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九集)-凈空老法師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十九集)  2010/5/4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0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十面從倒數第六行看起。

  「更有進者,如《要解》云: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最難透脫」。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的,宗趣這一段文字很長,也就是說明這是修學凈宗非常重要的課題,這是講我們的修學方向跟目標,必須要很清楚、很明了,我們這一生才能有成就。蕅益大師這句話提醒了我們,應當知道,吾人,用現在話說是我們,發願求生凈土的這些人,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了。了生死、出三界,成究竟圓滿的佛果,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大的?世尊在《法華經》上說,他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換句話說,其他的事情,這個世間聰明智慧聖賢豪傑他都能解決,唯獨這樁事情沒有辦法,沒有人能解決,諸佛菩薩才出現於世,如果有人能解決,諸佛菩薩再不會找這個麻煩。這個啟示很重要,我們應當要學習。這樁大事最難的,就是同居這一關,往上去都方便,這就是世間諺語所說的「凡事起頭難」。佛法修學回歸自性,也是起頭這一步太難,最難透脫,透是明了,脫是解脫,脫離六道輪迴,脫離三界。

  下面念老說,「蓋以同居土之凡夫」,就是六道凡夫,「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得漏盡通,始截生死流,出同居而升方便有餘土,此名豎出三界,其事甚難也」。六道凡夫,六道怎麼來的,我們現在也明白,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境界。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見惑是錯誤的看法,思惑是錯誤的想法,也就是說你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錯、想錯,於是就變現出錯誤的境界出來,這個錯誤的境界就是六道輪迴。這就是凡聖同居土,這裡頭有凡有聖,前面都介紹了。要斷這兩大類的煩惱,這兩大類的煩惱都是無量無邊,佛為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見惑歸納為八十八品,思惑歸納為八十一品,分為九地,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都要斷盡這才能截生死流,這就是六道裡面的生死輪迴斷了,六道沒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見思煩惱斷了,你就沒有六道;他的見思煩惱沒斷,他還住在六道之中。共業、別業不一樣!見思煩惱這麼多,佛教學有方便,把見思煩惱各歸納為五大類,這就說話方便。錯誤的見解,頭一個是誤會了身體是自己,這頭一個,所以見惑,第一個破身見,真正覺悟到身不是自己。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到底佛法裡頭有沒有講到我?有,有真我。你看這是如來大般涅盤裡頭有四凈德,有四樁事情是真實的,就是常樂我凈,這四凈德真有。常是什麼?永恆,不生不滅,沒有變化的,這是真常;真樂,真樂是什麼?苦樂二邊都沒有,這叫真樂;苦樂是相對的,相對就不是永恆的。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個世間的樂也要舍掉,這裡頭有道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舍也舍不掉,假的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叫生滅法,都不是真的。

  身體有生有滅,靈性不生不滅,靈性是自己。惠能大師見性,靈性找到了,靈性是什麼樣子?頭一個是清凈,「何期自性本自清凈」,從來沒有染污過,即使墮落在餓鬼、地獄也沒有染污。佛也常常講染污,染污是什麼?染污是阿賴耶,阿賴耶本身也是生滅法,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從真起妄,變成了妄,這是第一個,是一切幻化不真的源頭。宗教裡面常講的造物主,誰是造物主?阿賴耶是造物主,這個大乘法裡面講得很清楚。《妄盡還源觀》裡面也是這麼告訴我們的,一念不覺,從自性裡面變現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有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現在科學的名詞講:能量、信息、物質,跟阿賴耶是一個意思。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除這之外,遍法界虛空界無有一法可得,所有一切依正莊嚴都是從它那裡變現出來的,叫唯識所變。它是能變,一切法是所變,能變一定要有能生,如果沒有能生,它變什麼?自性是能生能現,阿賴耶是能變所變,佛法講得清楚、講得透徹。阿賴耶在佛法還有一個名詞叫神識,神識是什麼?我們世間人叫它做靈魂,也有人叫它做靈性,都可以。它覺悟了就叫靈性,它迷了就叫靈魂,靈性跟靈魂是一樁事情,是一個東西,那是自己,身不是自己。佛法裡面說靈魂,超度里講亡靈,靈魂,它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它要是能斷盡見思,它就超越六道輪迴,就不叫靈魂,叫靈性,為什麼?它覺悟了。不覺不能出輪迴,覺悟就出去,所以阿羅漢稱之為正覺。世間人也有覺悟,科學家覺悟,哲學家覺悟,宗教家也覺悟,不能說沒有覺悟的。雖有覺悟,佛不稱他叫正覺,正是佛法的標準,依什麼標準才稱他為覺?見思煩惱沒有了這叫正覺,如果還有見思煩惱叫邪覺,不叫正覺。見煩惱就是你見解上的錯誤,你還有身見,你還有邊見,還有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再大的覺悟不能稱為正覺;你還有貪瞋痴慢疑這是思惑,就是你想錯了。佛把它歸納,無量無邊的見思煩惱歸納為十條,見惑五條、思惑五條,只要有這個就不能稱為正覺。正覺這十種都沒有,不容易!可是這十條非斷不可,為什麼?它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

