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情典故大辭典????第六七卷?? 杜牧尋春?<續>
十年一覺揚州夢
【簡介】本典出自杜牧《遣懷》詩。全詩的內容是杜牧回憶往事之作,詩中突出了他主要在揚州落魄十年,在青樓妓館中醉身於聲色之中的往事。
【出典】杜牧《遣懷》詩:「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①。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②
註:①落魄:指失官失意。楚腰:這名是形容美女身材苗條美麗。楚腰:參見「楚靈細腰」卷。腸斷:形容人極度悲傷。典出《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腸皆寸寸斷」。舞掌輕:形容女子體態非常輕盈。參見「飛燕合德」卷中之「飛燕舞掌」典。②覺:醒悟,覺醒。揚州:即今江蘇省揚州市。青樓:指妓院。薄倖:一作「薄倖」,即薄情。倖,「幸」的異體字。
〖釋義〗杜牧是唐代有名的文人和詩人,丟官後鬱郁不得志,落拓揚州,在揚州狂盪了十年之久,多作青樓之游,以其風流多情而名世,並在青樓妓女們的心目中普遍留下了薄情的印象。針對這件事情,杜牧因作詩用「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句反作自我解嘲。後詩文中常見的「十年一覺揚州夢」、「一覺揚州」、「揚州夢醒」、「十年夢醒」、「夢醒樊川」等等用典均本杜牧此詩句而來,詩文是引用,比喻人從醉身聲色、追逐繁華的名利場中醒悟過來再不去追逐這些事;又「十年一夢揚州」、「三生杜牧」、「小杜薄倖」、「青樓贏得姓名留」等用典亦本杜牧此詩句而來,所言即指杜牧在揚州狂盪十年作青樓之游之事,詩文中引用借來比喻人對往事的回憶,也用來比喻出入於繁華歌舞之地的風流才子及其風流韻事,也泛指人對一個人的愛情不深、缺少實際感情,也指青樓中全是逢場作戲、沒有實際情感;又「薄倖」、「薄倖」二詞亦本此詩句而來,詩文中引用來借指人的薄情,因而「薄倖人」、「薄倖人」這兩條用典即言薄情人;又「青樓」這一用典亦本此詩句而來,詩文中引用,或稱妓院,或稱妓女,因而徑以「青樓妓」、「青樓女」、「青樓女子」以稱妓女。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痴珠慘然高吟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十年一覺揚州夢】宋·黃庭堅《鷓鴣天》詞:「十年一覺揚州夢,為報時人洗眼看」。宋·賀鑄《忍淚吟》詞:「十年一覺揚州夢,雨散雲沈,隔水登臨」。宋·盧祖皋《水龍吟·賦芍藥》詞:「十年一覺揚州春夢,離愁似海」。元·倪贊《雙調·殿前歡》曲:「十年一覺揚州夢,春水如空」。明·文征仲《風入松·戲柬陳以可》詞:「十年一覺揚州夢,還應費,多少相思」。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七:「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人間敗子名」。
【十年一夢揚州路】宋·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宋·周密《眼兒媚》詞:「十年一夢揚州路,空有少年心」。
【十年一夢揚州】宋·周密《聲聲慢·送王聖與次韻》詞:「瓊壺歌月,白髮簪花,十年一夢揚州」。
【十載樊川夢】清·陳維崧《賀新郎·贈徐月士》詞:「十載樊川狂客夢,贏得揚州一覺」。
【十年一夢】宋·姜夔《漢宮秋·次韻稼軒》詞:「揚州十年一夢,俯仰差殊」。宋·吳文英《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詞:「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宋·石延年《平陽代意一篇寄師魯》詩:「十年一夢花空委,依舊山河損桃李」。元·王惲《天上來》詞:「白髮歸來,昆明東冷,十年一夢無蹤」。明·徐有貞《玉連環·臨江仙別體》詞:「月畔盟言非草草,十年一夢堪驚」。明·陳霆《滿庭芳·桂花》詞:「孤芳容易歇,十年一夢,回首俱非」。清·曹三選《水龍吟》詞:「十年一夢江湖遠,解道青山如舊」。清·嚴虞惇《奉和東山對月有懷之作》詩:「十年一夢鬢垂絲,禪榻茶煙事最宜」。清·陳維崧《水龍吟》詞:「奈十年一夢,斷橋上,落葉颼颼」。
【十載一夢】宋·賀鑄《雨中花》詞:「回首揚州,猖狂十載,依然一夢歸來」。
【揚州一夢】宋·晁端禮《雨中花》詞:「豆蔻梢頭,鴛鴦帳里,揚州一夢初醒」。宋·晁補之《虞美人·廣陵留別》詞:「蓬山歸路傍銀台,還是揚州一夢卻驚回」。
【一夢揚州】宋·周密《瑤花慢》詞:「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宋·袁去華《減字木蘭花·梅》詞:「一夢揚州,客里相逢無限愁」。元·石子章《仙侶·八聲甘州·混江龍》曲:「十年往事,也曾一夢到揚州」。郁達夫《春江感舊》詩:「一夢揚州憐杜牧,廿年辛苦憶蘇卿」。
【十年夢】宋·秦觀《滿庭芳》詞:「荳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宋·胡銓《到瓊州和李參政》詩:「行止非人十年夢,廢興有命一浮家」。明·高啟《石州慢·春思》詞:「辭鶯謝燕,十年夢斷青樓,情隨柳絮猶縈惹」。清·顧廣圻《虞美人》詞:「十年夢到揚州短,今夜腸偏斷」。
