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天根月窟象數理論對世界科學文明的貢獻

邵雍天根月窟象數理論對世界科學文明的貢獻

翟智高 原創 | 2006-04-23 23:05 | 投票 投票人 標籤: 二進位數碼理論的發明 伊川十六景之一 邵雍擊壤 

 

 邵雍為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不朽貢獻

 翟智高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堯夫,謚康節。邵雍是偉大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易學象數學家。祖籍河北范陽,生於衡漳(今河南林縣),少時隨父邵古遷共城(今河南輝縣),30歲時隨父親邵古遷至洛陽伊川神蔭原西南有莘地隱居,莘店古稱大莘店(今伊川平等村),屬河南郡,其父邵古自號「伊川丈人」。莘店是伊尹故里,《孟子》載:「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邵雍仰慕伊尹在這裡樂堯舜之道之樂,遂將自己的號取為「堯夫」。邵雍的墓園安樂佳城正照著前方千米之處正是伊尹祠墓。後來宋理宗將邵雍封為「新安伯」,意思就是說邵堯夫是新(莘)地安居樂道的聖人。

      邵雍的父親,名古,字天叟(公元985--――1064年),邵古的墓志銘記載:「堯夫侍親,往來洛陽,見山川水竹之勝,人情舒遐,遂於閑曠之地,架屋竹間,水流其門,浩然其趣,因自號伊川丈人。銘曰:世范陽,家伊川,神蔭原,原西大南。」(參見《宋隱君邵子啟賢公諱古墓志銘)。邵雍有《觀易吟》詩,講到他與父親在伊川神蔭原,原西南的隱居地是安樂窩:「庖犧大聖人,畫卦傳萬古。陰陽變化機,乾坤為易祖。吾隱安樂窩,天地乃同伍。窺破聖賢心,恬淡自得所。」邵雍嘉佑七年(1062年)遷居洛陽,邵雍有詩曰:「嘉祐壬寅歲,新巢始孱工。正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宮。檻仰端門峻,軒迎兩觀雄。」他把新居亦取名「安樂窩」。( 參見:文化/社會> 歷史/哲學 > 邵雍洛陽伊川「三安」史話: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

         邵雍隨父隱居神蔭原的二十多年間,除「講學於家」養家糊口外,還對歷史演變、朝代興衰規律有獨到的研究。著有《皇極經世》、《漁樵問對》、《觀物內外篇》、《伊川擊壤集》等哲學名著,對易學的研究更是由表及裡,洞徹蘊奧。

   洛陽伊川大莘店有安樂書院舊址,後稱邵夫子祠,原是邵雍與其父邵古「伊川丈人」的隱居地,邵雍「講學於家」,著書 、精研象數易理,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著有《皇極經世》、《漁樵問對》、《觀物內外篇》、《伊川擊壤集》、《梅花易數》等哲學名著,對歷史演變、朝代興衰規律有獨到的研究。

下圖: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河南承宣布政司《重建康節先生祠堂記》碑,由當時的河南布政使周鑒立,文中講到邵雍:"薄海內外皆知尊崇而奉祀之,新店為先生故里,神道之所在".                                   

 該碑原在大莘店邵夫子祠內,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莘店改建為平等縣,縣政府佔用邵夫子祠,將此碑遷至村西北邵夫子墓內

   邵雍尤其喜好研究易經,通過對象數內涵的研究,探尋宇宙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與邏輯,達到心中有數,掌握「定數」的奧秘,邵雍識別出數的奧秘就是天根和月窟。     

    《四庫全書提要》評述道:「數學至康節始入理也。」 「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完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邵雍認為象為先導,數為基礎,象數互變窮盡造化演化,可以囊括世界甚至宇宙一切事物。

 

    邵雍的《觀物外篇》說:「易有內象,理數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不變者是也。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內象內數也。他皆外象外數也」。就是說,象數可分兩大類:一是內象,用以表示內在的理數;一是外在象數,用以表示外在的具體事物及其相關的數據。前者指奇偶變化的法則,後者指可視圖象數據等變化的形跡。

   先天易是以太極(陽)為基礎構造的系統演化理論,在陰陽的關係上,邵雍《觀物外篇》指出:

    陽不能自立,必得陰而後立,故陽以陰為基。陰不能自見,必待陽而後見,故陰以陽為唱。 

    邵雍象數學以數為出發點,理從數中來。根據陰陽特性和「一每生二,自然之理」法則,創造性的畫出《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圓圖》,邵雍的這張「易圖」,並非是八卦的簡單拼湊,核心確定陽爻(—)是「天根」「1」,陰爻(--)是「月窟」「0」,恰好是000到111共8個基本序數,0到63循環加倍變幻無窮,只用「0」和「1」即能實現的電子計算二進位的基礎理論。

他首創的先天象數學理論,在《漁樵問對》有論:

象起於形數起於質名起於言,意起於用天下之數出於理,違乎理則入於 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數立則象生,象生則言著彰,言著彰則意顯。象、數則筌蹄也」(筌蹄 :quán tí 《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魚用的竹器;蹄,捕兔網。「筌蹄」比喻達到目的一種手段或工具)。

他將易經的六十四卦象精心排列,用陽爻|(—)和陰爻0(--)有規律的變化形式,畫出六十四種數碼方圓模型《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次序圖》。後來刊印在南宋朱熹編印的的《周易本義》一書,後此圖被多種翻譯版本引用而傳播到國外

 這張圖顯示的是二進位數碼排列模式,其組合是在排列概念的基礎上進一大步的抽象思維,要求更高的智力水平,必須具有相對抽象的分析比較能力和一定的全局概念為基礎。邵雍畫這個先天圖自然是有意識的。

 

 

    古人一般喜歡托古,朱熹編輯印刷《周易本義》時,收錄邵雍的《伏羲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依據程顥的說法,說此圖是邵雍得自陳傳老祖的華山道藏,是「伏羲」畫的,於是後世把邵雍的原創「先天圖」當成了伏羲的作品。所以萊布尼茲發表那篇著名的論文:《關於僅用0與1兩個符號的二進位算術的說明,並附其應用以及據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萊氏雖然將二進位與中國的八卦聯繫在一起,但不承認是受了邵雍「先天圖」的影響,對外宣稱自己的發現與幾千年前中國聖人伏羲的創造高度巧合相一致,並說為自己解開了《周易》之謎而欣喜若狂。

 邵雍之子邵伯溫著《易學辨惑》,介紹了邵雍之學的源流,朱震的《漢上易傳卦圖》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圖》(稱《伏羲八卦圖》),《易學啟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圖》(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朱熹《周易本義》卷首列出了《先天圖》,朱熹對邵雍創畫的這張「易」圖評價極高:「某看康節易,都看別人的不得。(《朱子語類》卷100)」。《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圖》,《續修四庫全書》引用邵雍《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和語錄的易類著作超過百部。

 

 

 

    根據《伊川擊壤集》和《周易本義》書中所載,邵雍為了幫助人們解讀《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創造了「天根和月窟」專用名詞.在他的《伊川擊壤集》詩中,對識別「天根和月窟」有論述:「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與不為貧,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識天根不識人。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識天根,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乾遇巽時觀月窟,意思是說,三個陽爻即八卦中的乾()「|||」,與八卦中的巽(||¦)「||0」,相配組成復卦姤卦(|||||¦),   可觀見月窟)「0」。這一卦象數字寫法為「|||||0」。

地逢雷處識天根,意思是說,三個陰爻即八卦中的坤卦(¦¦¦)逢雷震卦(震卦¦¦),  組成上坤下震卦(¦¦¦¦¦),能識別天根|。此卦數字寫法為「00000|」。   邵雍將陽爻)命名為「天根」,絕妙而切題;將陰爻-- (0) 命名為「月窟」,即,月亮似的圓圓的窟隆,形象又準確。

  「三十六宮」見東漢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唐駱賓王《帝京篇》:「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自復至乾共三十六爻」為「乾陽三十六宮」、「自姤至坤共三十六爻」為「坤陰三十六宮」。《玉函通秘》中的六種「三十六宮」概念:三十六宮,分操象緯之權。冬至地雷復;大寒地澤臨;雨水地天泰;春分雷天大壯;穀雨澤天夬;小滿天天乾;陽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夏至天風姤;大暑天山遯;處暑天地否;秋分風地觀;霜降山地剝;小雪地地坤,陰生之卦六,六六三十六爻,為三十六宮。無時無地不有三十六宮,斯為天道活潑《大成捷要》:天地萬物的大神通,境界分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因而,邵雍所說的「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是借用之語,可理解為天地萬物象數之間的互變規律,都可由天根月窟之間的變幻來破解其奧妙

   這張圖對世界科學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圖中六十四卦恰好組成了二進位000到111共8個基本序數,顯示出二進位數碼排列,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圖示數字形式揭示出二進位數率的奧妙規律,是後世電子計算機採用二進位的理論基礎。他的理論與獨創的「先天圖」,為後世數碼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無疑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啟蒙性理論和圖示模型,推動了世界數碼技術的開創與發展,改變了世界歷史文明進程。可以說,邵雍的歷史貢獻是沒有人可以比擬的.

   邵雍說的「天根月窟」是陽爻與陰爻,是一條橫線和斷開的線,怎麼會是「1與〇」呢?  為了直觀對比,筆者將邵雍所畫《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的所有卦象用天根1和月窟0彩色數字標出,有利於解讀此圖.:

   直線是1好理解,斷線是「〇」很多人不理解。其實,西方傳過來的考古學,遇到像鐲子這類圓環、有孔的紡輪、戒指等物品,文物線圖側視圖的畫法,圖式就是- -。   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建邵康節祠堂,重修安樂佳城邵夫子墓園,所建石牌坊柱頭細部就是特意挑選直線和圓圈,是有意精心設計的天根月窟圖。石牌坊石柱頂端柱頭,東西兩旁的柱子,陽(南)和陰面上下直線的石質紋路,即「天根1」。朝向東西柱頭的面上,是圓環圈狀.即圓圓月亮似的「月窟」隆。   中間兩根柱子頂端的柱頭上直線和圓環的方向與兩旁的擺法相反,向陽(南)與向北陰面,是圓圓的環狀自然石質紋路,即月窟〇,向東西的面是直線,即「天根1」。可見明代早已知道邵雍所說的「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其天根是1,月窟是〇。 (明代所建石牌坊柱頭細部的直線和圓圈,是有意精心設計的天根月窟圖,在石牌坊更容易看清楚)

 

    按照邵雍的圖,天根|月窟0(¦)是八卦爻象按一定規律的反覆不同的數碼組合復加變幻。如乾111,000,震001,離101,兌011,巽110,艮100,坎010,分別可與易經八卦陰陽二爻變幻對應,通過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數字,所有的卦象也就0和1的組合。比如坤卦復卦就是000000,乾卦復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乾111與離101組合成111101等等。邵雍伏羲圖的先天六十四個卦象,也正好可以看作二進位算術從063有規律的數碼排列圖。後世發明的二進位數碼技術,即是根據此圖所示規律反覆疊加以至無窮,實現任何事物的象(圖像)與數(數碼)之間的轉變。

    邵雍開創「天根月窟」先天象數學理論,雖然他沒有發明現代電子計算機,但他提出的只用「天根『I』月窟『O』」兩個數就可以完成天下萬物象與數的轉換的天根 月窟二進位數碼理論,為後世電子計算機發明提供了啟蒙性理論模型圖.這個圖外圍彩色數字是對原卦爻辭的解讀,可以看出,詮釋出的彩色數字,最外層第一圈從下面的坤卦逆時針讀,從復卦開始順時針讀,均是〇1。第二層全部是〇〇11.第三層全部是〇〇〇〇1111.第四層全部是8個〇8個1.第五層是16個〇16個1.第六層最裡面是32個〇和32個1.

    再從最上面的乾卦逆時針讀,從姤 卦順時針讀,最外面第一層全部是1〇,第二層全是11〇〇,第三層是4個1,4個〇。第四層是8個1,8個〇。第五層是16個,16個〇。第六層即最裡面一層,是32個1,32個〇。顯而易見,排列模式不論順著還是逆著讀,全是1與〇的二進位制的「加一倍」法,可以說千年之前就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超前思維,是多麼的了不起。可以設想一下,電子計算機通過電子脈衝驅動,如果採用十進位,就需要有10個不同的基數(0、1、2、3、4、5、6、7、8、9).顯然會影響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但二進位只用0和1這兩電子脈衝信號,以每秒幾十萬億次的速度用1,10,101,110,111,000.........之數碼形式來完成人們想要聽到、看到、想到、需用的一切。邵雍開創的「天根月窟」先天象數學理論,可謂是現代計算機發明最有價值的啟蒙理論。

      邵雍這張圖的奧秘,可用千年後的現實來解開謎底:

    我國的嫦娥一號衛星,在距離月球200公里的軌道上,用一個CCD立體相機拍攝了前視、中視和後視三幅圖像數據,這些數據又經採集、處理、存儲設備再傳送到衛星平台上的發射機,通過定向天線傳到地球上:

 

 

 

從衛星傳下來並不是圖片,只是圖像的數據,而且它也沒有照片。這些數據被地面上數據接收站接收,然後再傳送到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的總部進行處理。實際上在推掃的過程中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條帶的數據下來,就是|O|這種數據,這個數據裡邊有一些是代表像素,有一些代表換行標誌,再經處理得出月面原始圖像。

如此複雜的圖像-數字-圖像的轉變,是|O|這種數碼起了決定作用,而這|O|的奧秘,是北宋時期居於洛陽的哲學家邵雍發現的。  對邵雍的先天圖所含蘊的象數轉換理論,古今「易學家」、「哲學家」不甚了了者太多了。

邵雍把陰爻(¦看作月0,把陽爻|看作天根1,二者反覆不同的數碼組合復疊加變幻以至無窮,可以實現任何事物的象(圖像)與數(數碼)之間的轉變。邵雍的伏羲圖中六十四個卦象,正好是二進位從0到63有規律的數碼變幻排列圖,實在是前無古人的創新,可惜歷代的「易學家」們壓根就不去認真研究。 

    很多「易學家」雖自稱繼承了邵雍的易學,然而引用的多是京房、焦贛、鄭玄、虞翻、荀爽的漢易象數學,朱震雖然在《漢上易傳》中也羅列了邵雍的先天後天圖,但他對邵子的先天易學並不甚了了,原因在於其學乃漢易象數學,而不是邵雍的先天易學。邵雍之學在其活著的時候,就沒有人懂其精奧,其死後更少有人知曉。邵雍的兒子邵伯溫又著重「神話、巫化」他的父親,把邵雍塑造成一位「算卦、預測神仙」。黃震說:「康節既沒,數學無傳。今所存之空圖,殆不能調弦得之琴譜」。(《黃氏日鈔》卷六《論周易》。)甚至邵雍的好友程顥也覺著邵雍「象與數的互變學說」屬於天方夜談般的空想怪論,程顥曾說,「昨從堯夫先生游,聽其議論,振古之豪傑也,惜其無所用於世。」他的弟弟程頤也對邵雍的先天象數易學研究不看好,說是「空中樓閣也!」(以上見《二程遺書》卷七)。實際上,有幾人知道邵雍「環中意」的含蘊?他在《伊川擊壤集》《閑行吟》中曰:

「長憶當年掃敝廬,未嘗三徑草荒蕪。欲為天下屠龍手,肯讀人間非聖書。

 否泰悟來知進退,乾坤見了識親疏。自從會得環中意,閑氣胸中一點無」。

   在另一首《十八日逾乾陽坡南 達伊川墳上》詩中寫道:「氣候如當日,山川似舊時,獨來還獨往,此意有誰知?」確實,有誰理解先生的「超前思維」啊?