  佛菩薩教導我們,自性裡面有的一定要保持,永遠保持;自性里沒有的,趕快把它放下。真肯放下,就證果、就成正覺,成正覺是證阿羅漢果,成正等正覺那證菩薩果位,成無上正等正覺那你就成佛。這是佛在大乘經教里常常講,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起步是從斷見思二惑,你才能得漏盡通。漏盡通是什麼?這個漏就是見思煩惱,漏是個比喻,譬如一個茶杯,這底下有個洞,破了,裝水水就漏掉了。比喻我們的法性,或者說我們的自性、本性都可以,一個意思,有了見思煩惱,就好像你的自性出了毛病,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漏掉;漏盡了,盡了就不漏,不漏就通了。這個通是六種神通裡面最後的一種,阿羅漢才得漏盡通。三果的聖人阿那含,阿那含得的是前面五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是飛行變化。中國小說《西遊記》裡面講的,孫悟空有七十二變,那太小,太渺小;阿羅漢比他大得太多,他能有變化。所以阿羅漢才六通具足,最後得到漏盡,這是永遠脫離六道。為什麼?六道的因沒有了,六道的現象當然就不見了。就好像六道是作夢,你從夢中醒悟過來,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這個境界沒有了,出現什麼境界?出現方便有餘土,這上升了。方便有餘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它有這四個等次不一樣。

  要往上提升,還得斷煩惱,你看他見思煩惱斷盡,還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這個分別心起作用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佛用塵沙來做比喻,像塵沙那麼多,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還是虛妄,自性清凈心裏面沒有煩惱,有這些東西在,它障礙你的平等性智,有塵沙煩惱你不平等。自性是平等的,自性是真正的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一才是平等,二就不平等。所以能夠把分別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世出世法就統統回歸到自性,一法界!到一法界這個時候,緣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起心動念放下,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外面是什麼境界?絕不是無知,無知那是無明,你還沒覺悟。般若智慧現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德能用來幹什麼?用來普度眾生。雖然普度眾生,依舊是沒有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能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個人成佛,他證得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在大乘經里常常提醒我們、教導我們,所以要依照這個順序次第一步步向上提升。四聖法界裡面,從聲聞提升到辟支佛,從辟支佛提升到菩薩,從菩薩提升到佛,是相似佛,再更進一步向上提升這才是真的佛,脫離十法界了。知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十法界還是一個夢境,這一覺悟,十法界不見了,醒過來了,由此可知,六道是夢中的夢境。

  十法界真的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他那個眼前是什麼境界?是諸佛菩薩實報莊嚴土,也叫做一真法界。實報土裡面有相,因為實報土的人都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這個要知道。它還有階位,這個階位是無始無明習氣,習氣沒法子斷,每個人所帶的習氣有厚薄不相同,習氣重的十住、十行,習氣重的,習氣輕的十迴向、十地,再輕一點的等覺,習氣沒有了就妙覺位。雖然說四十一個位次,其實《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說初住菩薩,初住菩薩是一,一切是什麼?四十二個位次。其他四十一個位次的智慧、功德、道力,都在這一個位次上圓滿展現出來,絲毫差別都沒有。所以,實報土真正是平等的世界,沒有一樣不平等!無始無明習氣斷盡,這才能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回到自性,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德相全都現前。什麼時候現前?眾生有感,法爾現前。因為他現前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這個事情,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難,太難太難了。

