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知識簡明問答 學海泛舟 學海泛舟 圖謀博客

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知識簡明問答

分類:學海泛舟2010.7.30 08:52 作者:a | 評論:0 | 閱讀:636

圖謀按: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的回歸,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是對若干基礎概念一知半解。筆者試圖圍繞正確認識實證研究,以便圖書館學領域更好利用實證研究方法,參考若干參考資料,結合個人認識,試著編撰「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知識簡明問答」。實證研究是有「門檻」的,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學術精神且受過較為系統的研究方法訓練,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研究條件(比如經費保障、團隊協作等)。這幾年有許多冠以實證研究的成果,其實很多是名不副實的,主要原因為「力不從心」。這幾年也有一定數量的高水平實證研究成果,但關注度遠遠不夠,被淹沒或被埋沒了。對於高水平的圖書館學實證研究成果,需要加以關注和宣傳,促進研究成果的利用,更好地為圖書館學及圖書館事業貢獻力量。圖書館學研究該怎麼做?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個人感悟是,加強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積極拓寬科學視野,不斷豐富自己,立足實際,審視過去,放眼未來,有所創造。至於他人怎麼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百花齊放,關鍵在於儘可能地適合自己、持續進步。我期待圖書館學研究多一些過得硬成果,不僅能夠自成體系自圓其說,且能夠被同行廣泛認可,具備一定影響力。囿於學識,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懇請教正。

1 什麼是科學研究?什麼是實證研究?

科學研究指採用科學方法探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規律的活動。實證研究是以定量方法開展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社會科學領域,指採用統計分析來驗證理論建設的方法。

2 什麼是實證主義?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又稱實證哲學。它產生時間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由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始祖A.孔德等提出。1830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實證哲學教程》是實證主義形成的標誌。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稱為老實證主義,20世紀盛極一時的邏輯實證主義稱為新實證主義。

3 什麼是實證方法?

實證方法(即定量方法)的基本模式是根據已有的理論提出假設,確定變數,收集數據,證實或否定假設,肯定或發展已有理論,這是一種從自然科學移植過來的研究模式。(見:於良芝.圖書館學導論._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135)

4 什麼是方法?什麼是定性分析方法?什麼是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方向、途徑、策略手段、工具以及操作程序的選擇系統。定性分析方法是對科學現象進行「質」的理論思辯的科學方法。所謂「質」是一事務區別與其他事務的內部規定性,定性分析主要功能是「解釋」。主要方法有:歷史研究、文獻研究、觀察研究、邏輯分析、內容分析、實地考察、個案研究等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在理論思辯的基礎上,對科學現象內外部進行「量」的分析和考察,尋找有決策意義結論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實證」,主要方法有:統計方法、試驗方法、系統科學等方法。

5 什麼是實證研究法?有何特點?步驟是什麼?

    實證研究法(Positive study;Empirical Research;empirical study)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繫,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實證研究法的特點:1.實證研究法的目的在於認識客觀事實,研究現象自身的運動規律級內在邏輯。 2.實證研究法對研究的現象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客觀性,並根據經驗和事實進行檢驗。

    實證研究法的步驟:1.確定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析研究對象的構成因素、相互關係以及影響因素,搜集並分類相關的事實資料。 2.設定假設條件。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對象的行為是有其特徵所決定,試圖把所有複雜因素都包括進去,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為此,必須對某一理論所使用的條件進行設定。當然,假設的條件有一些是不現實的,但沒有假設條件則無法進行科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法研究問題,必須正確設定假設條件。3.提出理論假說。假說是對於現象進行客觀研究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也就是未經過證明的結論。假說對研究對象現象的經驗性概括和總結,但還不能說明它是否能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4.驗證。在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對假說進行檢驗,用事實檢驗其正確與否。檢驗包括應用假說對現象的運動發展進行預測。 

6 實證主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有何影響?

    實證主義的基本特徵:將哲學的任務歸結為現象研究,以現象論觀點為出發點,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處理哲學與科學的關係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并力圖將哲學溶解於科學之中。   

    實證主義的影響:實證主義不僅對哲學而且對整個社會科學均發生了深刻影響,孔德所創立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在其後的一個半世紀是西方社會學的主流。   

7 實證主義是一種怎樣的哲學思想?   

