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參長老:《金剛經》之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功德無量(資料圖)文:夢參長老又說我們布施,一定要有個東西施給人家才叫布施!什麼?凡是你施捨給人東西都是六塵境界相,一有相就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那不住相呢?就是清凈。你做一切事,不起執著就等於說諸法皆空,就是萬法空寂的意思,你一執著,一有相,這個境界性就沒有了,你不著相,內裡頭沒有貪愛,外頭所行的布施,也沒有貪愛,也沒有能施、所施的,內心跟外境二個都相應了,這個布施的福德無量無邊。我們拿物質說,這個人到真如寺裡頭,布施一塊錢,那一位布施一萬塊錢,在相上說這一萬塊錢怎麼跟一塊錢相比呢?那一萬塊錢又多又大,應該是功德就大,但是人家施一塊錢的人,他不執著,什麼心都沒有,舍就舍了,沒有能施,沒有受施,也沒有一塊錢的相的計較,但是舍一萬塊錢的,他有計較,我供養這麼多福報一定大,但是這個福德沒有施一塊錢的福德大,什麼原因?不從物質來計較,是從他心來計較,他這一塊錢,他無心,咱們經常講無心道人,他沒有能施的人,也沒有受施者,也沒有一塊錢或一萬塊錢這個所施的物,這叫三輪體空。佛在世的時候,有個貧窮女人,很窮很苦,沒有錢,什麼都沒有,突然撿到一枚金錢,撿到一枚金錢過日子,把它換成生活的物質她可就能過半年啦,她沒有,她突然生起來發大心啦,為什麼人家那麼富有,我這麼窮困,我就多生沒有布施過。她就把撿的這枚金錢到油鋪里去買油,準備供養佛,那時佛在世,準備到祗園寺祗園精舍啊,供給佛燈的油,她到了油鋪,油鋪看這個女人很窮啊,看她穿的也沒衣服穿,就說:「你把這枚金錢換成物質夠你半年用啊,你為什麼都買油啊?你不吃飯了?你還做別的不?」她說:「不,我這油不是我用,我是供佛,因為我所以窮,過去我沒有供養過三寶,我沒有修福。」那個賣油的老闆很感動,說:「你要買油,你也得有個傢伙,我把油給你擱到什麼地方?好啦,我給你一個盛油的油具,那個油是你的,油具是我的,你去供養佛吧!」這個貧女把這個油拿到了佛殿裡頭,祗園精舍就把油倒進一個燈裡頭。這一天趕上波斯匿王也供養佛,供養油燈,拉了多車油,把佛所有祗園精舍的燈都換啦,存了好多桶的油。那貧女這一點油只能添一個燈啊,那波斯匿王能添多少千盞燈啊!這個當值的目犍連尊者,第二天早晨要把這燈全熄了,晚上才點。在熄燈的時候,其他的燈目犍連一吹就熄滅了,只有貧女供養的這盞燈,他就滅不了。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他用他的神通力來滅這盞燈,也滅不了,越滅越亮。正在這個時候,佛就出來了,跟目犍連尊者說:「這個你滅不了,你二乘人啊。阿羅漢的神通,這個是竭凈施。」什麼叫竭凈施呢?說她全部的家產全部的家業就在這一盞燈上,她把她所有的都供養了。佛就見這個貧女,為她說法,一說法她就證得了阿羅漢果。這個就是竭凈施,供養的功德大小,這個標準在什麼地方?不是在物質,是你供養的心。所以每個道友供養師父也好,供養寺廟也好,你要有一個清凈心供養。師父受你的清凈供養,他容易成道,也清凈。寺廟受你的清凈供養,寺廟能發達、發展,這叫入世。因此,佛給須菩提說:「你想過沒有,東方虛空可思量否?」「世尊」,須菩提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佛問須菩提說:假使你不住六塵境界的時候,你那個功德大得很,一住六塵境界的時候,功德就小了,佛就說個比喻,說須菩提你往東方看,所有從此地到東方,所有虛空,你能夠思量虛空嗎?好大,多少不能思量的,須菩提言:「否也,世尊,這個不可能思量。」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東南西北,東北西北,四維就是八方,這個虛空可思量不可思量?一方不可思量,其他方更不可思量。「否也,世尊」,須菩提答不可思量,佛就跟他說啦,須菩提,菩薩以無住相的布施,福德亦不可思量。這個我們就學會了,在我們做任何供養布施的時候,你不著,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不著相,也不著物質大小,也不著物質的好壞,長短,方圓,一切無住,在這種供養布施時,那個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應該這樣來受教。說我這樣教導你,這樣去做。