  「今此往生法門,乃舍同居穢,而生同居凈,得生極樂,即斷生死,故名橫出三界」。凈土妙,妙在此地,你看我們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同居土,前面說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同居土是凈土,我們這個地方同居土是穢土,都是同居,裡面真的有不同。這是什麼原因?教育,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這教育辦成功了。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沒辦成功嗎?是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不出在佛,經教里常說佛佛道同,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同在什麼地方?不同在眾生根性不相同,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去的人,真的是如同經典裡面所說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那是無量劫中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圓滿,這才能得生。圓滿會不會不生?不可能,因為只要你圓滿,那個圓滿就是感,佛菩薩知道,自然就來應,這種感叫冥感。你沒有動念頭去求他,他自己就來,因為你緣成熟了,佛來一幫助你,你就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哪個品位,也是自己感得的,不是阿彌陀佛給你安排的,這個要知道。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就知道應該怎麼修法。我到極樂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學阿羅漢的不執著,學菩薩的不分別,盡心儘力去學習。在哪裡學習?生活當中學習,工作裡面學習,處事待人接物統統是學習,無論是順境、逆境,一定要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什麼境界可以接近、可以接觸,問題就是你要會,會什麼?我在境界裡面去練,這就是修行,真修行。學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真修!沒有儀式,大用無方。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斷生死,六道輪迴生死就沒有了,這是同居凈土的殊勝,所以叫橫出三界。

  「而往生之人,不待斷此見思二惑,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便蒙佛願冥加,決得往生凈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你決定得生。念公說「如是方便直截」,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說最適合的方法幫助你一生成就,直捷,這當中沒有絲毫委曲相。「殊勝希有」,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的,容易,這個方便也可以說容易、穩當、直捷,直入,這什麼原因?都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乃十方世界之所無。故知極樂同居,勝於十方佛土」。不但超越我們現在居住的釋迦牟尼佛的同居土、十方諸佛如來的凡聖同居土,這裡頭凈穢差別很大很大,可以說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純凈沒有穢土。再看下文「又帶業往生,仍屬凡夫,但無退轉,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這條非常重要,我們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還是凡夫。但是怎麼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轉,不但位不退,同時證得行不退、念不退,在同居土,就這一點,就等同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生凡聖同居土,什麼地位?下下品往生。你是不是證得菩薩果位?沒有,沒有證得而等同。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受到實報莊嚴土的待遇。因為實報莊嚴土最低的是初住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往生同居就等於圓滿生得四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的方便土、同居土、實報土、常寂光土都融在一起,它那裡沒有分的,一生一切生,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他們住在實報土。在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的四土,實報土的菩薩我們見不到,方便土的那些菩薩、聲聞我們也見不到。可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不一樣,它當中沒有障礙,我們今天講空間維次,它那邊沒有,沒有空間維次,所以這些大菩薩天天見面,諸佛如來常常到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你都天天接觸到。這些大聖大賢跟你做朋友,幫助你、提升你,這種殊勝的法緣到哪去找?真清楚、真明白,你對西方凈土就死心塌地,你不會有第二個念頭,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去,非去不可。信願堅定!

