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內衣的發展

內衣在我國最早的文字記錄也是出於《詩經》。《秦風?無衣》「豈日無衣,與子同澤。」這個「澤」,其實就是內衣啦! 據漢代鄭玄解釋,因為這種緊貼身體的「澤」就是漢代的「褻衣」(褻,音卸xiè),因其可以吸收從體內排出的「汗澤」,故以「澤」字命名。漢代則乾脆將它稱之為「汗衣」,也有稱「汗衫」的。據說漢高祖劉邦是「汗衫」一名詞的發明者。楚漢交戰時,劉邦從戰場上回到營帳,一看自己的內衣,已全部被汗水浸濕,於是戲稱其為「汗衫」。流傳開來,汗衫就成了內衣的別稱。直到今天,人們仍然這麼稱呼。

古人內衣的叫法很多,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叫法。女子內衣是在特定時間與空間中的私密性服飾。它比其他受禮法制度制約的外現服飾更自由、更浪漫而富有智慧,無論是驚艷式的風花女子,閨中式小家碧玉的少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命婦少奶,都特別注重在內衣的私密平台上追求個性化的藝術異彩。如果覆蓋胸背前後片式內衣,一定是前片表願望,後片表浪漫。內衣表達的是情感,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因為社會觀念的限制,所有的人生理想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畫,盡情吐露。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以其「近身衣」的浪漫情懷在服飾藝術中獨樹一幟。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是至親之間傳遞私、密、性情感的一種方式,是以一種朦朦朧朧、時隱時顯、含羞內斂充當著美、情以及身體表現的抒發載體。尤其在民間,中國古代內衣表現著更多的優雅與浪漫,通過內衣來傳頌身體語言更具想像力與創造力,給中華服飾文化增添了不少的生動和瀟洒。一經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那塑身修形的造型理念、大俗大雅的配色處理、無限寄寓的圖騰紋飾、獨具創造性的技藝手段,無一不吐露出女性對生活價值理念、審美情趣、情感寄託、情愛感測等訴求的心聲。  女子內衣是中國古代女子內心情感和女事藝術的完美結合。它的精緻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奇巧方寸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在造型理念上,強調在內衣的方寸之間通過巧妙分割來塑形修身。在款式結構的經營中注重平面形態的不同分割與布局,在奇巧的方寸分割中體現獨到的創意理念,達到平中出奇、平中出神、平中生韻。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制式既具有合乎人體裝束的自然屬性又與習俗禮儀的社會屬性相對應。它所包含的「因人定製」、「因題定性」、「因俗定款」等一系列制式特徵中,充分體現著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文化的深邃廣奧。它從外形設計到具體的某一細節,均明晰地折射著一個制度與文化、時潮與觀念。它在款式藝術的創造法則中既有長短寬窄的穿插,又有厚薄動靜的變化並參與其他服飾的配置來構成裝束的層次化及多樣性。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款式結構有「前後覆繞式」與「前胸單片式」兩種,分別來「覆蓋胸背」和「覆蓋胸乳」。中華內衣制式的核心體現在「以帶吊縛」、「以平裁式布帛遮束」。其「帶」的量及位置各有經營;其「平裁式」的幾何形態化布帛的分割均有變化。 從目前的資料看,款式有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如意形、扇形、三角形、仿動植物形態等數大類。制式上最具特色的「束帶」穿著安排也各具千秋。「肩部弔帶式」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左右兩角各綴以帶"而繞頸後,以肚兜為代表:肚兜作為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內衣早已是源遠流長了。 幾根系帶擔盡女性的柔媚,為女性表達出光滑、柔軟的特性,還將流暢的曲線訴說得完美盡致,數千年以來肚兜一直是深藏不露,過著暗無天日無私奉獻的生涯。肚兜古時候的稱謂很多。漢朝:抱腹和心衣;兩晉南北朝:緉襠(音兩liǎng);唐朝:內中或訶(音呵hē)子;宋朝:抹胸、抹肚;元朝:合歡襟;明朝:主腰、襕裙;清朝:肚兜;近代:小馬甲、背心。 「胸兩側縛帶式」指襲衣兩側縫綴幾條絹帶折向身背後面結於右腋下(金代);「交叉結帶式」以背後兩條交叉的寬頻相聯,再用紐扣綰結)(元代);「無帶束胸式」指唐代時期的婦女內衣,胸際為「一字形」的包纏式。 色彩奇想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藝術在色彩的創造方面有著極其豐富的想像力,體現在色彩的多樣性,地域的鮮明性,金銀的巧用化等方面。明代大詩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便形象地道出了人、色彩、內在服飾的異面關係。"