。你命裡頭沒有,沒有法子。了凡先生命裡頭沒有高的學位,他的學位只到秀才,最後他拿到進士,進士是最高的學位。如果用現代學校相比的話,秀才等於學士,舉人等於碩士,進士等於博士,他拿到博士學位。那是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求得來的,真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命裡頭沒有兒子,他也求兒子,結果以後他生了一個兒子,孝子賢孫。命裡面壽命不長,他只有五十三歲,他並沒有求壽命,並沒有求長壽,但是積功累德自自然然就延年益壽,他活到七十多歲。命裡頭沒有的,可以求得來的,這是真正求得。

  現在世間人,你們有很多看到,到寺廟裡面去拜佛燒香磕頭,去求陞官發財,這一求也求到了,這個佛菩薩好靈!其實是怎麼一回事情?你命裡有的,剛剛好你那一年應該發財,你去求正好碰上了,是這麼一回事情,不是佛菩薩保佑的,命裡頭有的,剛好碰上了。假如真的佛菩薩那麼靈,應當每一個人去求,每一個人都發了,那才對,一百個人去求,只有一個人發,還有九十九個人沒有發,我不相信他靈。這個頭腦要清楚一點,哪有那麼迷惑顛倒?個個去求,個個都發了,個個求陞官,個個都陞官了,那才行,那才叫真靈。你看看幾個人求到,一萬個人當中去求,真正得到的兩三個人而已,那麼多人都得不到。佛教給我們那真的是,你一個人求一個人得到,一萬個人求,一萬個人得到,一個也不會漏掉的,這是真的,它有個道理在。所以,我們對因果要深深的相信。

  學佛要從這個地方開端,要從這個地方學起。我在每一個地方,勸勉大家學佛,我都教人從《了凡四訓》學起,我沒有教他從哪一部經論上學起,沒有。你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三百遍要限定時間把它念完,不是說一個月、半個月念一遍,沒用處。至少一天念一遍,念一年,每一天念一遍,念一年,你就有心得。為什麼?你會有相信,你懂得了,你理解了,對你的生活就產生變化。你要每天念一遍才有用,這個道理,也是我們教學裡頭所提倡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它會起作用,如果是間斷的來念,效果就沒有了。以這個為基礎,過去印光大師教人,他就是這個教法。他老人家一生,全心全力提倡《了凡四訓》,提倡《感應篇》,提倡《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都是真實的懺悔門,就是教我們修普賢行願的懺除業障。你把它念熟,真正明白了,真正了解了,你對人、對事、對物,你的看法、想法,自自然然會轉過來,真的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沒有這個三百遍的功力,斷惡修善你很難辦到。為什麼?這個惡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哪有那麼容易轉過來。所以,佛這個明信因果,「明」這個字要緊,非常非常要緊,你要有智慧,絕對不是迷信。

  真正相信因果之後,你自然不會推卸責任。不要說自己造作的罪業,都是希望嫁禍於人,自己做錯事情,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別人做的,不是我做的。教人去殺人,那個人說,「是他殺的,不是我殺的」,這個罪重,太重太重了。連這樣的事情都推諉,何況我們今天看到社會,看到整個地球上的災變,他怎麼可能認為「這是我的責任」,不可能。你們每一個同修,你們自己細細去想想,你在這一生當中,也活了幾十年了,也看到很多人、事、物,哪一個人會把今天地球上這些災變,認為是自己的責任,有沒有?不但你沒見過,你聽都沒聽說過。如果有聽說過,哪有這種糊塗人,這自然災害與你有什麼相干,你怎麼會把這個責任擔負起來?其實,真的是自己的責任。特別是我們佛門四眾弟子,在家、出家都一樣。出家,我們不像一個出家人,沒有把我們出家的工作做好,所以才惹得這個世間的這些災變。佛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我這個正報不好,所以感來的依報就有災難,當然是我的責任。在家學佛也不例外,無論你過的是什麼生活,無論你從事的是哪一個行業,你沒有在你工作當中,你沒有在你行業當中行菩薩道。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要行菩薩道。

