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夜歸人——在唐詩中尋找家的溫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歌是一種出發的藝術,例如「朝辭白帝彩雲間」,例如「晨起動征鐸」,遠遠地離開了家鄉,去尋找傳奇的人生,給最初的家留一個遠征的背影;詩歌也是一種尋找歸宿的藝術,例如「日暮鄉關何處是」,例如「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歸宿,或者是自己物質上地理上的家鄉,王安石所云「明月何時照我還」即如此;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歸宿,思想上的鄉土,這種歸宿,於物質上而言,憑藉一兩點媒介,發揮聯想,就能營造一個溫暖的家鄉,諸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諸如「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杯酒,一爐火,一片莊稼,一個話題,便是故鄉,為什麼?因為有溫暖感。
家的溫暖感,不只是熱酒和火爐,桑麻和話題,不只是以詩人為主角,而在冷色調的世界裡,在以詩人為旁觀者的空間里,也有家的溫暖感。唐朝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即如此。
某一個嚴冬的黃昏,詩人劉長卿急急匆匆地走在山間小道上,山是何山?乃芙蓉山。天下以芙蓉命名的山川多了去,詩中的芙蓉山應該在江南一帶,因為劉長卿一生仕途坎坷,曾經被貶謫到睦州一帶,睦州在浙江,劉長卿在江南有過長期的工作生活,詩中的芙蓉山可能在江南區域。當然,在哪裡不要緊,要緊的是詩人在哪裡?家在哪裡?眼看著天陰沉沉地要下雪了,而眼前還有一重重的山,一層層的暮雲,伸長脖子急切地往遠方看,今晚的歸宿在哪裡?或許會這樣安慰自己:過了前面一重山,就有住宿的地方了。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棚子也好,一處茅舍也好,能遮擋今晚即將到來的風雪就行。此時的家,是一個有實用目的的建築物,它在一重重山外,詩人正在用焦灼的目光尋找它,「日暮蒼山遠」;終於,一處簡陋的建築出現在眼前,物質上簡陋,條件上寒磣,但是能容身,歸宿不在於貧富,而在於容身與安心,在荒郊野外彌足珍貴,「天寒白屋貧」。詩的前兩句,其實就是一個尋找家的過程,它沒有「把酒話桑麻」的愜意,也沒有「紅泥小火爐」的溫熱,而是多了一份迫切感,緊張感,也更顯示了家的分量,它不是用來寄託鄉愁的,而是用來投奔的,用來投奔的才是真正的家。
不管如何簡陋,還是住宿下來了,屋外風雪愈重,屋內溫暖感愈濃。此時,詩人作為一個旁觀者,聽到柴門邊狗兒在叫,在風雪交加當中,主人歸來了。其實,不只是主人歸來,而是詩人的心歸來了,或者說,是詩人的歸宿感通過白屋主人的歸來,又一次得到加強,「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通過感知別人的歸宿感而深化自己的歸宿感,從而進一步強化家的感覺。
歸來,是詩歌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劉長卿的詩則將這種個人的感覺擴充開來,與天下人的歸來感交融在一起,因此,畫面儘管看上去很小,容量卻很大,所以流傳千年不衰。寫感覺,就要寫自身與大家相通的感覺。
推薦閱讀:
※斷卦-預測尋找失物
※八字主要是尋找用忌神
※怎樣尋找財位與催財
※90後互聯網人如何尋找痛點與癢點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2017形象大使由誰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