  再看下面一段,「方便有餘土,若人念佛功深」,功夫,念佛的功夫深。「以離雜亂之心,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這個地方到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這是功夫成片,這是往生同居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再往下看,「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如是念佛,名事一心」,這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下面講「若達此境界」,你到這個境界,「雖不求斷惑,而見思煩惱自然斷落」。所以見思煩惱是麻煩,是要斷,愈是要斷愈斷不了,為什麼?你要斷的那個念頭是堅固的執著,而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執著不能夠斷執著。那怎麼辦?不理會它就好了,只要真正抓住經上教我們修學的綱領,「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成功。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想,見思煩惱自然就斷。不要想著我怎麼樣把我執斷掉,把身見破掉,邊見破掉,不去想這些。念念只想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這裡面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我們把注意力改變,專註在一心,專註在清凈平等覺,專註在求生凈土、親近彌陀,就對了,你就一點都不錯。其他的都不要想,不想不就是放下了嗎?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不忘清凈平等覺,真修!生活當中不要被生活染污,工作當中不要被工作染污,處事待人接物不被人事染污,也不被物質環境染污,真修行。這才能契入《華嚴經》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你往生凈土不是在方便有餘土,而是在實報莊嚴土。祖師大德常常勘驗學人,你會么!真的問題在自己會不會,這個會就是覺悟,時時覺、處處覺。

  再看下面這一段,「實報莊嚴土。若憶佛念佛,歷歷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無第二念」。這幾句話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們實在講就希望這一生當中做到這一步,生哪裡?生同居土。下面說「不為貪瞋煩惱諸念之所雜亂,是名事一心」。這就是見思煩惱放下,前面講心裡不再有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沒有了,貪瞋痴慢疑也沒有了,這是事一心,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事上即得,理上未徹,屬定門攝,未有慧故」。這裡用戒定慧來講,由此可知,生同居土是屬於戒門攝,佛教給我們持戒念佛,那個戒很清凈,戒都做到,這點要緊。我們今天講的扎三個根,這三個根就是戒,這三個根紮好了,為什麼?你就是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一定來接引你,這個道理要懂。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古人講念到什麼程度?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念到這樣的功夫,如果你戒沒有,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功夫是不是白費?沒有白費,這個功夫是你來生來世的善根,你這一生去不了。什麼時候你能去得了?什麼時候你戒清凈,就去了。這個戒律清凈也屬於念佛三昧,剛剛得三昧,功夫不深,很淺。事一心功夫就深,真的得念佛三昧,他不會為外頭境界所動,所以他有定,但是慧沒開。在本經經題裡面,他清凈心得到,平等心得到,覺沒得到,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沒得到,所以他往生生方便有餘土。

  「若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這個契合就是見性,明心見性,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沒開始,不能說它有開始,不能說它有原因,它沒有原因,這很難體會。世尊在楞嚴會上,用「演若達多迷頭認影」來形容,希望從這個例子里你能夠體會,你能夠明了一個大概,佛說的這些話含義都非常深。「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無念」。這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清凈平等覺現前,這就是見性。了知是見,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能念是我、是自己,唯心所現,所念的阿彌陀佛也是唯心所現,一心無二心。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事上有,念佛沒有間斷;理上,理上沒有。理上怎麼沒有?如果我們真正明了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就明白,有沒有念?沒有念,理上沒有。事上呢?事上是相似相續相,相似相續相根本就不存在。為什麼會念?法爾如是,這自然的,沒起心動念。沒起心動念,佛號又不斷,這是什麼?無始無明的習氣。能不能這樣說法?這習氣會不會斷?不會斷。為什麼不會斷?因地裡面曾經發了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無念而念,就是這一願的具體現前,這個現前裡頭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境界不可思議!二邊不著,不住有念是不著有,不落無念是不著空,二邊合一,二邊不見了。有二邊是邊見,二邊沒有了這叫正知正見,佛知佛見。

  下面引用蓮池大師《疏鈔》裡面說的,都是念佛,「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了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我們從相上看,「所念之佛,歷歷分明」。所以這種念佛,你不能說他有念,你也不能說他無念;也可以說他有念,也可以說他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言思路絕,不可名狀」。這個境界裡面,沒有辦法用言語講清楚,愈講愈迷糊,言語的功用有範圍的,確實有言語達不到的地方。思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力很大,從內它能緣到阿賴耶,向外它能緣到虛空法界,但是它緣不到自性,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達不到。不可名狀,你沒法子說,你也無法形容它。「唯是一心,清凈本然之體,更有何法而得雜亂,是名理一心,屬慧門攝,兼得定故」。智慧開了當然有定,沒有定怎麼能開智慧?智慧起用,定功不失;定功要失掉,慧就沒有了。沒有定的作用是煩惱,煩惱起用,有定的作用就是智慧。我們用經題的話來說,清凈心起作用是智慧,不圓滿;平等心起作用是大智慧,還沒有圓滿;覺心起作用,圓滿的智慧。覺心起作用,心平不平等、清不清凈?當然清凈、平等,清凈是定,平等也是定,只有覺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圓滿現前,它依什麼?依清凈平等。諸位要知道,在十法界裡頭,我們講第一個因素,佛是平等心,菩薩是清凈心,你看多重要!