【十載夢】宋·鄭熏初《八六子》詞:「念十載流夢覺,滿身花影人扶,舊曾暗游」。
【揚州夢】宋·趙希邁《八聲甘州·竹西懷古》詞:「錦纜殘香在否?枉被白鷗猜,千古揚州夢,一覺庭槐」。明·高啟《和遜庵效香奩體》詩:「揚州夢斷十三年,底事猶存未了緣」。清·浩歌子《螢窗異草·溫玉》:「玉謂之曰:『苧蘿村即此已是,君豈忘揚州之夢耶?』」清·朱彝尊《渡江雲·重過許氏園亭懷歌者王楚雲》詞:「愁中,而今杜牧,鬢染霜花,剩揚州舊夢」。清·黃景仁《感舊》詩:「匆匆覺得揚州夢,檢點閑愁在鬢華」。又《廣陵雜詩》詩:「不作揚州夢,時因載酒過」。梁溪司香舊尉《海上塵天影》第五五回:「離亭燕作揚州夢,難忘海上之盟」。
【夢揚州】宋·秦觀《夢揚州》詞:「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清·塞爾赫《白芍藥》詩:「風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清·吳文驎《望海潮·賞梅》詞:「三生杜牧,夢憶揚州」。清·陳榮傑《浣溪沙》詞:「鶯歌溜日曉風柔,賣花聲里夢揚州」。
【青樓夢】宋·姜夔《揚州慢》詞:「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梢頭,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元·梁曾《木蘭花慢·西湖送春》詞:「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清·宣鼎《夜雨秋燈錄·虎阜名名姝與榕城生逸事》:「遂痛哭而去,終身不復作青樓夢雲」。
【十年一覺】阮朗有《十年一覺香港夢》為題之小說。
【揚州一覺】清·陳維崧《賀新郎·贈徐月士》詞:「十載樊川狂客夢,贏得揚州一覺」。
【揚州夢覺】宋·吳文英《夜遊宮》詞:「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宋·歐陽澈《重遊寥陽洞庭有感》詩:「武陵歸去嘆年華,揚州夢覺江波遠」。明·莫雲卿《虞美人》詞:「揚州夢覺人何處?一霎巫山雨」。清·徐元正《廣陵懷古》詩:「東閣詩成何水部?揚州夢覺杜樊川」。
【夢覺揚州】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五回:「看官聽著,痴珠看破從負了媚娘,這七八年夢覺揚州,錦瑟犀箆,概同班扇」。
【一覺揚州】宋·賀鑄《憶仙姿》詞:「豪縱,豪縱,一覺揚州春夢」。明·沈謙《風流子》詞:「繁華銷磨盡三年,真薄倖,一覺揚州」。
【十載揚州】宋·劉天迪《齊天樂》詞:「十載揚州,夢回前事楚雲遠」。
【十年揚州】宋·辛棄疾《鷓鴣天》詞:「眉黛斂,眉波流,十年薄倖謾揚州」。
【小杜揚州】清·陳森《品花寶鑒》第四一回:「青衫偎倚,今番小杜揚州」。
【揚州杜牧】明·沈謙《探春慢》詞:「一樹瓊花,二分明月,揚州自古佳麗,杜牧曾游」。清·黃景仁《蝶戀花》詞:「我是揚州狂杜牧,似水閑情佔得煙花目」。柳亞子《解珮令·題竹垞詞……》詞:「揚州杜牧,小園庾信,哭窮途步兵差近」。
【十年夢醒】清·慕真山人《青樓夢》第三五回:「十年夢醒,摧殘杜牧之魂」。
【揚州夢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二位看俺打份罷,道人醒了揚州夢」。清·曹寅《春晶感懷》詩:「傷心人醒揚州夢,前日風吹易水城」。
【夢醒樊川】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和張少卿題虎阜寺壁絕句並序》:「茲又聞夢醒樊川,依然薄倖,則一寸眉峰,更不知愁添幾許矣」。杜牧自號樊川,故稱,下同。
【十年樊川】清·朱彝尊《摸魚子》詞:「十年鏡里樊川雪,空裊茶煙千縷」。
【十年落魄】元·張可久《中呂·賣花聲·〈客況〉》曲:「十年落魄江濱客,幾度雷轟薦福碑,男兒未遇暗傷情」。
【杜牧銷魂】柳亞子《本事四首次韻和秋葉》詩:「從來杜牧銷魂慣,肯信王昌放膽粗」。
【十載狂杜牧】柳亞子《榴園宴集紀事》詩:「十載罪言狂杜牧,酒悲流涕哭湖漘」。
【杜樊川疏狂】清·陳球《燕山外史》卷五:「杜樊川逸致疏狂,逢花邀賞」。
【杜記室之狂】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五回:「碧血招魂,近有鮑參軍之痛;青衫落魄,原無杜記室之狂」。
【杜牧之狂】蘇同《無恥奴》第一集第一回:「蘇秦金盡,阮籍途窮,揚州杜牧之狂,太白西川之痛」。柳亞子《用田天梅韻寄季平武林》詩:「無恙劉三在,狂如杜牧之」。
【杜牧狂】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杜牧年來狂勝昔,只應低首縷金裙」。
【牧之狂】宋·張炎《南樓令》詞:「憶昔著時歌舞地,誰得似牧之狂」。
【三生杜】明·祝允明《一剪梅》詞:「愛殺三生杜舍人,竊玉情腸,擲果風神」。又《鷓鴣天·白扇和韻》詞:「夢想三生杜紫薇,輕羅銀燭閃寒輝。」
【三生杜牧】宋·姜夔《琵琶仙》詞:「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清·陳維崧《大酺·七夕坐客大合樂》詞:「誰知道,三生杜牧,前度劉郎,重來還到聽歌處」。清·趙翼《紅橋》詩:「三生杜牧曾游處,前度劉郎再到年」。清·宋牧仲《讀高念東先生瓊花觀詩因懷廣陵舊遊即席聯句》詩:「萬事揚州成舊夢,三生杜牧失前身」。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吳門張少卿花燭詞並序》:「斷三生杜牧之物,名流傾倒;作一夕秦宮之夢,我輩勾留」。梁溪司香舊尉《海上塵天影》第二九回:「犀心透骨,三生杜牧之魂;雞舌含春,一覺遊仙之夢」。