  康熙皇帝對邵雍的學問有獨到的見解,認為邵雍研究《周易》,畫出別具一格的六十四卦方圓圖,用圖示的方式,使複雜難懂的六十四卦變的明晰易懂,是一位識破天機的「聖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三月二十日,康熙特意題詞「學達性天」,派欽差噶拜親臨洛陽,洛嵩二邑文武百官跪迎陪送百里,送御匾到洛陽伊川神蔭原西南嵩邑新店鎮邵夫子祠。

 

  當今世界已進入數碼時代,目前已有每秒鐘運算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電視,手機,電腦,數碼像機…‥,圖像與數字相互轉換已是司空見慣。哪一樣不是邵雍「天根|和月窟0(¦)」變幻的結果呢。

       可以說,邵雍的象數(數碼)理論,啟蒙並推動了二進位電子計算數碼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萊布尼茨(Leibnzi,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他在1698年5月17日的一封信中聲稱,對於二進位的思考已經二十多年了。1703年5月18日回白晉的信中也表示,他二十多年前就發明了二進位。在其博物館裡也有1679年發表的《二進位數學》,因而很多人根據萊布尼茨自己的說法認為不是根據伏羲八卦圖的啟發而發明二進位的。。

 萊布尼茨自己的說法,他1679年前就發明了二進位算術,並說是1703年4月1日才收到在康熙皇帝身旁的耶酥會教士白晉所寄給他的伏羲八卦圖,他研究八卦符號後,發現自己的二進位體系與伏羲八卦圖的一致性。幾天後,他就寫了論文並發表在法國《皇家科學院院刊》上。萊布尼茨撰寫的論文是《二進位算術的闡述——關於只用0與1兼論其用處及伏羲氏所用數字的意義》(Explication de larithmique binaire, 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eres 0 et 1, 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 de FOHY),發表在

法國《皇家科學院院刊》(Histoire de l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1703年

(Ann MDCCIII.)上,收稿日期為1703年5月5日,出版日期1705年。

    其實萊布尼茨說的不是事實,因為早在1679年之前,也就是萊布尼茨自己所謂的發明二進位最早時間之前,歐洲就有許多關於伏羲八卦圖的書籍出版。

萊布尼茨早就接觸到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在《先天圖》的啟迪下,悟出了二進位數碼規律之真諦,寫出了著名的「論二進位」,系統提出了二進位的運演算法則,他的論文《二進位算術的闡述----關於只用0和1兼論其用處及伏羲氏所用數字的意義》,萊布尼茲承認伏羲,不承認邵雍,因為他認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是伏羲做的,而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邵雍。

萊布尼茨從中國典籍《易經》、《尚書》

著作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對易卦中的卦象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能對易經中陰陽爻(即邵雍的天根月窟)與二進位之間的關係進行較為詳細的論述,還得益於他讀了很多中國哲學、理學和易學方面的書。

   萊布尼茨還引用利安當的《傳教論文》(1668).此書完整標題是《論在華傳教的幾個重要之點》。利安當(Antoine de Sainte-Marie,1602-1669),西班牙人,1643年任在華使徒教區長。

   萊布尼茨與義大利在華傳教士閔明我(Claudio Filippo Grimaldi,1638-1712)、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是好朋友.閔明我是南懷仁的同事,也是康熙皇帝的顧問,閔明我同南懷仁一道教康熙皇帝學習天文、曆法、幾何、哲學、數學、水利、音樂和宗教。1683和1685年,閔明我曾兩次隨從康熙巡行葛爾丹。並極力向康熙推薦邵雍的象數學研究成就,認為邵雍的「先天圖」是識破天機的大學問,於是康熙於1687年春為邵雍題寫《學達性天》匾,派中書舍人、翻譯官喀拜為欽差,將御匾送到洛陽嵩邑新店鎮邵夫子祠(今伊川平等)。1697-1699年,白晉也曾以康熙特使的身份出使歐洲。萊布尼茨把南懷仁與閔明我工作的單位「欽天監」稱作「數學法庭」,他很清楚中國的「欽天監」主管的是天文、曆法、數學、水利等方面的重要機構。閔明我和白晉都曾與萊布尼茨深入討論過易經與二進位數學的關係。白晉認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注,即邵雍所畫的《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圓圖》,白晉當成是伏羲畫的)反映的是以科學的方式,把數字級數、圖形幾何等各門學科一切東西簡化為數量、重量、大小、強弱。這些數字系統既是平面的,又是立體的,這些數字甚至能產生音樂、聲音這種方式。萊布尼茨把陽爻|(—)和陰爻0(--)稱為含有一切知識的原理的「兩個一般的、有魔力的符號」,白晉把《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圓圖》說成是「妙不可言的圓中之方」,他甚至把這種先天學說同亞里士多德哲學中說的「質的八個等級」與六十四卦相聯繫,他把六十四種顏色分為八類,每一類又分成八個等級,這樣,每一種事物都會被劃歸成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一個東西與之相鄰的東西差別甚微。用解釋顏色的方式可以理解陽爻|(—)和陰爻0(--)變幻,可以詮釋一切事物的變化規律。閔明我、白晉、萊布尼茨都從先天圖中悟到六十四卦順序和二進位之間的一致,認為先天圖必須像邵雍那樣,讀方圖要橫著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讀。讀圓圖從下邊的坤卦開始到姤卦,在右邊半圓內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在左邊半圓內按順時針方向移動,從下面的復卦到上面的乾卦,二進位數碼規律就顯示出來了。

   1672-1676年,萊布尼茨出訪巴黎,於1679年寫出《論二進位》的論文。白晉1702年11月8日給萊布尼茨的信,批評說:「差不多兩千年了,中國人沒有掌握真正的科學知識,因為他們既拋棄了象形文字的意思,又拋棄了經書中含有的智慧。結果,只有教義中那些膚淺的東西存留下來。」白晉和萊布尼茨認為中國人不懂易卦的真正意義有一千年到三千年」(參考《萊布尼茨和儒學》{美}孟德衛著)。

    閔明我、白晉、萊布尼茨深入研究易經與二進位數學的關係,並不清楚先天圖原作者究竟是不是伏羲(他們認為就是古代伏羲畫的圖),更不了解這個《先天圖》中的卦象次序是經過邵雍獨特的重新排列而畫的,是偽托伏羲名義的新圖。

    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是明末來華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有關中國文化的著作比較豐富,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對太極八卦也有詳細論述。利瑪竇去逝後,1615年金尼閣(Nichola Trigault,1577~1628)整理和翻譯成拉丁文在歐洲出版《基督教遠征中國史》(De propagat-ione Christiana apud Sinas),這是歐洲人根據自己在華的經歷寫成的第一部系統敘述中國情況的著作。曾研究《易經》八卦原理。著有《八卦與九宮之變化》。

   萊布尼茨對中國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十分關注,接觸到中國古典哲學。據胡陽、李長鐸收集的資料,當時,歐洲已有多種涉及到伏羲先天圖的書籍:斯比塞爾(Gottlied Spizel,1639~1691)在荷蘭萊頓(Leiden)出版的《中國文史評析》(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1660);基歇爾 (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的《中國文物圖志》(Chinaillustrata)(1667)。 

    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1623年5月31日出生於比利時的梅赫倫(Mechlin),1640年入耶酥會。1654年參加了剛從中國回來的傳教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1614~1661)的演講會。1656年隨卜彌格(Michael Pierre Boym,1612~1659)離歐東渡,1658年到暹羅(今泰國),1659年抵中國。柏應理先後在江西、福建、湖廣、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傳教。在江南傳教時,曾得到徐光啟孫女(聖名甘第大)許纘曾夫人的贊助,修繕和新建多座教堂。1664年完成了一部拉丁文《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譯著工作。中文書名為《西文四書直解》,現譯名為《中國哲學家孔子》、《中國哲學家之王》等。

    胡陽、李長鐸的著作《萊布尼茨――二進位與伏羲八卦圖考》介紹,1660年學者斯比塞爾在荷蘭出版了《中國文史評析》一書,書中記載了I Ging(易經)。斯比塞爾跟萊布尼茨交往相當密切,而這本書是萊布尼茨為了解中國參考過的一本書。書中兩個部分介紹了易經,介紹了龍馬負圖出河、伏羲得圖做八卦以及太極陰陽八卦學說。

    艾田蒲在《中國之歐洲》一書「萊布尼茨與中國(Ⅲ)」一書中談到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曾提到柏應理著作《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艾田蒲是依據萊布尼茨於1687年在致馮·黑森—萊茵費爾(L.E.Von Hessen-Rheinfeds)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不久前在巴黎出版了一部有關孔子的著作,並已閱讀」。萊布尼茨在信中寫到「Fohi」一詞,這個詞漢譯為「伏羲」。在這裡證明了萊布尼茨於1687年12月之前就已熟知「Fohi」,不言而喻,萊布尼茨見過柏應理書中的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和周文王六十四卦圖三張圖。同時也證明了萊布尼茨的所見比16年後白晉所寄的伏羲八卦次序圖和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兩張圖,了解得更多。

  萊布尼茨也提到在巴黎會見白晉教士,白氏提出陰陽變化關係,對萊氏創見(建)二進位原理啟發很大。

    白晉(Joachim Bouvet, 1656~1730)號明遠。法國耶穌會教士。1685年奉法王派遣。1687年到杭州、寧波。為康熙皇帝侍講,對《易經》很有研究,著述《易經陰陽變化數理關係》。在巴黎專見萊布尼茨,為萊氏創見(建)二進位原理提供了很多資料。

    從《中國文史評析》一書中,可以看到1660年以前斯比塞爾參考的中國文化文獻包括耶酥會士衛匡國1658年出版的《中國上古史》以及曾德昭1642年出版的《中華帝國》。《中華帝國》中只是簡單介紹陰陽八卦學說,而在《中國上古史》中就很詳細。書中詳細介紹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極八卦演化過程。有學者認為《中國上古史》可能第一個向歐洲介紹了六十四卦圖,並影響了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的二進位體系,其思想有很大受到了伏羲八卦圖的啟發是無疑的。所以說,萊布尼茲是受了邵雍先天圖二進位原理的啟蒙,才寫出了論二進位的論文,後世根據二進位的理論,電子計算機由此而發明。邵雍當之無愧的成為現代電子計算採用二進位的啟蒙者。

   但是,中國一部分所謂「正統」的易學家要出來「正偽」,當時有代表的人物是清代的胡渭。在數碼二進位技術已經普及的今天,再看邵雍的《先天圖》,其原創的二進位數律理論模型的啟蒙價值是那麼了不起,也可知邵雍經自己的原創歸於伏羲的良苦用心,要不然他一介布衣百姓畫張圖有誰會去傳播和研究呢。正是程頤與胡渭等人的所謂「證偽」,恰恰坐實了《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圓圖》是邵雍的原創發明,要不然不知有多少人去爭這個原創權。

   胡渭寫有《易圖明辨》,在胡渭看來,孔子認為數與卦爻辭構成了《易經》的全部內容,與道家重視天文、曆數無關。他批評說:「與2的乘方的數字序列2、4、8、16、32、64.......直到無窮這樣的二倍的幾何級數相聯繫的天地萬物生成的觀點。不是中國古代聖人,比如伏羲的產物,而是邵雍的數學或曰數輪的產物。」胡渭引用朱熹的的話,說邵雍的數學是「推步之術」,來自道家陳摶,而陳摶是把道家的太始之學同古代聖人同等起來。胡渭認為:程頤強調《周易》十翼,能夠把混在《易經》原文中的黃老成分區分開來,程頤看出《先天圖》是邵雍增加的而說成是伏羲畫的圖。

   胡渭說先天圖始終莫名其妙。但由於說是伏羲、文王傳來的寶貝,誰也不敢看輕。黃宗羲、宗炎兄弟,始著專書辟其謬,東樵曾否見他們的書不可知。其實胡渭前,已有毛奇齡著《河圖洛書原舛編》、《太極圖說遺議》,直斥理學家崇拜的《先天圖》出於宋人偽托,是邵雍偽托得自華山道士陳摶,加以穿鑿附會造出來的。說這些都是旁門左道,和《易經》了無關係。我們生當今日,這些鬼話,久已沒人過問,自然也不感覺這部書的重要。但須知三百年前,象周濂溪《太極圖說》(周濂溪,程朱理學初創者周敦頤的別號)、朱子《周易本義》一類書,其支配思想界的力量,和四書五經差不了多少。胡渭認為,在程頤以後,元明以來再沒有人做這樣的區分,所以他要糾正這一偏差,他否認《先天圖》的原創作者是伏羲,否認《易經》中有二倍的幾何級數。

     邵雍始創了永垂不朽的思想和理論,長眠安息在伊川,這常常被洛陽人、伊川人引以為榮。今天世界已進入數碼時代,目前已有每秒鐘運算萬億次以上的超級計算機,電視,手機,電腦,數碼像機…‥,圖像與數字相互轉換已是司空見慣。哪一樣不是邵雍預言的「天根|和月窟0(¦)」變幻的結果呢。可以說,數碼改變了世界。邵雍的象數(數碼)理論對世界歷史文明產生重要影響,改變並發展了世界文明進程,是對現代文明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巨大貢獻。從萊布尼茲發表關於「《周易》與二進位的論文」開始,直到到近代,有很多「考據學家」不去研究邵雍的原創「六十四卦方圓圖易圖」的創新內涵,而是極力「考證」朱熹的《周易本義 》中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不是伏羲所畫,而是「邵雍的偽造」,說什麼邵雍的先天圖與二進位無任何關係。說朱熹的《周易本義 》中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是邵雍「杜撰」,「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倒序還是順序,八卦和二進位都毫無關係」。

