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獻禮:你會念佛嗎?(耐心看,很有參考價值)

 修行念佛往生之(參考)要領

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信願行」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在具體實施中分前後兩個步驟。前一步是信願,決定你能否往生;第二步是持名,根據功夫深淺,決定往生的品位。

具足深信切願就肯定能往生,這就叫做有把握往生。這個階段是對佛的攝受堅信不疑,是對佛的攝受有把握,這個把握是佛力非自力。這個過程是屬於發心,但常有退轉。

持名念佛是解決往生的品位,主要是自力修定、修清凈心。持名有功夫了,就能達到自力修行方面的有把握往生。分「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三大果位。功夫成片上品等以上果位,就不會有退轉了。

根據上述理論可知,有把握往生有兩層功夫:第一層是信心上的把握;第二層是實實在在證得的把握。第一層把握是基礎,不能跳越過去,有了這個做基礎,才能證得第二層把握。

自力修習定功最初下手處,一些人從讀經、聽經、講經等形式入手,最後歸到念佛;而大多數人還是直接從念佛入手。

發深信切願之心相信佛力攝受,與自力念佛修定,前後即分層次,又有關聯。深信之人,必然是念佛不斷;念佛有功夫了,也會加深信願的程度。在發深信切願心的基礎之上,前後層次可以交替輔助,互為因果。

深信切願是什麼樣子?老法師在2012大經科注132集中有這樣一句話:「真相信,念佛不會斷掉,會斷掉,是沒真信。」這就是說「真信」的人,表現在念佛不中斷。而「切願」的人應該是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何種方式,或者簡單的說是時時處處,都能立刻隨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隨時都能放得下、求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能發出深信切願之心這是想要往生極樂的前提,是必須要做到的。在持名修行過程中,還要將此心時時融入到每一句佛號當中。這就是《無量壽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前面所說的第一層把握,就是真的發菩提心了。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如何做到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證得第二層把握。我們自力修行,理論依據是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下面就談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修行念佛的要領:

每一句佛號都發畏切之心,求佛光攝受,加持、接引。用鈍功夫,一句接一句,晝夜不間斷,分秒必爭。

這是根據諸修行念佛成就之人所用方法,歸納提煉,總結適合多數人的簡單方法。

發菩提心是基礎:每一次念佛之前,都先發菩提心。這是前提,也是決定這一次念佛是否得力的基礎。這個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深信切願」之心。

每一句佛號:念佛要每一句佛號都不能空過,乃至每一個字都不要空過。字字清楚、句句分明、字正腔圓、從不含糊。

畏懼之心:昨天是人生百年轉瞬間,明天就要死去,這就是對生命的畏懼;死必墮地獄,這就是對地獄的畏懼。這是厭離娑婆的過程。

迫切之心:是指今生現世迫切脫離水深火熱之中,脫離地獄苦報;學好本領,早日返回救度更多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的苦難眾生,救拔虛空法界一切惡道眾生。這是欣求極樂並且發慈悲心的過程。

求佛:用功念佛,這是每個念佛人必然經歷的過程。這個過程還必須要用鈍功夫度過。開始每一句佛號都用有求之心,雖然存在夾雜,這是方便法,等功夫熟了,每一句的有求之心自然就不需要了,不用放下自然就沒有了。就像開始學走路必須要扶著東西,有所幫助,等會走路了,自然就不扶東西了。一般的凡夫,只有在有求於人的情況下,才能放下姿態,恭敬謙和。念佛正是需要誠敬心作為前提。真正發出來懇求之心,則真誠恭敬之心和信願慈悲之心也就含在其中了。老法師最近提出判斷念佛功夫的四個條件:1、真誠心;2、慈悲心;3、恭敬心;4信心。能具足這四個條件,你是真佛弟子,會真有成就。這四種心通過發懇求之心可以圓滿顯露出來,因此可以看出來發懇求之心的重要性。你能每一句佛號都懷著懇求之心,就是念這一句佛號時沒有走神,真的懷著誠敬之心、專心的辦這件事。佛大慈大悲,平等攝受、加持一切眾生,因為眾生不接受,所以得不到利益。發求佛之心之時,就是接受佛攝受、加持之時;這時是感應道交之時,是真正得到利益之時。

「求佛」二字是凈土往生之魂,這裡必須要用多一點文字闡釋清楚。作為念佛人,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要念佛?你會嗎?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念佛,不會念佛,這一生很難成就!

我們念佛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念佛有兩個目的:第一求佛。求佛光攝受,為我消業障、開智慧,接引我往生極樂世界;求佛光攝受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消業障、開智慧,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第二,以佛號代替煩惱、妄念,修清凈心,修定。求佛是第一位的。凈土法門是佛力法門,不求佛,只憑自力,是不能成就的。所以求佛就顯得非常重要。請問有幾個人念佛發有求之心了?都是用佛號壓煩惱、代替煩惱,把佛號當成戰勝煩惱的武器,越戰鬥煩惱越多,把最主要的功能——求佛辦事,給放到一旁忽略了。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我們念佛下手處從求佛開始,慢慢的念下去,時間長了,有功夫了,念到心清凈、平等了,這是功夫進步了,成長了,是念佛後續得到的利益。所以說,以佛號代替煩惱,這個方法不是念佛下手之處,而是後續得到的利益,是副產品。