【杜牧三生】明·吳易《春從天上來》詞:「韋郎兩世,杜牧三生」。清·陸嘉淑《蕪城感舊》詩:「劉郎前度身猶在,杜牧三生事惘然」。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三三回:「杜牧三生,韋皋再世,白髮添多少」。
【三生杜牧之】宋·黃庭堅《廣陵春早》詩:「春風十里珠簾卷,髣佛三生杜牧之」。宋·姜夔《鷓鴣天·十六夜出》詞:「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
【贏得青樓薄倖名】宋·秦觀《滿庭芳》詞:「香囊睹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康按:青樓,1986年7月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之明·詹詹外史《情史·秦少游》引此詞作「秦樓」。
【贏得青樓薄倖名】宋·琴操《滿庭芳》詞:「暗解香囊,謾贏得青樓薄倖名狂」。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便似攪絕黑海那些饑寒的病,也則是贏得青樓薄倖名」。
【贏得秦樓薄倖名】見前[贏得青樓薄倖名]條下引文中按語。
【青樓贏得姓名留】元·湯式《新水令·送王姬往錢塘》曲:「不是找愁紅怨紫,青樓贏得姓名留」。
【牧之青樓】清·陳維崧《渡江雲·揚州感舊》詞:「牧之已老青樓換,重經過,帽側檐斜」。
【薄倖樊川】清·陳維崧《夢揚州·蘧庵先生久客維揚詞以寄懷》詞:「薄倖樊川,贏得一夢青樓」。
【薄倖杜牧】梁溪司香舊尉《海上塵天影·題詞》:「悲懷難遣元才子,薄倖差強杜牧之」。
【杜牧薄倖】清·鄒弢《青樓夢·序》:「或謂:香山憶妓,究屬荒嬉;杜牧登樓,亦譏薄倖」。
【小杜薄倖】清·秦潢《金縷曲·揚州懷古》詞:「一自風流傳小杜,寥落青樓無主,問薄倖幾人輕許?」
【揚州薄倖】清·陳維崧《五彩結同心》詞:「記得當初,揚州薄倖,有人同作樊川」。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馬雙珠小傳》:「朱樓月墮,誓懺揚州薄倖身。」
【青樓薄倖】清·邱心如《筆生花》第二0回:「贏得青樓稱薄倖,又教閨閣怨無情」。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珠妓殉情》:「嗚呼!九娘能以身殉情,亦可一洗青樓薄倖之丑」。吳建國《新拍案驚奇·〈生綃剪〉卷五》:「老尼,今日才信我的話,青樓薄倖,從來如此,你卻著迷」。
【青樓薄倖】宋·張先《少年游》詞:「青樓薄倖何時見,細說與這忡忡」。
【薄倖】明·馮夢龍《桂枝兒·耐心》曲:「錦文織就,薄倖回顧」。明·桂華《水調歌頭》詞:「恨殺金夫薄倖,愁絕錦文織怨」。明·無名氏《綉襦記》第二四齣:「那書生薄倖,又不曾花燭結婚姻,卻為何恁般執性」。清·葉稚斐《琥珀匙》第一一出:「千秋寧傳薄倖名,怎便把雙親眼冷?只圖著熱守私情」清·浩歌子《螢窗異草·於成璧》:「女似不悅,以袖揮之曰:『子如不思,豈無他士,誰復念汝薄倖也』。」
【薄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及至男人家喪了妻子,卻又憑他續弦再娶,置妾買婢,……並沒人道他薄倖負心」。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九一回:「次日,孟沂告別,美人贈以卧獅玉鎮紙一枚,且說道:『無情頻來,勿效薄倖郎也』。」清·陳球《燕山外史》卷三:「莫嫌女子善懷,只恐男兒薄倖」。
【薄倖人】1994年3月6日《中國檢察報·張良奎〈妒奸疑案〉》:「屈大娘初尚抵賴,如玉做了佐證,才供稱因不願見薄倖人與他人成就花燭,那日深夜從露台越過朱宅,趁淑貞睡熟將她殺死」。
【薄倖人】宋·朱淑真《初夏》詩:「待封一
【青樓妓】唐·李白《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詩:「對舞青桉妓,雙鬢白玉童」。
【青樓女】此俗語中多見,例略,今存目於此。
【青樓女子】同前。
【青樓】南朝·梁·劉邈《萬山見採桑人》詩:「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唐·溫庭筠《塞寒行》詩:「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宋·秦觀《虞美人》詞:「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宋·晏幾道《生查子》詞:「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二:「(孫富)生性風流,慣向青樓買笑,紅粉追歡」。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姬蹙然斂衽,跪曰:『妾故某翰林之寵婢也,翰林將歿,度夫人必不相容,慮或鬻入青樓,乃先遣出』。」 清·李漁《慎鸞交·席捲》:「華郎的心腸雖好,只怕他父親到底執意,不容我輩青樓」。清·陶貞懷《天雨花》第二回:「虔婆接了來稱謝,四個青樓悶悶昏」。《「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妙蓮告花界書〉》:「惟我青樓一無舉動,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幾條辦法,勸告我全國花界同胞」。
