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善十惡詳解(佛經:十善業道經)

十善十惡詳解(佛經:十善業道經)

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嗔恚、不邪見。

        反之為十惡。

前面三種,叫做身業。中間四種,叫做口業。後面三種,叫做意業。所謂業,就是事的意思。若是能夠持而不犯的話,就叫做十善。若是犯了而不能守持的話,就叫做十惡。

*綺語的意思,就是沒有益處浮泛的言詞,聽來華麗美妙引人遐思而已,或者是談說淫慾等事,引起別的人起邪念。

*兩舌就是向甲說乙,向乙說甲,以挑起雙方的是非,讓兩人彼此起間隙,進而鬥爭起來。

*惡口就是言語非常粗惡,像刀子像利劍般能傷人。或者毫不忌諱的說別人的隱惡。如果在言辭上傷到別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惡口,將來一定會受到畜生的報應。已經受了佛戒的人,千萬不要犯這些口過。

*慳貪的意思是說,自己的財物,不肯布施給別人,這叫做慳。而別人的財物,卻想全歸自己,這叫做貪。

*嗔恚就是嗔恨氣怒的意思,看到別人有所獲得,就很憂愁憤怒。看到別人有所損失,就很快樂慶喜。或者是仗恃自己的勢力和氣焰,欺侮人類和畜生等。

*邪見,就是不信做善事會得到福報,做惡事會得到罪受。認為一切都沒有因果,沒有來世。或者侮辱古聖先賢的話,毀滅佛經、佛教等。

總之,十善包括了一切,若是能夠遵行的話,就能無惡不斷,無善不修了

  如果能舍離殺生的罪行,就能得到成就十種脫離苦惱的善法,是那十種呢?

第一:對各種眾生普遍布施沒有怖畏。

第二:時常對於眾生會生起大慈悲心。

第三:永遠斷除一切嗔恨恚怒的習氣。

第四:身體時常無病苦。

第五:壽命會活得長遠。

第六:時常會受非人類的鬼神所守護。

第七:時常沒有可怕的惡夢,寢睡或者覺醒都很快樂。

八:滅除一切結怨,怨恨仇害自然解除。

第九:不會墮落地獄、畜牲、餓鬼三惡道的恐怖。

第十:命終後必定上生天界。

  

如果能舍離偷盜的罪行,就能得到十種有保障而可信的善法,是那十種呢?

 第一:物質財產盈積充足,而且國王、盜賊、水災、火災、不可愛的敗家子,都不能消散毀滅。

 第二:多數人會敬愛懷念。

 第三:別人不會欺負。

 第四:十方的人都會讚美。

 第五:不用擔憂會受損害。

 第六:善良的名聲流傳遠布。

 第七:處在群眾心無畏懼。

第八:錢財、壽命、容色、體力都一切安樂,而且辯論口才具足沒有缺陷。

 第九:時常懷著布施救助的心意。

第十:壽命終了必定上生天界。

  

如果能舍離邪淫穢行,就會得到四種智者所稱讚的善法,是那四種呢?

第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器官,都很調順。

二:永久遠離糾紛諠鬧與內心的掉舉散亂。

第三:受世人所稱讚。

第四:妻子沒有人能侵犯。

  

如果能舍離打妄語的罪業,就能得到八種天神所讚歎的善法,是那八種呢?

第一:口常清凈,發出優缽青蓮花的香氣。

第二:被一切世間人所信仰伏從。

第三:所發的言語可成為證明,受人間天上所敬愛。

第四:時常用愛語安慰眾生。

第五:心意能得到殊勝的安樂,身口意三業都很清凈。

第六:說話不會錯誤過失,內心時常歡喜愉快。

第七:所發出的語言必受他人尊重,人間天上的人都會一一奉行。

第八:智慧莊嚴殊勝,沒有人能超越制伏他。

  如果能舍離兩舌挑撥的罪業,就能得到五種不可破壞的善法,是那五種呢?

第一:得到不被破壞的身體,因為沒有人能傷害他。

第二:得到不被破壞的家庭眷屬,因為沒有人能破害他。

第三:得到不被破壞的信用,因為順於本份所修的道業。

第四:得到不被破壞的法力道行,因為所修的道行很堅固。

第五:得到不被破壞的善知識,因為不曾欺誑迷惑別人。

  如果能舍離惡毒的口業,就能成就得到八種清凈的善業,是那八種呢?

第一:所說的話不乖違適度。

第二:所說的話都對人有利益。

第三:所說的話必定契合真理。

第四:言語詞句都很美妙。

第五:所說的話都可以承受領會。

第六:所說的話可以相信採用。

第七:所說的話不會被人譏笑。

第八:所說的話全部都是令人可愛,別人樂於接受。

  

如果能舍離花言巧語的口業,就能得到三種決定不變的果報,是那三種呢?

第一:決定被有智慧的人所喜愛。

第二:決定能用智慧依照事實回答所問。

第三:決定在天上人間所成就威德是最殊勝的,因為所說的話沒有虛妄不實的花言巧語。

  

  如果能舍離貪求慾望,就能得到成就五種自在滿足,是那五種呢?

第一:身口意三業自在滿足,因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圓滿。

第二:財產寶物自在滿足,一切怨仇盜賊都不能搶奪去

。第三:福報德行自在具足,能隨心所欲,因為一切物品都能具備滿足。

第四:國王的權位自在滿足,任何珍貴奇妙的寶物,各方都會來奉獻。

第五:所獲得的物品都超過所希求的,甚至超過百倍的殊勝,這是由過去世不慳貪不嫉妒別人的緣故。

  

如果能舍離嗔恨恚怒心的意業,就能得到八種喜悅的心法,是那八種呢?