  什麼叫菩薩道?給眾生作好榜樣。出家人要給出家人作好榜樣,在家人要給在家人作好榜樣。你是家庭主婦,是家庭主婦裡面的好榜樣;你經商開個店,你這個店是所有一切商店的好榜樣。端正人心,端正社會,這個依報當然就轉過來了。佛弟子行菩薩道,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一定要發心,「我以這個生活方式,以這個行業,服務社會」。我們是貢獻,是服務社會,沒有貪心,不貪名利,完全是服務,這就對了,那就是菩薩了。如果是以營利為目的,這是凡夫心,以服務為目的,是菩薩心,幹的是同樣的工作。菩薩跟凡夫,在工作上、生活上沒有差別,用心、觀念上不一樣;一個是為自己,一個是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

  新加坡這個地區是福地。為什麼說它福地?菩薩多。怎麼曉得菩薩多?我們在這裡講菩薩經,你看這麼多菩薩來聽,菩薩多。你在其他地區講這個經,沒幾個人聽。在美國講經的時候,能夠來一百個人,這個法緣好殊勝。有一年演培法師告訴我,他說沈家楨請他到美國去,他那個時候對美國的行情不了解,很歡喜,把新加坡這邊統統捨棄掉了,移民到美國。他移民算是很順利,申請移民當天就拿到,這個例子很少。我在美國移民,也是當天拿到,半個小時就拿到,這個例子太少太少了,馬上就給你。在那邊講經說法,他說法的地點我去過,紐約的大覺寺,這是沈家楨居士的道場。那一天講經來了五十多個人,講完之後沒有一個不讚歎,「法師,你的法緣殊勝,今天來這麼多人。」演培法師說:「我聽了這個話,涼水從頭澆到腳底」。他說:「我在新加坡講經,幾千人聽,到這個地方五十個人,就已經是法緣太殊勝,大家在讚歎了。」趕快走路,又回到新加坡來,美國那個綠卡不要了,放棄了,這都是事實。

  在今天全世界,你在任何地方講經說法,大概在新加坡有這麼多人數,在台灣也可能有這個人數。如果說每天講經,這個道場這麼多的人數要維持,非常不容易。偶爾作一次講演,會有幾千人來參加,一年難得一次,熱鬧、熱鬧,大家來捧捧場、來看看。天天來聽經,就不是湊熱鬧的了,那就是真正菩薩了,要到這個地方來學菩薩道、修菩薩行的,那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我在此地斷斷續續的也講了十年,這十年當中,我們的聽眾是有增無減,年年都會多一些人,所以這個地方,我說菩薩多。真正想學菩薩行,想學菩薩業的,確確實實是有。

  真正菩薩,一定是自愧,自己責備自己,「我沒有修得好,所以拖累這一些眾生受罪、受苦;我沒有修得好,讓這個世間有這麼多的災變,令一切眾生擔憂。」會責備自己,責備自己,自己就更認真、更努力加功用行。所以這個愧責是對自己一個很大的動力,推動自己勇猛精進、斷惡修善,這是個大動力。這個世間人工作很勤勞,什麼力量推動他?名利。你努力的去做,你可以賺很多的錢,為那個錢拚命工作。錢靠不住,現在經濟一發生事情,馬上就貶值,辛辛苦苦賺那麼多,一下就沒有了。如果他是發的菩薩心,我為社會、為大眾,為這個來努力工作,那他永遠不會變質的,永遠是精進,永遠是向上,真正是積大功、累大德,果報的殊勝不可思議。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明瞭,一定要看到外面這個現象,自己要生慚愧心,自己要責備自己

  第三,佛提醒我們,惡道可怕。這是經上講的三惡道,惡道很容易進去,很難出來。三惡道是什麼樣的原因形成的?佛告訴我們,餓鬼道是貪心,貪心重的墮餓鬼道,地獄道是瞋恚心,畜生道是愚痴心。愚痴心,就是對於真假、邪正、善惡、利害,都搞不清楚,糊裡糊塗,這是愚痴。這個世間,好人、壞人分不清楚,好事、壞事也搞不清楚,往往把事情搞顛倒,果報就在畜生道。