    大師已明確給出了打開世界和宇宙奧秘大門的金鑰匙世奇圖,可惜不僅當時不被賞識,後世還不被承認。

   近幾十年來由於電子數碼技術中的應用發展,使某些西方學者對中國古代發明二進位這一結論非要推翻。數十年來,國內否定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點陣圖》與二進位制有關的運動有兩個學術源頭,一個是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綜述,另一個是80年代英國E.J.愛頓。之所以稱之為運動,那是因為大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隱含著對研讀原著的不熱心甚至鄙視。

     從近現代西方學術界的角度看,自從認識二進位制數之伊始,就與《周易》結伴而行。西方第一篇關於二進位制的文章發表於1703年,是萊布尼茲在《皇家科學院紀錄》上發表的,標題為《二進位算術的闡述----關於只用0和1兼論其用處及伏羲氏所用數字的意義》,作為對中國哲學的介紹加以高度評價。以後周易與二進位問題作為東方文化的一個特色一直引起西方學者的廣泛注意,他們對從浩瀚的易圖進行研讀,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一直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幾乎沒有人對中國古代二進位制的發明權表示懷疑或商榷。

    如今,許多人在沒有研究或者說沒有讀懂中國古代原始文獻的前提下,急力否定中國古代二進位制的發明權,一些怪論說,哪怕是承認六十四卦序與萊布尼茲二進位有一點點最低的共同基礎的想法都是理所當然應該摒棄的(葛蘭言)。李約瑟說「葛蘭言已充分地表明了這一點」。「至於研究用陰爻和陽爻的反覆交替組成六十四卦的『變易』的占卜者,他們可以被認為是在進行簡單的二進位算術運算。如果《易經》占卜者不曾意識到二進位算術,而且也未曾加以使用,那麼,萊布尼茨和白晉的發現就僅僅具有如下的意義,即在邵雍的《易經》解說中所表現的抽象順序系統是碰巧與包含在二進位算術中的抽象順序系統相同而已。邵雍在他的《易經》六十四卦排列中偶然碰到並由萊布尼茨使人意識到的二進位算術,可以說是在一種十分真實的,意義上早在它被人發現適合於現代人的大型計算機之前,就已經被用來構造哺乳動物的神經了」。

    西方學者更像是一個武斷而措詞激烈的宣言而不是研究,是因為這種對宣判對象邵雍數學學派起碼的常識不知道,也不屑於涉及的方式更像一個西方傳統上的宗教審判,其中涉及的易學常識性笑話就不值得一說了。

   自宋代與邵雍同時期的程頤作《伊川易傳》以來,很多所謂的「易學家」紛紛「考證」說《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是宋代邵雍「偽造、杜撰」的。(正是歷代如此所謂的「證偽」,恰恰表明這張奇圖是邵雍的原創發明,沒有任何人能與邵雍去爭奪這個發明權。)正是古今有很多人不願承認萊布尼茲的二進位是受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啟發,否定圖中的二進位原理,至今很多人並不知道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與數碼技術二進位有何聯繫。很多人靠數碼科技產品發了大財,並不清楚數碼先驅是邵雍,因而也沒有知恩圖報為先哲做點什麼。更不可思議的是一些所謂的「研究者」,對邵雍富有創新的成果不去弘揚,而是與西方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洋大人」彼此呼應,合力貶低之,不能不說是當下中國人的悲哀

    不願承認邵雍所畫「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 」所含蘊的二進位排列原理,確實是西方所謂「學者」鄙視東方文化的拙劣表演。而國內一些人所謂的「往我們古人臉上塗金的做法如果不是出於無知,那麼只能是出自於一種過度的民族自卑」云云者,總認為洋人的月亮是圓的,其實最可悲。 有人說,西方人從「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中發現了改變世界的「數碼科學原理,」中國人只繼承了「算命玄機」。實在令人感嘆不已。

  今天,二進位仍然左右著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高速運算。邵雍的研究成果改變並發展了世界,是為世界進步最有意義的貢獻,也是為世界科學文明作出的不朽貢獻 當今世界科學文明的迅猛發展,得益於電子計算機的成功運用。電子計算機不僅推動了科技的革命,也推動了世界文明歷史的進程。當我們享受著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而帶來的現代文明生活,怎能忘記先哲們為攀上文明高峰所走過的艱辛路程?邵雍作為當之無愧的現代電子計算二進位的啟蒙者,千秋萬代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敬仰和紀念。

原文載:2006-04-23 價值中國網 > 文化/社會> 歷史/哲學

邵雍天根月窟象數理論對世界科學文明的貢獻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4-23/27930.html 

 
 

 

 ===========================

 

附錄:參考閱讀《光明日報》光明網:邵雍的「加一倍法」就是嚴格意義的「二進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10:00 光明網http://news.sina.com.cn/c/2007-03-28/100011514429s.shtml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堯夫,謚康節,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主要哲學著作有《皇極經世書》。他發展《周易》象數學,以「數」作為其哲學思想的邏輯起點,提出一種《周易》先天學。此學有關於伏羲八卦與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四種圖表,稱為《伏羲四圖》,即《先天圖》。

  近二十多年來學術界討論的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就是:德國大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ndWilhelmLeibniz,1646-1716)發明「二進位」與邵雍《先天圖》的關係。參加這場討論的有西方包括李約瑟(JosephNeedham,1900-1995)在內的科學史家,以及國內許多著名的科學史與中國哲學史的專家學者。討論的焦點大致有兩個:一是邵雍的《先天圖》卦序是否一種二進位的記數方法?或是一種「無意識的巧合」而符合二進位的記數方法關係?二是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是否受了邵雍《先天圖》的啟發?主流的學術觀點認為邵雍的《先天圖》不是二進位記數方法,或至少不是一種自覺運用的二進位的記數方法;萊布尼茨在其發明二進位之前並未看到邵雍的《先天圖》。

  這一問題之所以存在長期爭論,有人歸結為這樣一種原因,即懂得《周易》的學者不大懂得自然科學,而懂得自然科學的學者又往往不懂《周易》。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這又並不是絕對的,萊布尼茨用二進位的視角去讀《先天圖》,並不需要他很懂《周易》;而《周易》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誰又可以說完全弄懂了它?況且,邵雍的《皇極經世書》又是一部很難懂的書。

  在筆者看來,首先應懂得怎樣去讀邵雍的《先天圖》,從中看它的卦序是不是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它如何是或如何不是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如果說邵雍當時已經發明、並自覺運用了二進位的記數方法,那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時是否受了邵雍《先天圖》啟發的問題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如果不是這樣,那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時即使看到了邵雍的《先天圖》,那又能說明什麼呢?

  邵雍的《先天圖》四圖的卦序都遵循著一種邏輯法則,當時被稱為「加一倍法」。所謂「加一倍法」即是今天嚴格意義上的「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其中有二圖比較直觀,茲附圖下:

  邵雍的《先天圖》無論八卦還是六十四卦,其卦序順讀都是始《乾》終《坤》,我們的絕大多數學者都按順讀的方法來讀它,這當然不容易發現其中的二進位的記數方法。但邵雍已經指出:「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皇極經世書》卷十三)他告訴我們考察《先天圖》的易數關係的要訣是「逆數」,其中包括卦序的「逆數」和爻序的「逆數」。卦序的「逆數」是從《坤》卦至《乾》卦,如果我們將卦畫中的設定為「0」,設定為「1」,那上面的《伏羲八卦次序圖》正好是按二進位記數方法所表示的0-7的自然數表:

  

 

 

  《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在六十四卦的圓圖中,又置有一個六十四卦的方圖。無論圓圖和方圖,卦序之中都內在地體現嚴格意義上的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其中的方圖更為典型而直觀,讀懂它的要訣就是「逆數」,即由左向右,第一行始坤終否,接第二行始謙終遯,再接第三行始師終訟,以下接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最後接第八行始泰終乾。而這正是按二進位方法所表示的0-63的自然數表:

  

 

  

 

 

  

 

 
 

 

  

 

 

  需要指出的是,《先天圖》的二進位數表是以《周易》卦畫為形式的。從易數的觀點看,卦畫所表示的是數,而不是象。其計數方式是通過兩個基本的卦畫符號和來進行的。而爻位就是二進位數的位值。先天八卦圖體現的是三位二進位數表(0-7),先天六十四卦圖體現的是六位二進位數表(0-63)。

  以上所說,是讀懂《先天圖》卦序的要訣:卦序的「逆數」。而要進一步理解先天易數的具體進位方法,還有一個要訣,就是爻序的「逆數」:由低數位向高數位進位,是上爻向五爻進位,五爻向四爻進位,四爻向三爻進位,三爻向二爻進位,二爻向初爻進位。而進位的原則是逢二進一位。

  現代國內外有學者提出邵雍《太極圖》的易數關係並不是一種自覺運用的二進位的記數方法。我們認為,如果邵雍不是自覺運用「二進位」的記數方法排出這一卦序,我們想不出他還可能用其他方法排出這種卦序,而正巧與「二進位」的數表完全相吻合。

  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對六十四卦任意排列組合,那可以排出的卦序的種類,應是64的階乘:1乘2乘3乘4……乘64,其結果將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而邵雍能一卦不差地排列出符合二進位數表的卦序,如果將這說成是一種「無意識的巧合,」此種巧合的機率渺乎其微,幾乎完全不可能,這反過來說明邵雍已經發明並能熟練運用「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問題在於,邵雍雖然已經發明了二進位的方法,但除了能邏輯地處理卦序關係外,還不能將此二進位的記數方法派上其他用場。

  邵雍的這項發明,已為當時的程顥所理解,並為之命名為「加一倍法」。程顥認為邵雍的「加一倍法」比揚雄的太玄數更高明。當時邵雍聽到程顥的話之後驚撫其背說:「大哥,你恁聰明!」

  邵雍的「加一倍法」受到後來的朱熹的重視。在朱熹那裡,「加一倍法」又被稱作「加一位法」。而「加一倍法」的要點就在於,加一位,即加一倍。

  按照邵雍「加一倍法」的原理,每增加一個爻位(實即數位),二進位數表中所包含的自然數的數目便會增加一倍,比如二進位六個數位包含了六十四個自然數(0-63),若增加到七個數位,那自然數的數目也便翻了一番,而包含一百二十八個自然數(0-127)。若增加到八個數位,便包含二百五十六個自然數(0-255)。而若從八個數位增加到十五個數位,那自然數的數目便翻七番,而包含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個自然數(0-32,767)。如此類推,數位越多,包含的自然數的數目也越多。而即使再多數位,其中包含的自然數的數目再多,要用二進位的記數方法寫出它所包含的所有自然數,也並不困難。

  這也就是說,只用兩個符號便可以以一種明白無誤的邏輯方法(可操作、可驗證的)表示任何自然數。反過來也可以說,一切自然數都可以用兩個符號以邏輯的方法表示出來。

  邵雍的「加一倍法」意味著中國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已經發明了二進位的記數方法,這是中國先哲的智慧和光榮,我們作為後人應該記住它,而不應該抹煞它!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今天,大量事實證明了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世界上最早的二進位數碼理論模型正是古今有很多人不願承認萊布尼茲的二進位是受了「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啟發,否定圖中的二進位原理,極力「考證」此圖是宋代邵雍「偽造、杜撰」的,恰恰確鑿無疑表明這是邵雍的原創發明,沒有任何人能與邵雍去爭奪這個發明權。

   康熙皇帝對邵雍的原創「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有獨到的見解,認為邵雍研究《易學》,畫出別具一格的六十四卦方圓圖,用圖示的方式,使複雜難懂的《周易》六十四卦變的明晰易懂,不僅是發展了易學理論,更是對易學的創新,是一位識破天機的「聖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親書《學逹性天》匾,派欽差噶拜親臨洛陽伊川,將御匾掛在莘店(今平等村內)邵夫子祠。

========

附錄(一)先秦易學

先秦的易學一般稱之為古易。這個時期是易學思想體系基本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古易的內容可分為《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也可以看作易學形成的三個發展階段。傳說《連山易》為伏羲所作。伏羲畫八卦為易經之始。《歸藏易》為黃帝所作。《周易》是周文王囚於羑里,在伏羲八卦和《歸藏易》的基礎上,將伏羲八卦演釋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並作卦爻辭而成。關於易經的形成和發展,《漢書·藝文志》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之說,講的是周易學產生的歷史過程。「三聖」一般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近古。伏羲為上古,周文王為中古,孔子為近古。也有人認為,「三古」是指我國歷史上神話傳說時代、夏商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代。周易是歷史的創造,並非出於一人之手,伏羲、周文王、孔子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易經是我國古代先人占筮的典籍,在卦序的排列法上,《連山易》是艮卦為首;《歸藏易》以坤卦為首,乾卦次之;《周易》則以乾卦為首,坤卦次之。《連山易》和《歸藏易》早佚,唯《周易》獨以傳世。我們說的《易經》即指《周易》,所說的易學,即是漢代以後的《周易》研究的學問。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易學研究,夏商周三代已經有較詳細的記載。殷商時期盛行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紋絡,占斷吉凶,稱作「卜」,「兆」字就是裂紋的象形。甲骨文記載了大量的占卜內容。周代卜筮之風更為盛行。不僅有龜甲卜,而且也用蓍****占卜,因此稱作「筮」。北方卜筮多用蓍****,南方多用竹枝、竹棍。殷代和周代還出現了數字卦,在殷墟發掘中,不僅發現了大量的刻有卜辭的卜骨卜甲,而且還出現數字卦。1950年在四盤磨村發掘一卜骨上有三組由數字組成的數字卦。分別為「十十十十十」,讀為「七八七六七六,八六六五八六,七五七六六六。」1967年-1977年在小屯發現一塊龜腹甲甲上有三處數字卦,即「+九十一十九十十十」讀為「六七***六八,六七一六七九,七七六七六六」。從周代開始設有稱作「太卜」的官,掌管占卜。春秋戰國時期,連年戰爭,占卜多用於興兵作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加強***,焚書坑儒,因《周易》是占卜之書,才幸免於難,流傳至今。《漢書·劉歆傳》記載,秦代形成「天下但有《易》卜,未有他書」的局面。關於古代運用《周易》卜筮的事例繁多,在《左傳》、《國語》、《史記》、《資治通鑒》等書中都有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對《周易》研究甚為盛行,解釋《周易》之書眾多。這時的卦象與數的記述上,有了很大變動,卦象的書寫從等過渡到——。代表陰,讀六數;一代表陽,讀一數。如西周離卦寫為,《阜陽漢簡》寫為,《馬王堆帛書易》寫作,現在寫作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數字卦是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過程,才逐漸走向規範化的。