因為這個道理,這段經文也就是說:在你行布施的時候,不著六塵境界,不住在有漏的分別,不論你供養的物質多少,你不去分別,以清凈心,了解諸法空寂,以這個意思來行你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禪定也好,那功德不可思議,因為你內裡頭沒有貪愛,沒有需求,這麼個心而行的布施是清凈無染的,內心跟外所施的物,內外相應,那你內外相應,你所作的這個福德也無量。看人家做一個錯誤事,就說看一個惡人做惡事,在自性上頭,體性上頭沒有分別,你不去計較,不去分別不見其人之過,這叫離相真如。在法上離開這個相,依佛所教去修行,在你自性上沒有能也沒有所,心無能所,這個善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假使說我們修道的人心裡頭有我是能修的人,又有所修行的法,有分別,這個善業很小,這個功德呢也不大。不過在《金剛經》上說,這個不是善法,能所心不滅,你解脫不了,你進入不了般若。因為你學《金剛經》,念念得具足金剛般若的智慧,用你的金剛般若的智慧,所做一切事不論大小,他的福德就是無量的。這樣修,感到一切天人的恭敬供養,我們舉例來說,就我們現成的:我們是禪宗道場,不禮拜,不念佛,一心追求本性,達到真如的理體,能夠到了心無能所,也沒有我能修的,也沒有所修的,但是你念念可行的是般若智慧。咱們講金剛般若,這個智慧是不可思議的,在這個我們修禪宗的道友們心裡頭沒有什麼福德智慧相,沒有這些個分別心,比如有時我們說「問話頭」這句,在你問的時候是過程,修行過程,這就一般而已,但你成就了可就是真正般若智慧了。而我們坐一支香,說禪門一支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就這麼一支香,你坐這一柱香時光,等你香還沒點盡,你就開了悟了,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個功德跟虛空可思量嗎?看著你也沒拜佛沒禮懺,但是你修行的是般若智慧,念念行的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有限量嗎?這個福德有限量嗎?如果依有相法,拜佛,禮懺,講經說法,這些有相的啦!反之,那麼禪宗坐禪的人該餓著了,沒人給了,事實上是這樣嗎?確實不是這樣的。因為你那修行直達般若,那個福無量無邊,這個拾不住相,這種修行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的修行。

佛說布施積德(資料圖)說到這兒,佛就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呀?佛就跟須菩提說:我跟你講了很多了,你有什麼想的?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否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否也,世尊。佛就問須菩提:你往東方看,東方所有的虛空,大呀小呀,多啊少啊!你能思量這虛空大小,長短方圓多少嗎?虛空怎麼思量啊?須菩提答:否也,世尊。這些不可思量,東方如是,南西北,這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可思量啊?否也,世尊。虛空是無相法,無相的怎麼思量它大小,怎麼思量它長短方圓呢?不可思量。佛說這個意思就比喻來顯什麼呢?菩薩無住相的布施,主要是顯菩薩無住相的布施。這個福德可思量嗎?無住相的布施,就象觀東西南北方四維上下的時候,虛空一樣的,這是不可思量的,但是我們眾生心啊,在他布施的時候想的很多,不是這種無相布施啊。有相的,有求的,求陞官啊,求發財啊,求吉祥啊,求病苦好,求得很多,非常局限,局限就求得很小,並不大。佛說這段經文,說你做任何事情不要去計較,斤斤計較,應該是放下,無住。布施如是,持戒也如,禪定智慧都如是。不要執著去抓,應當無執著,無執著不要用很多心計,就做一個無心的道人。因此,佛就跟須菩提說:無住相的布施它的福德是不可思量。佛就告訴他:須菩提,一切菩薩都應當這樣的,依我的教導來住你的心。這段經文說得很清楚,虛空是沒有邊際的,你不能度量虛空的大小,長短,方圓,多少。誰能把虛空來定嗎?這段經文就告訴你:菩薩布施,施捨,無住相的布施,那功德就象虛空一樣的,它是不可度量的,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也都是有限量的,那虛空就沒有限量的,沒有形象就沒有限量,沒有形象怎麼說它長啊短啊多啊少啊?