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了 錢就是你的?
房價漲了 錢就是你的?
轉自微信公眾號 房金所
作者:國際註冊理財規劃師劉磊
早上看到新聞,世界電動汽車翹楚特斯拉(Telsla)即將漲價5-7萬元;在豪華汽車蕭條和降價潮之中,這則消息顯得額外扎眼!原因是:人民幣貶值,造成進口成本飆漲;筆者作為房產投資財商教育者,不想過多筆墨談車和車價,卻要類比當下所謂飆漲的一線城市房價。房價漲了,看似開心,但消費也同步增加,絕對購買力甚至降低了,漲了的房價竟然不能帶來多餘的財富感!
無獨有偶,加拿大一對年邁夫婦以高價賣出自己小屋後,竟然無法在同一社區買入心儀房子;原來:不是光光自己的房價漲了,而是周邊房價都漲了;如果購房區域不改變情況下,只能是:房子越來越大,負債越來越多,守著一個不斷透支自己現金的「高價格」而自我陶醉罷了!
壹 | 創富難,守富更難
房產承載了幾乎家庭財富的80%,中國財富人群通過短短十幾年地產商業化發展匯聚的房產財富規模甚至超過了歐洲和北美髮達國家百年的積澱;但是,由於財富來得太快,致使「賺快錢」成為很多國內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理念,而守護和傳承財富卻並未根植於高凈值人群的內心深處。
未經歷過市場漲跌周期的他們,面對當下一線城市房價飛漲,還一窩蜂湧入——用賭徒的心態去投資;以誇耀的眼光看財富;沒有持續增長的收入、沒有絕對購買力的增加,這個財富僅是建立在規模上的樓閣而已!
誠然,中國高凈值人群依靠房產創富,很多家庭的房產財富就目前來看,可能到兒孫一代都用不完。然而這些財富都是建立了當下非理性的高房價基礎之上,未來當市場發展回歸理性與健康的狀態時,這樣的財富還能持續的嗎?
他們未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市場下行趨勢顯現,他們仍然以過去的認識來應對未來的問題。溫州炒房團的慘敗,恰恰證明了國內的投資者和高凈值人群面對市場波動和市場周期,不但在投資意識中毫無概念,而且即便是意識到了危險,也無法在單一貨幣計價市場中實現風險分散和資本避險。
即使不做瘋狂的房價投機,很多高凈值人群在有了一定的積累後,頻繁交易,更換更新更大的房產,將「投資」與「消費」混為一談,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己的負債率提高了,所持有的「凈資產」漸漸變成了「負資產」;看似擁有了很多房產,實際價值已經透支。
另有一部分購房者,看到了國內市場的潛在危險,開始有樣學樣地進行離岸資產配置,購置海外房產,以期永久產權。然而,他們盲目套用國內的房產投資經驗,購入了國外當地人根本不會碰的房子;除了做了當地人的「接盤俠「,還落下一個「錢多人傻」的名聲。
日本也好,韓國濟州島也罷,不說經濟好壞,單純50%-60%的邊際遺產稅率就夠國人傻了眼;再比如很多國人看中了歐洲自然環境,紛紛在那裡購置房產,卻不知歐洲平均遺產稅率在36%;比利時的遺產稅最高可達80%——為兒孫留下財富的夢想,最終卻貢獻了他國的稅收。
貳 | 財富傳承有門道,用心才能保安全
事實上,財富的守護與傳承,並非僅僅是中國高凈值人群的面對的問題。資本主義國家百年創富歷程,很多富豪都在一次次與風險的鬥爭中、與市場的博弈中,找到了安全穩妥的辦法。
比如,在美國, 洛克菲勒家族、肯亞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託、家族基金會的財務規劃和基金運作,讓自己的財富隱匿在信託中, 間接控制商業不動產及上市公司,使自己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增長;在中國,具有先見之明的財富擁有者,如SOHO中國的潘石屹、玖龍紙業張茵、龍湖地產吳亞軍等多位富豪,有樣學樣地效仿美國富豪在境外設立了家族信託。
信託制定及為遺產稅的規避而制定的財務規劃有那麼重要嗎?經典案例分析:擁有1563億元新台幣身家的台灣前首富蔡萬霖在2004年過世,按照中國台灣法律的稅務要求,其子女需要繳交782億元新台幣的遺產稅。但經過了生前一系列的財富「乾坤大挪移」之後,蔡萬霖名下的財產所繳納的遺產稅額大幅縮小,最終繳付的遺產稅也只有5億元新台幣,節省700多億新台幣。
總之,守衛財富,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是對財富人群更高的境界要求,是要求其像藝術家一樣,打破自己的過去,從過去成功的沾沾自喜中走出,以富有創意的、全新的、洞察的視角審視未來的投資戰略。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個人和家族的財富持久、安全地傳承下去,而不是消耗在錯誤的價格攀比上,消耗在錯誤的高消費中,消耗在市場漲跌互現的輪迴里,規避資產擁有一時,卻最終白白蒸發掉的悲劇重演。
版權保護聲明:騰訊財經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bigson(微信)聯繫。
推薦閱讀:
※被中產最怕雪崩式返貧!
※南郊的房價,憑什麼高過北郊?
※百萬富翁排隊搶房,為何嚴控之下南京房價還在上漲?
※未來2018年中國房價會怎麼走?買房不買房的都看看!
※未來房價走勢是否會下跌?
TAG: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