   這個時期的另一個重要研究成果就是產生了《易傳》,它是先秦易學集大成之作。《易傳》即「十翼」,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十篇。《易傳》被認為是孔子的著作,此說一直沿襲到宋代,歐陽修首先提出疑問,後提出多種說法。據張岱年先生考證,《易傳》成書於戰國時代無疑。《易傳》的成書使《周易》內容邏輯化、系統化,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第一次把宇宙萬物分為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大類,是最早的辯證法思想的形象表述,從而使《周易》從卜筮之書變成學術經典。《周易》用其最簡捷的形式概括了極其博大以至無窮的內容,其獨特的理論思維模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從時間、地點、條件全方位分析問題,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由於《易傳》是經多人之手而成,先秦諸子尤其是儒家、道家、陰陽家的思想也反映在其中,豐富了易學內容。同時,《周易》思想又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融進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之中,形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成為我國幾千年來的普遍價值觀。

從學派來看,春秋戰國時期易學已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一是承襲古代卜筮的道路發展,一是擺脫巫術束縛而向哲學方向發展。前者以《左傳》、《國語》為代表,後者以《易傳》為代表。

(二)漢代易學

漢代易學是易學發展的重要階段。由於***者重視,易學研究出現了極盛時期。《易經》被定為五經之首,易學成為儒家學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周易》的學派眾多,不僅有儒家的,也有其他學派的思想家。易學出現明晰的師承脈絡。

從師承關係來看,漢代易學開山祖一般認為是田何。他先傳給周王孫、丁寬、服生等,後又傳給楊何。丁寬傳給田王孫,田王孫又傳給施仇、孟喜、梁丘賀。三家均立學官,故史載「《易》施、孟、梁丘之學,」即指這一體系。後孟喜傳給焦延壽,焦氏又影響了京房,於是「《易》有京氏之學」。此外,漢易還有費高(費直和高相)易學系統。費直傳給王橫,高相傳給子康和毋將永。由於費高二家未立博士,故有費高二家為民間易學之說。孟、梁、京房易學屬今文易學系統,費高易學屬古文易學系統。除此二派易學外,還有一些大學者如淮南王劉安、嚴君平、揚雄、劉向和劉歆等人,也對《周易》頗有研究,是漢代易學的另一支生力軍。

    漢代易學解經的方式大致有三種,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官方易學,慣以奇偶之數和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說《周易》經傳文,以卦氣說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解釋《周易》的原理,利用《周易》大講陰陽災變。二是民間費高易學,反對陰陽災變說,著重闡述《周易》中的義理。三是道家黃老的易學,著重講陰陽變易的哲學道理。三派之中孟京易學影響最大,史稱象數之學。

    西漢末年,由於神秘主義的影響,讖緯開始流行,易學也出現了《易緯》之類的著作,這是代表漢初官方的孟京易學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變種。其中代表著作有《乾鑿度》、《稽覽圖》、《是類謀》等。這類著作將卦氣說和象數說進一步理論化、神學化,提出了「易一名而含三義」說即「簡易、變易、不易」三義,以及太極元氣說,太一取陰陽之數以行九宮說,八卦之名源於古代文字說等,這些學說對後世易學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西漢末,揚雄的《太玄》是對易學研究的總結性巨著。他視「玄」為宇宙萬物的根源,揉合儒、道、陰陽三家學說,運用當時的天文曆法知識,描繪了一個世界圖式,認為事物均按九個階段發展。《太玄》仿《周易》結構,另創八十一個符號,叫八十一首。每首與《周易》的一卦相似,分別由-、--、---三種基本符號按四重構成,自上而下,稱為方、州、部、家。每首又分九贊,類似易卦之爻,共七百二十九贊。並將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贊分配於一年四季之中,用來表示陰陽二氣消長運行,萬物興衰成亡的過程。他將陰陽五行、四方四時、日月星辰、風雨物候、山川****木、人體結構、心理性情等自然的、人類的變化活動都納入其中,重構天人貫通的自然社會哲學系統。這是對西漢以來易學的一次總結,也是對《周易》結構與內容上的全面解釋。

東漢易學又有了新變化。首先是作為官方學派的孟京易學勢力衰微,而作為民間學派的費氏易學興盛;其次,費氏易學與孟京易學出現了合流趨勢,形成了以五行的生數和成數解釋《周易》中的象和數的五行生成說。孟氏易學流脈是范升→楊政;費氏易學的流脈是陳元、鄭眾→馬融→鄭玄。而鄭玄融合了孟費二氏易學,形成了鄭玄、荀爽和虞翻以象數解易的三大家。到曹魏時期的王肅,其解易已十分注重義理而略於象數,文字簡明,成為晉代王弼易學的先河。與王肅同時的虞翻,發展了卦氣說,引進了一些新體例,並以變卦說解釋《周易》經傳,將漢易象數之學推到新的境界。

東漢末年,道家黃老學派逐漸演變為道教,黃老易學也逐漸與煉丹學說結合起來了。東漢末年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開始以《周易》原理解說煉丹的理論和方法,提出了月體納甲說,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干支和日數,以月亮的盈虧來說明煉丹運火的程序,成為道教易學的先驅。

(三)晉唐易學

魏晉隋唐時期,易學開始了新的轉向。大體說來,由兩漢的重象數轉向了晉唐的重義理,玄學派的易學成為晉唐易學的主流。

魏晉時期,老莊學說十分流行,並逐漸以貴族的面貌與儒家截然分離。其時佛教的東漸,又加速了老莊學說的流行。因此,魏晉玄學易學實質是道家易學和費氏易學結合的產物。王弼是玄學易學的創始人。他的《周易注》,師承古文經學的解易學風,文字簡明,義理通暢,使《易經》和《易傳》成為玄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甚至以老莊的觀點來解釋《易經》的爻辭,將「自然無為」、「歸根曰靜」等思想解釋《彖傳》文字,以「忘象以求意」說解釋易學中的取義學說,尋求《周易》經和傳中的抽象原則。他主張闡明《周易》所包含的義理,摒棄漢儒災異說和讖偉說,恢復先前《易》的本旨,從而開創了後世以義理解《易》的先河。

韓康伯進一步將王弼所未注的《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等傳亦加註解,依據筮法中的取義說,從義理的角度提出新的命題——「八卦備天下之理」。把八卦和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辭,看作是天下之理的高度概括,通過《周易》可以把握天下之理和變易之道。這種將無形之理視為《周易》之根本的觀點,實際上是借易學中的範疇、命題宣揚老莊。易學的玄學化,使《周易》、《老子》、《莊子》並列成為「三玄」。

晉代玄學易學除此兩大家外,還有阮籍、荀粲、梁武帝蕭衍等人,可惜他們的著作已失傳。在玄學易學以外,也有反玄學易學派。荀豈頁、荀融、歐陽建、干寶等人分別對玄學易學進行了批評、責難,促使玄學易學不斷修正自己的主張。到南北朝時期,北方易學與南方玄學逐漸出現了新的融合趨勢。

隋唐時期,隨著政治上的統一,經濟上的繁榮,文化也進入了融合時期。唐代孔穎達的《周易正義》,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便是兩部融會魏晉南北朝各派易學觀點的易學典範作品。《周易正義》一方面推崇玄學易學,一方面吸收各家觀點,對之進行修正,提出了「易含萬象」,「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類取之」的原則。並將玄學易學貴無賤有論發展為崇有論,以陰陽二氣解釋乾坤二元,以元氣說解釋太極,提出以氣為核心的世界觀。並以「自然無為」來解釋「一陰一陽之謂道」,提出「無陰無陽乃謂之道」的新命題。認為陰陽二氣自然本有,其開通萬物的品德是自然而不造作,故把道看作是「自然無為」的稱號。《周易集解》沒有提出什麼新命題、新觀點,但彙集了漢易以來各學派的註解,對義理派的觀點也不加評析地收集其中,是一本很好的資料彙編。這兩部易學巨著的出現,表明易學正走向融合的新動向。

另外,唐代的佛、道二教中一些人物也援引《周易》卦象解說其教義。道教解易系統內便出現了《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見《道藏·洞玄部》)等著作。

(四)宋明易學

宋明易學的特點與宋明時期學術特點聯繫在一起,此時學術特點是注重從義理角度探討儒家經典的微言大義,不注重文字的訓詁、考據,是新儒家的興起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易學也突出地表現為對《周易》經傳中哲理進行探討的特徵,是古代易學哲學高度發展的時期。由於《周易》經傳,特別是《易傳》一直被漢以來的儒家奉為經典,而《易傳》又是儒家思想體系最具哲學色彩的著作,所以,宋明易學的哲理化特點,又使宋明哲學形成了以易學哲學為主要內容的新特徵。宋明哲學中五大流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無不同易學有密切關係。據《宋史·藝文志》載,僅北宋解易著作就有60多家,其中著名的有李覯、胡瑗、周敦頤、邵雍、王安石、張載、程顥和程頤等。至於歐陽修、蘇軾、司馬光等文學家、史學家,亦有解易之著作。

北宋初期的易學大體有四大流派。一是以陳摶為鼻祖的圖書學派。此派學脈是:陳摶傳給种放→劉牧、李之才→周敦頤。到劉、李之後,又有所分化。劉氏推崇河圖洛書,李氏重視卦變說,最後,周敦頤重視講象,提出太極圖說,論述宇宙形成過程,為儒家成聖人的理論提供根據。二是邵雍的數學派,提出先天學。三是由胡瑗倡導的義理派,後傳至程頤。程頤著《伊川易傳》,創立了理學派的易學體系。四是張載的氣學派,他吸收了唐代孔穎達的氣論學說,著《橫渠易說》和《正蒙》。

南宋時期,邵、程、張三家易學都很流行而以程氏易學為主流。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以程氏易學為主幹,會通各家之長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易學哲學體系。與朱熹同時的楊萬里著《誠齋易傳》,一方面闡發程氏易學,另一方面又吸收張載易學思想、闡發太極元氣說,企圖將陰陽二氣說同程氏的天理說揉合起來。此時,心學易學有所發展。陸九淵大弟子楊簡,繼承程顥和陸九淵的易學思想,以人心解易,提出「天人本一」,「三才一體」的新命題,論證卦爻象和天地萬物的變化皆出於個人的意識。他認為易之道即人之心,主張人心即道,宇宙變化即人心變化過程。他著有《楊氏易傳》和《己易》二書,是宋明時期心學易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對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有重大影響。另外,功利學派的易學也提出了一些新觀點,如薛季宣、葉適等人提出了「河圖洛書為古代地圖說」,「道不離器說」,否定孔子作《說卦》等說,對傳統易學有所突破。而圖書學派易學,經朱震和蔡元定等人的闡發,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元明兩代,《周易》朝普及和縱深兩個方向發展,先後出現了一批註疏《周易本義》的著作。

元代胡一桂著《周易本義附錄纂疏》、《易學啟蒙翼傳》二書,其子胡炳文著《周易本義通釋》,胡一桂的學生董真卿著《周易會通》,這些著作都對朱熹易學進行了闡發。明成祖時,胡廣奉敕編《周易大全》,便以胡一桂所著為藍本。《周易大全》的頒布流行,表明程朱派易學占居了明代易學的***地址。但是,由於元明兩代易學以程朱易學為標準,義理派反而相對薄弱,沒有出現新觀點、新著作,倒是河洛之學和邵雍的先天易學有所發展。元代道教大師雷思齊承劉牧、邵雍易學學脈,推衍出許多圖式。他以九宮圖為核心解釋《周易》原理,主先有數而後有象說。而俞琰、張理和蕭漢中等人,亦以圖式解易,但主先有象而後有數的觀點。到明代,象學一派成了象數之學的主流,以來知德為代表的象數易學與程朱易學展開了長期的爭論。明末清初,方以智父子將象數易學發展到高峰。

明代義理易學派的發展要歸功於易學家蔡清。他著有《周易蒙引》,將張載易說的「氣論」引入程朱「義理說」之中,批評了朱熹離氣言理說,主張理象合一,成為明代易學「氣本論」的倡導者。明代心學流行,易學中「心學」也有發展,他們主要以內心道德修養方法和精神境界解釋《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辭,其代表人物是湛若水和王畿。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子,站在氣學派立場,對宋明易學作了一次總結。他繼承宋明氣學和象學傳統,修正程朱義理易學,批判心學易學,並對河洛先天之學和邵雍的象數之學也作了批判,先後著《周易外傳》、《周易內傳》等著作,完成了易學哲學「氣本論」的任務,宣告了宋明易學的終結。

(五)清代易學

清代是復興漢易的時代。清人解易著作十分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其中內容和傾向都很複雜。清代易學主要有兩派,一派以惠棟和張惠言為代表,倡導漢易。一派以焦循為代表,力圖會通百家。惠棟著有《周易述》、《易漢學》、《易例》、《周易古義》等書,篤守漢易,不敢發揮,並且注重卦象的形成和變化,淡化《周易》的哲學價值。張惠言則專攻虞翻易學,著有《周易虞氏義》、《周易虞氏消息》、《虞氏易事》、《虞氏易言》等書,企圖全面恢復虞氏易學。焦循則不然,他一方面依漢人解易的精神,注重象數文字訓詁,另一方面又獨闢蹊徑,以建立新的易學體系。著有《易學三書》,即《易章句》、《易通釋》和《易圖略》,成為清代漢學易學的殿軍。對《河圖》與八卦關係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康熙年間的學者江永研易從朱熹之說,在《河洛精蘊》一書中對《河圖》與八卦關係作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從總體傾向來看,清代易學缺乏對哲學問題的探討,對易學哲學的建樹甚少,理論思維很薄弱,是古代易學哲學的衰落時期。

(六)近現代易學

20世紀初至70年代,《周易》研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歸納起來大致有四個方面。

第一,注重對《周易》經傳文字的注釋。代表著作有沈竹初的《周易易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和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其中以高亨注釋的《周易》水平最高。他將經與傳分開,認為經是卜筮之書,傳是哲學著作。不講象數,並且將「元亨利貞」解為大祭和利於占問,不以為是四種德行,發前人之所未發。

第二,重視考證,並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周易》卦爻辭中的事件。代表著作有:於省吾的《雙劍訁多易經新證》,聞一多的《周易義證類纂》,余永梁的《易經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郭沫若的《周易之製作時代》、《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顧頡剛的《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及《易繫辭傳觀象制器的故事》,李鏡池的《周易探源》,胡樸安的《周易古史觀》,屈萬里的《周易卦爻辭中的習俗》。

