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殘疾.偏癱的康復訓練

鉛山社區惠民康復中心康復知識匯一、偏癱的定義: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卧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輕癱:表現為肌力減弱,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範圍較大,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二、偏癱發生的原因:偏癱病因多樣複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係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6.情緒不佳(生氣、激動)。7.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當)。8.過度勞累;用力過猛;超量運動;突然坐起和起床等體位改變。9.氣候變化;妊娠;大便乾結;看電視過久;用腦不當等。10.服藥不當,如降壓藥使用不妥。11.任何導致大腦損傷的原因都可引起偏癱,腦血管病是引起偏癱最常見的原因。顱腦外傷、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腦腫瘤、腦內感染、腦變性病及脫髓鞘病均可出現偏癱。三、 偏癱的康復方法運動治療:它是中風偏癱最重要的康復方法。主要解決患名肌肉乏人,不能坐、站立、步行答問題。物理治療:採用電療、超聲波、激光等手段,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緩解疼痛、腫脹等併發症。作業治療:主要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訓練患者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修飾等。言語和吞咽治療:如果中風患者有失語或構音障礙、吞咽障礙,動需要言語和吞曬治療。心理治療:中風患者抑鬱成焦慮的發生率非常高,心理治療很重要。針灸推拿治療:可有助於神經紀織的再生,改蘋偏癱肢體血液循環,降低肌張力等。四、偏癱的康複評定1、基本概念:康複評定是對患者功能狀況和潛在的能力判斷也是對患者各方面的情況的資料收集,量化,分析並與正常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2、評定方法:交談觀察檢測填表。3、評定內容感覺肌張力運動功能平衡協調性基本生活能力步行能力。4、評定分期初期評定(入院),中期評定(一個月左右),末期評定(三個月左右)。感覺分類:1、淺感覺:皮膚粘膜的感覺;2、深感覺:肌腱肌肉鼓膜和關節的感覺;3、複合覺:時剔抉,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圖形覺等,他是大腦頂葉皮質對深淺等各種感覺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而形成的。檢查方法:1、淺感覺:用棉簽。2、痛覺:障礙部位到正常部位的檢查。痛覺過敏的患者,則相反方向。3、溫度覺,用試管,相差45到50度,交替隨意的刺激皮膚,接觸時間2-3秒。深感覺:1、位置覺:閉眼,將某部位肢體移動到另一個固定位置,讓患者說出這個位置或用另一個部位模仿。2、運動覺:閉眼,將患者的肢體移動到某個固定位置,請患者說出肢體的運動方向。3、振動覺:閉眼,將音叉放到患者的骨骼的突出部位。複合覺:1、實體覺。2、兩點辨別覺:在人體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能力。舌部1毫米,指尖3毫米,在手掌3毫米,背中心部位6-7毫米。3、其他:大腦皮質感覺(重量,識別,皮膚書寫覺,及對某些質地的感覺)。運動功能評定:運動功能評定可採用Brunnstrom評定法和上田敏評定法。平衡功能評定:1、座位:長坐位,靜態,自我動態,端坐位。他動態平衡。2、跪位:雙腿跪位平衡,單腿跪位平衡。3、立位:雙腿立位平衡,單腿立位平衡。4、步行中:協調功能的評定,協調功能是指產生平滑準確有控制的運動能力,他要求有適當的速度,距離,方向,節奏協調性功能評定協調性:(不能,不準確,慢,正常)指鼻指試驗、指耳指試驗。肌張力評定:1、0級。無肌張力。2、1級步態評定偏癱的異常步態包括,足指屈內翻步態步行周期:一、支撐期;二、擺動期;三、偏癱的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認知障礙。1] 運動障礙偏癱遲緩期的特點:肌張力低,上肢鬆弛,韌帶鬆弛,關節半脫位,身體肌張力較小,足外翻。痙攣期:異常的姿勢反射,痙攣,腱反射亢進,導致異常的運動模式。從上到下,頭,患側屈曲,面向健側。軀幹:向患側屈曲並向後方旋轉。肩夾帶:後撤下沉肩關節:對抗痙攣抑制性反射體位,(RIP)早期注意偏癱患者床上的正確體位,有助於預防減輕上述痙攣模式的出現和發展。恢復期。2]  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痛覺、溫度覺、觸覺、壓覺、本體感覺和視覺障礙。3]  語言的障礙失語症;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完全性失語;命名性失語;閱讀障礙;構音障礙。4]  認知障礙包括定向,極易,四維等功能障礙及失用症失認症等知覺障礙。偏癱併發症:攣縮:肌肉型,神經性異位骨化,肩手綜合征,起立性低血壓,肩關節半脫位。容易引起攣縮的部位:上肢,下肢.