根本沒有形象,心放下,不著一切相,把那心啊,它有好大呀,廣大如虛空,虛空有好大,心也好大,虛空不可限量,心也不可限量,這樣來布施,來布施。再有,一切性,個個都有各個屬性,但是以佛性為主,我們的人性,佛性,是一個性,只要它有形象就不大,說這片山大不大?不大!有形象的都不大,因為它沒有虛空大,虛空無形象所以才名大。你的心只有空了, 那才叫大。我們坐禪堂的道友,煅練這個心,讓它空,廣大如虛空,鍛煉這個心,一切無有、一切無掛礙,心空及地歸,就成了佛了。沒有虛空,沒有形象所以叫大,但是一切諸法之性,性有形象?性可沒有,性是一個,但有形象的不名為大,性就大了,咱們說佛性,佛性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佛性為大。在這虛空當中,這虛空中能分東西南北嗎?說這是東方的虛空,這是北方的虛空,不能分吧!虛空有住相嗎?虛空也沒有住相啊!再說,虛空也沒有什麼解脫不解脫啊!所以我們作意之相,虛空也沒有住相啊,但虛空也沒有什麼解脫不解脫啊,所以我們的人跟諸佛體性,人性跟佛性是一體的,這個體上沒有人也沒有眾生相,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四相可見嗎。眾生性、佛性是一個,性體只是一。所以說我們布施只是供養,於你這個虛妄的假心、妄心有東西南北。有什麼叫合理的,有什麼叫不合理的,你分辨它的大小長圓,你施捨一個眾生,施捨一百個眾生,施捨一萬個眾生,全是眾生。一個跟萬個全無分別,我要供養一萬個人比那一個人功德大的多,供養一個人功德能大嗎!但是你已無別心,不生妄心,一個人比那一萬個人功德還大。什麼原因?大家去參去吧!在理上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的。理上本無,在事上具體的就有了。你分別這是南方、東方、北方,但虛空有分別嗎?有什麼南北東嗎?形容我們的自性、它是沒有障礙的,不分南北東西的,就是這個含義。拿這虛空來作比較,讓我們在一切事物上,就是就把它,我們那個法界性,像虛空一樣,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就這個含義。因此,佛說完這個就要他如理的見真實相。佛就跟須菩提說: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上頭前文所講的是不可住相,佛又怕人家懷疑,那既然不住相了,還要成佛做什麼,成佛有相沒有啊?佛相跟人相有區別沒有啊?因為佛恐怕眾生有這個懷疑,所以佛就問須菩提。說你怎麼想的,在你思想怎麼想?可以身相見如來嗎?問須菩提。色身都是有相的,法身是無相的,色身是四大和合的,是父母所生的身體,是我們肉眼所看見的。法身可沒得形象啊。法身大小長短方圓,青紅赤白有嗎?法身沒有一切相貌的,不是肉眼所能見到的,慧眼才能見到。慧眼才能見到佛的真正的法身。佛的法身不是色相,也不是青紅赤白,是見法身如來,法身的量有好大,虛空有好大,法身就有好大。因此佛講佛身來問須菩提:說你是不是以色身來見如來?看見如來三十二相?因為凡夫都有色身,你看如來是不是也這樣看呢?須菩提就答佛所問: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色相不能見如來,什麼緣故呢?那個時候須菩提已經相當開悟了,開悟了。說了很長了么,辯論了很多了。他知道了。知道什麼呢?佛所說的身相啊,不是身相,佛所說的身相既非身相。佛說你說對了。佛就告訴他說:凡說有相,皆是虛妄。只要有相法都不是真的。什麼才是真的呢?要見諸相非相才能見如來。所以這個大家應該要清楚啊。色身就是有形有相,我們現在這個色身眼六識,法身是性,一切的善惡是法。不是肉身的相。他不由於色身、法身,若是轉了色身,什麼都刪除了,法身清凈,色身也不會做惡去。凡夫,就是我們這些個凡夫,在迷的人,只見到佛的色身,只見一切的色身。所以見色,有形有相的。他不能見到無相的法身,這個問題是形容詞。我們前頭講布施,有執著心的,有形有相的,他能夠行無住相的布施嗎?他能夠行平等心嗎?不能夠。為什麼?他有分別心,有色相,有多少、大小、長短、方圓。因為他有這個分別心,以為供養諸佛的功德大。他施捨給窮人——那些個是造業的眾生,他該受報,他造了業了他該受,以為功德小,他這樣的心情,能夠平等嗎?能夠把諸佛跟眾生平等嗎?但是,佛教授我們,眾生心,眾生的法身跟佛的法身無二不別,眾生心跟佛心只是迷悟差別,原本一心,迷了就是眾生,迷得深,墮落就深,迷得淺墮落就淺。當你行無住相布施的時候,把一切眾生看成與諸佛平等;平等,因為咱們這裡講的是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波羅蜜經呀可是在般若波羅蜜上的平等;平等,因為一切眾生的真性跟佛的佛性同一體故。