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對於本屆西塘漢文化周預設元清胡服方陣的立場與看法

事件起因:

 

漢服吧有人爆料,稱本屆西塘漢文化周預設元清胡服方陣,明眼人在對比主辦方的「第二屆漢服文化周活動公告」的方陣列表中並沒有相關內容,於是引發輿論嘩然與眾人質疑。

 

關於西塘漢文化周的主題:

 

第一屆活動的主題是:中華漢民族服飾展演暨漢服文化周。

第二屆活動的原主題是:漢服文化周暨朝代嘉年華活動

這種活動主題基本上是事先定好的。

 

 

在召集同袍的公告中,漢服變成「華服」了,並且隱含了「元與清」。

 

 在對外公告中沒有元清胡服方陣。

 

於是有內部人員爆料。

此人即是本屆漢服周主辦方之一,也是之前將蒙古曳撒胡服當作漢服推廣者。在受到質疑和批評之後,轉爾惱怒罵娘,致使胡服方陣事件曝光,終於演變成為漢圈公共事件。

 

隨後將活動主題改為:中華民族服飾展演暨漢服文化周

 

首先從主題上分析一下。

 

上一屆的「中華漢民族服飾展演暨漢服文化周」的主題是比較明確活動是一個漢民族的民族服裝為主的漢服活動,從今年這一屆開始,活動主題變為「漢服文化周暨朝代嘉年華活動」。

 

明顯是去掉了「漢民族」,將此活動變成虛有其名的「漢服」文化周,但卻巧妙以「朝代嘉年華」塞進了「元與清」。

 

到這一步,「中華民族服飾」與「漢服周」並列,因為「周」是時間概念,是說在這個指定的時間裡展示的內容包括有「中華民族服飾」與「漢服「,這裡也是有問題的。

 

這裡拋出了一個「中華民族服飾」的概念,那麼「中華民族服飾」是一種什麼服飾?他們在公開的資料中並沒有說明,但卻明顯置於最重要的位置,而把漢服拋向了一邊。這裡下面再講。

 

 

其內部人講,「既然是『朝代嘉年華"那麼是不可能不帶元清的」。但事先不公告,而是在廣告語中暗示了這種作法,實際上說明了是主辦方刻意的安排。

 

如此則在事情曝光後的補救動作所謂「包容說」和「對比說」也就屬於對同袍們的敷衍。

 

正因為擔心引起漢圈輿論反彈才不公布,而以活動的成功舉辦,以及全國眾多的漢服社團的到場站台後來形成即定事實,再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造成普遍接受彼策劃的「華服」概念之印象,這才是他們要的東西。

 

到此就明白了,他們這一屆拿到主辦權,所要推行的「中華民族服飾」是「華服」這麼一個東西。

 

 

這樣就清楚了,主辦方這種以胡服方陣的構思突破並重新定義漢服的作法,完全是對廣大漢服同袍們的綁架與欺騙!令不知情的參加者沒有選擇。許多社團組織者已經將同袍交來的車馬費拿在手上,進退兩難。

 

主辦方的作法既綁架了漢人的史觀與價值觀,也將漢服同袍作為成就胡服夢想的被動的支持者,這是對廣大漢服同袍的極大的不尊重。

 

 

那麼「華服」的概念究竟是什麼?都是什麼人要捨棄漢服,發明與推動這一概念?

 

 

自上次詩禮春秋在鄭州外宣活動的廣告語中拋出「漢服並非漢朝服裝,亦非漢族的服裝」引發輿論嘩然的漢服非漢族服裝事件之後,策劃與推廣「華服」概念的學者們被曝光。有茅於軾的天則研究所的理事長秋風,此人同時也是儒家弘道基金會的理事長,同時也有被漢圈稱為韃系青年學者的袁騰飛。

 

按秋風的觀點,即是 「當循古之意,從今之俗,別造華服」,已經很清楚表明要另外造各民族均接受的傳統服裝,名稱叫作「華服」。

 

他的粉絲更加赤裸裸地直接指「漢」字體現了狹隘的民族性。

 

這個「華服」的概念里顯然包括了「元清」,是在一個在犧牲漢服概念基礎之上的「融合裝」的概念。

 

那麼「華服」長的什麼樣?

 

無論什麼款式,基於他們的思路都無非是加個馬蹄袖,把袖收窄,或加上立領盤扣,或添個補子。

 

回過頭來再說這個朝代嘉年華,在陸續按朝代走秀的過程當中,漢服則確定無疑變成了朝代裝!而最後上場的是滿清胡服,到此完成融合的概念。

 

就如這個韃系所編的連環畫一樣,胡人「雄赳赳」地走在中國歷史的前面,完成對漢人歷史的「取代」。

 

 

他們策劃的「華服」概念就是要完成去漢化的,這是以漢服運動推廣胡服的陰謀與作法。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他們的「華服」概念就是現代胡服。

 

 

再談一下民族觀。

 

在中華民族框架之下,漢人是主體民族,漢文明也是中華文明之主體,此是歷史也是現實。

 

無論按梁起超版本的「首崇滿洲」的「中華民族論」,將漢人置於中華民族的「五分之一」,也無論按其理論繼承者費孝通版本的「多元一體中華民族論」,將漢人置於中華民族的「五十六分之一」,也無論這些理論家基於什麼立場,其初衷為何,皆無法改變前述之歷史與現實。

 

其次談一下歷史觀。

 

做為漢人在歷史觀上,在中華民族論上,我們無法接受其他民族做中華民族的「代表」。

我們也不接受將「歷史沿革」暗示為「取代」的說法。

 

歷史是歷史過程,就如漢人兩次亡國也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樣,其視角是多面的,但漢人有自己的視角與立場。

 

是以漢人反對以壓制漢人、壓制漢文明的手段,站在外來者的立場上解釋「中華民族」。

 

關於朝代嘉年華,觀史可知,蒙古人與滿人當初來到中國,不是來搞嘉年華的,而是殺人越貨,佔領漢土,並在漢人的土地之上建立他們的國家。

 

民族間若和平相處,需尊重歷史!若是其它民族舉辦的文化節,若漢人也是如此作法,是否會得到同樣的認同?