  也許諸位以為,畜生道好像壽命不太長,怎麼不容易脫離畜生道?畜生道有些壽命不長,但是也有壽命很長的;即使壽命不長,他也不容易脫離。畜生愚痴,執著牠那個身相就是自己,死了以後還變畜生,很難到其他道裡面去投生,這個事情就麻煩了。譬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樁事情,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祇園精舍有一點工程,施工的時候,看到地下有一窩螞蟻。佛看了之後,就笑一笑,旁邊這些跟隨佛的學生就問佛:你為什麼笑這個螞蟻?佛就講:「這個螞蟻很愚痴,七尊佛出世,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我們不說多,說一尊佛出世,三個阿僧祇劫,七尊佛出世,二十一個阿僧祇劫,它還作螞蟻,不是牠有那麼長的壽命,螞蟻死了投胎還作螞蟻,生生世世作螞蟻,沒有想到牠能換一個別的身體。畜生道也不容易脫離畜生身。

  餓鬼道的壽命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餓鬼道,鬼道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鬼道的壽命,也像我們人間這個演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算一年,但是要記住,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他的壽命,短命的都是千歲,命長的都是千千歲,還得了嗎?你墮到餓鬼道,你什麼時候能出來?算起來也得要幾萬年之後,你才能出得來,那個日子不好過。鬼道裡面看不到太陽,日、月、星三光看不到,看到天空灰土土的。我們幾天見不到太陽光就很難過了,你要在鬼道裡頭熬上幾萬年見不到陽光,你說那個日子多難過。鬼裡面的生活很恐怖,所以在三途裡面,鬼道叫刀途。畜生道叫血途,畜生死都沒有好死,都是流血互相吞啖,畜生沒有善終的,都是弱肉強食,換句話說,都不是好死,這個我們要曉得。鬼道為什麼叫刀途?刀是形容常常有人來殺害他,他這個身心不安,常常生活在恐怖之中,是這麼一個意思。

  地獄叫火途,地獄是一片火海,那太苦了。地獄的壽命,佛在經裡面說法不一樣;說法不一樣,並不是佛說錯了,佛在這個經裡頭跟那個經說的,壽命相差就很大了。因為地獄種類不一樣,有些地獄裡面壽命很長,有些地獄裡面受的苦也比較輕,壽命也比較短一點。我們根據經上講的,地獄道裡面壽命最短的,最短的一個講法,地獄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我們中國在這個世界上號稱文明古國,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裡頭還不到兩天。地獄裡頭,佛經上說了,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年算三百六十天,諸位要記住,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多年,他的壽命,短命的一萬歲,長命的就萬萬歲,太恐怖了。所以一定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要造地獄業,三途的業都不能造。

  三途是怎麼墮落進去的?佛給我們講的十惡業,最嚴重的十惡業就是墮地獄,其次的墮餓鬼,最輕的變畜生。十惡業,身所造的,殺生、偷盜、邪淫;口所造的,妄語、兩舌,妄語是不老實,說假話,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都是誘惑人、欺騙人,惡口是說話粗魯,口的四種過;意業裡面,貪、瞋、痴。假如我們每天造這十種業,身幹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心裡面充滿了貪瞋痴,那麼你的前途不要問任何人,決定到三惡道,還問什麼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惡道到哪一道去,你自己要仔細想想也知道,所以你就愈想愈可怕。我們決定不幹這個事情。

  不但我們不願意墮三惡道,六道裡頭的三善道我們也不要。為什麼?不究竟。你想修人天福報,來生得到人身再享福,享福的人很少頭腦有清楚的,很少不迷惑的,那麼你的福享盡了怎麼辦?這個世間有福報的人很多,我們也有時候有機會遇到,看到他享福造罪業,想幫他的忙幫不上。為什麼?你勸他的時候,他聽了幾句話之後,他就是東張西望,把你的話岔開了,根本就不聽,根本不願意你再說,那有什麼法子。他還是隨著他的習氣、隨著他的業障,過那種狂歡縱慾的生活,一直把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消耗得乾乾淨淨,然後去三惡道報到,幹這個事情。我們看到是真可憐,沒法子救。所以,一定要常常懷「怖畏惡道」這個心。