眾生的心性真性本來是清凈的,沒有穢也沒有垢。是沒有垢穢的,也是具足的妙用,只是在迷,這叫在纏真如。真如在纏,沒有顯現。如來呢,是出纏真如,如來顯現的是化身。因此來說一切諸相,佛身也好,眾生身相也好全是虛妄的,不是實在的,所以你能夠見到的諸相,一切假相,知道它是非實的。要明白了佛所教授我們的無相真理,無相才是真的。須菩提向佛言。說到這啊!須菩提向佛表達了:世尊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世尊像你說的這一段話,眾生能信嗎?有沒有眾生,聽到如來的教誨——這些言說章句,他能生起來真實的信心?能嗎?這是須菩提反問佛說,有沒有這類眾生,聽到佛說這些言說章句而生起實在的真實的信心?能信與不能?這是問話!須菩提聽到這個他有疑惑,他說,佛說你說這個法,眾生能進入嗎?這種法是甚深難解的啊!那末法時代的眾生,根基下劣,智慧咸少,怎麼能信入呢?這是須菩提懷疑。事實呢?事實還是有信入的,像我們大家都信,起碼能信,因為佛說的是真實的。佛告須菩提,莫做是說,說你這個說法不對,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如來滅度之後五百年,就第一個五百年。佛滅後五百年,這個時候有持戒的,有修福的,能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但是啊,能信的這個人,不是於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而種善根的,這是善根很深厚的,它已經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說這一類眾生,他是在無量千萬佛所種下的善根,他對這種甚深的法義,能夠信,雖然其義甚深,這叫空義啊,能夠信空義,不懷疑。須菩提問,像這種真正的空義,實在信解的人很少了吧,恐怕在這裡沒有。佛跟他說:不然。在我滅後五百世,有持戒律的,修福德的,他在我這個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他認為這個是真實的,那麼這個人,也不是普通一般的沒聞佛法沒種善根的人,說這個人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的善根,他經過千萬佛所所種的善根。須菩提問這個見如來的是非相見如來,不是從相好上見如來,所以須菩提生了疑惑,說這種道理甚深啊,是不是生信的人很少呢?因為實信的眾生,他是在遠佛法當中,不是契合實相的,那麼在末法當中,契合實相的很少,實信的人很少。佛答覆他,佛滅後五百年,有些持戒修福的人,他還是能生起來真實信心,真實地信。為什麼!這個能信的人是善根深厚的人,不是一生兩生,它已經在千萬佛所種了善根,但是這個說的時間是在佛滅後五百年,那麼現在我們這個時間呢,佛滅後兩千五百多年了。在我們算的時候,我看我們記載上是三千多年了,實際上從印度算起的是佛滅度後兩千五百多年,現在是五個五百年過了,是不是還有信這個金剛之法的,實信這個稀有之法的,就像我們大家,現在信不信?若沒學習的時候或許信中還有迷惑,但是我們要把《金剛經》講完了的時候,我想我們大家對這個金剛經的信心啊,能升起的。那我就要求,在我們講金剛經的時候,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如是信解。如是信解,這個如是信解呀,就說你要產生真正的正信,從體上去信,不是生滅現相上去信,我們的體是無生無滅的,但是我們現在距佛的時候已經是兩千五百多年啦!另一個計算方法,已經三千多年啦!我看我們這記載上,鍾啊!或者什麼標字記載,都是三千多年啦!在世界公認的佛滅度後兩千五百多年,在這個時間,那麼現在能夠有機會、有因緣,大家共同來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已經很難!很難很難的,能有這個機會學習已經很不容易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了。歡迎關注騰訊佛學官方微信號:rushidao_qq
推薦閱讀:

金剛經-第23集
《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2
金剛經
《金剛經》的研究
《金剛經》淺解 達諾卡薩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