第三,注重對易學史上的著作加以評述而寓己見於其中。如民國初杭辛齋集古今易書達620餘種,著有《易楔》、《學易筆談》。周善培著《周易雜卦證解》,專以「雜」字解,自成一家之言。還有朱謙之的《周易哲學》,高亨的《周易卦爻辭的文學價值》、《易大傳的哲學思想》,金景芳的《易通》等書,使易學研究出現了新面貌。

第四,用現代科學證《易》。本世紀30年代沈仲濤著有《易與科學》(英文本),主要論述《周易》與西方科學的暗合之處。沈氏之後,又有薛學潛著《易與物質波量子力學》及《超相對論》二書,丁超五的《科學的易》。這些科學易的特點是以科學比附《周易》,還未能以《周易》的思維方式去推動科學,或在其思維啟發下進行科學發明創造。

80年代後,國內易學研究十分活躍,嚴肅的學術研究與民間易學都十分火熱。從學術研究來看,呈現出多元化特點,有易學史研究,「易」之義理研究,「易」與文化史研究,還有《周易》與中國古典美學、文學之關係,《周易》與現代管理,易與醫、易與養生學等研究。更為突出的是,周易研究同自然科學領域找到了《周易》超越時空的價值,出現了「科學易」。各種規模的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不同層次的學術團體、研究院、學校相繼建立。不同專業類型的刊物、報紙也先後面世,如《周易研究》、《周易報》等,而且逐漸形成《周易》研究中心,如河南安陽《周易》研究中心,倍受國內外易學界的重視。民間易學更是五花八門,尤其是《周易》與算卦,《周易》與氣功,《周易》與古代堪輿(風水),《周易》與預測等。

海外周易研究

亞洲國家接觸易經最早。日本在唐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就曾頒布「大寶令」,要求學生通曉一兩部經書,其中就包括《周易》。日本歷史上不斷湧現出有影響的易學家和《易著》。

西方最早讀《周易》的人是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明末(1582年)利馬竇傳教到中國,在華生活28年,翻譯和撰寫了許多著作,使孔子思想在16世紀就傳入義大利。

《易經》第一部西方語譯本是法國傳教士金尼閣(Nielas TriBauit)於杭州譯出,為拉丁文本,揭開了易學走向世界的序幕。金尼閣曾於1610年、1620年兩次來華傳教,同時悉心研究《周易》,他譯的拉丁文版《易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西文譯本,因此被稱為西方易學上的哥倫布。比利時傳教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f)1659年到中國,在上海、蘇州、鎮江、淮安等地傳教23年,他同恩理格、殷鐸澤等人把《大學》、《中庸》、《論語》和《周易》翻譯成《西文四書直講》,書中附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之意義,1687年在巴黎出版。法國傳教士雷孝思所譯拉丁文《易經》,書名叫《中國最古的書》,於19世紀30年代出版。

《易經》第一本英文版是英國傳教士麥格基(R·C·mcciatchie)於1876年譯出,由於該書杜撰成分過大,被西方某些評論家評論為敗筆之作。由英國傳教士利雅各翻譯,1882年於牛津出版的英文版《易經》,儘管冗長、呆板,但是當時在西歐被認為是最理想、最有影響的譯本。1963年美國紐約大學又將其再版。美國貝恩斯(Baynes)根據衛禮賢譯本轉譯成英文的《易經》,1950年在紐約出版,這本書勝過所有據中文原著翻譯的英譯本,成為當今西方英語國家所通用的「標準譯本」,一再被翻印。當代歐洲心理學權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英文《易經》的序言中說:「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對《易經》給予極高的評價。

最早的《易經》法文本出版於1750年,由法國傳教士宋君榮(Antonius Goubil)譯。後又有法國霍道生的譯本。而影響最大的是比利時人哈雷茲譯於18***年在布魯塞爾出版的《易經》,成為當今西方通用的法文本。

《周易》傳到西方後,立即引起西方學者的濃厚興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大代數與微積分的發明者萊布尼茲,在1679年靠自己的聰慧發明了「二元算術」之後,因為不能應用而無實用意義,不敢公佈於世。後來,他從在華的傳教士白晉的來信中知道了中國的《易經》和易圖。由《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中得到了有系統、有條理、有邏輯的科學方法,發現伏羲六十四卦與他發明的「二元算術」完全一致。他在給白晉的信中說:「人們都知道伏羲是中國古代的君主、世界著名的哲學家、中華帝國東洋科學的創立者,這個易圖可以算現在科學之最古老的紀念物。然而這種科學,依我所見,雖然為四千年以上的古物,數千年來沒有人了解它的意義,這是不可思議的。它和我的新算術完全一致。當大師正在努力理解這個符號的時候,我依大函便能給它以恰當的解答。

我可以自白:要是我沒有發明二元算術,則此六十四卦的體系,即為伏羲易圖,耗費了許多時間,也不會明白吧」。他還說:「將伏羲的文字再延展出去,發明一種新的文字。易六十四卦給與『普遍文字』的發明以重大的暗示,使思想與數發生關係。對於思想計算上非常有利。這個發明,對於人類精神作用的完成及道德與宗教真理的進步,更有興趣,而眼界也拓展了
。」他意想不到其得意之發明早在中國伏羲六十四卦中就有表達,欽佩之餘寫信給康熙皇帝要求加入中國籍,並在法蘭克福創立起一所中國學院(此學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才被毀)。萊氏之舉,引起了世界各國對《易經》的普遍重視。(實際上萊布尼茨早在1666~1667年在紐倫堡學習時已開始接觸到中國古典哲學。他讀過斯比塞爾(Gottlied Spizel,1639~1691)在荷蘭萊頓(Leiden)出版的《中國文史評析》(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1660) 一書和基歇爾 (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的《中國文物圖志》(Chinaillustrata)(1667)一書。從周易象數與圖象中選取0到64就是一個二進位的連續數列, 與他1679年發明的二進位算術應用於電子計算機完全符合易理)。

19世紀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憑藉中國《易經》取得了偉大成就。他在自傳中說,他的著名的正反合的辯證邏輯定律,是受中國《易經》啟發而完成的。並且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是有絕對權威的」。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依據陰陽學說提出並協原理(亦稱「互補原理」)時,總覺得語言敘述不能充分表達原意。1937年應周培源教授邀請來中國,先後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講學,遊覽了長城、十三陵、六和塔等,在孔廟看到了太極圖。他看到陰陽魚構成的太極圖時大為驚訝,認為太極圖是他的思想最恰當的表現,因此選中了太極圖作他的族徵,象徵著中西文化的融合。玻爾曾與泡利很有興趣地專門研究過《易經》。我國唯一在玻爾指導下工作過的學者冼鼎昌回憶說:「聽他(玻爾)講東方哲學與物理認識論的關係,我驚嘆於他對中國古典哲學的深入了解,開始懂得他以中國陰陽太極圖為其族徵中圖案的道理了。」

最早的德文版《易經》於1924年在法國耶拿出版,由德國傳教士衛禮賢(Richard Wilheln)譯。衛禮賢精通漢語,1***9年來華傳教,在華居住達25年之久,曾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在華期間,對《易經》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向中國的易學家、京師大學堂校長勞乃宣和胡適請教。他曾在北京大學和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舉辦《周易》講座。1913年開始將《易經》翻譯成德文,譯筆簡潔流暢,忠實可信,成為利雅各之後影響最大的西方譯本。衛禮賢之子衛德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於1943年向駐北京的德國人作學習《易經》的輔導報告,1944年將輔導材料整理成書,書名為《周易八論》,成為今天西方人學習《周易》的指南。1960年貝恩斯又將其譯成英文。

1987年美國海軍天文台的羅伯特·合林頓宣布:太陽系存在第10顆行星,這是客觀存在、毋庸置疑的。這一宣布使人類有可能解開兩個玄妙的宇宙之迷:一是19世紀天王星的運行軌道為什麼會「失常」;二是26000年前地球上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但是最早預測太陽系第10顆行星的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旅法學者劉子華於1940年在巴黎用《易經》八卦原理推算出來的,並且計算出第10顆行星的密度為0.424(水=1),軌道運行速度為1.6***公里╱秒,對太陽平均距離為74億公里,以179年為周期繞太陽旋轉。他的《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的論文使世界震驚。巴黎大學哲學系主任、論文審查委員會主席愛米爾卜勒耶說:「他費了許多考證和智慧顯示出現代科學與純直覺的知識構成的中國古代科學有深奧的吻合。」法國仆爾日天文台台長摩爾稱:「其博士論文為我們指出了中國古聖賢的宇宙科學,竟如此與最近四個世紀中若干代學者耗盡艱辛所得的結果相吻合。」

物理學家卡普拉從許多方面比較了現代物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以《易經》為核心的東方傳統思想的相似處。他認為:現代物理學與《易經》都把事物的變化看成自然界的本質,而由變化產生的結構及對稱性只是第二位的。《易經》具有通過變化產生的動態模式的觀念,可能與現代物理中的S矩陣理論最為接近,八卦圖同強子八重對稱性類似。他的論著問世後,對世界產生了極大影響。

美籍華人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受到啟發,提出「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博士說他之所以懷疑到德國舒氏的奇偶性不滅定律,與他在西南聯大時讀《易經》有關。美國地學家特奇根據八卦歸類、推理的系統結構,撰寫出專著《地球構造圖》。他把地球劃分為八塊,以此來論述地震和各種礦床分布。新加坡南洋大學教授田新亞認為,八卦可以比擬於元素的八族,它們彼此之間的內涵性質有多處是可以對應的符號。易卦排列能和組成物質的元素內在組織上的周期性適應。此外,尚有特具的顯示功能,是已有元素周期表所不能表達的。按《易經》原理推斷,化學元素決非現在的107種,應該更多,現在已被科學所證實。

《易經》蘊涵著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廣泛的科學知識,其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就數學而言,它蘊含了全部近代數學,它不僅包括二進位、十進位數學,而且還包括勾股定律、黃金分割律、排列組合、求極大極小率、概率、大衍求一術、二項式定律、餘數定理等。物理學方面如宇稱不守恆定律、測不準原則、相對論、原子學說、電子理論、夸克理論等都可以從《易經》中找到聯繫。被稱為現代化學之淵源的鍊金術,是憑藉《易經》的陰陽學說才得以發展。生理學中雙螺旋理論(即DNA缺氧核酸)的發現,是因DNA中的*** 種核酸數,與《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數和卦爻結構相符合。當代最為人們所關注的生態學問題,其本質可以從《易經》中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聯繫。

《易經》的博大內涵,對現代語言學也發生了巨大影響。美國布法羅紐約洲立大學教授荷夫,運用《易經》八卦來分析英語中的單詞。他將每個單詞的形、聲、義用八卦中的爻來表示,相同者為陽「」,相異者為陰「--」,把所有的英語單詞歸於八種結合。聲、義,對於各國的語言文字研究開拓了一條新路,具有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管理易」,把《易經》思想運用於管理科學,推進了管理科學的發展。國際易經研究會主席、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教授、美國遠東高級研究院院長成中英,吸取中國《易經》文化而提出管理新理論,即「C」理論,他說:「中國的易經有兩個作用:一為察微知變,就是透過細微的東西,作為判斷;一為變通入神,在變通當中,了解對方的心理。這些都是管理的軟體」。有人認為日本管理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就在於對中國文化的應用。日本在60年代研究《孫子兵法》,70年代研究《三國演義》,80年代研究《易經》。許多科學家認為,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趨勢正在由近代分析潮流為主的階段轉向以整體綜合潮流為主的階段,中國的《易經》中一些哲學範疇、思維模式,更加符合現代科學所揭示的宇宙圖景,特別是《易經》的天、地、人的自然界一體理論,獨特的象、數、理思維方法,是啟迪科學家解決當今世界重大難題的思想體系,對現代科學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在作用。

近幾十年來,歐洲、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國的學者相繼成立了易經研究組織,並在大學設立了易學專業,研究範圍已由純理論走嚮應用科學的領域,涉及數、理、兵、醫、藝術等多種學科,出現了「人文易」、「科學易」、「管理易」、「藝術易」等學術門類。《易經》先後被譯為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日文、朝鮮文、俄文、荷蘭文等十多種文字。台灣易經學會主辦的《易學月刊》發至世界各地。近幾年來,在武漢、北京、濟南、安陽等地多次舉辦國際性的《易經》學術討論會。安陽舉辦的《周易與現代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每年一屆,有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學者參加交流。有關研究《易經》方面的成果和著述層出不窮,僅日本在近時期就出版了200多種。其中主要有1943年出版的武內義雄著《易與中庸》,1958年出版的諸橋轍次著《易經講話》(五卷本)。1958年後,先後出版了高田真治著《易經譯註》、《易的思想》,宋井宇三郞著《宋代易學研究》、鈴木由次郞著《漢易研究》、《易經譯註》、《易與人生》、《伏羲八卦方圓圖與萊布尼茲二進法算術》,戶田豐三郎著《易經注釋史綱》,赤冢忠著《易經釋注》,本田濟著《易譯註》、《易學--它的形成與發展》等。

朝鮮是最早接受《周易》的亞洲國家之一,李朝時期的易學家李滉(1501~1570)曾精心研究《周易》,他繼承朱子易學思想,經過改造、修正、闡發,使《周易》更適合朝鮮國情,為《周易》研究奠定了基礎。韓國(南朝鮮)把太極圖作為國旗圖案,已大大超越科學研究的範圍,足見其國家對《易經》的重視程度。

據統計,從本世紀60年代以來,聞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有14項,其中有多項與《易經》的理論有較密切的關係。這些項目是: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分形幾何理論,一元數學理論,物元分析理論,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質構造呂德斯線,地球經絡穴位結構理論,地震自然節律,自然同期可分度理論,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論等。如今,世界上許多學科的科學家都在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對《易經》進行研究和探索。

安陽周易研究

安陽是《周易》的發源地,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易學研究提供了方便。安陽易學研究歷史悠久,代代相傳,能人輩出,出現了一些在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易學名家和易學著作。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卜商(子夏)曾於湯陰的西河與魏文侯討論易學,鬼谷子曾在這裡演練兵法。西漢時期,易學研究出現了極盛時期。據《滑縣誌》載,「京氏」易學的開創者京房就出生這裡。