  所以修行人,時時刻刻要警覺自己,心一旦不清凈,馬上回頭,錯了,怎麼不清凈?起分別執著就不清凈、就不平等。凈宗之妙,凈宗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它是什麼?立刻叫你歸到阿彌陀佛,恢復自己的清凈心,自己清凈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開頭不是講嗎?憶佛念佛,歷歷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無第二念。這個時候,你的心是清凈的、你的心是平等的,可是你把佛號放掉之後,你的心就又不清凈、又不平等。我們下手在這裡修,修到清凈心現前,這個方法還不能舍掉,還得用這個方法,修到平等心,這個方法依舊不舍。真正到成佛了,還不舍離這方法,那個時候是教眾生的;沒有成佛之前,這個方法是自利的。自己成就了,這一句佛號還是念到底,那是化他的,自行化他唯此一法。眾生根性不相同,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為他講一切經,他什麼樣根機跟他講什麼法門,但是到最後都導歸極樂。我們在祖師大德報導當中看到,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最後歸哪裡?歸《華嚴》,歸華藏。華藏最後,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率領著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去拜訪阿彌陀佛,導歸極樂,在《華嚴經》上看到的。文殊、普賢這個舉動,當然是毗盧遮那佛的意思,毗盧遮那佛沒有這個意思,文殊、普賢不可以這樣做法。毗盧遮那贊同,毗盧遮那佛歡喜,為什麼?親近阿彌陀佛就快速成就。諸佛如來巴不得一切眾生立刻就成佛,這是諸佛如來的本願。所以古德說得好,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沒有一法不歸凈土。

  所以大乘教裡面,我們也常講它有三個共同科目,第一個是戒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管是哪個法門,不能離開戒律,戒律是基礎。我們今天所說的紮根教育,你不能沒有根,這戒律是根,根本。第二個共同科目必須要修的是理,理是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理,共同科目無論哪個法門都是必修的。第三個是歸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不管哪個法門到最後統統歸極樂世界。三大共同科目,我們不能不認真去學習。這三大科目,給諸位說,這部經裡面經文不算太長,圓滿具足,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的修學以這個為大根大本,這是我們學習的主科,主修的課程。一切經乃至其他宗教經典是我們的輔助課程,你這一門通一切經全通,世出世間一切法也通了。

  我們看念公末後這一句,「念佛若達理一心,破一分無明,則生實報莊嚴土,同時分證常寂光凈土」。理一心一定是破無明,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怎麼破法?我們六根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無明就沒有了。起心動念,無明在,起心動念就是無明。這我們能做到嗎?不能說做不到,很難,比清凈、平等難多了,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個人修學的功夫,也就是說你能不能放下。放下有層次的,我們不是上上根人,首先放下執著,恢復清凈心;再放下分別,恢復平等心;最後不起心、不動念,無上正等正覺就現前。初證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這在《華嚴經》上諸位要曉得,初住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十住的境界跟十地的境界非常相似,什麼原因?諸佛如來證到究竟圓滿,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全都現前。所以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說他平不平等?他真平等。我們學習曾經跟諸位詳細報告,這四十一個位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不能說它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四十一位!如果有四十一,不就是分別裡頭出來的嗎?你要執著有,那不就是執著上出來的嗎?執著裡頭是有,分別裡面講四十一,哪有這個道理?那是什麼?那是十法界裡頭的,實報土裡頭哪有這些名稱!不能說它有。為什麼不能說它無?起心動念雖然沒有了,習氣有,習氣有厚薄不一樣。早年證得的,習氣就很薄,現在證得的,習氣就很濃,從習氣上說他有四十一個等級,是這麼一樁事情,總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真能搞清楚、搞明白嗎?不容易。我們怎麼搞,叫解悟,沒契入境界,為什麼?契入境界就不動心,我們現在還動心,還起心動念。所以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哪裡?只求凡聖同居土,這個要知道。為什麼?你把目標定在這裡,穩穩噹噹,你肯定會成就,不會落空。你要往上提升的話靠不住,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定力,沒有這種能耐,所以自己對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