     廣義而言,任何種類的哲學體系,只要囿於經驗材料、拒絕排斥先驗或形而上學的思辨,都為實證主義。狹義而言,實證主義則指法國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學。這條目內主要介紹狹義的實證主義。孔德生長的時代,正是一個宣揚理性主義及科學思想發端的時代,在「科學萬能」思想的衝擊下,人們對形而上學產生懷疑,逐漸以注重經驗的科學方法觀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實的本原和變化的現象。

  實證主義又稱實證論,其中心論點是:事實必須是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去認識每個人身處的客觀環境和外在事物。實證論者認為,雖然每個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們用來驗證感覺經驗的原則,並無太大差異。實證主義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識的客觀性。孔德認為人類非生而知道萬事萬物,必須經由學習過程,從不同的情境中獲得知識。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感覺、推知或體認經驗,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推論還沒有經驗過的知識。超越經驗或不是經驗可以觀察到的知識,不是真的知識。 孔德在其所寫的《實證哲學》一書里,認為人類進化分成三階段:一是神學階段,蓋人類對於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現象感到懼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來解釋面對自然界的變化;二是玄學階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質階段,解釋一切現象;三是實證階段,也就是科學的階段,運用觀察、分類,以及分類性的資料,探求事物彼此的關係,此法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可信的。   

    實證主義反對神秘玄想,主張以科學方法建立經驗性的知識。這種思想恰巧與柏拉圖的理型論相反,柏拉圖認為只有觀念才是真實的,感官都是虛幻的。

8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那些更為具體的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研究者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就叫觀察法。 (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2)談話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交談,在口頭信息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   (分為有組織與無組織談話兩種。須注意:一是目標明確。二是講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優勢」。四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3)測驗法:是指通過各種標準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心理特點的方法。   (問卷測試,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   

(4)個案法: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較長時間裡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試者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心理反應,並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

9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倡導實證研究的緣由是什麼?

   最初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倡導研究主要目標是反對圖書館職業隊伍中實用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學術傳統,希望樹立起以科學方法為支柱的科學研究之風。之後反思的結果是,研究方法科學性是指研究設計、研究程序適用性、規範性;研究證據的經驗性、充分性、真實性;結論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等。開創性領域偏重定性方法;比較成熟領域偏重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也可以是科學的方法,更可取的是定性與定量相輔相成,在分析決策中,邏輯方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定性、半定量的方法使用非常廣范。

10 什麼是威廉姆森報告?

   《圖書與情報》2007年第6期卷首語開篇如下:「威廉姆森報告功德無量,圖書館教育由此榮擢大學的殿堂,圖書館事業因此插上騰飛的翅膀。它是智慧和思想的傑作,它是學術和眼界的標杆。它是求真務實的結果,它是實證方法的成全。圖書館學術需要實證研究,圖書館事業需要威廉姆森報告。」

    19世紀末期,圖書館教育已經在很多國家起步。在美國,由於杜威等人的竭力推動,圖書館教育迅速發展。但是,1915年以後,圖書館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漸漸暴露。圖書館界批評圖書館學校的課程缺少統一規範和標準,教師及畢業生質量太差。在這種背景下,1918年,卡耐基財團委託威廉姆森(Charles.C.Williamson,1877-1965)對美國圖書館學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威廉森是美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在擔任紐約市立參考圖書館館長職務期間,將該館建設成了對該市行政人員進行情報外借和參考文獻服務方面的典範。他著手撰寫了《市立參考圖書館札記》一書,贈送給市行政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提醒他們注意最新的、最有用的情報。這一做法被《ALA圖書館學情報學世界百科全書》(1986年版)認為是定題服務(SDI)的先驅。有意思的是,威廉姆森這樣一位具有很好的應用研究背景的圖書館專家,卻直接導致了一場空前的批評應用圖書館學的運動。威廉姆森從1919年開始經過3年的調查,在1921年向卡內基財團提出了研究報告,並在1923年公布了這份經過修改以後的報告。這就是著名的「威廉姆森報告」。「報告一出版就如同一聲霹靂使人震驚。人們才知道原來圖書館學的專業教育有著如此重大意義」。威廉姆森報告批評當時的圖書館學校的「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通行做法,認為作為大學層次的圖書館學教育必須是「作為一門學問的專業教育」。報告提出了許多建議:

   (1)招生對象應限於已完成四年學士課程的大學畢業生;此外,還應進行某些甄別測驗,以證明學員的個性是否與圖書館事業相適應。

   (2)所在學院必須設置在大學之內,成為各大學下屬的一個系或專業學院。

   (3)應充分利用各大學的學術資源以豐富和擴大圖書館學院學生的知識面和經驗。

   (4)應設置各種課程,為一年級學生講授普通圖書館學原理的實踐基礎課。

   (5)應編寫教科書和其他教材。

   (6)應對在這個領域裡服務的圖書館員頒發證書。

   (7)應對在這個領域裡服務的圖書館員提供連續教育。

   (8)應建立鑒定各圖書館學院的制度。

   卡耐基財團接受了威廉森報告的主要觀點,在1926年制定的《圖書館服務10年計劃》中具體規定了圖書館學教育的資助計劃。1928年,根據《威廉姆森報告》的建議設置的第一所圖書館學學院在芝加哥大學成立,與以往的圖書館學校不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以研究為主,只招收研究生。(參見:范並思、邱五芳、潘衛、鄭曉樂編著.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圖書館學——基於德爾斐法的理論史綱._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6:31-32;於良芝.圖書館學導論._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134)

11 圖書館界對實證主義的批評代表性觀點是什麼?

