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要講好「中國故事」

堅守責任與品質,不唯市場、收視率

電視節目要講好「中國故事」

趙婀娜 董魯皖龍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8日   14 版)

  26日,「衛視專業化差異化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旅遊衛視等機構的從業人員就我國電視節目的專業化和差異化問題進行了探討。專家們認為,在競爭日益加劇、互聯網滲透於各行各業的今天,堅守責任與品質,不唯收視率和市場是瞻,電視節目要講好「中國故事」。

  「從全國34個衛視的格局來看,同質化嚴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說,以去年為例,就有多個購買海外版權的音樂演唱類選秀節目登上熒屏,而且播出時間幾乎同步。

  各衛視節目普遍低俗化,缺乏有文化底蘊和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節目,也是令專家們擔憂的問題。「當前我國電視節目存在著低俗化的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認為,電視節目「一不要闖紅燈,二不要壓線,三不要搞擦邊球,在此基礎上,再拓展創作空間,實現節目創新」。

  針對中國電視節目存在的低俗化、同質化問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說:「只有把中國的故事講好,把中國的事情講清楚,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讓世界知道中國、理解中國。」

  儘管一再倡導與呼籲,但當前中國的電視節目還是以追求高收視率為目標。高長力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視台要堅持文化立台,著力打造有文化有底蘊的電視節目。電視節目要解決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自覺抵制過度娛樂化的傾向,做到堅持社會責任。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真善美的永恆價值等方面下力氣、花功夫,而不是一味被市場牽著走。

  旅遊衛視《有多遠走多遠》中的一期節目中,詞人方文山走街串巷,尋找傳統文化精神內核。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就以此為例,認為「這種尋找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的文藝要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的思想。只要電視人能紮根於泥土,紮根於人民中間,不浮躁,扎紮實實地從人民群眾出發,就一定能挖掘並講出好的中國故事」。

  當前的輿論環境和媒介生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電視台來說,傳播什麼、怎麼講好故事,都應該有新的變化。翟惠生以旅遊類節目為例說,旅遊類節目是很受大眾歡迎的,但遺憾的是,許多該類節目只是看上去漂亮,實質上略顯浮華。旅遊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刻的,是足尖的,也是文化的。節目中不僅要看風景,更要看歷史、看文化,要講風景背後的人文故事。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教授認為,中國已進入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只有注重講述中國故事,電視節目才能有魅力、有深度、有內涵,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有專家結合當前媒介融合的現狀分析,網路是渠道,是載體,電視台應該立足於打造優質的文化內容,將其作為產品提供給更廣泛的網路載體,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因此,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對於電視行業的滲透,各家電視台應該將其視為機遇,而非重創。


推薦閱讀:

衛視生存法則:甭再糾結吃力不討好的季播綜藝,常態周播節目才是王道
法律講堂是什麼?
《健康之路》的節目形式是怎麼樣的?
漂亮的房子節目形式是什麼?
我為歌狂2是什麼節目?

TAG:電視 | 中國 | 電視節目 | 故事 | 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