京房(前77~前37),本姓李,字君明,推律自定為京氏。學易於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講災異。元帝初元四年,以教廉為郎,後立為博士。屢次上疏,以災異推論時政得失。因劾秦中書令石顯等專權,出為魏郡太守,治郡有政績。不久,石顯誣陷京房與張博通謀,誹謗朝政,歸惡皇上,斬於街市。京房是西漢著名的易學家,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凶的典籍,從而創造了許多佔算的體例,以講占候之術而聞名。在占算體例的解釋中,進一步發揮了孟喜的卦氣說,並吸收了當時的陰陽五行說,對易學的發展影響較大。京房易學的主要成就是:

(1)八宮卦說,包括世應說和飛伏說。即將八經卦的重卦稱為八宮,按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順序排列,把六十四卦分別納入八宮。(

(2)納甲說。用八宮卦配以十天干,各爻分別配以十二地支,甲為十天干之首,故稱之為「納甲」;配以十二地支,亦稱之為「納支」。

(3)五行說。以五行學說解釋卦爻象和卦爻辭的吉凶。此說包括五星配卦說,五行爻位說,五行生剋說,八卦休王說等。以五行說解《周易》,始於京房。

(4)卦氣說。有與孟喜卦氣說相同的地方,比如以坎卦主冬至,離卦主夏至,每卦六爻各配6個月份,表示氣候的變化。也有與孟喜卦氣說不同的地方,比如將坎離震巽四正卦納入一年的日數之中。孟喜以六十卦、三百六十爻配一年之日數,而京房則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配一年之日數。跟孟喜之卦氣說相比,他於四正卦以外,又增加了巽艮兩卦,主管二十四節氣。卦氣說以講災異、災變為其特徵之一。

(5)陰陽二氣說。以陰陽二氣的變易,解釋卦爻象的變易,以此說明「易」就是陰陽二氣的升降變易而永無休止。京氏易學,不僅講佔法,而且通過對佔法的解釋,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用來解釋自然和社會,形成漢代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著作有《京氏易傳》三卷,其他皆已失傳。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易京氏章句》,黃奭《漢學堂叢書》、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等書中也有輯錄。三國後期,曹操都鄴,鄴下文人中多有研易人士。

唐宋時期,研究《周易》者,既有本籍人士,也有客籍人士。本籍人士中以崔良佐和邵雍為代表。

崔良佐,唐代滑州靈昌人。歷任衛州汲縣尉、虢州湖城主簿之職。後因母喪,遂不仕,隱居共北白鹿山。著有《尚書演范》、《周易忘象》等書,撰寫《渾天》等數十篇文章。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自號安樂,謚康節。北宋著名易學家。河北范陽人,幼隨父遷河南,始居衡漳(今林縣邵康莊),後遷共城(今河南輝縣)百源,故後人稱之為百源先生。(30歲時隨父親邵古遷至洛陽伊川神蔭原西南大莘店隱居,為河南人,其父邵古自號「伊川丈人」。莘店是伊尹故里,「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邵雍慕伊尹樂堯舜之道之樂,遂將自己的號取為「堯夫」。邵雍的墓園安樂佳城正前方千米之處正是伊尹祠墓。後來宋理宗將邵雍封為「新安伯」,意思就是說邵堯夫是新(莘)地安居樂道的聖人)。屢被推薦為官,均堅辭不受,終身以研究《周易》為業。(嘉佑年間)後居洛陽,與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從游甚密。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學」,即《周易》象數之學。經過他刻苦探索,多有獨到之處,在易學象數派中自為一家,以先天象數之學聞名於世,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為北宋五子。其學術思想與王弼以來的義理思想相悖,他把陳摶等道教的思想與易理相結合,為理學的命題作論證,使易學成為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易學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階段。他的象數之學(也叫先天學),認為宇宙的本原是太極,太極生出天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又認為太極是不動的,太極顯發而有變化的功能,於是生出數、象和器。提出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是按照「先天象數」的圖式展開的,把先天象數歸之於心。當時,邵雍的數學派同張載的氣學派、程頤的理學派成三足鼎立之勢。象數易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乾坤坎離為四正卦,由此推衍出一套圖式,進一步發展了李之才的卦變說,認為乾坤坎離為四正卦的圖式乃伏羲所畫,稱作先天圖,其學為先天學。而漢易中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的圖式,乃文王之易,是伏羲易的推演,稱為後天學。邵雍對此兩種圖式均有解說,但推崇並著重研究先天之學。他提出先天學有卦無文,卻盡備天地萬物之理。八卦和六十四卦次序圖,是說明八卦的起源和六十四卦形成次序的。以加一部法或稱一分為二法,解釋六十四卦卦數和卦象的形成,把奇偶二數的演變置於第一位,有此數學法則,方有六十四卦。這種解釋乃漢唐易學所未見,排斥了無生有說及漢唐易中取象說,創立了以數學觀點解易的新學派。並稱天地萬物都是按八卦生成的次序演變出來的。其八卦和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是說明八卦和六十四卦所處的方位。其中方圓合一圖是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的間架或模式,用來表示天地萬物均處於此模式中。

其皇極經世圖,將卦氣說加以推衍,製成宇宙歷史年表,用來推算人類和宇宙歷史的進程,為其一大創造。邵雍將卦氣說中陰陽消長法則加以推廣,用來解釋人類和宇宙變化的規律,並依據陰陽消長規律得出「天地終始」說。認為人類社會已盛極而衰,將歷史分為「皇、帝、王、霸」四個時期,提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歷史退化論。其學說經後世人發展為算命學,社會上卜卦算命先生,均以邵雍為祖師,標榜其為康節神數,在民間頗有影響。著作有《皇極經世》和《伊川擊壤集》等。

元明清時期,安陽易學研究有了較大發展。這時期研習《周易》人數增多。其中有崔銑、許三禮、韓鳴岐、劉廷士、暴驥遠等。

崔銑(1478年~1541年),字子鍾,一字仲鳧,號後渠、少石、洹野,世稱後渠先生。河南安陽人,弘治進士,明代著名學者。在易學研究方面以程氏易學為宗,兼采王弼、吳澄之說,與朱熹《周易本義》頗有不同,他舍象數而闡義理,認為陳摶所傳圖象皆衍術數,與《易》無關,諸卦變之說亦支離無取。他的理論篤實近理,反對陽明心理和禪學。著有《讀易余言》,晚年著《周易大象說》,多精微自得之旨,為時人所推崇。

許三禮,字典三,號酉山,清初安陽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浙江海寧縣知縣。第二年利用舊廟辦起了「正學書院」,後又創辦「海昌講院」,親自授課,並邀請了一些知名學者講課。

康熙十五年(1676年),邀請著名學者黃宗羲赴海寧講學。黃氏主持海寧講學達5年之久。許三禮與黃宗羲交往甚密,崇尚程朱理學,對易經的理論研究較深,1681年著《易貫》。

韓鳴岐,滑縣城東北魏庄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中舉人,歷任濟陽、滎陽教諭。著有《卦爻便省管窺錄》、《地理一隅》、《等韻指掌》等書。曾任知縣,後借故辭職,以教育學生為業。

劉廷士,字元直,安陽城西25公里岡西村人。家赤貧,天性奇特,苦讀不倦。精易學,著有《中天易經》、《大六壬銀河卓》等書。他根據《易傳》的思想,以三十八圖來表示天地自然之易。其中河洛之易4圖,伏羲之易6圖,神農之意5圖,黃帝之易5圖,周文王之易10圖,孔子之易8圖,他補繪中天5圖(連山)、後天5圖(歸藏),表示失傳的神農、黃帝《易》。築藏書樓三楹。清道光辛卯,舉孝廉,任盧氏教諭,為人清正,鄉人稱道。

暴驥遠,字良甫,世居滑縣城南暴庄。其祖菼(tǎn),字西庵,精易學。父大儒,字超亭,清朝道光三十年進士。他從小跟著祖父讀書,16歲應試,取為庠生。他博覽群書,貫通六經,尤精於《易經》。他認為後世注《易》多言玄妙卜筮,失去《易經》的本來意義,乃博採歷代易學諸家之長,著《周易輯注發明》二冊。

客籍人士中,以河北人杜瑛和崔述較有名。

杜瑛,元初信安(今河北霸縣)人,後遷於偃師緱氏山中治易。杜門著書。主要著作有《皇極引用》、《皇極疑事》等。崔述,直隸大名人,字武承,號東壁。乾隆二十七年舉人,曾任福建羅源和上杭等縣知縣。罷官後,寓居安陽,專心研易,著有《易卦圖說》等。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連年災荒,研究易學者寥寥無幾。安陽人王金聲,以邵雍的《皇極經世》思想為主,著《先天三皇大數演易》。李宗模著有《讀易鑰》和《圖象淺說》等書。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們對《周易》認識不清,常把《周易》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周易》研究逐漸興起。1984年全國第一次周易學術討論會的召開,促進了安陽周易研究的開展。19***年5月在安陽召開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第一屆全國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位學者和專家參加了會議,收到學術論文45篇。會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一書。同時出版了顧明著的《周易象數圖說》。1990年10月,召開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海內外專家、學者128人出席了會議,收到學術論文78篇。會後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1990年8月,安陽周易研究會成立。《周易》研究在安陽逐漸開展起來。安陽周易研究一開始就抓住與自然科學結合的方向,拓展了《周易》研究的新領域。安陽已被國內外學者認為是易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地區。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751 在邵雍長眠的安樂佳城正西約兩公里龍頭溝中發現有長90多米,高近10米的巨型天然石龍,在不遠的鳳凰溝中發現二十多米長的石鳳凰:

 

   

 「由於邵雍的父親邵古也安葬在這裡,故此墓園也稱為"邵夫子墓":

   

    邵夫子墓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邵夫子墓石牌坊上寫著「安樂佳城」:墓前石匾牌上寫著宋理宗給他的封號「新安伯」(新城安樂之伯).「新城"指周赧王被秦昭王囚於高台之城,"債台高築"成語典出之地.位於今洛陽南伊川平等鄉古城村.西南邊三里地就是邵雍墓"安樂佳城"。新」說的是伊川古代秦漢時稱作「新城」(亦稱莘地),「安伯」意思是安樂之伯(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端平二年正月丁酉,太陰行犯太白。甲寅,詔議胡瑗、孫明復、邵雍、歐陽修、周敦頤、司馬光、蘇軾、張載、程顥、程頤等十人從祀孔子廟庭,升孔伋十哲」。圖為邵雍墓前書寫著"新安伯"的石匾

宋先儒康節邵夫子墓

     河南伊川大莘店有北宋哲學家邵雍「講學於家」,著書 、精研象數易理的「安樂書院」邵夫子祠,原是邵雍與其父邵古「伊川丈人」的隱居地,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嘉佑年間遷居洛陽。其父病逝後,葬於伊川卧龍山。邵雍去世後,亦葬於伊川先瑩。邵雍父親邵古的墓志銘記載:邵夫子隨父親邵古隱居伊川時,「蓬蓽環堵,不避風雨。架屋竹間,水流其門,浩然其趣,因自號伊川丈人。銘曰:世范陽,家伊川,神蔭原,原西南。」(參見《宋隱君邵子啟賢公諱古墓志銘》)。

 

 

圖 伊川平等村邵夫子祠舊址碑:

 明宣德三年碑(1428年),重修邵康節祠堂記,碑由當時的河南布政使周鑒立,文中講到邵雍:"薄海內外皆知尊崇而奉祀之,新店為先生故里,神道之所在".                                   

下圖:明宣德三年(公園1428年)河南承宣布政司重建康節先生祠堂記碑文(該碑原在大莘店邵夫子祠內,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莘店改建為平等縣,縣政府佔用邵夫子祠,將此碑遷至村西北邵夫子墓內}):

明宣德三年河南承宣布政司重建康節先生祠堂記碑文中記載:「新店為先生故里」(新店即古代大莘店):

 

下圖,邵夫子祠舊址發現有印著「安樂書院」字樣的土坯: 

  

            邵夫子墓山門兩邊石匾牌上寫著對聯,

上聯:「刪後無詩嘯風嘲月留擊壤」:

下聯「畫前有易躡根探窟見先天」:

(注:"留擊壤,"指邵雍的詩集《伊川擊壤集》二十卷."躡根探窟",指邵雍的《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和《漁樵問對》等哲學著作.

 "見先天",指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點陣圖》,該圖明確顯示二進位制數率排列規則,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的二進位制數率排列圖。    

      程顥、程頤和邵雍都在洛陽始創了永垂不朽的思想和理論,又都長眠安息在伊川,這常常被洛陽人、伊川人引以為榮。今天世界已進入數碼時代,目前已有每秒鐘運算幾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電視,手機,電腦,數碼像機…‥,圖像與數字相互轉換已是司空見慣。哪一樣不是邵雍預言的「天根|和月窟0(¦)」變幻的結果呢。可以說,數碼改變了世界。邵雍的象數(數碼)理論對世界歷史文明產生重要影響,改變並發展了世界文明進程,是對現代文明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巨大貢獻

 

  附錄。

以下資料請參考,(因不同文章需要,其中有些地方內容會雷同)。 1、價值中國網 > 文化/社會 > 歷史/哲學 >  邵雍洛陽伊川「三安」史話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  2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歷史/哲學 >  邵雍的史學巨著《皇極經世》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2458.aspx3、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歷史/哲學 > 邵雍出生地衡漳在哪裡?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2712.aspx。4、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文化/藝術 > 龍鄉伊川行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751 5、價值中國網>新興產業> 文化產業 > 百歲奇人邵逸夫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5/4/64139.html6、大河論壇 洛陽城事  洛陽伊川古迹名勝十六景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bbs.dahe.cn/bbs/thread-3674105-1-1.html 7四川文物2008年第1期北宋邵雍書篆祖士衡墓誌考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 http://wenku.baidu.com/view/d8aa5ad276a20029bd642d2e.html  8、價值中國網 > 新興產業 > 文化/教育 >邵雍千年誕辰紀念安樂佳城盛況空前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4147.aspx 9、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文化/藝術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風光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18/73429.html

 

 

 

宋邵雍康節年表(千年表)

  邵雍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臘月二十五日戌時,(邵雍《生日吟》:「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日辰同甲,年月同辛,吾於此際,生而為人。)

  卒於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七月初四五更(邵雍:《擊壤集》:「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 程顥作《邵雍先生墓志銘》熙寧丁巳孟秋癸丑,堯夫先生疾終於家。

 

------------------------------------------------------------------------------------------

紀         年          農曆甲子紀年 公  元 春 節

-----------------------------------------------------------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_01_01 辛亥_寅_乙亥 公1011_02_06      1歲 

