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體字、簡體字之爭與古中醫、現代中醫之爭

「繁簡之爭」由來已久。繁體字就是古文字,簡體字就是現代文字;或者說繁體字是古文字,簡體字是偽文字。

1、簡化字是亂世的魔性暴露

現在這版簡化字,其實是典型的造反文化和西方價值觀入侵的結果,但這裡的西方不是現在的歐美,而是「蘇聯老大哥」。 簡化字是山寨版的漢字,山寨文化是亂世的產物,沒有正統文明、文化的心靈約束,群魔四起,群妖亂舞,所以山寨文化泛濫,其實就是假、丑、惡文化的泛濫,絲毫沒有真、善、美的內涵,但卻有眾多人數的捧哏,這就是整個社會的人心魔變,分不清什麼是美與丑,真與偽,善與惡!

簡化字的本質是動蕩時代的產物,簡化字濫觴於20世紀初,是革命與戰爭、戰爭與災難頻發的年代,正式推廣之後,又經歷了反右、『文革』以及對『文革』的清算,而如今,我們的國家的社會公德消失殆盡,個人的道德素質消失殆盡。完全靠法律築起的心理威懾力在控制社會運行,一旦有執法死角,社會就會大亂,這就是現代社會危機四伏、亂象叢生的現實。

簡體漢字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過於強調書寫的方便,有形無神,從而損失了文化的底蘊內涵。不管論人數,還是講淵源,漢字及其文化都應該以中國大陸為『基準』。但直到現在,港澳台以及整個「大中華文化圈」都還在使用繁體字,而拒絕使用簡體字,而且使用繁體字的地域更富足、民主、自由,這充分說明繁體字具有很高的認同度。

2、文明與文字,傳承文化第一,交流溝通功能第二

  從文字上來講,它的根本任務是傳承文化。我們學字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要傳播、傳承我們的古中國文化。交流是第二位的。掃盲率和教育程度,這是兩個指標,掃盲了只是認字,教育程度不會很高,教育呢讓你接受字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比如說我們學漢字,你會讀漢字書,讀典籍,那麼你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國學的價值觀,你自然會接受了。所以老外,比如說我們學英語,你問一個專八的人,你問他會英語嗎?會。那麼你對英國文化懂嗎?不懂。只為交流。

 漢字是國學文明的精髓的濃縮,一個漢字就是一個宇宙自然之道。最基本的識繁,體現的是一個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尊重,傳統文化的大量典籍,49年以前的都是繁體字,包括之後的也有好多是用繁體字。

3、強行推廣簡體字,滅絕繁體字,將是中華文化徹底滅亡的開端

滅絕一個國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就是滅絕他的文化,讓這個民族沒有自己的精神載體,而文化與文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執行工具就是文字。幾千年來沒有人在漢字的神靈精髓上打過主意,中國歷史上所有外族統治者當上中國皇帝,都被古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文明、文化、文字所融合、融化。

小日本曾經打算滅亡中國推行日本漢字,全部推行日語,徹底從精神上以及文化上滅亡中國。日本人沒有做到。但是如今,外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自己卻做出來了,總有人說現在的這個社會形勢一片大好,和諧社會,繁榮昌盛,等等諸如此類的歌功頌德的粉飾太平的無知論調,其實到底和不和諧,繁不繁榮,底層的老百姓最清楚。我們的現代社會已經到了物質極大化、精神極度匱乏的危險境地,這就是神要滅絕、滅亡人類的標準,拜物、拜金,而道德層次上的崇拜極度蒼白。

每一個古文字(即繁體字)都蘊含一個天地之道,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天人合一的道理。每一個古文字的背後都有一個神在主宰,這是倉頡造字之初驚天地、泣鬼神的上界安排,是天地神靈的諾許。而現代無知無畏的唯物主義者們,就是敢改變神靈的安排,隨意改變古文字的形神之道。所以現代社會的道德精神幾乎全部轉化為物質誘惑,變為富裕的貧窮者。

什麼是美?展現天地之美、天地之道、天地之機,既是真美,個人的美不是美,為什麼高尚的人要讚美那些心靈美的人,而不單單是外形美的人呢?原因正是如此。古文字也是如此,看到古文字、繁體字,我們由衷的感到一種美感,這是因為古文字、繁體字蘊含了天地精髓、天地之美。而簡體字恰恰相反,它是拜物的產物,只有好寫、好記的功能,其實就是魔性的暴露,打亂倉頡之神、造字之神的安排,當然是魔性了。

以現在有「愛」字與繁體的「愛」字作比較,現在的「愛」字沒有了中間的「心」字了,因此現在的一些人就沒有「愛心」了。現代社會有大愛之心嗎?其實這也是天象變化的一種啟示啊!

4、古文字與古中醫的命運何其相似

古文字與現代文字的關係,古中醫與現代中醫的關係,何其相似。古文字、古中醫都是古中國的文明精髓、神韻,命運卻又都是岌岌可危,大有滅頂之災,主流社會對之不理不睬、不聞不問、不懂不學,甚至鞭撻鞭笞。偽文字、偽中醫卻大行其道,皇帝的新裝,自欺欺人猶不自知,社會的敗壞,不是偶然發生的,天象的變化安排如此,豈是人力可逆轉乎?所有的宗教都說現代社會是末法末劫時代,但是現代人除了金錢、物慾之外,還對什麼會去認真的想一想呢?好像沒有了。

5、神傳的文字、神傳的中醫,到了末法末劫時代,就是古文字、古中醫的末法末劫時代。古人不我欺也,神人不我欺也,聖人不我欺也。
推薦閱讀:

TAG:中醫 | 現代 | 繁體字 | 現代中醫 | 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