    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大論戰中,圖書館專業人員也開始了對實證主義認識論傳統的反思。實證主義的批評者(如美國學者德爾文、茲維基格)認為,實證主義在圖書館界根深蒂固的影響,使現代圖書館職業對知識和信息的認識、對知識和信息組織方法的設計、對知識和信息用戶的態度都存在著很多偏差。在德爾文和茲維基格等學者看來,這些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以實證主義認識論為基礎的圖書館職業把知識視作對客觀世界的如實的反映,忽略了認識過程的動態建構性和不完整性;第二,圖書館職業把自身視作客觀、中立的職業團體不符合科學交流系統固有的、內在的權勢性和傾向性;第三,圖書館職業把作品當成作者思想的忠實的記載,把圖書館職業對作品的二次描述當成作品內容的有效揭示,忽略了語言作為反映物的局限性;第四,圖書館職業把用戶劃分為具有共性的群體,並按群體的共性設計服務,忽略了用戶及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第五,圖書館學研究者把自己視作可以獨立於研究對象之外的研究主題,背離了研究主體的特徵。在德爾文等學者看來,上述實證主義的影響極大地限制了圖書館功能的發揮,使現代圖書館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與用戶的實際需求無關的機構。(參見:於良芝.圖書館學導論._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203)

12 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的回歸背景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我國相當多的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者都比較熱衷於進行宏觀的、抽象的理論研究,但除了少數一些研究者能較好地掌控理論,進行圖書館學發展規律的理論抽象外,大多數研究者卻並不具備這種宏觀把握的能力,加上沒有科學而準確的數據做理論的支撐,所撰寫的論文顯得十分空泛,大多為感悟性的,說服力不強。為此,一些與會者在這次研討會上多次提到實證研究方法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呼籲通過實證研究來反映圖書館及圖書館學發展的現狀,並提出符合圖書館實際的方向性、指導性建議。他們指出,實證研究早在我國圖書館學發展初期就已經被廣泛採用,沈祖榮先生曾用實證方法獲取中國早期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杜定友先生曾用實證方法向中國傳遞西方圖書館學思想;劉國鈞先生也一直是實證研究的實踐者。但當前中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重視思辨,忽略實證,使得學科現實基礎過於薄弱,抽象理論的目標指向不夠具體明晰。他們認為無論怎樣,圖書館學研究重點都應該是著眼於解決圖書館實踐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而從我國圖書館學當前的研究力量看,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實證研究,因為只有實證研究才是迅速提高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科學性和可靠性的基礎。(參見:劉茲恆、高丹.構建面向職業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第五次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綜述.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78-81)

    「實證研究的難度較大,對研究者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樣本或者選題值得進行大樣本調查,同時在問卷設計、樣本選擇、信/效度檢驗、分析工具、分析深度、專業水準、合作溝通、體力意志、經費保障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參見:徐建華.引言:從實證角度研究當代圖書館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圖書情報知識,2007(5):5-7)     「規範性的實證研究永遠是當今圖書館領域學術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在當今圖書館學研究的一線學者中,在當今圖書館學的主流話語中,長久以來,一直是感悟性、思辨性議題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對一個學科的健康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規範性的實證研究、切切實實的數據調查,科學、可靠的分析研究比不可少的。」 (參見:徐建華.用數據說話,讓空談走開.圖書情報工作,2008(4):5)

參考文獻

1 實證研究專輯.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1217470.html

2 實證主義.http://baike.baidu.com/view/51528.htm

3 實證研究.http://baike.baidu.com/view/588069.htm

4 實證研究法.http://baike.baidu.com/view/1580225.htm

5 實證研究方法.http://baike.baidu.com/view/624981.htm?fr=ala0_1_1

補充

本博文發布之後,有老師對若干概念提出批評。圖謀將根據批評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陸續加以修正。

13 實證研究的標準英譯是什麼?