荳蔻梢頭二月初
【簡介】本典出自杜牧的《贈別二首》詩一。這是杜牧贈給揚州的一個相好的美麗的少女而作的。全詩用鋪張比喻的手法描寫這個美女當時正是青春年少及其迷人的美貌。
【出典】杜牧《贈別二首》詩一:「娉娉褭褭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①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盡不如。」②
註:①娉娉褭褭:猶「娉娉裊裊」。褭,乃「裊」的異體字。形容身材苗條而非常柔軟而美麗的樣子。娉,美麗。褭,纖長柔美的樣子,音與「鳥」同。荳蔻句:用正當時的二月豆蔻花來形容這個美女風華正茂的妙齡。荳蔻,亦作「豆蔻」,俗稱「白豆蔻」、「圓豆蔻」,一名草果,常綠草木,高丈許,初夏開花,花呈淡黃色。秋季結實,產嶺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開的花(約二月間,即苞蕾)稱含胎花,以其形如懷孕之少婦之身,故詩文中常以之借喻美麗的少女,杜牧在詩中即取此意。荳,「豆」的異體字。梢頭:指花的末梢、頂尖。②春風以下二句:意即即憑藉春風將十多里長的揚州路的珠簾全部吹捲起來,看盡那些珠簾內的閨中小姐們都比不上她的美麗。揚州:即今江蘇揚州市。
〖釋義〗①杜牧在詩中用「娉娉褭褭十三餘」一句來描寫心上之美女身容之美。後詩文中常見的「娉娉嬝嬝十三餘」、「娉娉嫋嫋十三餘」、「婷婷嫋嫋十三餘」這些用典均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藉以稱讚所指之美女年輕而身容極美;又常見的「婷婷嬝嬝」、「娉娉嫋嫋」、「裊裊婷婷」等用詞均本「娉娉褭褭」而來,「嬝」「嫋」二字是「褭」字的異體字,但引用時又省作「褭娉」或「裊娉」;或將此片語分成兩個片語來引用,如「娉娉」、「裊裊」等就是,但引用時「裊裊」又作「嬝嬝」、「褭褭」、「嫋嫋」、「婹嫋」、「婹嬝」、「婹褭」、「婹
【娉娉嫋嫋十三餘】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詞:「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春未透,花枝瘦」。
【婷婷嫋嫋十三餘】婷婷,義同「娉娉」。明·易震吉《沁園春·詠十四樓序》:「不羨竹西歌次古揚州,用杜牧詩『婷婷嫋嫋十三餘』句也」。
【娉娉嬝嬝十三餘】清·陳森《品花寶鑒》第三五回:「子玉飛出一句是:『娉娉嬝嬝十三餘』。」康按:餘,房日晣、路維華校點本作「余」。
【娉娉嬝嬝十三餘】見前[娉娉嬝嬝十三餘]條下引文。康按:余,當是「餘」字之誤。《簡化字總表》中,凡剩餘之意的「餘」字,未簡作「余」,當今人書寫或某些出版物,凡遇此意之字,常作「余」,實誤!
【娉娉嬝嬝】宋·趙師俠《好事近·垂絲海棠》詞:「娉娉嬝嬝倚東風,柔媚忍摘」。
【娉娉嫋嫋】宋·姜夔《虞美人·賦牡丹》詞:「娉娉嫋嫋教誰惜?空壓紗巾側」。
【嫋嫋娉娉】宋·陸遊《豆葉黃》詞:「嫋嫋娉娉不自持,曉妝遲,畫得蛾眉勝舊時」。
【娉娉裊裊】宋·陳師道《木蘭花減字》詞:「娉娉裊裊,芍藥枝頭紅玉小;舞袖遲遲,心到郎邊客已知。」清·朱彝尊《金縷曲·水仙花禁用湘妃、漢女、洛神事》詞:「對冷艷,娉娉裊裊」。
【婷娉裊裊】吟梅主人《蘭花夢》第十七回:「見房裡走出一個人來,婷娉裊裊,走路頗有風騷」。
【婷婷裊裊】蘇同《無恥奴》第三集第一一回:「靜波連忙放下算盤,起身迎接,恰好那少婦輕移蓮步婷婷裊裊的步將進來」。
【裊裊婷婷】宋·李清照《浪淘沙》詞:「裊裊婷婷何樣似?一縷輕雲」。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寶玉早已看見了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兒,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見禮」。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早聞屏後一陣環佩之聲,髻雲高擁,鬟鳳低垂,裊裊婷婷,含笑迎將出來」。又第五二回:「只因父母早亡,流落在煙花行院,歌衫舞扇,也學些裊裊婷婷,月夕花晨,總不免凄凄楚楚」。又「看你裊裊婷婷,對著這露葉楓枝更可人」。清·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七三回「忽見有一少年女郎,裊裊婷婷的走將過向帝請安」。茅盾《子夜》三:「交際花徐曼麗女土赤著一雙腳,裊裊婷婷站在一張彈子檯上跳舞」。蘇同《無恥奴》第三集第十六回:「那女人裊裊婷婷走下車來,看了邵梓玉一眼就進去了」。鍾毓龍《上古神話演義》第四三回:「走起路來裊裊婷婷,以為美觀」。《皇宮秘聞·漢武帝金屋藏嬌後宮烏煙瘴氣》:「他看到,眼前這個衛子夫淡妝素服,眉黛緊鎖,裊裊婷婷,悲悲切切,風韻倍加動人」。1997年8、9二期合刊本《當代警察·唐湘〈追捕·曲盡千里到貴陽〉》:「上午11點,黑牡丹打扮得花枝招展,裊裊婷婷地鑽進了出租小車」。2000年5月24日《湖南日報·鄒莉莉〈水鄉女子〉》:「溫軟豐腴的肌膚碧水般盈盈,裊裊婷婷的體態似小河流韻」。