          由此到下一個辛亥年每一甲子加六十年

宋神宗熙寧四年  _01_01 辛亥_寅_丁亥 公1071_02_03      61歲

宋神宗熙寧十年   01_01 丁巳_寅_壬子 1077_01_27      67秋癸丑七月初四卒

宋高宗紹興元年01_01_01 辛亥_寅_己亥公1131_01_31       121

宋光宗紹熙二年02_01_01 辛亥_寅_庚戌 公1191_01_27      181

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01_01 辛亥_寅_壬戌 公1251_01_24      241

元武宗至大四年 4_01_01 辛亥_寅_癸酉 公1311_01_20      301

明太祖洪武四年 4_01_01 辛亥_寅_乙酉 公1371_01_17      361

明宣宗宣德六年 6_01_01 辛亥_寅_丙寅 公1431_02_12      421

明孝宗弘治四年 4_01_01 辛亥_寅_戊寅 公1491_02_09      481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30  01 辛亥_寅_己丑 公1551_02_05      541

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 39  辛亥_寅_壬寅 公1611_02_13      601

清聖祖康熙十年 10  _01 辛亥_寅_癸丑 公1671_02_09      661

清世宗雍正九年  09 _01 辛亥_寅_乙丑 公1731_02_07      721

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  56 辛亥_寅_丙子 公1791_02_03      781

清文宗咸豐元年 1_01_01 辛亥_寅_戊子 公1851_02_01      841

清末帝宣統三年 3_01_01 辛亥_寅_庚子 公1911_01_30      901

民國元 年      01_01 壬子_寅_甲子  公1912 02_18      902

民國37        _01_01 戊子_寅_乙丑  公1948^02_10      938

 

共和 1949_    01_01   己丑_寅_己未 公1949_01_29      939

1971_      01_01    辛亥_寅_壬子 公1971_01_27     961

1972_         01_01 壬子_寅_丙子 公1972_02_15     962

1973_         01_01 癸丑_寅_庚午 公1973_02_03     963

1974_         01_01 甲寅_寅_甲子 公1974_01_23     964

1975_         01_01 乙卯_寅_戊子 公1975_02_11     965

1976_         01_01 丙辰_寅_壬午 公1976_01_31     966

1977_         01_01 丁巳_寅_丙午 公1977_02_18     967

1978_         01_01 戊午_寅_庚子 公1978_02_07     968

1979         _01_01 己未_寅_乙未 公1979_01_28     969

1980_         01_01 庚申_寅_己未 公1980_02_16     970

1981_         01_01 辛酉_寅_甲寅 公1981_02_05     971

1982_         01_01 壬戌_寅_戊申 公1982_01_25     972

1983_         01_01 癸亥_寅_壬申 公1983_02_13     973

1984_         01_01 甲子_寅_丙寅 公1984_02_02     974

1985_         01_01 乙丑_寅_庚寅 公1985_02_20     975

1986_         01_01 丙寅_寅_甲申 公1986_02_09     976

1987         _01_01 丁卯_寅_戊寅 公1987_01_29     977

1988         _01_01 戊辰_寅_壬寅 公1988_02_17     978

1989_         01_01 己巳_寅_丁酉 公1989_02_06     979

1990_         01_01 庚午_寅_壬辰 公1990_01_27     980

1991_         01_01 辛未_寅_丙辰 公1991_02_15     981

1992_         01_01 壬申_寅_庚戌 公1992_02_04     982

1993_         01_01 癸酉_寅_甲辰 公1993_01_23     983

1994         _01_01 甲戌_寅_丁卯 公1994_02_10     984

1995_         01_01 乙亥_寅_壬戌 公1995_01_31     985

1996_         01_01 丙子_寅_丙戌 公1996_02_19     906

1997_         01_01 丁丑_寅_庚辰 公1997_02_07     987

   1998_         01_01 戊寅_寅_乙亥 公1998_01_28     988

   1999_         01_01 己卯_寅_己亥 公1999_02_16     989

   2000_         01_01 庚辰_寅_癸巳 公2000_02_05     990

   2001_         01_01 辛巳_寅_丁亥 公2001_01_24     991

   2002_         01_01 壬午_寅_辛亥 公2002_02_12     992

   2003_         01_01 癸未_寅_乙巳 公2003_02_01     993

   2004         _01_01 甲申_寅_庚子 公2004_01_22     994

   2005_         01_01 乙酉_寅_甲子 公2005_02_09     995

   2006_         01_01 丙戌_寅_戊午 公2006_01_29     996

   2007_         01_01 丁亥_寅_癸未 公2007_02_18     997

   2008_         01_01 戊子_寅_丁丑 公2008_02_07     998

2009_        01_01 己丑_寅_辛未  公2009_01_26     999

2010_         01_01 庚寅_寅_乙未 公2010_02_14   

              (庚寅十二月二十五日2011年1月28日)  1000

2011_         01_01 辛卯_寅_己丑 公2011_02_03     1001

2031_         01_01 辛亥_寅_癸亥 公2031_01_23    1021

 關於邵雍1000年是否庚寅年?這與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有關。有說農曆庚寅(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

按正確的演算法,農曆虎年應從正月初一,即2010年2月14日零時算起。

中國幾千年來採用的曆法屬陰陽合曆,用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365天多的變化,確立冬寒夏暑的規律,又將月亮盈虧變化來確定一年二十四節氣的變化。

 

 ===============================

 附錄

  :歷代周易研究http://www.2100txt.com/bookall/txtxiaoshuo/20100420/2782.html

附錄7: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誕生: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60406883自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以來,與計算機最鄰近領域的數學和物理界的共和國泰斗:世界數學大師華羅庚教授和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奠基人錢三強教授,就十分關注這一新技術如何在國內發展。從1951年起,他們先後聚集國內外相近領域人才加入到計算機事業的行列中(放在當時他們領導的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和物理所),尤其是從國外回來的教授、工程師和博士,其中包括國際電路網路權威閔乃大教授、在美國公司有多年實踐經驗的范新弼博士、在丹麥公司有多年實踐經驗的吳幾康工程師以及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夏培肅博士和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蔣士騛博士,並且積極推動將發展計算機列入12年發展規劃。

1956年3月,由閔乃大教授、胡世華教授、徐獻瑜教授、張效祥教授、吳幾康副研究員和北大的黨政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了在莫斯科主辦的「計算技術發展道路」國際會議。這次參會可以說是到前蘇聯「取經」,為我國制定12年規劃的計算機部分作技術準備。隨後在制定的12年規劃中確定中國要研製計算機,並批准中國科學院成立計算技術、半導體、電子學及自動化四個研究所。當時的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處由中國科學院、總參三部、國防五院(七機部)、二機部十局(四機部)四個單位聯合成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相應成立了計算數學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為了迅速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這三個方面聯合舉辦了第一屆計算機和第一屆計算數學訓練班。計算數學訓練班的學生有幸聽到了剛剛歸國的國際控制論權威錢學森教授以及在美國有3~4年編程經驗的董鐵寶教授(他當時是國內唯一真正直接接觸過計算機多年的學者)的講課。當時,我也是其中的學生之一。錢學森自學的數學功底,深度廣度幾乎涵蓋了我們所學的數學的所有課程,而且運用自如,我們作為北大數學系的學生感到十分欽佩,同時也使我們具體了解了數學如何應用到實際物理世界中。

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由七機部張梓昌高級工程師領銜研製的中國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103機(定點32二進位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骨幹有董占球、王行剛等年輕人。隨後,由總參張效祥教授領銜研製的中國第一台大型數字電子計算機104機(浮點40二進位位,每秒1萬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幹有金怡濂、蘇東庄、劉錫剛、姚錫珊、周錫令等。其中,磁心存儲器由計算所副研究員范新弼和七機部黃玉珩高級工程師領導完成。在104機上建立的,由鍾萃豪、董蘊美領導的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編譯系統是在1961年試驗成功(Fortran型)。

國際歷史說明,發展計算機首先是為國防服務,中國也不例外。在前蘇聯專家幫助中國發展民用計算機的同時,1958年,北京大學教授張世龍領導的包括當時還是學生的王選在內的北大師生與空軍合作,自行設計研製了數字電子計算機「北京一號」,並交付空軍使用。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還親自到北京大學北閣「北京一號」機房參觀了該台機器。在完成「北京一號」之後,張世龍帶領包括王選和許卓群在內的北大師生,立即投入到北大自行設計「紅旗」的研製工作中。當時設定的目標比前蘇聯專家幫助研製的104機還高(通用浮點48二進位位,每秒1萬次)。1962年,「紅旗」也開始試算成功,但由於搬遷和「文革」的干擾,搬遷後未能恢復和繼續。

103機

同一時期,1958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前身)海軍系柳克俊的領導下,與海軍合作自行設計的「901」海軍計算機交付海軍使用。在哈軍工海軍系康繼昌的領導下,與空軍合作自行設計的「東風113」空軍機載計算機也交付空軍使用。隨後,柳克俊領銜研製的國產晶體管軍用計算機1961年也交付海軍使用。

在1958~1962年期間,總參也先後獨立研製成功一些自行設計的、全部國產化的型號,因為保密原因,這裡從略。

這些是中國人民響應中央號召,自力更生、努力拚搏做出的第一批代表中國人掌握計算機技術水平的成果,它證明了中國人民有能力發展中國自己的全部國產化的計算機事業。

1964年,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吳幾康、范新弼領導下自行設計的119機(通用浮點44二進位位,每秒5萬次)也交付使用。這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電子管大型通用計算機。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電子管計算機。由於當時美國等已經轉入晶體管計算機時代,不能說明中國水平高,但仍然能說明中國人民有能力去實現「外國有的,中國要有;外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這個雄偉意願。在119機上建立的、由董蘊美帶領自行設計的實用的編譯系統是在1965年交付使用(Algol型)的,並且後來移植到109丙機上。

在哈軍工計算機系教授慈雲桂領導下自行設計的晶體管計算機441B(浮點40二進位位,每秒8千次)在1964年研製成功,骨幹有康鵬等人。接著,1965年,441B改進為每秒2萬次。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蔣士騛領導下自行設計的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浮點32二進位位,每秒6萬次)在1965年也交付使用。

為了發展我國「兩彈一星」工程,1967年由蔣士騛領銜自行設計了一台專為「兩彈一星」服務(兩台分別安裝在二機部供核彈研究用和七機部供火箭研究用)的計算機——109丙機交付使用,骨幹有沈亞城、梁吟藻等。這台計算機的使用時間長達15年,被譽為「功勛計算機」,是中國第一台具有分時、中斷系統和管理程序的計算機,同時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管理程序就是在它上面建立的。

1973年,北京大學(由張世龍培養的包括許卓群、張新華在內的骨幹們)與「738廠」(孫強南、陳華林等骨幹們)聯合研製的集成電路計算機150(通用浮點48二進位位,每秒1百萬次)的問世,使我國擁有了第一台自行設計的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也是中國第一台配有多道程序和自行設計的操作系統的計算機。該操作系統由北京大學教授楊芙清領銜研製,這是國內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操作系統。

-----------------------------

附錄8、新華網長沙2009年10月29日電(記者白瑞雪、喻菲、王玉山)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之際,計算機專家對這台全方位的結構、特點與功能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10/29/content_12355633.htm

    峰值性能1206萬億次是質的飛躍

   2008年9月下線的中國第一台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運算峰值速度為每秒230萬億次。一年後,隨著「天河一號」研製成功,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萬億次。

   這個數字意味著,「天河一號」計算一天,一台配置Intel 雙核CPU、主頻為2.5GHz的微機需要計算160年。就共享存儲總容量而言,「天河一號」的存儲量相當於4個藏書量為2700萬冊的國家圖書館。

   「我聽到『天河一號』研製成功的消息時很震驚,我們原來預計千萬億次的計算機要到2010年底才在中國出現。」中國科學院軟體所研究員張雲泉說,「這是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高性能計算機又稱巨型計算機或超級計算機。在超級計算機不斷提高運算速度的過程中,千萬億次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瓶頸」。

   美國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做千萬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目標,直到2007年才實現。截至2009年6月,世界上僅有3台千萬億次的計算機。

   「國際計算機界認為,從百萬億次提升到千萬億次是一個質的變化,不可能通過單純擴大規模來實現,而是需要體系結構上的改變。」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竇文華說,「天河一號」採用了全新的多陣列可配置協同並行的體系結構,從而實現了系統性能的提升。

   竇文華認為,這種體系結構具備構建下一個量級即萬萬億次計算機的能力,將會成為下一代高新計算機的主流結構。

   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出現,為中國高科技計劃的實施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

   「某些領域的現實需求,已經超出了目前巨型機的能力。」竇文華說,氣候預報、環境控制、飛行器設計、系統生物學等領域都需要千萬億次甚至更高性能的計算機。因此,「天河一號」投入使用後,必將推動科學研究的速度。

   七大技術四大特點打造「中國第一」

   一台千萬億次的「天河一號」,是否等於10個百萬億次巨型機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興銘說,系統的效能絕不是各單元計算效能的簡單疊加。

   「如果用高性能微處理器直接堆出一個千萬億次的系統,功率會大得驚人,用戶可能連電費都付不起,同時機器的可靠性很低,根本無法穩定工作。表面上看『幹活』的器件多了,結果卻是『三個和尚沒水吃』。」周興銘說,「天河一號」採用7項關鍵技術,使得「一加一」的結果盡量接近「二」,從而發揮出機器最大的整體效能。

   這7項技術包括:多陣列可配置協同並行體系結構、高速率擴展互聯通信技術、高效異構協同計算技術、基於隔離的安全控制技術、虛擬化的網路計算支撐技術、多層次的大規模系統容錯技術和系統能耗綜合控制技術。

   周興銘介紹說,由於採用了一系列創新技術,這台計算機具有四大特點:

   ——高性能。無論是1206萬億次的峰值性能,還是563.1萬億次的Linpack實測性能,均位於國內榜首、世界一流。

   ——低能耗。能耗是每瓦電創造的計算效能,「天河一號」目前能效為每瓦4.3億次運算,與2009年6月公布的Top500(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名第一的美國「走鵑」(Roadrunner)相當。參照2009年6月公布的Green500(全球綠色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名,「天河一號」可以位居第5。

   ——高安全。「天河」實現了不同用戶間數據和工作信息的相互隔離。對用戶來說,相當於到銀行租個保險柜,鑰匙掌握自己手裡。

   ——易使用。「傻瓜化」的操作界面和菜單、滑鼠等常規操作,讓機器的使用變得簡單。同時,作為一台國際通用的標準化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上能運行來自各行業的各種程序,不存在兼容性問題。

   公共服務設施承載三大功能

   按照工程計劃,「天河一號」將於2009年底至2010年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落戶,成為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面向國內外提供超級計算服務。

   「天河」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楠說,「天河一號」在投入使用後將實現三大功能。

   第一,作為提供超級計算服務的全球公共科研設施,「天河」向國內外用戶開放。無論身在何處,用戶都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使用「天河」進行科學計算。

   第二,作為產業帶動平台,「天河」上集中的當今時代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將逐步轉移到其他產業,從而解決國家與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

   第三,作為吸引人才的平台,「天河」將進一步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尖端技術人才,對國民經濟和世界科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目前中國的巨型計算機用戶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天氣預報、基礎研究等領域。上個世紀末期,西方發達國家的汽車、建築、動漫等行業已經開始普及巨型計算機。

   「我國對高性能計算機的需求已經進入一個高峰期。」李楠說,「天河」將用於石油勘探數據處理、生物醫藥研究、航空航天裝備研製、資源勘探和衛星遙感數據處理、金融工程數據分析、環渤海生態動力和污染數值模擬、基礎科學理論計算等方面。

   與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同時開始建設的,還有位於深圳的中心。這一南一北兩個國家級的超級計算中心,將成為中國高科技發展的重要引擎。

   超級計算機是否只是科學研究者的「專利」?李楠介紹說,超級計算機的應用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常見的天氣預報就是超級計算的結果。而隨著超級計算機的服務能力在未來進一步拓展,很可能會誕生一個龐大的巨型機服務產業,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

   「比方說,未來的天氣預報可能進一步定時化,個人可以隨時詢問某個局部區域在某個特定時間段的天氣情況。」李楠說。

   超級計算機會代替人腦嗎?

