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三理與傳統風水縱橫談

說起地理環境,人們腦海中立刻會聯想到風水的概念,這幾乎是一種定勢。而自古以來關於風水寶地的各種傳說,又給風水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我們仔細想過沒有,風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是虛無縹緲的影子,還是有著合理根據的一門學問?我們今天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其實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確實有著深厚的根基和文化因素,是一種關於居住環境和建築、規劃的科學理論,稱得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其中許多重要的觀點直到今天仍然在發揮著作用,成為指導人們選址居住、規劃建設的依據和參考。

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儘管融入了許多全新的元素,但是重視居住環境,卻是中國本土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早在六、七千年以前,人們的認識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比如最初人們選擇的理想居住地,就要符合這樣幾個標準:首先要靠近水源,特別是江、河、湖畔,由於擁有充足的水源,既方便生活用水,又有肥沃的耕地,有利於農業生產,而且交通便利,便於運輸。這些方面的有利條件,促成了沿河選址理論的誕生;而對於都城來說,又特別重視靠山而建,為的是尋找龍脈,鞏固王氣。所以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就形成了依山傍水寬明堂的最佳格局,特別是後有堅固靠山、兩水交匯環抱的地方,更是歷代風水家眼中上吉的風水寶地。

大的環境選好了以後,具體到一些居住的細節上,比如居住在山坡上,還要選擇向陽的一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當然是考慮日照的原因,這樣不但能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還能擁有足夠的光線,這些都是人所需要的自然條件。大家都知道,這些自然因素無論經過了多少個世紀,也無論中外國家,永遠都是人類最迫切需要的。你看今天的人們在挑選樓房的位置、樓層、朝向時,依舊會很重視通風、光線等方面因素,而對污染、噪音等污染較重的樓盤退避三舍。什麼原因呢?就是人們意識到了環境對養生的重要性,而趨利避害是人類共同的選擇,這個古老的傳統根深蒂固地遺留在後人的腦海中,並具體顯現在許多現代城市、村鎮的選址與建設中。總之,人們在觀察環境的同時,也早就開始了能動地選擇環境。

現在我們都已經看到了,中國大部分比較著名的城市,基本上都位於河水曲折懷抱之處,這充分證明了風水學中追求「曲則貴吉」理念源遠流長。正如《博山篇?論水》中所說:「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彎環曲折,水格之貴。」「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屈曲來朝,榮華富繞。」通過這些描述,我們明白了原來光有水還不是最理想的,對水流的要求是要「彎環繞抱」,講究「曲則有情」,因為河水彎曲的地方,正是龍氣聚集最旺盛的所在。所以堪輿理論認為河曲之內為吉地,河曲外側為凶地。很顯然,這是古代先民在對河流地區的自然環境與城鄉建築的關係作了長期的觀察與實踐後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與現代河流地貌關於河曲的變化規律是相吻合的,這些觀點也是根源於科學認識基礎上的。

所以說在中國最古老的風水學中,一直把風水看作是客觀存在的宇宙現象,我們平時所謂看風水,就是要尋求宇宙氣場(天)、地球磁場(地)、以及人體能場(人)三者之間最和諧的格局。並且這個風水包含大、中、小三個層面,從大的方面說是國運,中的是區域、城市,小的是居家。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國運,如果國運不昌,風水就無從談起。此外還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實際上是講天、地、人的統一。這裡的天,包括天體、天意、天機。由此可見,無論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其中都蘊含著一種無形的時空,都潛藏著一種環境格局的能量影響。可以這樣說,有好的環境格局,才會迎來天時、地利、人和,才會迎來成功。

今天的城市、城鎮、村居,大多是在很久以前就定址了的,經過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實踐檢驗,它們仍然是居住的最佳地,這充分證明了先人的眼光是多麼的獨到。過去講風水寶地的構成,不僅要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畢備,並且還要講究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陽宅十書》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富,最為切要。」「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後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這是一種從大環境而言的風水寶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峻岭,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左右兩側則護山環抱,重重護衛,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屈曲流水環抱,這樣就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勝地。放在今天來看,這樣的地方不是休閑的寶地,就是富人居住的區域,依然是人們嚮往的仙境。

