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一詞—野望 《唐詩名篇賞析》 - 中華國學網 |國學|國學網|全球華人的國學門戶

一詩一詞—野望 《唐詩名篇賞析》

發布: 2010-4-17 23:00 |  作者: 許總 |   來源: 國學網 |  查看: 85次

摘要

  王績【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王績(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詩人。王績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過六合縣丞、太樂丞等卑職外,一生大部分時間隱居鄉里。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鬱的感慨,與唐初流行的浮靡詩風顯然有別。

東皋是王績隱居鄉里時的遊玩之地。詩寫秋天傍晚景象,由於詩人獨自置身於東皋野外,所以詩中充溢著孤獨的感受和與世俗不合的落寞情懷。

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野望的地點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而詩人又是孤身一人,難免有孤獨飄零、無所憑依之感。以下寫「望」中所見,所有的樹木都枯黃凋落,一座座山巒變得毫無生氣,在夕陽的餘暉覆照下,其枯索程度更是一覽無餘。暮色愈濃,只見放牧者和打獵者都陸續回家了,原野更顯得空曠而蕭瑟。詩人四顧之下,周圍空無一人,自己似乎與世間隔絕了,於是不禁吟唱起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時的採薇之歌,聊作心靈的慰藉吧!以「無相識」響應首聯的「欲何依」,益增孤獨之感。

這首詩出現於唐代初年,很值得注意。首先,它是一首完全合乎格律規範的五言律詩,在唐初律詩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極有價值。其次,它的寫景與抒情融為一體,在情與景的交互作用中構成完整的意境,在唐初雕繪滿眼的宮廷詩風中尤為獨特。將這首詩與以後的山水詩相比較,對盛唐時期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創作實有重要影響。

推薦閱讀:

禹音:軒轅黃帝的無價之寶
蔡志忠漫畫國學 (下)
《羅織經》的智慧 管理的秘密
易經智慧:何為天地之心?如何為天地立心?
《道德經》——提升人生智慧的寶典

TAG:國學 | 華人 | 中華 | 唐詩 | 賞析 | 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