【嬝嬝婷婷】清·蔡東藩《元史演義》第一回:「內有一輛黑車,坐著一位齊齊整整嬝嬝婷婷的美人兒」。
【褭褭婷婷】《漢語大詞典》收有「褭褭婷婷」詞目,下不見錄有書證,有注語云:「亦作『裊裊亭亭』、『裊裊婷婷』」。
【嫋嫋婷婷】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至於腳小,更沒好處,嫋嫋婷婷的一步路也走不來」。
【婷婷嫋嫋】明·瞿佑《剪燈新話·牡丹燈記》:「一美人隨後,年約十七八,紅裙翠袖,婷婷嫋嫋,迤邐投西而去」。
【嫋嫋亭亭】亭,「婷」字之省。清·曹寅《南軒種竹》詩:「水文簾外立晴畫,嫋嫋亭亭三十竿」。
【裊裊亭亭】元·張可久《折桂令·酒邊分得卿字韻》曲:「風負韻韻,裊裊亭亭」。清·陳裴之《香畹樓憶語》:「記茲裊裊亭亭,又何能當此煎迫哉」。
【亭亭裊裊】清·蔡東藩《後漢演義》第二四回:「女年尚只十三,……後來漸漸長成,越加頎晰,……身長七尺二寸,亭亭玉立,裊裊花姿」。
清·曾樸《孽海花》第九回:「頓時見姑娘臉上呆一呆,就嫋嫋婷婷的走到東邊桌子上」。
【裊裊娜娜】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從那裡與素姐並了香肩,裊裊娜娜,象白牡丹一樣冉冉而來」。1995年11月14日《文化時報·袁國基〈笛聲〉》:「裊裊娜娜,霧靄中又傳來了綿遠的笛聲,此時聽它,遠不是深秋聽簫管的愁緒」。
【嬝嬝娜娜】明·鄧志謨《呂純陽得道》第一二回:「嬝嬝娜娜湘妃鼓瑟」。
【娉娉嬝娜】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卷四:「身子不長不短,娉娉嬝娜,體態十分妖嬈」。
【娉娉】宋·秦觀《春日雜興》詩:「娉娉弱絮墮,圉圉文魴馳」。
【嬝嬝】唐·張祜《櫻桃》詩:「斜日庭前風嬝嬝,碧由千片漏紅珠」。明·陳洪綬《菩薩蠻》詞:「秋風嬝嬝飄梧葉,博山爐里沉香熱」。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卷一:「貌團似一朵花,身嬝嬝如一枝柳」。清·汪懋麟《眼兒媚·水邊》詞:「鞋兒腳上剛三寸,嬝嬝玉奴妝」。
【裊裊】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唐·杜甫《絕句漫興》詩:「隔戶楊柳弱裊裊」。又《示獠奴阿遐》詩:「竹竿裊裊細泉分」。又《猿》詩:「裊裊啼虛壁。」唐·溫庭筠《台城曉朝曲》詩:「裊裊浮航金畫龍」。宋·蘇軾《赤壁賦》:「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又《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詩:「爐煙裊裊十里香」。朱松《書室述懷奉寄表兄》詩:「縈夢爐香裊裊清」。茅盾《動搖》六:「在緊張的空氣中,孫舞陽的嬌軟的聲浪,也顯得格外裊裊」。惠萬安《驚魂的黑紗巾·〈浴場浮屍〉九》:「她回眸一笑,飄飄裊裊地走遠了」。
【褭褭】清·黃節《春夜與菑叟過小素梅閣聽曲》詩:「褭褭春幡原曩見,深深簾燭又宵來」。
【嫋嫋】晉·左思《吳都賦》:「藹藹翠幄,嫋嫋素女」。康按:嫋嫋,一本作「裊裊」。宋·陸遊《醉落魄》詞:「三更冷翠霑衣濕,嫋嫋菱歌,催落半川月」。元·黃子行《花心動·落梅》詞:「嫋嫋余香未歇,空悵
望,音塵兩眉愁絕」。明·易震吉《沁園春·輕煙》詞:「楊柳樓頭,嫋嫋牽情」。
【娉婷】唐·白居易《昭君怨》詩:「明妃風貌最娉婷」。宋·陳師道《放歌行》詩:「春風永巷閉娉婷」。
【婷婷】宋·陳師道《黃梅》詩:「冉冉梢頭綠,婷婷花下人」。
【婹嫋】婹,音yao,纖美貌。明·梁辰魚《綿纏道·九日雨花台別陳文姝》曲:「似石城當年莫愁,婹嫋更溫柔」。
【褭娉】《漢語大詞典》「褭娉」條下書證引郭沫若《文藝論集續集·我們的文化》:「為你這對可愛的三寸金蓮已經準備下三千丈長的裹腳布,讓你再去裹小一些,好走得再褭娉一點」。康按:下有注語云:「亦作『裊娉』。」
【裊娉】見前[褭娉]條下引文。
【婹嬝】明·梁辰魚《忒忒令·秋日別情》曲:「記初見在春風綉筵,又驀遇在夜香深院,花枝婹嬝似趁風兒顫」。
【婹褭】唐·李賀《惱公詩》詩:「陂陁梳碧梧,婹褭帶金蟲」。
【婹
〖釋義〗②杜牧詩中有「豆蔻梢頭二月初」句,是用二月初尚未開苞蕾的豆蔻花來比喻心中的那位才十三歲尚未成年的美女。後詩文中常見的「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梢頭」、「豆蔻年華」、「豆蔻」等用典均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通指的十三、十四歲時的少女,但多用作美麗迷人的少女的通指,而古典小說中也以「豆蔻梢頭」等用典等用典美稱少女剛剛發育而隆起的雙乳及乳頭,凡此種種用意均隨引文而異。
【豆蔻梢頭二月初】宋·陳師道《南鄉子》詞:「嫋嫋破瓜余,豆蔻梢頭二朋初」。清·王韜《後聊齋志異·窅娘再世》:「生探手女懷,撫摩雙乳,光潤圓綻,迥異尋常,生曰『此豆蔻梢頭二月初也』。」
【豆蔻花梢二月初】宋·蘇軾《南鄉子·集句》詞:「冶葉倡條偏相識,爭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豆蔻梢頭二月】宋·仇遠《西江月》詞:「荳蔻梢頭二月,杜鵑枝上三更」。