我們再從現代城市建設的角度上看,尤其需要考慮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因為每一個區域都有它特定的地形、地勢,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也各不相同,只有當該地區各種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達到和諧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生氣順暢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生活環境。對於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來說,它隱藏的科學依據是:背後的靠山,有利於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能夠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方便生活;朝陽之勢,既便於得到良好的日照,又能避免淹澇之災;如果周圍植被旺盛,不但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還能調節小氣候,獲得良好的生態效應。只要具備了這些條件,這個富有生態意象、充滿活力的城市或村鎮,就會大大有益於人們的生活。

那麼從古代風水學中,我們會得到什麼啟示呢?古代風水學對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有什麼參考意義呢?人體工程學中的生理、命理、地理的概念,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它們與傳統的風水學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風水中有一句話叫做「相地如相人」,也就是把大地的各個部分看作人體的構造,通過對山川河流與人體各機構的對應關係進行分析,把大地當作有生命、有活力的生靈進行研究。如《玄女青囊海角經》中說「支龍形勢,如人之狀,然其身一動,則手足自應;將主一出,則群兵必隨。」「本身之龍要長遠,身體必要端正為上,手足必以相合為佳,長幼必以遜順為貴,主賓必以迎接為奇。」在這種人、地相似思想的基礎上,風水學又根據人體的結構,將龍脈真穴分為三種穴,一在頭部,二在臍眼,三在陰部,它們的具體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兒頭,孩子初生囪門未滿,微有窩者,即山頂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臍,兩手即龍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這樣就把山川大地的各種形式與人體聯繫了起來。同時,由於古代風水學以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與元氣說為基礎,所以自然而然的將「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思想作為風水學的靈魂,不僅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博大精深,也為後世奠定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調。今天我們講究和諧文化,提倡可持續發展以及環保意識等,都是建立在這種認識之上的。

人體工程學提出了生理、命理、地理的概念,並把它們融會貫通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的文化範疇進行研究,有著深刻的含義。自然界中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就擁有了生理功能,這是生理的概念;而生命的存在又受著天時、環境、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後天的運勢會發生不同的轉變,這就是命理;地理則是自然存在的地形、地貌狀況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山、海、江、河、湖泊等,它們各有自己的使命,從而也給居住在周圍的人帶來不同的反應。如今中國東南沿江、沿海的地方一般都比較發達,而中西部地區由於沒有明顯的地理優勢,在相同的條件下一直是比較落後的,這是地理的優劣造成的。由於生就的地方不同,各地方人的風俗習慣甚至命運都不會相同,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來源。我們為什麼要把這三個概念放在一起進行剖析呢?主要是基於大宇宙的範疇,讓人與自然萬物都在一個系統中協調共處,共同完成天體與生命的輪迴。

為什麼要這樣講呢?中國人很早就發現太陽、月亮、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還有它們同地球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係。古人認為天地的運動直接與人的生長相關,人身好像一個小天地,而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與宇宙結構是相同的。天地分為陰陽,人體也分陰陽;天地有五星五嶽,人體也有五官、五臟;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人對應有十指等。人的整個經絡系統隨著時間的先後,按照年、月、日、時辰呈周期性地氣血流汪,無論盛衰開合都應對時辰月令。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暗示著我們,人類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它凝聚著整個宇宙的生命,人體完全是與宇宙相合的,人體之氣與宇宙之氣是可以交流的。所以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動要吻合於自然,要取得與天地自然的合諧相處。因此,要避免在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氣息與環境中生活,人的建築活動就要利於自然的合諧。風水說中用氣來解釋自然環境,在人與天地自然環境的關係中,只要按照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合諧,就會獲得平安與快樂,從而達到理想的居住目的。

所以概括地說,風水理論的焦點就是圍繞如何尋找生氣的凝聚點,如何迎氣、納氣、聚氣,並且通過對宇宙天地之氣的迎合、引導和順應,使人體內的氣息與外界產生合諧,從而有助於改善居住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後世的昌盛。

那麼為什麼要把大地當作人體來研究呢?要知道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特彆強調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這樣看來石為山之骨,水為山的血脈,明顯地把自然地理與人體的結構看成一體了。因此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於建築思想的主旨,這裡面也包含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明白了這些,我們就會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天人合一,是指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相統一,重視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雖然說人生於自然,但有精神、有意識的人,可以知天命,就是能夠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在人們知天命之後,就可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只有具備和諧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底蘊,才能構成生態環境的基礎。作為自然和社會的主體,人類有生存、發展、享受等多種多樣的需求,為了適應這些需求,就必須與山水結成親密的夥伴關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過程中,人類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就會凝聚于山水之中,並慢慢積累起豐富的山水文化。

