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解剖學研究

    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病因較複雜,通常認為是老年性頸椎退變而致骨質增生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脊髓或交感神經而致病。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不少病例臨床癥狀與X線照片所見並不一致,有些病例癥狀嚴重卻無骨質增生或明顯退變,其癥狀是因椎間關節錯位引起,糾正錯位後癥狀即消失。為加深對脊椎病和脊椎相關疾病的認識,進行了屍體解剖研究。

材料與方法

    用福爾馬林液固定過的成人屍體18具(男11女7)。解剖頸部皮膚、皮下及筋膜肌肉,保留椎間連接結構(椎間盤、韌帶、關節囊及肌腱等),解剖並顯露出椎間孔外口和脊神經根。在椎間連接較完整的情況下,用力移動頭部並伸屈、側屈、旋轉頸部,觀察並用遊標卡尺測量椎間孔、神經根及後關節的變化。然後人工破壞椎間連接結構,分別為椎間盤、韌帶、後關節囊及其它結構,再同法運動頭頸部,觀察椎間孔、神經根及後關節的變化。。

結果

    1、椎間孔的變化

    椎間孔由相鄰脊椎的椎弓根上下切跡相對而構成,多呈橢圓形,神經根走行於孔內,其周圍有脂肪、血管和纖維間隔等組織。椎間結構未破壞時運動頭頸部雖使椎間孔輕微變形,但不至於影響神經根。當椎間盤或相關韌帶破壞後再運動頭頸部,幅度大於30度時可使椎間孔發生明顯改變:屈頸時上下關節突沿矢狀面上下、前後移動而錯位,椎間孔橫徑縮小且趨向於腎形;伸頸時上下關節突聚合,椎間孔橫徑、縱徑均縮小。頸側屈時,同側椎間孔縱徑縮小且趨向於圓形。頸部旋轉時,構成椎間孔後壁的上下關節突由矢狀位向冠狀位移動,由平行關係變成交叉關係,形成旋轉式錯位,椎間孔變形且橫徑縮小;旋轉式錯位進一步可使相同節段的橫突、棘突和關節突繼發錯位。沿頸椎縱軸向下壓迫時,兩側椎間孔縱徑縮小而趨向於圓形,相關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鬆弛、皺褶,形成節段性不穩。

    2、神經根的變化

    神經根在椎間孔內斜向下外方走行,不破壞椎間連接時,運動頭頸部對神經根無明顯影響。人工破壞椎間連接後再運動頸部,神經根受影響明顯:屈頸時神經根被拉長變細,其前、後方易受刺激或壓迫;伸頸時神經根變短變粗,且椎間孔縱徑、橫徑都變小,神經根各方向均可受影響;側屈頸部時同側神經根變短、變粗,加上椎間孔變小,故神經根極易受壓迫;對側神經根受牽拉緊張易受到椎間孔內組織的刺激;旋轉時兩側神經根均易受刺激或壓迫。當椎間孔橫徑縮小1/3時,神經根受到刺激,如縮小到1/2時,則神經根受到壓迫。

    3、鉤椎關節的變化

    鉤椎關節位於頸椎體兩側,外側毗鄰的是橫突孔和走行於其內的椎動靜脈。椎間連結完整時,鉤椎關節較穩定,不易錯位。當椎間盤或韌帶破壞後再運動頸錐,特別是側屈頸椎大於30度時,鉤椎關節側向移位,發生側擺式錯位,椎體凸向一側而另一側凹陷,使兩側的椎動靜脈受到牽拉或壓迫;鉤椎關節錯位又可引起後關節的錯位而出現臨床癥狀。

    4、椎間結構的變化

     椎間結構完整時伸屈頸椎不易引起椎體滑脫,但當椎間盤或椎間韌帶破壞後,形成了節段性失穩,再伸屈頸椎極易引起輕度椎體滑脫,形成前後滑移式錯位,使椎管矢狀徑變小,伸屈滑移錯位>2-3mm時,在已有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後緣骨刺時可壓迫脊髓;頸椎後關節面趨向於水平,椎體前後滑移錯位又可使後關節錯位,影響後關節囊及小關節周圍的結構。

討論

    頸椎病和頸椎相關疾病是因椎間盤和椎間關節的病理性退變,累及到其周圍重要組織如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脊椎骨質增生是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的病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唯一的病因,頸椎失穩而導致的錯位也是引起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脊柱是人體負重和運動的軸心,維護脊柱的穩定性,有賴於椎周軟組織(包括韌帶、關節囊、肌肉和筋膜)和椎間盤的健全。我們在屍體解剖研究時發現,椎間和椎周軟組織健全時,頸部正常運動不會錯位而損害其周圍重要組織,但是當其退變而使椎間連結損害後,出現韌帶、關節囊鬆弛,頸椎已處在失穩狀態,頭頸部不同方向的運動易引起不同形式的錯位,錯位的結構即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脊髓或交感神經等,而導致臨床出現癥狀。所以我們推論頸椎錯位是引起臨床癥狀的最直接和多見的原因,而錯位是因失穩導致的,失穩又是因頸椎退變損傷而形成的。這樣在發病關係上形成了一個鏈式關係,即退變-失穩-錯位-癥狀。

     頸椎病相關疾病中有許多是內臟疾病,支配內臟運動的神經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胸1到腰3脊髓側索細胞柱,由此發出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出椎間孔,上行至頸部在頸上交感神經節、頸中交感神經節或星狀神經節內換神經元,其節後纖維才分布到效應器。頸椎錯位一方面可刺激影響椎旁、椎前交感神經節,更主要的是錯位使椎間孔變形變窄,刺激或壓迫了走行於神經根內的交感節前纖維,有資料顯示,頸神經根在椎間孔處可造成卡壓,其出現率為24.6%;頸神經前支在頸椎脊神經溝處可造成卡壓,其出現率為63%。交感神經受到壓迫、刺激,可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則出現很多器官、內臟癥狀[4]。我們曾用正常家兔做試驗,人工造成相應脊椎錯位後,即出現心律紊亂,錯位複位後心律恢復正常,術中用鑷子輕夾神經根,可導致心律紊亂,放鬆後心律也恢復正常,從動物實驗方面證實了這一點。解剖研究的結果為臨床診斷、治療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提供了解剖學基礎。

作者:段俊峰,段昕,寧俊忠

推薦閱讀:

千字解剖:腦幹解剖概覽與Wallenberg Syndrome
精準瑜伽解剖之樹式
三十功名塵與土—不朽
基礎解剖學(一) 九大關節基本構造(一)頸肩肘腕
辦公室必備良方-斜方肌拉伸

TAG:疾病 | 解剖學 | 頸椎 | 頸椎病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