富貴之家,凡有錦衣綉裳,皆可服之與內,五色粲然,使一衣勝似一衣……"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色彩經營上以「濃烈煽情的對比法」和「溫情含蓄的調和法」最具特色,濃烈煽情的對比法中如紅與綠,藍與黃的強烈反差來營造一種對比力度,再用黑白,金銀的間隔安插起到豐富的效果。在色彩安排的位置上也各不相同,有居中式、角隅式、散點式、滿地式等;以「肚兜」為例,清代於民初的肚兜絕大部分均以「如意紋」線型來鑲邊作飾;對稱式的桃花十字綉幾何紋作胸際裝飾;均衡式的「喜上眉梢」刺繡偏於一隅等,體現著紋飾局的精心。在紋飾的造型手法上,寫實與寫意、省略與添加、誇張與綜合各具特徵,如「麒麟送子」中的麒麟圖形,高度概括的簡約形象大度而富有張力,形神與動態經概括提煉而顯超然脫俗,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祥瑞仁獸。溫情含蓄的調和法以相似,近似,同一的色彩配置經過不同的色彩面積和方位的安排,產生溫情而含蓄,雅緻而恬美的裝飾效果,例如:用一種色彩不同深淺的層次漸變來形成暈染的溫情效應。對紋飾的設色有以色配合次序、區分尊卑、表現等第等鮮明的特定性。青藍、本白、赫褐為百姓所選;粉紅、粉綠、粉藍為宮女所用;金色、黃色、明藍為皇室所選。圖騰紋飾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圖騰紋飾於題材更為豐富多彩,縱情地將山水、花鳥、雲氣、吉祥物、神仙、神話故事、戲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類素材與元素展示在小小的方寸之間,主張著天、地、人同源同根,平等和諧的文化觀念,在身體上展露以形寫神,達道暢神來訴說寄寓傳情的美學思想。在紋飾的形、神表現上,既注重對自然景態外在美的描摹,如牡丹、雲紋;又強調物象寓意寄託及蘊意表述,如「喜上眉梢」以喜鵲和梅花的圖案來通諧;動植物圖案的組合,如「連(蓮)年有餘(魚)」、「三多之相(多子,多壽,多福)」等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內衣平台上的傳神再現,「衣廣體壯」隱喻「衣廣而胸廣,胸廣而心廣,心廣方誌高」那物我渾融的意境抒寫,使「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意境更為極致。中國古代內衣藝術中的圖騰魅力不僅單純地表現在每個獨立紋樣的構成上,還體現在紋樣的經營位置和布局安排上有著獨到的創意。正宗的兜肚是繪製有「蛙」圖案。因為蛙的圖騰是女媧氏部落的標誌,尤其在驪地區(今陝西臨潼地區)用五色綵線綉出蛙的半浮雕圖案是當地的傳統風俗,人們從出生,結婚到死都系著繪有蛙圖案的兜肚,以此為標記在生前死後「陰陽兩界」互認氏族。而在黑龍江的一些地方給孩子做的兜兜上縫一個心形紅布,在上面絞七個眼,是希望孩子將來比一般人的心眼多,能出人頭地,有所作為。內衣的寓意寄託及蘊意不僅充滿無窮的浪漫和美好的嚮往,同時也主倡儒家的精絮(潔)正直、修身養性的道德思想和審美思想。裝飾手法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在成衣創造上同樣極富藝術創造力,它的裝飾手法分別有綉、鑲、貼、補、嵌等多種技法。單在手工針法上就講究不皺、不松、不緊、不裂。追求外觀的平服、順直、薄松、輕軟。在內衣製作上強調局部綴飾的魅力,例如:乳房部位的弔帶與衣片的連接部位,用不同的盤花圖案扣來裝飾,使之奇巧動人,有的盤扣還鑲有金銀絲線,顯得精美絕倫。獨具魅力的工藝手段數刺繡工藝的運用,在內衣的刺繡方面,強調能、巧、妙、神的藝術原則,憑手工而用各種顏色的絲、棉線在布帛上藉助手針的運行穿刺,構成既定的花紋圖像或文字圖形。這種手綉工藝在內衣的廣泛運用,使內衣形象更為精細雅潔,多彩而富麗。針法上有平針綉、繞針綉,編針綉等,尤其是定針綉大膽地在紋樣上用釘針、盤針、連物、堆綾、緝珠、貼布等方法在內衣上作二度裝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裝飾語彙,使內衣形象更為精細雅潔,多彩而富麗。僅貼布種類又有貼羽、貼絨、貼毛髮等不同的處理,高度體現了「同量不同形」的圖案法則,精妙之處令人流連。 選材精美    中國歷史上素以「絲綢王國」慣稱,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在成衣材質選配上,同樣因人而言、因時而異,因地而別,因形款而定。「布苧有精細深淺之別,綺羅文采亦有精細深淺之別……」(李漁《閑情偶寄》),內衣材料的運用較為廣泛,除了布衣外,一些達官顯貴均穿著絲綢服飾,絲綢由於固有的柔軟舒適的特徵而備受女性喜愛,成為內衣面料的首選。作為內衣的絲綢品種很多,主要有織錦、花綾、紗、羅、絹、緙絲等。局部裝飾的選材更為精巧細緻,例如:用精細的花邊滾飾邊緣;用珠粒串成肚兜的弔帶;以不同質地的綴飾來豐富層次等等,各載其中,而與制式、紋飾相輔相成,配合鮮美。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它在「僅覆胸乳」的不同幾何形態分割中達到身體與社會表情、身體與人生價值的交相輝映,並通過這個表現的平台來傳遞女子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價值理念,吐露內在情愫。肚兜之露,露得含蓄、露得媚而不俗、艷而不妖,肚兜裝的流行大大地滿足了現代女性「想盡一切辦法露一切可以露的地方」的「異己時髦」,最能夠表達出東方女性的動人溫婉。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發端於名女人,又在每一位女人身上推陳出新,似乎正在超越歷史和傳統的模式,預示著嶄新的個性化著裝時代的到來。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漢代前的褻衣