  第四,佛教給我們「不覆瑕疵」。自己造作的過失不要隱瞞,發露懺悔。我做錯了,有勇氣說出來給人聽,別人知道了,責備你幾句,罵你幾聲,好!報掉了。我們這個罪就報掉了,所謂是「重罪輕報」,罪報掉,好!修的善可別讓人知道,善讓人知道的時候,這個人讚歎你幾句,那個人讚歎你幾句,報光了,善沒有了,這個虧就吃大了。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要積陰德。什麼叫陰德?陰就是不讓人知道,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要讓人知道,不要讓人讚歎,我們自己的姿勢愈低愈好。做再大的功德也等於沒有做一樣,自己對一切人謙恭卑下,這個好,我們自己積的功德能夠保全,保全將來果報就大了,就殊勝了。

  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把他一生所修的福報,在什麼時候享?臨命終時。臨命終時享什麼福?沒有病苦,這是大福報,臨終不生病。臨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臨終可以站著走、可以坐著走,知道自己到哪裡去。這個去處,第一殊勝的是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業報完了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就是作佛去了。這在十法界裡面,最高的選擇,選擇作佛,所以不會選擇生天,當然也不會選擇來生再到人間,去享人間的富貴,不幹這個事情,富貴是假的。我們翻開歷史,看看歷朝歷代的這些帝王將相,當年在世轟轟烈烈不可一世,今天在哪裡?都埋在地下了,他有什麼了不起。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世間的功名富貴你就放下了,沒有意思。享這些世間的福報,福裡頭有許許多多的苦在裡頭。自古以來哪一個作帝王的不辛苦?哪一個作帝王的一生能稱心如意?沒有一個。雖享福,心裡也是提心吊膽,也是沒有一時心裡舒適的時候,沒有。所以,過失不要隱瞞,更不可以推卸給別人,要發露懺悔,露就是完全呈現出來,一絲毫隱藏都沒有。

  第五,佛教給我們「斷相續心」,就是造作罪業的這個相續心。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順自己意思的,貪心就起來了,煩惱就起來了;不順自己意思,瞋恚心就起來了。這個心起來不怕,起來實在講是正常的,我們是凡夫。如果六根接觸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你已經是佛、是菩薩,你不是凡夫。凡夫之人在這個境緣當中,一定起心動念,所以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凡夫起心動念是必然的現象,可是要緊在什麼地方?要緊是不可以讓它相續,這個念頭起來了,馬上把這個念頭壓住,把它轉變掉,這就叫修行,這叫功夫。

  我們念佛人,就用一句佛號。在順境裡頭,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把這個心馬上換掉,絕不讓貪心增長,絕不讓貪心相續。在逆境、逆緣的時候,瞋恚心煩惱生起來了,這不高興了,馬上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平,決定不叫瞋恚、嫉妒增長,決定不能讓瞋恚、嫉妒相續。我們這樣念佛叫會念,這樣念佛叫功夫。否則的話,每一天,他了不起,一天念兩萬聲佛號、三萬聲佛號,念完佛號,一樣還罵人,一樣還生氣,一樣還動喜怒哀樂,完了,什麼都完了,這個一天念十萬聲都不行,古人常講「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他的佛號念得再多,它不起作用,他煩惱伏不住、壓不住。功夫真正得力,每一天佛號不一定要念那麼多。最重要的是什麼?你要能真正把煩惱壓住、伏住,這叫做功夫。你一天不念佛都沒有關係,一動念就阿彌陀佛,這就行了,不動念的時候沒有阿彌陀佛,一起心動念馬上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叫覺得快,這是真正覺悟,永遠保持自己的心地清淨、平等、覺,就對了。