第一:沒有損害惱亂的心。

第二:沒有嗔恨恚怒的心。

第三:沒有斗諍訴訟的心。

第四:有柔順溫和本質正直的心。

第五:能得到聖者的慈悲心。

第六:時常作利益安慰眾生的心。

第七:身體相貌端正莊嚴,眾人都共同尊敬。

第八:以和氣忍辱的緣故,能快速生到清凈世界。?

  

如果能舍離愚痴邪見,就能得到成就十種的功德善法,是那十種呢?

第一:能得到真正善心的快樂,得到真誠善良的善知識。

第二:深信因果報應,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始終都不敢做惡業。

第三:只專心歸依佛教,不再歸依其他的天神外道等。

第四:把持正直的心正見的心,永遠脫離一切吉凶的疑惑羅網。

第五:會時常生在人間天上,不會再墮落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

第六:具足無量福慧,展轉增加殊勝。

第七:永遠舍離邪魔外道,實行佛法聖道。

第八:不起虛幻的五蘊之體而生身見執著,舍離一切惡業。

第九:安住在無礙的正確見解中。

第十:不會墮落各種的災難。

 

不論是行善或為惡,都有一定的果報。果報的變化和大小輕重,不像世間上做買賣一樣,可以秤斤算兩的。真正果報的因緣和變化,只有偉大的佛陀最清楚,所以說果報是不可思議的。

果報的種類有四種: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一、異熟果

眾生所造作的業力,在異時而成熟的果報,稱為異熟果。

例如,前世造業,到下一世或更久的時間才成熟。

就像在十不善中,因為瞋心很重,死後墮入地獄;貪心重,投胎餓鬼道;痴心重,生為旁生道,在各種惡道受各惡道的痛苦。或是按煩惱的程度和動機,分為上、中、下三品。如果貪瞋痴非常粗重,而且長期累積惡業的為上品,最後會墮入地獄,中品的轉生為餓鬼,下品則轉生為旁生。

當然,善業也有相呼應的異熟果,會轉生在相應的三善趣中。

二、等流果

等流果分兩種,一種是作等流果,另一種是受等流果。

1.作等流果:

作等流果,是指前生的業力習氣,帶到今生。

例如:

前世喜歡殺生的,這一生還是喜歡殺生;前世喜歡偷盜的,這一生還是喜歡偷盜;前世喜歡作善事的,這一生還是喜歡行善。類似這些,都是作等流果。

2.受等流果:

所謂受等流,是指今生感受到相應於前世所造的業。

十不善業和十善業,都有各自相應的受等流果。

「十不善業」(十惡業)的受等流果

1.殺生的受等流果:

前世殺生過多的眾生,這一生壽命很短,很多疾病,甚至一出生就死亡,或是一出生就有難治之病。前世打罵別人、傷害別人過多的,這一生也常常會病痛纏身到老死,非常痛苦。

2.不予取(偷盜)的受等流果:

常做不予取的人,今生就會很貧窮,不管他多麼努力,所得到的福德只有一點點。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富貴,其實真正屬於自己的很少,因為捨不得吃用。有人很辛苦的工作,所得到的一切財物,自己無法享用,甚至累積一輩子,在一剎那就遭受意外而消失。諸如此類,都是因為不予取,或吝嗇不布施所造成的果報。

3.邪淫的受等流果:

邪淫的果報,會讓夫妻關係不美滿,丈夫或妻子彼此不忠誠,不願意為家庭負責任,兩人相處時常爭吵打架,像仇人一樣的互相仇恨,彼此不知道珍惜和關愛。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夫妻不合,沒能好好教養兒女,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就因果來看,如果大多數的人在(邪yin)上不越犯的話,自然而然,許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都能慢慢獲得解決。

4.妄語的受等流果:

說妄語的果報,會常常被別人欺騙,被別人毀謗。有時候,有些人實在沒有犯罪,但卻受到毀謗和誣告,這些都是前生妄語的業力所帶來的惡果。

5.離間語的受等流果:

常常兩舌的人,所受的果報就是眷屬不和,親友互相爭鬥怨恨,四周的人無法和諧相處。

6.惡語的受等流果:

惡口的業報是很重的。西藏人說:言語不是刀劍,卻可以傷害人。惡口的產生,通常都伴隨著瞋恨。一句惡言,很容易讓說的人下地獄,尤其是毀謗或謾罵一位菩薩,罪過比殺生還要嚴重!

7.綺語的受等流果:

常說綺語的人,說出來的話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也比較缺少辯才。

8.貪心的受等流果:

貪心的果報,應驗在現世上,他所想、所求的,大多不會如願。想要的求不到,反而常常遇到厭惡的人或事。

9.瞋心的受等流果:

因為心裡常常有害人之心,相對的,召來的業果是常常會有恐懼、害怕的心,而且容易被人損惱傷害。

10.邪見的受等流果:

陷入邪見的人,除了自己迷惑不定之外,還常常讓人錯亂。因此,他一生中都在是非善惡不明中度過,虛度了人生。

犯十惡業的人,分上中下三種程度,因而會感受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的身形。守十善業的人,也分上中下三種程度,因而會感受到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的身形。做善事的因,會感受到善果。做惡事的因,會感受到惡果。這是決定沒有疑問的,一點也錯不了.


推薦閱讀:

佛經中對「占卜擇日」如何看待?
學佛的真相(十一)佛法中關於不同意見的看法
慈心是認知因果 減少自己成為別人負擔 減少別人成為自己負擔的原則 互相依賴是不安感來源 以自為洲以法為洲
佛經集錦(一)
勸讀妙法蓮華經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