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成語88】李白之「抽刀斷水」:在宣城,豈能不言「謝」?

【成語】抽刀斷水【釋義】抽出刀來要斬斷流水。比喻無濟於事,反會加速事態的發展。 【出處】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謝脁樓謝朓(tiǎo),字玄暉,南朝著名詩人。出身名門,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人稱「小謝」。少時就有文名,二十歲步入官場,宋明帝建武二年(495年)任宣城太守,此間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歌,詩風清麗秀逸。後又入朝為官,因身陷殘酷的宮廷鬥爭,被誣入獄,死時年僅36歲。為什麼要介紹謝朓?因為李白崇拜他啊!崇拜到什麼地步?據晚唐文人馮贄在其《雲仙雜記》一書中所載,李白在登上華山南峰時,曾發出如此感嘆:「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要抒情了,首先想到的是謝朓的「驚人句」,可見謝朓其人其詩在李白心中的位置。大概李白也覺得自己和謝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出身好,才氣高,詩風接近,有宏偉抱負但卻難以施展。謝朓寫過《玉階怨》: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李白也寫過《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表面上寫的都是宮怨,但誰能說裡面沒有包含著詩人的委屈和不滿呢?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自京城被賜金放還後,他看似走得很洒脫,實際上卻是真的不想走,但宮廷太黑、太臟、太壓抑,哪又能容得了他那張狂的個性?正如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離開長安後,就開始在各地漫遊——河南、山東、揚州、金陵、吳越、廬江、幽州、邯鄲……天寶六年(747年),李白來到了金陵,並開始在這裡留居。兩年後的一天晚上,他登上金陵城西樓,看到月光下的江水,他想到了謝朓的「澄江凈如練」的詩句,於是寫下了《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一詩: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濁世紛亂,知音難覓,所以李白只能從一向敬慕的謝朓那裡尋找寄託了:「古來相接眼中稀」、「令人長憶謝玄暉」。「澄江凈如練」,是謝朓那首《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句子,寫這首詩時,謝朓正在宣城當太守,因為有了宣城為官這段經歷,所以,謝朓又被人稱作「謝宣城」。天寶十二年(753年)秋,宣城長史李昭寫信邀李白去宣城玩。李昭是李白的堂弟。看在自家兄弟的面子上,李白欣然來到了宣城。當然,李白也是奔著「謝宣城」而去的。宣城有好景,也有謝朓生前留下的多處遺存,來到宣城的李白,想必會沿著謝朓的足跡去尋尋覓覓吧?李白住在敬亭山下,經常會效仿謝朓去各處遊覽作詩:「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去數百年,風期宛如昨。」(《游敬亭寄崔侍御》)謝朓在宣城期間,曾在各處建了好多的亭台樓閣,在宣城的城北,建有一座「北樓」,後人為紀念他,也稱北樓為「謝公樓」。李白經常登上北樓,一為欣賞不遠處的敬亭山風景,也為懷念偶像謝朓。來到宣城後的第二年秋天,李白再次登上北樓,寫下了《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一詩: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有時,李白也會把來訪的朋友帶到謝公樓上,一同把酒,敘舊或抒懷。有時,他也會在謝朓樓不遠處的謝公亭去送別友人。秘書省校書郎李雲也來了,李白見到這個來自長安的遠房叔叔,自然是既感親切,又心生慨嘆。 慨嘆的是自己竟然已離開京城十個年頭了,曾經的雄心壯志,曾經的風華絕代,曾經的快意人生,轉眼間都成了浮雲流水,剩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和煩憂。那日,李雲要回京了,李白在謝朓樓上擺酒宴為之送行。臨別時,李白動情地吟出了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昨日已遠走,留也留不住,留下的只有亂人心思的各樣煩憂。秋風中,北雁南飛,面對樓外美景,讓我們盡情痛飲吧。叔叔你的文章既有建安風骨,又有謝朓的清麗。我們倆都是性情中人,都有著上天攬月的豪情。但抽刀斷水,水只會流得更歡,舉杯消愁,酒醒後愁思只會更濃。人生在世,總會有太多的不如意,不如乾脆放掉一切,放浪江湖去吧。說是這樣說,但要李白徹底地「散發弄扁舟」去,他又是不會甘心的。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在想法避難的同時,也在尋覓著在這亂局中建功的機會,結果一不小心就上了永王李璘的賊船,差點將自己送上了不歸路。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經受過牢獄之災和流放之苦的李白,再次來到了宣城,年已花甲的他又登上了熟悉的敬亭山。山依舊,景如昨,但李白已不再是那個豪情萬丈的李白了。看著天上的飛鳥和白雲,李白陷入到了深深的孤獨中: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謝朓也曾寫過一首《游敬亭山》的詩,詩的最後兩句是:皇恩既已矣,茲理庶無睽——皇恩既已遠去,那麼我從此寄情山水間,該不會有什麼過錯吧?在同一座山上,李白和謝朓,兩個不同時代的人,想到一塊去了。
推薦閱讀:

風起釣絲斜(談唐詩十六(轉)
唐詩賞析  歸雁
慢慢讀唐詩之詩如其人(2):武則天
王羲之行書唐詩集錦
繹如學詩—013李白《靜夜思》

TAG:成語 | 唐詩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