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論】 由「無一字無來歷」說開去

由「無一字無來歷」說開去

----朱際展

 

晚清詞人王鵬運《夢窗詞稿跋》中說:「夢窗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之才,幾如韓文、杜詩,無一字無來歷。」文章讚揚了南宋詞人吳文英的詞作如同韓愈的文章杜甫的詩一樣,用字考究,下語有據。 無一字無來歷——來自書本、來自古人、來自詞源,經過作者含英咀華,推敲錘鍊,是讀書受用的結果。冬烘先生固然寫不出好詩,但不多讀書的詩作者的作品照樣缺少意蘊,呆板膚淺。對字詞的模糊不清,導致了文本的模糊不清,最終妨礙了讀者的正確理解,令人煞費心思,與讀者造成了「隔」。字詞的運動軌跡,牽引著讀者的思維軌跡,所以,推敲鍊字,不可大意。在無一字無來歷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到無一句無來歷,無一篇無來歷。

 

 無一字無來歷,著名田園詩人馮恩昌曾經說過「每一句詩中都有一個最確切的字,而不是隨便找個無關痛癢的把它滑過去」。意思就是勤推敲,多琢磨。神明和蒼天親切的無償的送給我們一個好句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首詩的開頭,但從第二句就要由我們自己來創造,也是郭沫若說的"一分神來,九分汗下"。創作本身就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不比「鋤禾日當午」這樣的體力活輕鬆到哪裡去,不比「開春先出糞,置下鐝和杴」的準備醞釀工作少到哪裡去!只有經過寒窗苦讀,才能一朝羽化成仙。我們要勤練筆,多推敲。不要老是空泛狀物窮吆喝。古代詩人筆下的詩歌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更前人留下的語言材料。由於歷史的積澱,這些詩歌語彙往往具有某種特定的含義,能夠形成某一特定的詩歌意象。現代詩人要善於借用前人這種具有現成意義和習慣用法的語彙來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詩詞創作是有現成思路的,如桃可以說作「紅雨」,柳可以說作「灞岸」,「玉箸雙垂」便是淚,不必再說淚。所以我們要多向古典學習,多向名篇學習,取乎上,得乎中,你若老是沉浸比較在現代詩詞的世界裡,你取乎中,肯定得乎下。老實說,當代無詩。用歷史的審視的目光來推斷,每一位有良知和有責任感的詩作者心裡都很明白。

無一句無來歷 ,詩詞之作,不管你是多少句,一定要和王羲之的書法一樣牽兒抱孫,左顧右盼,起承轉合,句句相關。姜白石在《詩說》中指出: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為。  可見,白石是注重人工對詩句的思力和安排的,他在具體的創作中也是「精思」而成,用心良苦,他平生作詞僅存八十餘首,幾乎都是精思細雕之作,極少率意的敗筆。字是詩詞的一磚一瓦,句則是牆角四圍的鋼筋,要息息相連,不可有一毫斷裂。不管你的詩作運用了賦比興的何種修辭手法或起承轉合的何種表現手法,每一句都要巧妙地向中心靠攏,每一句都要準確地與主題彰顯。遊樂園過山車的驚心之處就在於它的有軌跡迴旋,就在於它的一氣呵成,就在於它的跌宕起伏,無一節無用處。

無一篇無來歷,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就是說我們的每一篇作品都要有感而發,言之有物,物含我情,不作無病呻吟。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時事,但目的是為了現實,描寫的雖然是風花雪月,但蘊藉的都是人生的考量。「為時而著,為事而作」,就必須傾聽時代的足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歌唱時代,真正做到「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不要老是生活在背過的幾首唐詩里,下筆就是落花飛燕,布局就是柳綠桃紅,篇篇都在人云亦云,寫出一首風景詩,放在全國哪個景點上都可以通用,全無「疑是銀河落九天」「牧童遙指杏花村」的特點與才力;一些抒情作品,全無陸遊愛情詩和蘇軾愛情詞的感人與震撼。

所以,當代詩人在創作中,只要你的詩篇做到了「無一字無來歷,無一句無來歷,無一篇無來歷」,你的作品就是成功之作,就會接近或順入眾口相傳的軌道,而不是「有句無篇」「有篇無句」的不看想看看了後悔的缺陷之作。

 

 

 

【意合園  詩歌創作基地】

 

推薦閱讀:

汗血寶馬的來歷是什麼?
武松身世來歷是怎樣的?
您知道「紅顏知已」的來歷嗎?
揭秘普度眾生的觀世音菩薩的來歷是什麼
苦情痣的來歷

TAG: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