 

漢人歷朝歷代都不反對其它民族穿漢服,相反卻予以支持與鼓勵。隋唐時很多周邊落後民族,皆在漢人的幫助下,主動「削衽曳裾」,如高車國。

倭國更是在隋唐漢人的協助之下,由光腳披帛、沒有文字,連基本的文明要素都不具備的狀態,一躍成為有「大唐氣象」的民族,進入文明世界,成為後來的日本國。

 

但其它民族在穿漢服時,要知道這是漢服,不是自己的服裝 ,不能越殂代皰隨意定義漢服之內涵,更不可「代表」或頂包我們。

 

上一屆就有嘉賓將源於滿清傳統、西式剪裁的旗袍,把這一現代胡服說成是「漢服」。

 

其說法與十幾年前開始的將馬褂胡服指為「唐裝」這一國際笑話是屬同一類的事件,皆為指鹿為馬,堂而皇之地說謊。

 

漢服是漢文明的組成部分!不是其它文明的一部分,這是必須要了解和尊重的。

 

此前因本次主辦方之一,將蒙古服曳撒當漢服推廣成為漢圈的新聞事件,但據節目單來看,此次仍然借用漢服文化周這一平台,以推廣漢服為名搞曳撒胡服騎射。

 

無論北京漢服社團的負責人如何巧舌如簧地將此胡服宣傳為漢服,但皆無法改變曳沙是蒙古胡服之本質。

漢服上衣下裳,標準是「符合禮制,辨得華夷」(朱熹),胡服去掉的正是禮制的約束。

漢服同袍們要知道,並不是長得像漢服就全是漢服,一定要符合禮制。

此次蒙元方陣有人說出場穿的將是漢服短褐,估計與曳撒一樣鑽的都是長得像漢服這個空子!

在服裝上「代表」和頂包主體民族問題上,如果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布里亞特共和國的蒙古族,以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名義推廣蒙古服,俄羅斯人是否會同意?

 

同樣是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生活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系烏德蓋族將他們的民族服裝說成是俄羅斯民族服裝,並代表俄羅斯出現在國際場合,俄羅斯人會贊同嗎?

 

將心比心!不存在所謂非漢族的特殊論,也不應該如此小氣和不仗義,因提防漢人往往會弄巧成拙。

 

另外在穿衣傳統上,異族有異族的作法,漢人有漢人的傳統。異族隨便穿衣,任意改變服裝的形制,那是異族自己的事情。在漢人的歷史上,若漢人胡亂穿衣,則被視作服妖,是作為不祥之事對待((參見正史相關記載)。

 

說到這裡,那麼他們搞「華服」、「國服」、「中華民族服飾」、以漢服名義推廣曳撒等胡服,全為了個去漢化而來。

 

 

如果想推廣其它民族服裝,那麼何必要假借漢服名義?

 

漢人在自己的土地之上,穿自己的民族服裝,其它民族哪來的這麼大的熱情幫助漢人更改服裝設計,創造新的漢服概念,重新定義漢服之內涵?

 

也許只是基於一種思維,漢人不能強,強則對彼不利。

 

 

我們通過這些事件判斷並認為,是有新八旗進入了漢服運動中,並勢圖左右漢服運動。我們高度懷疑北京漢服社團的負責人的民族身份不是漢人!

 

我們認為確實存在韃系資金及人員進入漢服運動的問題。

 

鑒此,我等表達這樣的態度和立場:

 

一、韃系應該立即停止對漢服運動的綁架,對漢服的重新定義以及種種變更漢服內涵的侵犯漢民族感情之行為。

二、我等不反對其它民族穿漢服,但堅決反對其它民族故意隱瞞民族身份組織和操控漢服活動,並進一步做不利於漢服運動的種種宣傳。

三、堅決抵制各種對漢服運動的左右與圖謀,並與任何有韃系色彩偽漢服團體劃清界限。

四、對本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加入蒙元與滿清胡服方陣,有違漢服復興之初衷。眾所周知,漢服是漢人的民族服裝,漢服的文化節理應是以宣傳漢服為主。鑒此,我們堅決抵制西塘漢服文化節加入元清命名的方陣,除非以戴孝壽衣方式。

五、已經決定前往的社團應就胡服方陣事件與主辦方表明立場,並就以「華服」概念取代漢服概念的不光彩作法當面交涉,並表達抗議。

六、經此一事,大家一定要認清,凡是管吃管住,大場面的漢服活動一定要慎重參與,以避免被人利用,幫人站台。對任何對外宣傳的有損漢服概念的作法要堅持給予抵制、及時揭露與批判。

七、在漢服活動周期間,可廣泛與同袍們交流胡服與漢服的區別,正正規規地宣傳漢服,堅持漢人主導。

八、同時鄭重建議同袍不參加也不觀看胡服方陣及曳撒胡服騎射活動。

 

對於此次活動,具體如何演變,我等將密切關注!

 

 

中國民間興漢智庫

夏曆甲午年九月二十日


推薦閱讀:

實用錦囊| 西塘最值得去的top5景點
第一次去西塘玩,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地道小吃推薦?
西塘不大的小鎮,卻有著無數美的回憶
【塵世記】慢游古鎮,品味江南水鄉(西塘篇)

TAG:文化 | 立場 | 漢文化 | 看法 | 西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