  第六,佛勸我們要「發菩提心」。前面給我們講的五個,明信因果、自愧克責、怖畏惡道、不覆瑕疵、斷相續心,這是懺除我們的罪業,這是從事上懺,懺除罪業。發菩提心,那就殊勝了。菩提心是真正覺悟之心,那你就真的是積功累德了,業障懺除之後,積功累德。前面這五條是斷惡,後面這五條教給我們修善,斷惡修善。善不修不行,不能成就真實的福慧。學佛的人一定有福報,他怎麼會有福報?修福,天天在修福,念念在修福,他的福報當然增長。念念在修慧,天天在修慧,他的智慧一定增長,這必然的道理。

  什麼叫菩提心?我們必須要認清楚。菩提心是真心。誰有菩提心?菩薩才有菩提心。在我們佛門裡面,阿羅漢菩提心還沒發,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要一發,這個了不起,《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那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到哪裡去了,超越十法界。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換句話說,菩提心就是把你的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的真心現前了。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諸位要曉得,你還有一絲毫的分別,還有一點點的執著,你的心不誠。要把分別、執著斷得乾乾淨淨,不但對世間法不分別、不執著,對於佛法也不分別、不執著。如果你說:我對世間法不分別、不執著了,我對佛法還分別、還執著。不行,六道還出不去,這個要懂。絕對不是叫你換對象,我貪心,我現在不貪世間的名聞利養,不貪五欲六塵了,我貪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是叫你斷貪心,不是叫你換對象。貪心決定變餓鬼,你貪佛法還是變餓鬼。你貪世間五欲六塵去作餓鬼,貪佛法還是變餓鬼。雖變餓鬼,享受不一樣,貪圖世間?聞利養,墮的那個餓鬼,真的是餓鬼,很窮苦的餓鬼;貪圖佛法的這個餓鬼,可能在餓鬼道作官,因為那個對象不一樣。但是還是當鬼,還是沒有辦法離開鬼道,這個諸位一定要懂。佛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不是換對象。一定要斷貪瞋痴。一定要斷分別、執著,世出世法統統不分別、統統不執著,你才能超越十法界。這是菩提心的體,至誠心,真誠到極處。

  佛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也就是說,我們從今而後,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虛妄,利益是自己。別人用妄心對我,別人欺騙我,我用真誠對他。那也許你會講:這樣我們不是吃虧太大?沒錯,眼前吃一點虧,將來就一點都不吃虧。他以虛妄心對我,他到三途;我以真誠心對他,我到極樂世界,那怎麼會一樣,我們走的是兩條路,不是一條路。所以,你要肯吃虧、要肯上當,不怕吃虧上當,我們才能參加阿彌陀佛的俱樂部。你要是不肯吃虧上當,還要跟他們一樣的,那好了,他要到三途去,你也跟進,這個就錯了,大錯特錯。聰明人怎麼會幹這種事情?一定要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是真正修淨宗法門,真正是要想親近阿彌陀佛,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我們是念念希望加入他們的法會,我們所採取的最上乘,在十法界裡頭是頂乘的,我們深深相信自己決定做得到。將來在這個地方講《華嚴》,《華嚴經》聽完之後,諸位的信心一定建立起來,知道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參加阿彌陀佛,參加毘盧遮那、一切諸佛的俱樂部,一點都不假。

  菩提心起作用,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自受用、有他受用,所以講起用的時候就講兩種,自受用跟他受用。自受用是清淨心,好德、好善,這是自受用。像今天我們講懺除業障,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就是深心,這就是自受用。菩提心發了之後,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的,一絲毫的勉強都沒有,也不須要別人督促,自動自發,他真幹。菩提心的他受用,那就是處事、待人、接物,大慈大悲。慈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對一切眾生真誠的關懷、真誠的愛護、熱心的幫助,這是他受用。菩提心的意思很深、很廣。

  佛法沒傳到中國來,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是發的這個心,不過它不叫菩提心,實際上跟佛講的菩提心沒有兩樣。在中國古代,漢武帝制訂了中國教育的政策;他這個政策制訂之後,一直綿延到滿清,兩千多年,每一個朝代都遵守,都沒有把它改變。可見人家這個教育的政策,教育的宗旨、方針正確,所以歷代的帝王都肯接受、都歡迎,而都去執行。那就是實行孔孟的思想教學,我們今天講儒家。儒家教人,在綱領上講三綱八目。教學方法裡面也講到菩提心,它沒有這個名詞,它有「誠意、正心」。「誠意」不就是至誠心嗎?「正心」就是我們佛法講的深心、大悲心,這兩個合起來,他用一個「正」字,正心。我們佛法講的詳細,你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儒家講這個誠意的作用,他只講一個正心,以正心對自己,以正心對別人,沒有佛講得詳細。這個誠意是真誠,我們也很想用真誠心,可是就是不會。

