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學教最高明的首先是「通其理」;其次是「通其義」

摘自凈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八集 1996/10  講於 新加坡

有大福德的人才願意聽經

  再看底下經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順心。當於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於是人聽受其法。】

  這是佛教導我們,聽這些佛子說法應當具有的心態,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

  哪些人喜歡聽佛法、能夠接受佛法?必定是「善男子、善女人」。

  佛經典裡面「善男子、善女人」說得很多,但是「善」的意思不相同、等級不一樣,一般可以說大分有五個等級,就是五乘佛法,從最下面、最低的等級,人乘佛法、天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

  此地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我們得的是人身,當然是為一切人來講經說法,總不會去為畜生講經說法,為人講經說法。人要喜歡聽、肯接受,這個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麼?如果過去生中他沒有善根、福德,今天因緣雖然聚會,他也不會來聽。我們今天在這講經,新加坡有兩、三百萬人口,他為什麼不來?可見得要到這個地方坐下來聽兩個鐘點,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機緣,三樁事情湊巧湊在一起了,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這時候機會才現前,少一個都不行。如果少善根,他不相信,他聽不懂,沒有善根,他不能信、不能解;而沒有福德,他不喜歡聽,他雖然能聽懂,他也相信,不喜歡聽。你想想看,佛門裡這些人不少,做法會的時候多少人來燒香拜拜,出錢作功德,講經的時候他不來、他不來聽經,你問他,佛教徒、虔誠的佛教徒,還是佛門大護法,問他聽過經沒有?一生一次也沒有聽過,那就是他有善根,他沒有福德。聽經是大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沒有人講經,沒有機會,那也不行。所以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都湊起來,不容易!

  諸位現在在座好像並不難,你想想新加坡幾百萬人,一比較你才知道真難,真不容易。你再看看亞洲的人口、全世界的人口,才知道這一會這兩個鐘點稀有難逄,決定不是簡單的。

  「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就在此地。他「有信順心」,對於所說之法他能理解,他能相信,而且能夠依教修行,這叫「順」,「順」裡頭有依教修行的意思。

「代佛說法」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敬佛,敬事,敬大眾

  我們對於講經的人要怎麼看法?「當於是人而生佛想」,講經是「代佛說法」,所以升座,大座的前面要供佛像,人家頂禮拜的時候,我們講經的人不敢當,佛在前面,我們躲在佛後面,你拜是拜佛,我們不敢當,但是我們要「代佛說法」。

  既然代佛說法」,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就是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普賢菩薩這兩願教導我們:

  第一我們要敬佛我們講經的人自己不敬佛,怎麼能教別人敬佛?!

  第二我們要敬事,也就是敬業。講經是我們的事業,我們對這個絕不能含糊,一定要非常認真,小心謹慎,不能把經義講錯。不但經義不能講錯,一定要講得令大家生起歡喜心、信順心。所以不能不敬業,敬業就是充分的準備,依教修行。

  第三要敬大眾,為什麼?每一位來聽的人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他是過去生中無量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時候成就,都是可敬可尊之人。要懷誠敬之心,在講台上代佛菩薩說法。我們講的人要具備這個心態,所以要認真的學習、認真的修行,含糊不得,絕不能草率來做這樁事情,草率來做我們誠敬的心就沒有。誠敬的心沒有,不但不能利益眾生,自利都得不到,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聽法之人對於講法的人「生佛想,作教師想」

  聽法之人對於講法的人「生佛想,作教師想」,他是我們的老師,我到這來上課,接受教導的。

  「亦於是人聽受其法。」我們尊師重道,當然一定要來聽經、一定要來接受佛的教誨。

  法師所講沒有離開經典,法師所講全是佛的意思,而佛所講的是過去古佛的意思。你要問佛有沒有說法?佛說我沒有說法。沒有說法,說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說什麼?說的是古佛之法。佛這個態度與中國孔老夫子作學問的態度相似,「述而不作」,自己沒有創作,都是轉述古聖先賢的教誨。所以,今佛祖述古佛之所傳,就是這個道理。講的人、聽的人都具足了良好的態度,這是佛在此地教導我們的。下面把這個道理說出來了。

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

  【何以故。是人所說。當知皆是一切如來之所宣說。一切諸佛誠實之語。】

  這把理由說出來,為什麼我們尊敬說法的人?為什麼要相信所說之法、要依教奉行?說法之人,他所說的都是諸佛所說的,不是他自己所想的。如果用他自己的意思來說,問題就多了,麻煩就大了,決定是說諸佛之所說。這一點跟世間人想法、看法不一樣,世間人都講求要創造,創作發明超過前人,後人要超過前人。而佛法裡面路子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辦法超過前人。你要問為什麼不能超過?因為法是平等法,你怎麼能超過?《無量壽經》上經題「清凈平等覺」,你要一超,「清凈」沒有了,「平等」沒有了。那一超超到哪裡去?超到三途惡道里去了。你要想作佛、作菩薩,告訴你平等法。

  平等法是正法,平等法是真實法,是「一切諸佛誠實之語」,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佛子心永遠是平靜的,平靜就是禪定的功夫。六祖大師解釋禪定,什麼叫禪定?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了了分明是「禪」,如如不動是「定」,永遠安住在清凈、平等的境界里,清凈就光明,平等就不動。四眾弟子都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都要曉得這個道理,要認真努力去修學。

「真心」做主是佛菩薩,「妄心」做主是凡夫

  再看下面經文:

  【彌勒。若有誹謗此四辯才。言非佛說。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於彼一切諸佛如來所說辯才。皆生誹謗。誹謗法已作壞法業。作壞法已當墮惡道。】