康復訓練目標和計劃:恢復階段訓練目標遲緩期肌肉鬆弛肌張力下降無自主運動預防肌肉痙攣出現預防關節及預防併發症和繼發性損害加強患側肢體的控制能力誘發正常的運動模式抑制痙攣,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粗使館界分離運動,以正常的運動模式完成基本動作加強肢體運動功能協調性(一)   康復訓練目標:1、維持關節活動度,防止關節攣縮;2、抑制或者減輕異常運動模式出現或者加重;3、誘發質體的主動運動;4、強化健側的肌力;5、提高ADL能力.(二)   訓練計劃:良肢位的保持——良肢位的擺放;體位的變換;卧床期常採用的。(三)   被動活動 目的:通過被動活動維持或者改變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攣縮在患者不能做主動運動之強,應該做患肢的被動運動,每日兩次以上,直到主動運動恢復,活動順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活動幅度由小到大,尺許充分牽拉,緩慢進行。(四)輔助運動到主動運動的訓練 搭橋訓練:主要目的是髖關節的分離運動,為了讓髖關節的分離運動,骨盆控制。(五) 翻身起坐的訓練1、仰卧位向健側卧位,使患者儘早學習使用自己的肩胛帶和骨盆。2、卧位起坐訓練。側卧位坐起,治療師一手放在患者頸部周圍,一手放於患者膝下,將其扶起。幫助其起床,但自己能用上力量,輔助其起床。3、仰卧位坐起:扶助患者雙肩,致使患者肩側下肢插入患側下肢並以之床邊,用健側軸支撐上身坐起。(六)座位平衡的訓練:重心患側轉移,治療師在患者患側,讓患者健側臀部抬起,可以墊一個三角墊,足部最好接觸地面。前後重心轉移。(七)患側的負重訓練(八)上肢訓練1、活動肩胛帶,首先活動肩關節周圍的肌肉;2、伸肘訓練,屈曲肩關節。痙攣期的康復訓練(一) 坐位和準備站起的訓練:治療師坐在患者的患側,1盆的控制和軀幹的旋轉訓練患側的旋轉,2髖骨的內收、骨盆旋前訓練。3足跟提起的訓練,先用健側足,後用患側足,在其足前放一個高的物體。旁邊一定有人輔助,防止患者摔倒,重心一定要到患側來。患足的支撐期。4提腿訓練,5屈膝訓練,幫助抬起小腿。(二)   站起和坐下訓練站起訓練床面從高到低過度,腳的位置向健側轉移,用健側腳支撐。起立方法1、坐在座位面淺的椅子2、(三)行走訓練。膝關節的屈去訓練。患側下肢負重訓練:交替性屈膝,小角度開始,3-5度屈曲,向患側移動重心,患側單足站立,小範圍患側膝關節屈曲動作。下肢的邁步訓練,治療師先輔助,髖伸展,背曲踝,屈曲膝關節,是準備無劃圈步態的基本體位。髖膝關節的屈曲運動,膝關節屈曲,髖伸展,骨盆不上提,是行走的基本要素。髖內收,將患側的膝關節靠近健側的膝關節。保持足外翻。邁步前的準備,患腿提起的高度與正常邁步時間相同,邁低步訓練,膝關節屈曲向前邁低步,足跟著地(踝關節的分離運動開始之後才可以進行),PT師要用手體驗足底有無壓力感覺。(四)上肢運動控制訓練肩屈曲,肘伸展,俯卧位和跪位的訓練。練習軀幹的伸展,手膝位兩個膝關節膝立位的訓練,單膝跪位訓練,肘的控制訓練,上肢的訓練。嘴接觸到手,加強對手的認知,用眼目視,加強對此動作的認知,注意,控制肩胛骨向前,防止後撤。目的促通隨意運動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度維持和強化肌肉力量訓練方法:座位耐久性的標準開始標準,1.  進行性障礙,(意識、ADL。運動)停止2.  有理解能力3.  全身狀態穩定實施標準1.  測定開始前後5、15、30分鐘的血壓和脈搏2.  在一次完成30度,45度,60度、80度的四個階段取座位30分鐘以上,方可進行下個階段的訓練,3.  首先實施一天兩次的座位進食4.  最高體位可以保持30分鐘以後。運動順序在可搖運動方法1.  被動的座位保持運動取膝關節屈曲位,要不停值保持穩定,如果出現起立性低血壓,立刻取里為保持運動1、被動站立,起立床站立,目標,站立80度可以保持30分鐘,同時如果腹帶等壓迫繃帶逐漸外移,使癱瘓部位的血流減少到最少程度,防止低血壓的發生。3、  主動站立,開始時間1.  在輪椅上能保持穩定的座位。2.  肩側上下頜力量保持站立,開始時可以幫助注意:膝關節的屈曲骨盆前曲訓練方法1、  儘可能保持左右對稱-使用姿勢鏡子2、  避免腰、膝的過度彎曲,以及膝反張3、  指導患者中心移向患側,控制膝、踝關節。改善步態1、  踝背曲的訓練,防止足跟離地。2、  準備邁步的訓練,踝關節背屈,外翻。3、  邁小步訓練,4、  滑板訓練改善步態的進一步訓練1、  邁步訓練,治療師在患者的患側,指導邁患側,試探性邁步,患側腿負重訓練。2、  交叉步態,向健側交叉邁步。,患側足部內收,增加了難度。然後是向患側邁步。向患側橫向邁步訓練,患者出院前的訓練。目的是讓腳外翻。3、  直線行走4、  側方引導的訓練方法5、  後方引導6、  骨盆和肩胛帶的旋轉訓練7、  前方引導訓練矯形器的應用踝足矯形器防止踝關節內翻助行器的應用上下台階的訓練上先上健側足下先用患側足一、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二、更衣動作衣服宜寬大柔軟,式樣簡單。穿衣時先穿癱瘓側,然後穿健側,脫衣服時先脫健側,然後再脫患側。穿褲子動作的順序同穿上衣一樣。(六類殘疾標準)言語殘疾標準三、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四、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推薦閱讀:

四柱中的殘疾標誌
婁底冷水江一位殘疾姑娘,她的坎坷與崎嶇遭遇
腦癱寶寶也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一起樂享人生吧~!
勞倫·瓦賽爾,用一條左腿單挑世界,依然完勝
男子駕駛殘疾人車非法營運 民警執法被撞傷

TAG:殘疾 | 訓練 | 偏癱 | 肢體殘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