  馬鳴菩薩有一個著作叫《大乘起信論》,你看看這個名稱,大乘、起信,起信是入門、是初步,不是很深。好像在學校一樣,上一年級,剛剛上學。起信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發,你就是大乘起信的菩薩,在大乘經裡面講,叫發心住菩薩。你是什麼位置菩薩?剛剛發心,這一發心,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初住菩薩的功德,一切諸佛都讚歎不盡。將來諸位在《華嚴》裡面,你就看到了,「十住」這段經文,總共有六品經,都是讚歎初住菩薩的功德,裡面特別有一品「初發心功德品」。

  我們的心為什麼發不起來?很想發就是發不起來。佛知道,中國古時候這一些聖賢人,他們也知道。所以告訴我們,你要想發心嗎?你必須要把真心裡頭的障礙去掉,你的真心才能夠發的出來。真誠心裡有那些障礙?有煩惱障、有所知障,這兩個障礙可就麻煩大了。只要有這兩種障礙,你的至誠心、你的直心,就沒有辦法顯露。聲聞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這兩種障沒斷,菩提心不能現前,依舊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儒家教人怎麼教法?在誠意、正心的前面有兩句話,「格物、致知」,然後才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得前面這兩條重要,格物、致知。什麼叫格物?後來像宋、明的儒家,把「格物」兩個字解釋為窮究諸物之理,研究一切物的道理,這是在基本上、方向上就搞錯了。所以二程夫子去研究諸子,去研究理,大概頭都搞昏了, 理也沒研究出來。

  還是司馬光聰明,司馬光是佛教徒,虔誠的佛教徒,他講的就很有道理,他說:「格物,物就是物慾」,他的解釋跟二程解釋就不相同了。物是物慾,就是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這個解釋跟佛法的解釋相同了。格是什麼?格是格鬥。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要跟五欲六塵格鬥,我們要戰勝它,不要被它戰勝我們,你要能夠克服五欲六塵,就是佛家斷煩惱這一句話。佛家用斷煩惱,怎麼個斷法?儒家講克制,這就是斷煩惱的方法,法子好,你要能夠克服五欲六塵

  所以佛教給我們,教給後學的弟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師就是表率、模範的意思。佛雖不贊成修苦行,但是佛讚歎修苦行。為什麼?人能夠過清苦的生活,這個物慾的念頭就很淡薄,換句話說,斷煩惱容易。如果你在生活上貪圖享受,你就沒有能力克服五欲六塵,你的煩惱很難斷;煩惱不斷,你菩提心生不起來。這一點諸位同修要特別注意。為什麼?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的條件,第一句話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要不把這個事情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將來你不能往生,你會怪我:這麼重要的話,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我現在告訴你們了,你不肯去幹,那我沒有責任。你要是來問我,我老早告訴你,你不相信有什麼法子。所以,發菩提心就非常重要,一定要以真心待人。那麼你的真心現前,你一定要克服你的慾念,在這個五欲六塵,現在所謂的花花世界,決定不受它的誘惑,你自己能夠克服得住,這就是格物的功夫。所以,格物是破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我們要求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學問與智慧,都在大乘經上。在哪一部經?《無量壽經》就最好了,說得更詳細、更透徹的是《華嚴經》。

