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三大憤青 引領今日的憤青潮流

三國時期為中國整個歷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軍事謀略和處世哲學,至今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乃至國家的外交。而作為三國三大憤青的禰衡、許攸和楊修,從其生至其死,歷來使世人津津樂道,成為了我們今日憤青的祖師爺。

禰衡

禰衡這個人的特點是什麼呢?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誰都看不起。喜歡他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孔融。孔融認為禰衡這個人是一等一的人才,不斷地向朝廷上書推薦,把這個禰衡說得簡直是曠世奇才,好得不能再好,也向曹操推薦。

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封他為鼓手,想要羞辱禰衡,卻反而被禰衡裸身擊鼓而羞辱。後來禰衡罵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

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罵大街,也得有個分寸,得分清對象和場合啊,曹操有意羞辱禰衡,禰衡裸衣擊鼓大罵曹操還情有可原,但黃祖把他視為上賓,待之大禮,反遭到他的出口不遜,惡語相傷,可見彌正平是逮誰罵誰,無禮之極!這和市井潑皮沒什麼質的區別。

當時群雄逐鹿,龍爭虎鬥,大浪淘沙,正是用人之際,豈能有這種舌劍腐儒的立錐之地,所以,即使曹操、劉表不殺禰衡,黃祖不殺禰衡,最後總會有人受不了而殺禰衡。所以禰衡死不足惜。

許攸

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並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許攸是一個謀士,謀士這個行當有點特殊,也有點無語。謀士們滿腹經綸,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謀士門縱橫捭闔,卻很少有人打出匡扶皇室,上順天意下應民心等等的名號來個「舉兵討賊」。

他們最想要的就是讓自己的才華得以發揮,得以施展,免得老死於林野,不留名於青史。這是謀士的可愛之處,也是謀士的可悲之處。

謀略過人戰功赫赫卻沒有人嫉妒沒有人排擠,中途棄袁紹投曹操卻沒有人猜忌沒有人離間,兼之是曹操的同鄉及好友,可以說許攸「根紅苗正」前程錦繡。可惜的是,許攸過早的自我膨脹,以至於天地雖大都容不下自己了,英雄主義害死了自己。自視功高蓋世,好大喜功,終於引來殺身之禍。所以許攸也是自取其禍,死有餘辜。

楊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在曹操和蜀軍僵持不下之時,曹軍的主薄楊修卻因一根「雞脅」掉了性命。而在此之後他便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代表,而曹操殺死楊修這件事,也成為了曹操忌才的典型表現。

但也承認楊修之死和他的才華有關。於是這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說起才華的話,曹操手下,有才華的人真是不可勝數。像郭嘉、程昱、荀彧、賈詡之流哪一個不是才華橫溢。

為什麼他們就沒有因為才華招來曹操的忌妒?那麼是因為楊修的才華犯了曹操的忌諱嗎?

眾所周知,曹操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小氣的人。就拿張綉來說,當年發動兵變殺了曹操的兒子和愛將典韋,後來又投降曹操,還是受到了曹操的禮遇。大度的曹操連殺子之仇都可以諒解,為什麼就不可以原諒楊修對自己的冒犯呢?

縱觀《三國演義》全書,楊修不像郭嘉,程昱等謀臣那樣在軍事、政治上給曹操出過奇策。而在小事上賣弄才華,如解操於門上添「活」字一事,與眾分食寫有「一合酥」的一盒酥。自以為聰明至極。還不知操早已忌之,惡之。

他提醒我們不要太想出風頭,要懂得審時度勢,切忌恃才放曠,懂得怎麼樣處理人際關係,才能有所作為!

三國的故事能夠一代代的傳承下來,除了那個動蕩時代的各個英雄的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外,最主要的是人們從裡面看到了人性,看到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歡迎關注「刀墓手札」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優衣庫uniqlo u 2017秋冬系列?
夢想之鞋無法擁有,這姑娘都畫在紙上了
幾十年來,像DVD、磁帶一樣曾掀起風潮卻最終衰落的東西還有哪些?
想開一間潮流店鋪,但是像平常的bape,yeezy,該怎麼進貨呢?
買買買的第幾期我也忘記了,湊合著看吧

TAG:三國 | 潮流 | 憤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