  哪些人干這個事情?干這個事情的人很多,他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你們這樣做法、這種心態是落伍了,這個已經被淘汰掉,不知道競爭,不知道求進步。我們要是聽到人家這種說法,怎麼辦?如果想想,不錯,舉世之人都在競爭,我們怎麼會變的這麼消極?如果沒有相當的智慧,你的信心很容易受動搖。一動搖就錯了,跟他們走了,你不跟佛走,你跟那些人走。那些人心是動的,心猿意馬,一分一秒他都停不住,那是什麼心?諸位曉得,妄心,他是妄心做主。佛教給我們安住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真心。「真心」做主是佛菩薩,「妄心」做主是凡夫。「凡、聖」的分水嶺就在此地。

  我們到底是要「作凡」,還是要「作聖」?如果要「作聖」,那就曉得,說這些話的人很多、很平常,為什麼?凡人多聖人少,幾個人會讚歎你?能讚歎你的,他也是聖人,他明白,他才會讚歎你。畢竟是聖人少,凡人多,凡夫毀謗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一定會遇到,而且常常會遇到,時時處處都遇到,自己要明了。這個時候看看你定慧有沒有作用?你是不是能夠在境界清清楚楚,還是如如不動?

學教最高明的首先是「通其理」;其次是「通其義」 

  這些人說這「四辯才」不是佛說的,「不是佛說」這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我們學教,也就是學習經典,要能通其義,不能死在文字之下,那就錯了。所以學教,最高明的是「通其理」,學教理;其次的則是「通其義」,教義,不可以執著在文字上。譬如有人說,經上講的「彌勒,若有誹謗此四辯才」,你想想沒有聽說過?沒有遇到,從來沒有遇到過。可是你有沒有聽說「大乘非佛說」、「凈土不究竟」,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有聽說過。就是這個話,你想想看對不對?大乘是佛「四種辯才」說出來的,凈土是「佛四辯」才說出來的,他說「凈土不究竟」、說「大乘非佛說」不就是「誹謗此四辯才,言非佛說」嗎?!他對大乘教不尊重,對於凈土教不尊重。讀經你要會看,它的意思很深很廣。既然他毀謗,他必定就破壞、障礙,破壞佛法、破壞道場,障礙人學習,幫助人退失信心,這就是「作壞法業」,後果必定墮惡道。墮惡道的情形這個經一開端就說出來,果報是太可怕了。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是故彌勒。若有凈信諸善男子。為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過失故而於法生過。不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

  佛這段的開示非常重要,我們往往因為犯了這些小毛病,而造成重大的過失。造這種罪業的人不是別人,也是學佛人。不是學佛的人他怎麼曉得有大小乘?他怎麼會知道「大乘非佛說」這些話?都是學佛的人,而且對於佛法大概都有相當研究的人。一個是自己知見錯誤,一個是人云亦云,自己沒有主見,聽人家說的,人家在書上說的。書是什麼人寫的?書是現在人寫的,佛經是三千年前佛說的。我們要細細去思量,不可以人云亦云。三千年傳下來的東西如果有問題,這三千年中都沒有能人嗎?都沒有高手、沒有發現,到三千年後才被你發現?你也未免太瞧不起古人了!三千年的人都沒有發現到缺點,你今天說的缺點不太可靠。這是個普通常識,稍稍有點邏輯思惟的頭腦,也不至於被迷惑、不至於被矇騙。當然煩惱、習氣很多,也不盡然是這一個原因,原因很多。

  這就說了:「若有凈信諸善男子,為欲解脫。」他為了想了生死、脫輪迴、成佛道,為這個目標,他「誹謗正法業因緣者」。你們有沒有疑惑?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為了這一生當生要成佛,認為凈土成不了佛,凈土是老太婆教,凈土是沒知識人學的。要成佛,即身成佛,學密,密是即身成佛;要修禪,禪是這一生就得道;標榜自己這一宗,標榜自己這個法門,毀謗其他的法門。他能不能成就?給諸位說他決定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因為他毀謗三寶,毀謗三寶的罪業在阿鼻地獄。所以,他自己修的再成功、修的再怎麼好,那是他說的,要來跟我講我不相信。我為什麼不相信?我理由很充足,因為他自贊毀他,他的煩惱沒斷,他的心不平。煩惱沒有斷,心不平,心不清凈,怎麼能出得了三界?!別說你成就了,你決定超不過三界輪迴。三界輪迴是怎麼來的?我們講的很多,你有妄想,才造成十法界;你有執著,才有六道輪迴。你現在還執著你的法門對、別的法門不對,你的執著很堅固,你六道輪迴出不去,道理在此地。

  什麼人能出三界?心地清凈,真正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出三界,無論他修哪個法門都出三界。所以《華嚴經》上,佛菩薩給我們做了個示範,你看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學的法門不一樣,他們都得清凈心、都得平等性,他們的態度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風度不相同。「我的根機很劣,學這個法門,別的人都比我高明,他們那個法門殊勝。」都說別的法門殊勝,沒有說自己法門殊勝的,這是我們講修行得道人的態度。

  「道」是什麼?「道」就是清凈、平等。他得到清凈心,他得到平等心,也就是說他煩惱斷了,智慧開了,他的心境開朗與一切眾生不僅是和睦相處,他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尊敬的,他能夠自卑而尊人,這是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看的。怎麼可以自贊毀他?!

  這幾句經文:「為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這一句就是自贊毀他,他是個學佛的人,他標榜自己,把別的法門統統給壓下去。


推薦閱讀:

金剛經講記 凈空法師講解007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三七一卷——第三八0卷
凈空法師:了凡可以改命,為何顏回卻不能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第一集 凈空法師講解
勸學 凈空法師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高明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