   如同一場你追我趕的比賽,每過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全世界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就會刷新一次。超級計算機的能力有極限嗎?它們是否會在未來代替人腦?科幻電影中計算機統治世界的故事,讓人們對這一古老話題的猜想從未停止。

   「計算機無法代替人腦。」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思昆說,人腦與計算機的一個根本區別在於,人能夠發現規律,而計算機只能根據人發現的規律和設計的方法進行計算。

   李思昆說,超級計算機之所以能與人對弈,就是因為人們把下棋的規律轉化成了可以計算的模型。

   「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有規律的。但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愛情,人類尚未發現其中的規律,而已經發現的規律中也有可計算的和不可計算的。換句話說,只要人類能夠發現規律、並且找到方法把規律變成可計算的問題從而建立起物理和數學模型,計算機就能夠替代人類在這些問題中的勞動。」李思昆說。

   人腦的奇妙性,讓科學計算與世界無限未知的哲學命題緊密相連。

   僅就代數計算而言的話,「天河一號」一秒鐘能進行1206萬億次計算,人卻只能進行大約一次運算。然而,記住對方的長相這樣一個人在瞬間就能完成的圖像識別工作,計算機卻要經歷一個極其複雜的並行計算過程。

   「今天看來不可計算的規律,在未來某天也許能夠進行計算。但人類又會不斷發現更多未知的領域和更多不可計算的規律。」李思昆說。

   =====================================

附錄9下面貼兩篇否定邵雍象數學說與二進位的「奇文」。

    英國E.J.愛頓

  在80年代為邵雍先天圖的產生設計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明暗兩種矩形投影分離表,據稱用這種投影分離表可以復原先天圖,斷言,儘管白晉寄給萊布尼茲的木版伏羲六爻排列圖「確實表現出與某種數的體系的相似性」,但是,它「是邵雍利用分離表復原而成的。明暗兩種矩形分別加以區別的伏羲排列圖的六爻組成,並不能使人想到它與容易理解的數體系的聯繫。」當時權威學術刊物的《科學史譯叢》隨即進行了翻譯介紹,成為十幾年來的一個學術棍子,有的權威人士甚至認為應把有關周易與二進位制的討論當成國恥來看待。E.J.愛頓的結論成了權威結論,在各種文獻中的引證不下千次,竟沒有一個引證中對這個莫名其妙的分離表表示懷疑,樂於以此為評判標準甚至終極真理的中國學者,似乎並不樂於花半小時的時間查證一下相關的古代原著。: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邵康節與周易的問題,這個先不提,這,邵康節作為偉大的易學家,為易學發展做出莫大貢獻,這是共識,不過樓主沒有提邵康節膾炙人口的梅花詩,真是可惜,但是邵康節對於易學發展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支持了六十四卦方圓圖,然而古人一般喜歡托古,據傳此圖出自陳膞老祖的華山道藏,一般認為是宋代易圖大發展的產物。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研究用陰爻和陽爻的反覆交替組成六十四卦『變易』的占卜者,他們可以被認為是在進行簡單的二進位算術運算 。洛陽菜籽

我認為,陰爻陽爻,八卦六十四卦,和二進位毫無關聯(評論:作者根本就沒有弄懂邵雍為什麼把陽爻稱為天根陰爻稱為月窟),我私下認為,把卦和數制等同,是對卦的一種貶低(評論:作者早把易卦的精髓是「與時消息」忘得一乾二淨。邵雍八卦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是二進位發明的理論基礎模型,改變了世界文明進程,怎麼會是貶低易卦呢?),靈活性不可同日而語。雖然表面上看來,陰陽爻和二進位的01有相似之處,可是如果對於二者稍有了解的話,就知道這兩者截然不同。姑且以八卦為例,若1為陽爻,0為陰爻(附帶一提,一般占卦時以一點表示陽爻,圓圈表示老陽),則二進位順序為

000(坤),100(艮),010(坎),110(巽),001(震),101(離),011(兌),111(乾)

很可惜,這一順序不管是和先天八卦——伏羲八卦,還是後天八卦——周公八卦的順序都大不相同,古代研究易學的資料里,基本上不存在這種順序。

先天八卦順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後天八卦順序,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由此可見,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倒序還是順序,八卦和二進位都毫無關係,僅憑第一印象就能斷言其中有關聯的,必定缺乏對卦象和二進位的了解。

我舉了八卦的例子,六十四卦和八卦道理相似,不管是周易所載的六十四卦順序,還是六十四卦方圓圖,次序也同二進位大相徑庭,

=========================

附錄, 否定邵雍象數學說與二進位的文章

     布尼茲、二進位與《周易》

作者:韓雪濤

 

 二進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進位制,由於在現代被用於電子計算機中,而舊貌換新顏變得身價倍增起來。或許是出於證明我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這樣的好心吧,許多人從我國偉大而神秘的《周易》中發現了二進位。當有人發現萊布尼茲曾將二進位與中國《周易》聯繫在一起時,就自認為找到了一個更為有力的證據。於是,一個神話就被泡製出來了。其大意是:萊布尼茲通過在中國的傳教士,得到了八卦圖,他領悟到只要把八卦中的陰爻代表0,陽爻代表1,就可以創立一種新的記數法:二進位。這一神話雖經部分數學史家之批駁,但至今仍廣為傳播。因而,我們有必要更詳盡地對萊布尼茲、二進位與《周易》三者的關係做一澄清、說明的工作。

 二進位記數法的歷史常與萊布尼茲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萊布尼茲並不是這種記數法的最早發現者。在他之前已經有人提出過這種記數法。如十七世紀初,英國代數學家哈里奧特在他未發表的手稿中提到了它。1670年卡瓦利埃里又一次重複了這一發現。萊布尼茲大概未見到過前人的論述,所以當他重新發現二進位時,他一直以為這是自己的獨創。不過,由於二進位是在萊布尼茲的大力提倡和闡述下,才引起人們關注的,所以把二進位與萊布尼茲聯在一起作為一種已習慣的說法也無什麼不當之處。

萊布尼茲重新發現二進位的時間大約是在1672-1676年。1679年3月15日,他寫了題為《二進算術》的論文,對二進位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建立了二進位的表示及運算。1696年,他向奧古斯特公爵介紹了二進位,公爵深感興趣。1697年1月,萊布尼茲還特地製作了一個紀念章獻給公爵。上面刻寫著拉丁文:「從虛無創造萬有,用一就夠了」。由此可看出,萊布尼茲對二進位的極大偏愛存在神學方面的原因。在他看來,一切數都可以用0和1創造出來,這正可以作為基督教《聖經》所說上帝從「無」創造「有」的象徵。也就是說,從二進位制中,萊布尼茲發現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證據。

評論:所謂「 萊布尼茲重新發現二進位的時間大約是在1672-1676年。1679年3月15日,他寫了題為《二進算術》的論文,對二進位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建立了二進位的表示及運算。」是不真實的,西方第一篇關於二進位制的文章發表於1703年,是萊布尼茲在《皇家科學院紀錄》上發表的,標題為《二進位算術的解說》,副標題為「它只用0和1,並論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使用的古代中國數字的意義」。下文即是證明)

  1701年,萊布尼茲將關於二進位的論文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但要求暫不發表。1703年,他將修改後的論文再次送給法國科學院,並要求公開發表。自此,二進位開始公之於眾。

  萊布尼茲與《周易》

  萊布尼茲是一位有著極其廣泛興趣的學者,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到數學、哲學、邏輯學、力學、地質學、法學、歷史、語言、法律及神學等,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興趣的觸角也伸向了中國。從年輕時候起,他就通過廣泛閱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1689年,萊布尼茲認識了從中國返回的耶穌會士閔明我。兩人交往數月。1694年,當閔明我再次回中國時,萊布尼茲交給他一個希望了解中國的提綱,共30項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知識領域。1697年10月,另一位著名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與萊布尼茲開始了通信。1697年12月,在與白晉的通信中,萊布尼茲闡明了自己的二進位觀點。1701年11月,白晉從北京給萊布尼茲回信,信中告訴他「伏羲六爻」的排列與二進位記數法的順序是相同的。白晉還隨信附上了伏羲六十四爻排列的木版圖。經過輾轉,1703年4月1日,萊布尼茲收到了這封信,並看到了伏羲易圖。幾天後,他完成了上述那篇遞交給法國科學院的論文。此論文的題目是:《關於僅用0與1兩個符號的二進位算術的說明,並附其應用以及據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透過這個長題目,不難窺出萊布尼茲在此論文中不但闡明了二進位,而且已經把它與中國的八卦聯繫在一起了。他為幾千年前中國聖人的創造與自己的發現相一致而高興,並為自己解開了《周易》之謎而欣喜若狂。(評論:本文作者大概不太了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親書《學達性天》匾贈與邵夫子祠,當時耶穌會士閔明我與康熙很好。)

   

邵雍的六十四卦方圓圖 

  萊布尼茲把自己的二進位與《周易》聯繫在一起的依據是白晉寄給他的易圖。這一易圖的順序是:坤(000000)、剝(000001)、比(000002)、觀(000003)、豫(000004)……一直到乾(111111),恰好是二進位記數法從小到大0到63這64個數的排列。

  因而,萊布尼茲從這幅易圖中解讀出二進位倒是容易理解的。但當他把二進位與中國古代聖人伏羲聯繫在一起時,他卻犯下了一個他無法想到的錯誤。因為他所見到的這幅圖並非來自幾千年的伏羲,而是宋代哲學家邵雍改畫的,並非《周易》的原圖(評論:作者這句話恰恰證明宋代哲學家邵雍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原創者,因為伏羲時代還沒有六十四卦的詳細卦辭,《周易》中也沒有這張圖)。《周易》現存本子有兩種排列。一是通行的《周易》本,順序是:乾、坤、屯、蒙……既濟、未濟。換成二進位是:111111,000000,100010,010001……101010,010101。對應於十進位是:63,0,34,17……42,21。每一對卦都具有某種對稱性,但看不出與二進位記數法有什麼聯繫。另一種本子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其中順序是按「乾、否……益」排列的,也看不出與二進位的關係。

  與64卦相似,常見的八卦也有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其中一種排列方法恰對應於二進位記數法的0,1,2,3,4,5,6,7。而另一種排列則不具有這種對應關係。因此在八卦與二進位之間存在聯繫的說法同樣是缺乏依據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首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萊布尼茲受《周易》影響而發明二進位,這一在中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完全背離實際情況的。因為萊布尼茲遠在接觸到《周易》之前就已發現了二進位。其次,當萊布尼茲認為中國早在幾千年前的《易經》中就已有了二進位思想時,他使用了錯誤的證據,他誤把宋代人邵雍的易圖當成了伏羲的(評論:本文作者就是不願承認邵雍的原創發明)。因而,這只是一出錯誤的喜劇而已。如果把萊布尼茲的說法作為中國早在幾千年前的《易經》中就已有了二進位思想的依據,那可就太往我們古人臉上塗金了。當考慮到不管是八卦還是64卦,其排列順序都不唯一時,我們就更有理由否定《周易》中有二進位思想的結論了。在二進位與《周易》的關聯方面,我們最多可以說「《易經》的八卦中無意識巧合碰上的東西,被萊布尼茲有意識地發現了」(李約瑟語)。

  不過,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即把《周易》看作一種具有開放性的經典文本,後人可以對它做出不同的解釋。在這種解釋學立場下,我們就沒必要否認萊布尼茲用二進位解釋邵雍易圖的合理性,也沒有必要反對《周易》中蘊含著二進位的說法了。作為對經典的一種解讀方式,把兩者聯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可以看作是對經典的一種創造性的發揮。只是,我們必須要嚴格區分開這種新的解讀方式與古人原意之間的差距,注意不要把後人在新視角下看到的東西非要安到古人身上,並美其名曰:弘揚中華民族古代智慧。可以說,不合情理地往我們古人臉上塗金的做法如果不是出於無知,那麼只能是出自於一種過度的民族自卑。

 

 

0

您可能也喜歡

  • 邵雍千年誕辰紀念安樂佳城盛況空前
  • 中國拿什麼貢獻給世界
  • 世界上首創1和○相互轉變的二進位數碼理論
  • 邵雍天根月窟象數理論對世界科學文明的貢獻
  • 邵雍誕辰千年盛典
  • 庚寅(2010)年清明安樂佳城公祭邵雍(康節)典禮
  • 科學主義社會理論綱要
  • 「現代世界上貢獻最大 影響最廣的十大名人之一」晏陽初河北舊居修繕迎賓(圖)
  • 洛陽伊川古迹名勝十六景
  • 科學理論加深對人類自性的遮蔽

無覓
推薦閱讀:

寒性蕁麻疹,「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湯來幫忙(下)|中醫理論
中德班理論課
【潘昭佑】八字理論方法(6)
大宗易理論起名一例
現代命學理論的兩大體系

TAG:科學 | 世界 | 理論 | 文明 | 貢獻 | 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