  將來我們這兩部經,都在這個道場講。現在我們在做籌備工作,先印經本。經本我們重新編排,讓大家看這個本子,段落、層次、章法、結構,這個經典裡面的義理,讓你看起來一目了然,清清爽爽,學起來容易。現在我們展開《華嚴經》經本,這古本子,木刻的版本,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也沒有段落,也沒有標點,怎麼看也看不懂,看起來心裡不舒服,所以不得不把經本重新分段落,重新來編排,這工作,第一部分我們做出來了。我們預定十八號開講,這個月十八號開講。十八號起,我在這邊一個星期講五天,四天講《華嚴》,一天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個經本短,短我們長講,短經長講;《華嚴經》長,很長,我們長經短講,這樣就很自在,不受時間限制。我們希望三年能夠把這個工程圓滿,把這個事情做好,我們預定講三年。

  這個「致知」,這兩本經是致知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學習格物,一定要在自己生活當中。生活裡面,我們一定要求節儉,不要浪費;要惜福,縱然自己有福報,也要惜福,不要浪費。多餘的福報,分給眾生共享,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你的福報就永遠享不完。不要自己有福,自己一個人把它享盡了,這個是錯誤的。自己有福,縱然有很大的福報,我們也只享受一點點,其他的統統給眾生共享。你能夠布施福愈多,你的福就愈大。前面跟諸位講了,你布施財得財富,布施法得聰明,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你布施福報,那你當然得大福報,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布施大福報,自己生活所需就夠了,還是積善修福重要。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眾生都有福,這個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當然會過得好,我們沒有離開社會,沒有離開眾生。不可以念念想著自己,念念想著自己,菩提心就沒有了;念念想眾生,念念想社會,菩提心就現前。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在這裡就不多說,將來講到經上還要細說。

  第七,佛教給我們要「修功補過」。我們過去生中,這一生當中,做錯的事情很多很多,這都有過失,佛勸導我們要努力修善,彌補我們的過失。這個世間人常常說,我們造作罪業,現在立功,將功折罪,世間法律上許可這麼做,在佛法裡頭不可以的。佛法裡面,善決定有善果,惡決定有惡報,決定不可以說,我過去造了很多罪惡,現在我修大善,我那個罪就可以不報了,沒這回事情,這個不符合因果的定律。但是,你這一生如果努力修善,善的力量特別強,你這個善先報,你造的罪業,那個惡報緩後、延後,後報,先報善;如果你那個惡的力量強,那個惡先報,你作的善就後報,沒有不報的。這是因果的定律、因果的真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對於因果不能不害怕,真的是怕因果。為什麼?果報絲毫不爽,只有報早與報遲,沒有不報的。動一個惡念都要遭惡報,起一個善念也有善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三業都在造。修功補過,佛勸導我們這個,不是說將功折罪,不是的;是希望我們善的果先報,惡的果把它推遲、讓它延後。

  假如我們最大的善果,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太好了,到那裡作佛了。作佛之後,我們要問,過去生中造的那些罪業,還要不要報?如果你說作了佛、作了菩薩,就不報了,那這個因果定律就講不通了。給諸位說,作佛、作菩薩到以後還是要報,但是那個報,在感受上跟我們就完全不一樣。我們現在報的時候,真是受非常大的痛苦。佛菩薩受報的時候,清清楚楚,他來了,過去世造的什麼樣的因,現在怎麼樣去受這個報,還債想;報得很歡喜、很自在,一筆一筆帳都了了、都消了,這個多快樂。我們前世騙人家很多錢,我們造這個業,今世遇到的時候,人家把我們的錢都騙跑了,我們好難過。如果我們曉得過去世我騙他的,現在他騙我, 正好還了,一點懊惱都沒有,被騙了,還很舒服,還很快樂,那怎麼會一樣?所以佛菩薩到這裡來受報的時候,快快樂樂。

  你看安世高,安世高真的也是作了佛、作菩薩。他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來受報的。兩次命債,前生誤殺了他,誤殺了這個人,這一生到這個地方來,也被人家誤殺。那個誤殺還是有罪的,他預先跟他的朋友講:「今天我會遭什麼難,會遇到什麼事情,會死掉的,你告訴官府,不要治這個人的罪,是我前生是什麼樣的業,今世應當受這個果報,我是來還命債的。」不能說成佛作菩薩就不受報了,哪有這個道理。

