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房、下水道、籠屋……有一群人,他們住在城市的陰影里

城市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財富發動機,從工業革命開始,鄉村生活不再具有吸引力,村中的有志青年抱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湧入了城市。不斷膨脹的城市規模將四周的城牆撐塌,城市與鄉村再也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

在城市裡打工的農村年輕人

德國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城市給了每一個人平等的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但這自由的空氣只能同呼吸,不能共命運。頭頂是同一片藍天,生活有著各自不同的境遇,資本成了一道無形的玻璃牆,將城市中的族群拆得七零八散。

在城市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還有許多遊走在陰濕地帶的邊緣人,可能他們一生再也沒有機會沐浴在陽光下。

· 01 ·

印度:一條河隔出兩個世界,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孟買,號稱印度的上海,便捷的交通,發達的海運將這座城市襯托的生氣勃勃。作為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這裡擁有數不盡的財富和機會,吸引著全印度的人來此定居。

孟買的市政大樓

早在5年前,孟買的房價就超越了上海,而他們平均收入不及上海的十分之一。如果你是一名從農村來的無產者,面對高昂的房價,只能選擇住在城市旁的貧民窟——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著100萬人。

Kushwaha是一位從小在貧民窟長大的年輕人,他說:「這裡(貧民窟)的一切都自成體系,這裡有將近1萬家的小型工廠,很多小孩8歲就被父母送到這些工廠里打工,沒人會問你生死,如果你願意,可以在工廠里干一輩子。」

貧民窟的街道

貧民窟毫無規劃可言,這裡的街道都因人而異,昨天還是一條通暢的道路,今天在路的盡頭就多了一間簡易棚,而將整條路堵死,任何導航APP都覆蓋不到這裡,不過不用擔心,周圍的居民都能憑藉經驗輕車熟路地迅速找到另一條出路。

而他們的生活卻沒有出路,貧民窟里沒有乾淨的用水和廁所,骯髒的環境侵蝕著每一個人,氣溫高達40度的夏天,一周洗一次澡是常態,尤其是年齡尚小缺乏抵抗力的孩子,極易染病,在沒有正規的醫療條件下,得一場痢疾就能帶走一條生命。

無人管理的市政

治安也成了這裡令人擔心的問題,孟買的警察甚至不願意來貧民窟巡邏,往往是發生了重大案件才姍姍來遲。暴露在世界媒體面前的強姦案只是大城市中的冰山一角,貧民窟的性暴力犯罪更加猖獗,當地的居民大多數不會報警,而是尋求自治解決。

「不是我們不願意維持貧民窟的治安」一名當地的警察解釋道:「而是在這裡辦案毫無頭緒可言,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因為貧窮而犯罪。」

營養不良的孩子

一河之隔的另一邊,就是高樓林立的孟買市區,乾淨整潔的街道,衣著光鮮的白領,顯示出這裡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市中有一座27層的高樓,從外部看造型標新立異,極具藝術感,原來這就是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的私人住宅,裡面住著他們一家6口人,以及600名伺候他們的僕人。

「這棟住宅花了我們10億美元」 Mukesh Ambani的妻子說道:「建成之後,我感覺『哇,這太酷了』,可它太獨特了,與周圍的貧民窟格格不入,我怕刺激其他人的心,所以蓋好兩年我們都沒搬進來,最後在朋友的勸說下才決定入住。」

Mukesh Ambani的豪宅

這棟高27層樓的私人住宅擁有娛樂中心,瑜伽廳、舞廳、健身房、桑拿房、游泳池、停機坪以及可停放160輛車的6層停車場......簡直就是童話故事裡的城堡。

· 02 ·

泰國:飄蕩在河裡的人生

曾經有人說,泰國的農村搞得好,那裡風光美麗,在亞熱帶隨便撒一把種子,第二年地里都能長出半人高的稻子,這樣的自然環境,讓泰國的農業發展很快,農民收入很高。

「微笑」泰國

作為一個沒有進行過土地改革的國家,失去耕地的泰國農民將面臨悲慘的人生:進不去的城市和回不去的農村,只得遊盪在二者的邊緣地帶。

赤貧的泰國人甚至連房子都沒有,他們都居住在河邊的小木船上,命運就如湍急的江流中的一葉扁舟,一個巨浪打來就翻船。

四處飄蕩的家

「平日我們一家人都居住在這條小船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泰國赤貧者指著不遠處的一艘破舊的漁船說道:「我們的父母年齡都大了,因為長時間生活在水上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雖然我們都有最基本的醫療援助,但公立醫院人滿為患,想要看一次病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我還年輕,每天可以去碼頭搬運貨物,可掙來的錢僅僅夠養活我自己。」

每逢一年中的重大節日,泰皇都會親自來到河邊慰問赤貧民眾,送上急缺的藥物,以示人文關懷,但貧窮的基因無法從根本上消除。

生活在河邊的貧民

從經濟上來說,泰國是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強國,依靠美國和日本的投資,國內形成了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巨富階層。而付出的代價則是泰國淪為了外國資本的殖民地,無法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重工業,就業問題長時間內依賴旅遊服務業,失去了產業升級的機會。