  後面還有一大段,實報土講得多,我們再看經文,「實報莊嚴土乃法身大士之所游居,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以上諸大士始得生此」。我們如果念到理一心,你就曉得理一心是明心見性,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生實報莊嚴土。「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方生此土」。無明稱它作一分,這什麼意思?我們學了《還源觀》,這概念就比較清楚,就是彌勒菩薩所說,我們用今天的說法一秒鐘,現在講時間都從秒為單位,一秒鐘要分成多少分?我們就平常講的,一秒鐘四次彈指,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一分是無明。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在這一分無明出現的,念念就是這一分無明,這一分無明要是斷掉,十法界就沒有了,你就證一分法身。一切法是自己,這身體呢?這身體也是裡頭的一分,不例外,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就是那一念無明裡頭變現出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分無明是心想。這個時候了解一切法跟自己的關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倫理。菩提心裏面,真誠是理體,法身理體,真,它不是假的,永恆不變;誠,它不是虛偽的。它的倫理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法身,法是一切法,一切法是自己的身,這也是一切法。你執著這個一身是自己身就錯了,一切法是自己的身。像我們的身體,身體無數的細胞組成的,你要執著其中一個細胞是自己就錯了,每個細胞都是自己,你怎麼可以執著一個?

  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一心所現的,唯心所現的,全是自己。也就像我們作夢,夢中一下醒了之後,你自己好好想想,夢裡面所有一切人事物,哪一樣不是自己心變現的?我們用夢境,夢境容易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整個夢境是一心所現的,然後你再把它擴大,我們現前感觀的宇宙,是自己一心所現的,跟夢境非常相似,一點都不假,這是佛法的倫理觀講到究竟圓滿。我們中國老祖宗講倫理只講到人的關係,終極的目標講到「凡是人,皆須愛」,那是德。佛法講得圓滿,可是我們老祖宗有沒有講到?有,《論語》里真的講到「泛愛眾,而親仁」,眾是什麼?眾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我是眾緣和合四大五蘊,花草樹木也是眾緣和合,山河大地還是眾緣和合。眾緣,五蘊就可以完全概括,五蘊裡面講的色就是物質,講的受想行識就是精神,精神跟物質永遠不能分開。樹木花草有沒有受想行識?有。我們在此地十年,我們在這邊種一些菜、種的一些樹,我們跟它溝通,這些樹木花草懂得我們的意思,我們喜歡它、尊重它、愛護它,草特別綠,花特別香,果特別甜,它懂得我們的意思。不但植物有受想行識,礦物也有,哪一樣不是色受想行識成就的?佛講絕了。江本博士水實驗,水是礦物,它有受想行識。為什麼?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是見聞覺知,覺悟了叫見聞覺知,因為見聞覺知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受想行識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迷了就變成八識,八識裡頭有受想行識。佛法的倫理觀,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體,你用什麼心去對待?父子有親。