  但是也有不受報的,不受報是彼此兩方面都清楚,我欠他的,他明白了,他說:我不要你還了;那可以,那就沒事情了。有這個情形,這個菩薩到這裡講經說法,遇到冤親債主,他聽到佛法明白了,「算了,以前我們帳了了,不要了,不要了」,這就沒事了。所以果報是決定真實,報與不報都在緣上,那就看你那個時節因緣;緣,有時候可以操縱在自己手上,自己能夠主宰。佛教給我們「修功補過」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下面第八句,教我們「守護正法」,這個功德是最大最大的,世出世間法裡頭第一功德。正法要怎麼個守護法?諸位一定要曉得,依教修行。前面在廣修供養裡面,跟大家講過,如教修行供養。佛的經教,佛的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我們要明白、要透徹。佛教給我們生活的方法、處事待人的方法、修學的方法,一定要遵守。經典裡面講的方法不是別的方法,教給我們做人的方法、生活的方法,非常密切,乃至於教給我們工作的方法,跟一般人應酬的方法,統統都有,沒有一樣沒有,我們要認真去學習。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一定要做到,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遵守決定不去做。這是先護住自己,然後再幫助正法久住世間。

  幫助正法久住世間,那一定就像此地居士林建道場,請法師來講經說法,這正法才能久住。李木源這些年來開悟了,他要不開悟,他不幹這個事情,只有真正開悟了,他才把這四樓、五樓重新裝修,讓大家到這裡來聽經,坐在這裡舒舒服服。到這個地方來兩個小時,不是來受罪的,是來享受的,這兩個小時,身心愉快。它的工程還沒有完,完工之後比現在,它這裡還有一些浮雕,有天女散花一類的,圖案我看過,他在中國做,將來這個講堂會非常美觀,一定叫大家進來很舒適,這個都是護持正法。

  而護持正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後繼的人才。我們這一代年老了,將來講不動了,沒人講了,那佛法不就斷絕了。現在你看從中國來了不少年輕的法師,續佛慧命,他們將來要接班,我們下了講台,他就上講台了。這些年輕人剛剛學講經,當然講得不能滿大家意思的一定是很多。初學,經典理論道理都不熟,但是他們需要人護持,怎麼樣護持?來聽,你來聽就是護持,你要不來聽,他在那裡學講經,一看底下沒幾個人,恐怕我不是這個材料,我不能學講經了,心就退了,一看底下有這麼多人,大概我還不錯,我還可以講,把他的士氣提升起來。所以來聽經,我在前一屆跟諸位講,他們是菩提樹,你們來聽經就是來灌水、來灌溉,來培植他們,使他們慢慢成為一棵大樹。所以你們聽他們講經功德很大,你們是護持正法,聽我講經沒那麼大的功德。現在這幾天,星期六、星期天我講,其他的時間,都是這些學生在此地練習講經,歡迎大家來護持正法,來勉勵他們。同時,你們聽經,覺得他講的有問題,沒聽清楚,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或者發現他有錯誤的地方,你們可以寫紙條給他,讓他不斷的求改進,真正幫助。

  初學講經,我過去老師就教我,初學講經,我在講台上是學生,下面聽經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監學,我在這裡向他提出我修學的報告,請大家真正的指教改進,我們真正接納、真正依教奉行,自己才有進步。所以學講經,一定要接受大眾的批評指教,大眾沒有批評指教,對你就不是很關心,真正愛護你一定幫助你,一定對你有批評。我們自己一定要接受,一定要認真的改進,給你批評,你不能夠改進,人家下一次再不提,為什麼?沒用,你不肯改,還提幹什麼,那就是放棄你了。你認真的學,每個人給你提的,你都認真去改,那個提意見的人很歡喜,我教他,他今天就改了,他就很歡喜,他就肯認真幫助你。所以我們學,有學的良好態度。我們聽眾大家來幫助他,我們也認真負責任來幫助他,使這一批年輕人能夠成就,將來能夠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真正護持正法。懺除業障,本來想這兩次講完,還不行,還要講一次。明天繼續還要講一次,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人天乘與大乘佛法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玄義(五、所被根機)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二十三集)

TAG: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