「實證」的英文一般用作positive,形容詞。但中國人對此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實證研究」一詞對應的英文可謂五花八門,如positive study,empirical study,verification study,experimental approach,evidence-based study,或substantial evidence study,等。其中,positive study和empirical study最常用。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中國學術界對「實證研究」的運用是混亂而隨意的。大多數非哲學的人文研究者不太熟悉或不甚在意實證研究的哲學背景,而是比較隨意地理解和運用。在學術日益國際化和規範化的時候,是有必要認真審理我們的語言使用情況和基本的哲學知識背景的。

如何統一如此之多的稱呼呢?positive study看似是「實證研究」最恰當的翻譯,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empirical的使用頻率遠遠大於positive的使用頻率。如果根據約定俗成(即使用率)的原則,「實證研究」的標準英譯似乎應取empirical study。但是,我們一般是將positive翻譯為「實證」,並將positivism譯為「實證主義」,而把empiricism譯為「經驗主義」,這樣就有些混亂了。其實,就positive study和empirical study而言,它們只是表達的不同,而不是實質的不同。英文positive的第一個義項就是「無可懷疑的,明確的,確定的」。這主要是從「性質」而言,而非從「事實」而言。empirical的意思是「以觀察或實驗為根據的(非理論的)」。中國學術界使用「實證研究」時並不在意究竟是否為「無可懷疑的,明確的,確定的」,而是集中於「事實的分析」(anilysis of facts)。positive的第一義項在哲學意義上主要是為了解決認識論的問題,即如何保證認識的正確無誤。但大多數實證研究只是著眼於如何通過「事實的分析」來說明問題。所以,無論是positive study,還是empirical study,都是以事實為根據的。在此意義上,它們是相通的。傾向以positive study為「實證研究」的標準名,也不排斥其他名稱。

(參見:淺談文學理論中的「實證性研究」.http://www.happycampus.cn/docs/983171795801@hc07/126283/)

 

王芳:也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實證研究方法

信息來源:王芳.也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實證研究方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9004

近兩年來,我國圖書館學界對於實證研究的關注不斷加強,以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幾位教授為代表的實證研究倡導者呼聲日益強烈,漸呈「南開實證學派」,並引起了一系列熱烈的討論。這無疑是一件令人興奮和值得肯定的事件,標誌著我國圖書館學的研究正在與國際接軌,也正在與其它比較成熟的社會科學研究如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看齊。研究方法的科學化與規範化是一個學科發展的關鍵問題,是一個社會科學領域被稱之為「science」的特徵之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類知識領域都是「science",比如人文學科一般不稱為「科學」,而是「學科」,他們也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粗略地講,人類知識研究領域可以被分為五大塊:哲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與工程幾大塊。從哲學到自然科學的學科圖譜是從主觀到客觀(暫且用馬克思的二分法概念)連續漸變的,這些不同的知識領域意味著著人類知識的不同來源、對知識的不同表述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在人類發展中的不同功用。近幾年來,我不斷地和哲學家、人文學科研究學者、自然科學家、技術研究者探討他們學科的研究方法,並且系統學習研國內外讀情報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研究方法的著作,目的就是想弄清楚國內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目前研究方法的應用狀況,弄清楚究竟什麼樣的方法最適合這些學科。直接的原因是給這三個專業的研究生開設「研究方法」的課程,需要關照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推崇實證研究。但是,幾年來的閱讀、比較、討論的結果發現,對於一些規範性的命題,採用實證研究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情報學報》2010年第4期(8月份)上:我國情報學研究方法的計量分析:以1999-2009《情報學報》為例。

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既有聯繫,也有明顯的區別。這些學科中有一些研究領域偏向人文學科,如圖書館歷史研究、圖書館建築與風格等。有些是規範性比較強的議題,比如信息倫理研究、圖書館職業精神、檔案館職能等等。有些是哲學範疇的命題:比如學科範式問題、元理論問題、檔案的本質屬性等。有些是技術研究的問題,比如信息系統的設計、檢索系統的設計等等。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實證研究常常並不是最合適的研究方法。而剩下的管理問題、用戶研究、信息行為研究、信息社會研究、信息經濟研究等,則是比較適合於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實證研究既包括量的研究,也包括質的研究,如案例研究、grounded theory等。有些偏向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如話語分析、闡釋學方法等也會在局部用到計量研究或案例研究。事實上,量化研究方法應用廣泛,已滲透到質的研究方法中。據說目前在哲學研究領域也有人試圖運用實證方法,但對此我了解甚少,有待證實。

總之,應當根據所研究的問題的性質和特點來選擇最合適的研究方法。無論什麼方法,關鍵是要將邏輯的自洽性、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與研究過程的可重複性作為標準,研究結果才是經得起推敲的。顯然,科學化正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蔓延,但是,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對於研究者來說,無疑需要遵守當下的學科研究範式才容易被接收。改變範式是需要勇氣的,也是值得讚許的,在此過程中充分討論可以幫助我們澄清概念,也避免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

你可以通過這個鏈接引用該篇文章: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50602846.html

推薦閱讀:

用神及各爻旺衰知識點(個人整理)
蛇蛻皮的知識看這裡!(新手老手都應該了解)
釀酒技術-紅曲酒的釀造方法
五行基本知識和四柱基本知識
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必須知道怎樣區別鑽石和鋯石

TAG:知識 | 博客 | 圖書館 | 圖書館學 | 實證 | 研究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