  而佛法的親就是大慈大悲,沒有一法跟自己沒有關係,你要說有一法跟自己對立,跟自己有矛盾,那是你的大錯特錯,你已經迷惑顛倒到所以然處,哪有這回事情?所以覺悟的人,他在六道裡面跟這些六道眾生和光同塵,只有他清楚、他明白。六道裡面都是迷惑顛倒的,迷失自性的,他是個覺悟的人,這些眾生干許許多多的壞事與自性相違背,他會不會放在心上?沒放在心上。他會不會責怪他?不會責怪他。為什麼?他肯定一切眾生性本善,有情的叫佛性,性本善;無情的叫法性,還是性本善。自性裡頭找一絲毫缺點都沒有,都找不到,圓滿的。小到一微塵也是具足智慧德相,大到虛空法界還是具足智慧德相,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迷了,他做錯事情,你要教他,幫他回頭,那就是對的,諸佛菩薩是這麼做法的。絕對沒有一個念頭要懲罰這個人,他做了多少壞事要懲罰他,那不是菩薩,那沒有覺悟,還是六道凡夫。真正覺悟不可能有這個念頭,誰真正覺悟?阿羅漢以上,他得到正覺,對於十法界的有情眾生,無論做錯什麼事情,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你會怪他嗎?你會遺棄他嗎?不會,好好教他。用愛心教他,沒有一個教不好的,沒有一個不能回頭,只是他迷的有淺深不一樣,迷得深的,回頭難一點,時間要長一點,肯定會回頭。這一生不能回頭,來生,佛菩薩度眾生生生世世,從來沒有間斷。這一生能回頭、能成就,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當中成熟,他得度了。沒成熟的要幫助他成熟,沒種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這個心是平等的,沒有厚薄、沒有高下,這叫普度。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現,於一毫端現寶王剎,於微塵里轉大法輪」。這他得大自在,這些事情全是真的,沒有一句是妄語,沒有一句是誇大。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語是什麼?全是事實真相。此土大士,實在說許許多多大菩薩都是久遠劫都成佛了,現在釋迦牟尼佛在這邊示現成佛,他是教主。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無量諸佛以菩薩的身分,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來當助手。我們凡夫看到好像有高下,實際上平等,完全平等。為了教化眾生,恆順眾生,眾生不平等有高下,菩薩也示現一個高下給你看。身土互現,他所依憑的就是色心自在,為什麼自在?沒障礙!沒什麼障礙?沒有無明障礙、沒有塵沙障礙、沒有見思障礙,《華嚴經》上說的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沒障礙了,他得自在。身土互現,這一句好!身自在,土就自在;身清凈,土就清凈;身平等,土就平等。身不自在,我們居住這大地也不自在,為什麼?境隨心轉,相由心生。我們對這個意思要透徹、要明了,要能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才真正得受用。

  底下這六句是說明他們的自在德用,於一毫端,《還源觀》裡面舉的例子是一微塵,一微塵是依報最小的。一毫端是正報最小的,我們身上最小的汗毛,汗毛的尖端,一毫端是指這個。在這一毫端現寶王剎,寶王剎是什麼?諸佛的剎土三千大千世界,在哪裡?在毛端上,毛端沒放大,大千世界沒縮小,為什麼?稱性。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前後,也就是說自性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他自在。於微塵里轉大法輪,這微塵是一微塵,一粒微塵,這微塵是最小的,這是講依報。前面兩句講正報。是一個意思,現寶王剎、轉大法輪是一個意思。示現剎土,示現幹什麼事情?教學為先,轉大法輪是教學為先,在那裡面幫助那些迷失自性的人回頭是岸。「稱性莊嚴,無障無礙」,跟我們這個世間完全不相同,在這裡面我們要體會它的深義、奧義、密義,是什麼?我們跟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無二無別,為什麼現在他們能,我們不能?他們沒有障礙,我們有障礙,沒有障礙是真的,有障礙是假的。我們受什麼害?受不相應行法之害,不相應行法全是假的,錯誤的抽象概念造成這些障礙。末後這一句,「圓教初住以上直至等覺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屬此土,位位皆分證常寂光土」。今天時間到了,這一句我們明天從這裡學起。 文字檔下載地址【http://www.amtb.tw/02/02-039-0029.xml】;

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hwadzan.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029」,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

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amtb.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029」,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
推薦閱讀:

(183)老法師高度讚歎索達吉堪布:佛教有救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五集)-凈空老法師
靜老說的話(老法師推薦)
凈空老法師:佛經中講的八難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十七集)-凈空老法師

TAG:法師 | 老法師 | 凈土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