【豆蔻梢頭】明·吳綃《一斛珠·歌妓》詞:「容華南國如伊少,豆蔻梢頭,似柳腰肢小」。明·陳子龍《天仙子·春夜》詞:「豆蔻梢頭春尚瘦,雲膩暖、金燈下溜」。清·宣鼎《夜雨秋燈錄·記紫蓉女錄事逸事奇逢》:「悅李鄉蓉女校書,因與定情,豆蔻梢頭,不知春風幾度」。清·宋征璧《醉花陰·擬艷》詞:「豆蔻梢頭花半吐,蘭畔微微雨」。清·王韜《後聊齋志異·凌波女史》:「探手入女懷,豆蔻梢頭,含香初綻」。又《三十六鴛鴦》:「豆蔻梢頭見,初知竟綺羅」。傅桂香《念奴嬌·灤陽懷古》詞:「誰惜豆蔻梢頭,寒窗幽夢,嘆息關山月」。
【荳蔻梢頭】宋·晁端禮《雨中花》詞:「荳蔻梢頭,鴛鴦帳里,揚州一夢初醒」。宋·秦觀《滿庭芳》詞:「荳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反映堪驚」。
【豆蔻梢】宋·陸遊《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牢鎖春風豆蔻梢,可人還似不勝嬌」。清·王韜《後聊齋志異·申江十美》:「十分嫵媚十分嬌,一點春含豆蔻梢」。
【豆蔻年華】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1997年4月27日《家村金融報·年齡稱謂趣談》:「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謂名目繁多,雅緻有趣,……13歲,女,豆蔻年華」。1995年9、10月號《楚風·東方一龍〈詩劍奇緣〉》:「且郡主年方十五、六豆蔻年華,青春初展,而用之已年過三十矣」。1999年5月7日《大眾衛生報·陳曦〈相悅五十載,悠悠一世情〉》:「照片中的祖母,正值十八歲豆蔻年華,潔白的婚紗從她的頭頂上一瀉而下,如同一道白色縹緲的瀑布。」
【荳蔻年華】柳亞子《次韻和費織女即寄莘溪》詩「荳蔻年華芳訊逗,芙蓉顏色遠山低」。
【豆寇年華】陳青雲《陰陽浪子》三:「第七天,進書房的卻是一個豆寇年華的少女」。康按:寇,乃「蔻」字之誤,「寇」與「蔻」二字同音或因此致誤。
【豆蔻】明·許自昌《水滸記·聯姻》:「擁鴛衾夢繞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憐」。明·張紅橋《念奴嬌》詞:「漫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五回:「雖然豆蔻含胞苞,後必定芙蓉出色」。明·佚名《明珠緣》第一四回:「玉液初溶,豆蔻半含仙掌露;香尖半吐,丁香微結助情無」。清·蒲松齡《為螽斯與孫咸吉啟》:「霜欄冬青,結同心於豆蔻」。清·王韜《後聊齋志異·魏月波》:「彼姝者子,綺年二九,正屬妙齡,惟是摩弄酥胸,已寬豆蔻」。又《二十四花史》:「韓娥歌韻動梁塵,小極直憐豆蔻身」。
【荳蔻】宋·呂渭老《撲蝴蝶近》詞:「十年夢裡嬋娟,二月花中荳蔻,春風為誰依舊」。宋·姜夔《揚州慢·淮左右名都》詞「縱荳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情深」。荳,一本作「豆」。
【荳蔲】蔲,同「蔻」。唐·李群玉《送魏珪覲省》詩:「荳蔲花入般,鷓鴣啼送客」。清·蒲松齡《又與鄒平張啟》:「遂使魚水深情,永結枝頭荳蔲」。
〖釋義〗③杜牧在詩中用「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盡不如」二句寫出了他所贈詩的那位美麗的少女美麗得是整個揚州路上絕無僅有,既寫出了人情,又突出了揚州的景緻,情景交融,恰到好處。後詩文中常見的「珠簾十里揚州路」等用典均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借作形容美女之姿容艷麗到極點的用詞,以致當地人無與倫比;也用作形容花卉的艷麗無比、珠簾之精緻的狀美之詞,但多用作描寫揚州之景緻十分迷人的典實;又詩文中常見的「十里東風」、「東風十里」、「春風十里」、「十里春風」、「春風」這些用典亦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或指楊柳佔地面積很大、路線很長,也用來形容歌舞淫樂的迷人場景及其男女之間的私情和歡愛、性愛的借指,也以「春風」形容人的喜悅的表情,如此種種用意均隨引文而異。
【揚州十里珠簾捲】宋·吳潛《賀新郎》詞:「揚州十里珠簾捲,想桃根桃葉,依稀舊家庭院」。捲,「卷」的異體字。宋·汪夢斗《踏莎行·賀宗人熙甫赴任》詞:「綠袍不是嫦娥剪,紅樓十里古揚州,無人為把珠簾捲」。
【春風十里珠簾卷】宋·黃庭堅《廣陵春早》詩:「春風十里珠簾卷,髣佛三生杜牧之」。
【十里珠簾盡卷】《中國古代十大孤本小說集·金谷懷春》:「十里珠簾盡卷,人在末陽殿,仕女乘鸞,寬衣素練」。
【十二珠簾卷】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五回:「微雨驚秋,殘雲送暑,十二珠簾都卷」。《海外藏中國古代十大孤本·〈生花夢〉第二回》:「指凍頻拋湘管,欲蔽寒□,十二珠簾未卷」。
【捲盡珠簾】宋·汪存《步蟾宮》詞:「棹雙槳浪平煙暖,揚州十里小桃紅,盡捲上珠簾一半」。
【十里珠簾】宋·張良臣《賦》詩:「傷心明月揚州路,十里珠簾蕙草寒」。宋·秦觀《鮮於子駿使君生日》詩:「兩行分密燭,十里上珠簾」。明·錢謙益《廣陵鄭超宗圃中忽放牡丹一枝……》詩:「十里珠簾廻東賞,萬花紅燭換風光」。清·陳森《品花寶鑒》第一回:「玉郎偶駕羊車出,十里珠簾盡上鉤」。清·宋樂《蘇台柳枝詞》詩:「十里珠簾映碧流,絲絲金線拂船頭」。徐育民、趙慧文《歷代名家詞賞析·徐君寶妻〈滿庭芳〉詞》:「綠窗珠戶,十里爛銀鉤」。註:「十里爛銀鉤,等於說『十里珠簾』。爛銀鉤,燦爛的銀制鉤」。