  「褻」意為「貼身的內衣」和「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而隱晦的。《禮記·檀弓下》里寫了這麼個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 』命徹之。」敬姜是季康子從祖母,這個老太深明禮儀,孔子對她有很高評介。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婦女在去世之後,要備褻衣入殮,不過這種女人的內衣通常是不能見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廣眾面前顯露。在秦始皇兵馬俑里,從秦兵馬俑服裝的領口就可以看到,這些武士外有鎧(鎧:音kǎi)甲戰袍,裡邊也另有衣服。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漢代的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魏晉的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唐代的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宋代的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繫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明代的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代女子服飾規定民間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綉。袍衫只能用紫綠、桃紅、及淺淡色,不能用大紅、鴉青、黃色。帶則用藍絹布。明衣衫已出現用紐扣的式樣。明代女性內衣稱「主腰」 、「闌裙」,其外型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起到調節腰部的效果,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顯身材之道,知道通過衣飾充分勾勒出女性具體的輪廓和曲線,使人體美充分得到展示。

  主腰,其「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繡裝飾。《醒世姻緣傳》第9回:「許氏洗了浴,點了盤香……下面穿了新做的銀紅綿褲,兩腰白綉綾裙,著肉穿了一件月白綾機主腰。」《水滸傳》27回:「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指的或就是這種內衣。主腰作為女子內衣的稱謂早在元代就有。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在他的《落梅風》曲中就寫到:「實心兒待,休做謊話兒情。不信道為伊曾害。害時節有誰曾見來?瞞不過主腰胸帶」。整隻曲子,以女主人公辯白的口吻,傾吐情思苦深。由此可見曲中的主腰所指的就女子內衣,「瞞不過主腰胸帶」比詩詞中常用的「衣帶漸寬」,更坦誠直率。 中國古代內衣發展史——清代的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明代資產階級因素的萌芽和發展,使得下層的市民文藝和上層的浪漫思潮得以蓬勃展開,袁中朗、湯顯祖、馮夢龍、吳承恩、李贄等風靡一時並連成一氣。不料滿族入主中原,強制推行保守的文化政策,「與明代那種突破傳統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極一時的是全盤的復古主義、禁欲主義、偽古典主義。從文體到內容,從題材到主題,都如此。」(李澤厚《美的歷程·十》)

   有些東西是可以禁的,有些一旦放閘就禁不住了,比如……人慾。

   女子服飾的式樣及品種至清代愈來愈多,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曾出不窮。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系帶套於頸間,腰部另有兩根帶子,束在背後,系帶的材質不一。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如將虎、蠍、蛇、壁虎等圖案綉在兜肚上護身驅邪以祈平安,而反映情愛的荷花、鴛鴦刺繡圖案則是永恆的主題。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婦女所用的兜肚,一般多用粉紅、大紅等鮮艷的彩色布帛製作,一些心靈手巧的年輕婦女,還常常在兜肚上綉以花紋,所綉紋樣大多和愛情題材有關,如鴛鴦戲蓮、和合如意等。《紅樓夢》中就有這方面描寫,如36回:「原來是個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秋冬之時所用兜肚,中間往往蓄有絮棉,以利保暖。

   清代男子也穿抹胸,這時的抹胸稱作「兜肚」,或作「肚兜」,一般也作成菱形,上端部分裁為平形,形成五角,上面兩角及左右兩角綴以帶子,使用時上面兩帶繫結於頸,左右兩帶繫結於背,最下面的一角不用帶子,正好遮擋住肚臍小腹。

本文來自派派小說論壇 :http://www.paipaitxt.com/r5321514_u/
推薦閱讀:

女子紅顏薄命知多少?
趙四小姐:愛一個人,就做他永遠的頭號粉絲
清麗女子緊身牛仔褲凸顯活力
女子痣長這處竟是不祥之兆
從「女子無才便是德」想到的

TAG:內衣 | 女子 | 發展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