怎樣念佛是求佛呢?完全在於自己的心念。表面上看和以往的念佛沒有兩樣,但是從內心要有求的感覺。我們世間人求人辦事,都要謙卑,向人說好聽的,說小話。我們求佛更應該拿出真誠恭敬之心,每一句佛號都要帶著有求的口吻,就好像在說阿彌陀佛求你了。當然"求你了』三個字不要念出來,但我們要有這種感覺。要把求的感覺念出來。像小孩哀求父母那種感覺。不論是集體或者是單獨;是有聲念還是不出聲念;行住坐卧拜,自己都要把求的感覺念出來。求人時,心會靜下來,不會胡思亂想,一心要把事辦成。長時間用功,等功夫純熟了,就得力了,修清凈心的目的就會達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我們求佛的心越誠敬,得到佛光的加持越多、越明顯,進步越快。宿世善根福德有欠缺,今生念佛可以補足,這個補足的時間就是看我們念佛、求佛時的誠敬程度深淺。誠敬程度越深,所用時間越短。殺牛出身的張善和用了幾分鐘;瑩珂法師用了三天;邵海峽居士用了一年;鍋漏匠等等大部分成就之人都是用了三年;用幾十年才成就的人也很多。誠敬心來源於求佛之心,求佛之心越迫切,誠敬心就越深。所以說會念佛之人就是會求佛之人。你會嗎?

佛光攝受,加持、接引:談到求佛光攝受。阿彌陀佛還有十二光佛作為名號:「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當佛光攝受我們時,我們會感覺清凈、歡喜、安穩,會有智慧,會解脫煩惱、解脫苦難。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有所想、有所求,這是感,阿彌陀佛一定會有應。能夠得到佛光攝受,就會得到加持與接引。一定會無有障礙,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如人撞鐘,用一分誠敬之力撞,就會得到一分迴響利益;用萬分誠敬之力撞,就會得到萬分迴響之利益。

鈍功夫:就是笨勁、傻勁、蠻勁、韌勁;是慢;是費勁;是沒有竅門、沒有捷徑、從最基礎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是最聰明的人,用最笨的方法。

一句接一句:不需要搞任何附加的花樣,不論是靜坐、禮拜、繞佛等行住坐卧,都是這樣最普通、最簡單的一句接著一句自念自聽,清清楚楚。能夠將佛號一句接一句的不間斷,妄念不能插進來,這就是真正的念佛功夫。並非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真正念佛成就的人,都是一個人老老實實的,一句接一句的念出來的。

晝夜不間斷:時間利用最好的是般舟念佛法和精進佛期,晝夜不休息。其次是閉關念佛,學鍋漏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再次一等是有工作之人,每當做工作的時候,把佛號放下,工作完成後,馬上提起佛號,學邵海峽居士,晚上多用功夫。

分秒必爭: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念頭是什麼,就現什麼像。不念佛就在打妄想,念佛就現極樂凈土,不念佛就現六道輪迴。現在的心在念佛,一秒鐘就現一千六百兆佛界的像;現在的心在打妄想,一秒鐘就現一千六百兆三界的像。現哪一界的像,你就在哪一界。所以,不分秒必爭的作佛,就是分秒必爭的作六道。

下面是老法師的開示:念佛的方法,不懷疑不夾雜(就是都攝六根);不間斷(就是凈念相繼)。理事搞清楚了就不懷疑不夾雜。有時間就念佛,諦閑老法師教鍋漏匠,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在家的同修,有家務事情,工作的時候,專心去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之後,佛號就提起來,這都叫凈念相繼。這個事情說起來好像挺容易,做起來也得要功夫,要有恆心,要有毅力。開始學的時候會斷斷續續,常常忘掉了。忘掉叫失念,這就是業障的現相,自己要勇猛精進,把這個懈怠、懶散打掉。方法,個人體能不相同,生活環境不一樣,所以自己要能調適。精神提不起來的時候,我拜佛。坐在那念佛不行,打瞌睡啊,精神提不起來啊,經行,繞佛,走著念。

老法師另一次的開示:念佛功夫成就不要勉強,諦閑老法師教鍋漏匠的方法最殊勝,一點壓力都沒有。這句佛號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論是白天不論是晚上。你肯定成就!這裡最要緊的就是拉拉雜雜的東西通通放下,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不能再管了,為什麼,你管不了啊,沒人聽你的,還嫌你啰嗦,那你何必呢?先把自己管好,先成就我自己,再成就別人,我剛才講過的,自己成就之後,你想留就留,想去就去,你得這個自在啊。我們今天沒這個能力,想留留不下來,想去去不了,你麻煩可大了。

 

本作品未經過導師等大德鑒定,未必如法,僅作拋磚引玉之用,若依之修行,須自己慎重研究,避免被誤導。

本作品同下面幾篇日誌合著參閱,對修行念佛的方法會更全面的了解一些。

[頂]成就之人示教我們用什麼樣的心念佛才能成就

[頂]邵海峽居士念佛成就的方法之感想

我對凈土修行的粗淺理解(1)

 


推薦閱讀:

傳統八字命理之秘斷訣要領之六神總論,僅供參考百分之七十準確率
官運斷語彙集參考
現代陽宅風水內六事,供朋友們新房裝修時參考
日本的一份男裝品牌排行 供參考
新生入園前後教師工作參考,你考慮到了嗎

TAG:價值 | 耐心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