【珠簾十里】宋·高似孫《金人捧露盤》詞:「占何遜杜牧風流,瓊花紅葉十里遨頭」。宋·閻才元《贈揚州郡帥郭侯》詩:「迷樓九曲爛如畫,珠簾十里半上鉤」。宋·劉宰《北固山望揚州懷古》詩:「試乘綠漲三篙水,要見珠簾十里樓」。清·宣鼎《夜雨秋燈錄·虎阜名姝與榕城生逸事》:「珠簾十里,簫鼓三更,入其中者鮮不目迷心醉」。
【揚州十里】宋·劉天迪《一萼紅·夜聞南婦哭北夫》詞:「堪嘆揚州十里,甚但是條冶葉,不省春殘」。宋·汪存《步蟾宮》詞:「棹雙槳浪平煙暖,揚州十里小紅樓,盡捲上珠簾一半」。宋·呂渭老《思佳客》詞:「曾醉揚州十里樓,竹西歌吹至今愁」。宋·劉褒《水龍吟》詞:「恍揚州十里,三年夢覺,捲珠箔映青瑣」。
【十里揚州】宋·姜夔《琵琶仙》詞:「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宋·曾協《點絳唇·汪女馬置酒請賦芍藥》詞:「亂疊香羅,玉纖微把燕支汙,靚妝無數,十里揚州路」。又《酹江月·詠芍藥》詞:「十里揚州應費了,多少春工妝飾」。宋·汪夢斗《踏莎行·賀宗人熙甫赴任》詞:「綠袍不是嫦娥剪,紅樓十里古揚州,無人為把珠簾捲」。宋·張孝祥《柳梢青》詞:「花邊三閭建康春,風前十里揚州夢」。
【春風十里】宋·秦觀《八六子》詞:「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宋·姜夔《揚州慢》詞:「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宋·賀鑄《減字浣溪紗》詞:「夢想西施輦路邊,玉鞍驕馬小輜駢,春風十里斗嬋娟」。又《第一花》詞:「豆蔻梢頭莫漫誇,春風十里舊繁華」。宋·楊冠卿《失調名》詞:「春風十里簾幕,香靄小紅樓」。明·易震吉《臨江仙》詞:「春風十里杏花齊,臨岐雄逸騎,顧影一驕嘶」。清·鄒弢《青樓夢·序》:「春風十里,簾前停鸚鵡之車」。
【十里春風】宋·趙長卿《臨江仙·楊柳》詞:「十里春風楊柳路,年年帶雨披雲,柔條萬縷不勝情」。宋·劉過《六州歌頭》詞:「鎮長淮一都會,古揚州昇平日,珠簾十里春風小紅樓」。宋·趙長卿《行香子·馬士有感》詞:「驕馬花驄,柳陌徑從,小春天十里和風」。明·葉紈紈《玉蝴蝶·感春》詞:「煙嫋雲流,十里春風消瘦,酒殢花憂」。清·鄭板橋《濰縣竹枝詞》詩:「老夫欲種菩提樹,十里春風花作城」。
【東風十里】清·章靜宜《汴梁行》詩:「東風十里覆長堤,萬樹行條各向西」。
【十里東風】宋·秦觀《望海潮》詞:「花發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宋·施岳《蘭陵王》詞:「十里東風正無力,西湖路咫尺」。明·劉基《燭影搖紅·簾》詞:「曾記揚州紅樓,十里東風軟」。
【春風】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到如今懊喪無所知,想天公有安排我處,可不道呂望嚴公自千古,這便算我的春風一度」。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四:「沈洪來日原與小叚名有情,那時……草草合歡,也當春風一度」。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五回:「不料碧桃竟禁得起春風一度,而且曲盡嫵媚之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一雙尖生生的手兒,一對小可可的腳兒,雖然是個家常的裝束,卻是滿面春風,周身大雅」。清·陳端生《再生緣》第七二回:「一個兒頃刻春風生粉頰,一個兒頓時喜上眉峰」。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見她神態自如,滿面春風,」。許嘯天《唐宮情史》第四四回:「第二天公主拿明珠白玉賞給那領路侍女,侍女這時經馮小寶和她春風一度後,只覺得其味無窮」。
玉人何處教吹簫
【簡介】本典出自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
【出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陰陰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木凋。①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教吹簫」。②
註:①揚州:即今江蘇揚州市。二十四橋:古代名勝,亦為古揚州的奇景,在今江蘇省江都縣的西門外,相傳連有二十四橋,並且每座橋都是當時的城門坊市。《方輿勝覽》謂隋代已有二十四橋,並以城門坊市為名。宋·韓令坤筑州城,別立橋樑。然二十四橋於今無存。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揚州在康時最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最西濁河茶園橋……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次東水門,東出有山光橋,……皆在今州城西門外」。系揚州城西門自濁河茶園橋起東至山光橋止沿途所有的橋。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岡西錄》則認為「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葯橋,在熙春台後。……《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橋,二說皆非」。② 玉人:參見「蕭史弄玉」卷。這兒用這個典故來比喻揚州歌樓妓院中女子們吹簫彈琴的繁華情景。