為了生活而打泰拳的孩子

也許,對於大部分赤貧的泰國民眾來說,擺脫飄蕩在河流上的人生唯一的途經是做一名取悅外國人的人妖。

· 03 ·

香港:鋼鐵森林中的金絲雀

作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香港在國人心中一直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福利社會。無獨有偶,近十幾年來暴漲的香港房價將大量中下層民眾逼向了憤怒的邊緣。

在英治時代,根據《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中的相關條款,香港的土地產權歸「英國女王所有」;回歸後,產權被轉移給了特區政府,作為唯一能合法出售土地的部門,拍賣土地的轉讓金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要支柱。

生活在籠中的香港老人

據了解,香港有70%的土地沒有被開發,每年被政府拿出來掛牌拍賣的土地依然聚集在本島、九龍、新界等地,數量極其有限,高昂的土地轉讓金使房價如脫韁野馬一般躥升,普通的市民根本買不起。

為此,早在英治時代,殖民政府就推出了「公屋計劃」,這個政策非常成功,雖然新建的公屋都是密集型的魔方大廈,環境談不上舒適,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小的可怕,採光效果差,常常有祖孫三代擠在一套屋中的情況,但至少保證了居者有其屋。

香港公屋

隨著大陸的崛起,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內地,香港轉型為金融城市,將大量低素質的勞動人口排斥在這個體系之外,人均收入長時間停留在14000港幣,而生活成本飛漲,這些收入不足以讓年輕人支付租用一間20平米的小屋租金。香港有將近20萬人被迫租住在人均面積不超過4平方米的隔斷之中。

香港公屋

特區政府又因背負著殖民時代留下的「高薪養廉」的龐大公務員隊伍和高福利政策所支付的財政開支,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新建的公屋,大量適婚年齡的年輕人拿不到新房,漸漸地流離於主流社會之外。

「你無法想像一個香港中低收入家庭的現狀。」一位來自內地的留學生陳某說道:「我的一位同學家就住在公屋裡,女兒跟著爸媽擠在一間屋裡睡,哥哥上大學了還睡在客廳里。他們的奶奶六十多歲了,為了補貼家用,還要在附近的茶餐廳打工。」

不足4平米的隔斷

去過香港的朋友都應該能感覺到香港中下層民眾的生活壓力,無論是寫字樓前衣著光鮮聚在一起抽煙的白領,還是下班後蝸居在格子間的普通員工,巨大的壓力將社會擠壓到極限,就如那一棟棟緊密相連的老舊公屋。

· 04 ·

美國:居住在下水道中的老鼠

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震驚了世界,這位高舉「美國優先」的白人老頭從境遇每況愈下的中產階級手中獲取了大量選票。與香港一樣,當美國將大量低附加值的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後,工人階級的收入長時間停滯,金錢都流向了大城市中新貴階級的口袋,在紐約,一些破產的中產階級在毫無保障的情況下,選擇住進了城市的下水道中。

美國下水道

這裡沒有租金,沒有稅收,沒有煩人的銀行,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住在下水道中的紐約人如同一隻孤獨的困獸,拿著社會救濟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生活在下水道中,時間彷彿是停滯的,地面上的一切與自己無關,只需干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了:看電視、玩手機、上網、吸煙、做愛,甚至吸毒。他們被社會拋棄了,或者說他們也拋棄了社會。

下水道生活

已經在下水道中度過了7年光陰的Jasmine說:「我15歲時離家出走,搬到了男友家,懷孕後他拋棄了我,生活頓時變成一場災難。我哭著打電話給自己的父母,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得到的答覆卻是打掉這個孩子。」回憶起這段經歷Jasmine又留下了眼淚,扭過頭去擺了擺手:「可我做不到,成了一名單親媽媽,我根本沒有能力撫養他,便偷偷地把他送回了家,而後選擇一走了之,來到了這裡(下水道)。」

下水道居民

紐約下水道中已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社群,來到這裡的人故事各有不同,未來的生活卻千篇一律,徹底告別了陽光。

· 06 ·

城市中無形的玻璃牆

城市聚集起驚人的財富,有產者過著燈火酒綠的夜生活,無產者蜷縮在一張冷冰冰的床板上,狹小的空間甚至連翻個身都難。

二者之間在同一座城市中,頭頂同一片藍天,過著完全相反的生活。無產者微薄的收入僅僅能維繫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必要,再高一點的要求都成了奢望,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往往極其有限,無法滿足工作中專業化的要求,這又斷送了他們未來的希望,陷入惡性循環。

一道無形的玻璃牆已經在整個城市中降下,城市被劃分為兩個世界,很多人只是在重複上一代人的命運。

而對於普通人,唯有努力成為幸運兒,像微小的分子一般,終能透過這道牆。

推薦閱讀:

蘭州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房車怎麼加水?房車小白需要知道在城市、高速、野外房車如何加水
假如樓市崩潰,哪些城市先扛不住?
19世紀的黃昏——1913年的西方世界(三)
大冰的小屋設立在哪些城市?

TAG:城市 | 下水道 | 陰影 | 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