我們知道,城市地理研究的是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而風水是一門關於環境選擇的學問。具體到一個城市來說,它涉及的是如何尋找地脈、如何遵從地理環境進行選址、建立和布局,其中就包含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問題。我仔細考察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大城市近20年的發展,發現除了地運所及之外,與城市所營造的人文、自然環境改變了地脈、人氣也有關係。由此,我也想到了城市的文化生態問題。所謂文化生態,就是指城市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制度環境。這些方面的和諧發展,是建設和諧城市、先鋒城市的先決條件,更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環節。我曾經多次說過,最具有兼容性和開放性的文化,才是最具有優勢的文化。因為只有開放,才會有活力;只有兼容,才會有發展。我們再來看,中國歷史上有一些城市,如揚州、泉州、蘇州等,曾經都是非常繁榮。原因是什麼?就因為它們在當時是最具開放性和兼容性的。為什麼後來又衰落了呢?就是因為這種優勢喪失了,那麼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在人體工程學中,我詳細講述了人的生理、命理與地理的關係。其實作為城市來說,它的發展變化,也是符合這一理論的。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都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既然人與自然是一體的,那麼就有個相互協調的問題。當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有一個過程不協調,那麼整個的循環系統就不會運轉起來,所以三個系統之間就不能和諧。

多年來我致力於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就是希望在天人合一的感召下,根據宇宙萬事萬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節奏相應的特點,來平衡天、地、人各個部分的對應關係,通過調整,促使人體的信息能量場同環境中的信息能量場協調同步,達到和諧共振效應,這樣人的身心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城市也是這樣,只有當城市的發展同自然環境相協調,城市才能真正成為安居的樂園。

那麼如何才能做好這一切呢?最關鍵的是要順天承運、自強不息,這也是天人感應的必然。我給大家講,所謂天人合一的動態過程,是天、地、人三者綜合作用互動的過程。具體到城市來說,就是在天體信息影響城市發展的大方向時,依靠城市自身的奮鬥與發展,這樣周圍的環境,對城市的命理就會發揮重要作用。總的來說,正是因為有良好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很多大城市的出身是不平凡的。雖然在它們成長的過程中,由於運勢的作用,很多城市經歷了一些挫折,但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與外界的支持,它們最終迎來了命運的垂青,這就是最大的幸運了。比如說,以我們專業的人士的眼光來看,雅典衛城處在一座山下,整個建築是依山而建。建築師巧妙地將它與山融合成一體。建築群里有多個局部建築形成一種有機的組合,以山水相間的組合來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成為希臘完美精神的體現。從這裡可以說,人在與天地共處時,在天地山川的縫隙里生活,就彷彿應該與天地山川融為一體。不僅是我們人類與天地和諧與共,就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建築也應該如此。這就是說,建築應該看起來像從地下長出一樣,建築物與自然結為一體。這樣就形成一個很完美的格調,才是真正的天地人和諧。

比如當今在環境治理過程中,任何決策,都要從源頭上做到順應自然,敬重自然規律,要採取與周圍的環境協調的行動,放棄在自然規律面前的妄為,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只有這樣,才能恢復天、地和人原有的自然關係。

人體工程學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幫助人們協調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使人們擁有一個完美、和諧的生活。人體工程學以人的生理、命理、地理為切入點,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逐階段、逐層次、逐方位地加以關照與探討,通過對人類生理、命理、地理信息的探索,從而主動地、高效率地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全面提高生活質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邀顧問(1998-2002)

美國南加州大學人體工程學學科主任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李建軍

城市地理、規劃、建築與文化漫談

 

人體工程學三理與傳統風水縱橫談 盛大雜談


推薦閱讀:

伯俊PLC培訓全年招生
導電布的電阻是多少?具有什麼作用?
在航空飛行中,手錶為什麼不可或缺!
小區物業電工應具備哪些技能?
20秒搶先看,第8屆北京國際別墅設計展火爆來襲!

TAG:人體 | 工程學 | 傳統 | 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