〖釋義〗杜牧在詩中用「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句來描述揚州極其繁華、熱鬧的情景。後詩文中常見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用典均本此詩句而來,詩文中引用,常用作懷念愛人及其友人以及用作詠寫揚州風物景緻及歌舞繁華的典實;亦以「二十四橋」這一地名為歌舞繁華之地的借指,但引用時又作「廿四橋」、「卄四橋」,省作「廿橋」,因受杜牧這一詩句的影響,故又稱作「吹簫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宋·賀鑄《晚雲高·太平時》詞:「二十四橋明月夜,弭蘭橈,玉人何處教吹簫,可憐宵」。顧隨《陟山觀海游春記》卷下第二折:「(末作吟詩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明月,玉人何處吹簫】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卷二:「自已父母,且不能顧,別人兒女,誰肯收留,可惜這:二十四橋明月,玉人何處吹簫」。
【玉人何處教吹簫】清·李漁《憐香伴·閨和》:「莫不是玉人何處教吹簫,莫是是嫦娥應悔愉靈藥」。清·慕真山人《青樓夢》第三回:「綠綺聲中酒半消,玉人何處教吹簫」。顧隨《陟山觀海游春記》卷下第二折:「你道是:玉人何處教吹簫,空回首煙波廿四橋」。
【玉人何處吹簫】元·康進之《梁山泊黑旋風負荊》第三折:「則俺那周瓊姬,你可什麼王子喬,玉人何處吹簫」。元·張可久《黃鐘·人月圓·〈春日湖上〉》曲:「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元·狄君厚《雙調·夜行船·〈揚州憶舊〉》曲:「憶惜揚州廿四橋,玉人何處也吹簫」。明·文征仲《風入松·行春橋看月》詞:「山高月小,玉人何處吹簫」。明·楊慎《慶春澤·安寧元夕》詞:「嘆他鄉異節,回首魂銷,今夜相思,玉人何處吹簫」。《續金瓶梅》第二九回:「東去伯勞西去燕,玉人何處憶吹簫。」
【月下吹簫】宋·秦觀《紀夢答劉全美》詩:「娟娟二十四橋月,月下吹簫聊爾耳」。
【吹簫玉人】元·徐再思《雙調·賣花聲》曲:「樓台如故,教吹簫玉人何處」。
【吹簫揚州】元·不忽木《仙侶·點絳唇·〈辭朝〉》曲:「飲遍金山月滿舟,那其間潮來正悠悠,船開在當溜,卧,吹簫到揚州」。
【二十四橋】宋·周邦彥《玉樓春·惆悵》詞:「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橋歌舞地」。宋·姜夔《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宋·陳允平《后土廟》詩:「崐侖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宋·謝翱《瓊花引》詩:「酒香浮春露泥泥,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明·王世貞《廣陵訪周公瑕不遇》詩:「二十四橋歌吹遍,不知何處覓周郎」。清·朱彝尊《沁園春·送葉元禮之真州》詞:「遊子何處?迤邐雷塘,二十四橋」。
【二四橋】吟梅主人《蘭花夢》第四六回:「玉人今夜歸何處?明月空留二四橋」。
【廿四橋】廿,音nian,亦作「卄」,二十的意思。清·鄭板橋《揚州》詩:「廿四橋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雷塘」。又《揚州福國和尚至范賦二詩贈行》詩:「懸知法語無邊際,洗盡鉛華廿四橋」。清·黃景仁《減字木蘭花·中秋夜感舊》詞:「廿四橋頭,一曲簫聲何處樓」。清·趙翼《陳繩武司馬招同春家寓齋宴集即事紀勝》詩:「春情盎盎夜迢迢,佔盡煙花廿四橋」。清·陳球《燕山外史》卷六:「廿四橋頭,不是當年明月,十三亭畔,亦非舊恨遺風」。
【卄四橋】卄,「廿」的異體字。清·尤埰《蕪城懷古》詩:「長堤帆影三千丈,明月簫聲卄四橋」。卄,一本作「廿」。
【廿橋】合訂本七《中華合頁文選·吳偉業〈揚州二首〉詩一》:「十載西風空白骨,廿橋明月白朱樓」。註:「廿橋,即二十四橋,在今江蘇省江都縣西門外」。
【吹簫橋】清·許廷鑅《蕪城感舊》詩:「吟遍吹簫橋畔路,無人知有杜樊川」。
【二十四橋明月】明·錢謙益《南遊草敘》:「渡江南遊,境會合,二十四橋明月,與三百六十之紅闌綠波,山川風月,笙歌舡舫,出沒吞吐於笑歌笑墨之間」。清·蒲松齡《正月二十六日迎淮揚道張》:「太微二十五星,映二十四橋之明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指月亮晚上耳朵會被割耳朵的說法?
※你知道哪些像「季夏三月 腐草為螢」這樣曼妙典故?
※《資治通鑒》漢紀念五十七,「趙殺鳴犢,仲尼回輪」是什麼典故?
※哪些名菜有歷史典故?
※茶盤上的那些茶寵,該如何養又有哪些典故來由?
TAG: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