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傳統節日的回歸

呼喚傳統節日的回歸http://news.QQ.com   2006年03月24日14:50   燕趙都市報  

農曆丙戌年春節前後,《風物》欄目連續刊登了記者的「記憶」系列文章,讀來讓人感慨萬千。文章記述的事情彷彿就在我們身邊,但傳承到今天的卻是少之又少,其中蘊藏著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在歲月的流逝中越來越淡薄,難道我們的民俗文化真的成為永遠的記憶了嗎?

我是在冀東度過了童年、少年時期,那時的過年過節內容豐富多彩。在過年時有扭秧歌、皮影戲等各種文藝表演,處處顯示著過年的氛圍,那時的人們都盼著過年。雖然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現在有的還一直盛行,但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普遍發現「過年」的歡愉卻是與日遞減,除了吃吃喝喝,「過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兒」。過年沒意思了,元宵節也沒有了情趣,正月十五在沒有花燈和燈謎下沒有了「鬧」元宵的味道。端午節、冬至節、七夕節、重陽節……多少節日正淡出我們的視線!隨著這些節日的失落,節日衍生的民族傳統文化也在逐漸失落。

物質豐富了,傳統節日就應該淡出我們的視野嗎?這不應成正比呀!反觀西方的一些洋節,在強勢的西方文化和大眾媒體的商業炒作下,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等西方民族的節日卻在我們的年輕一代身上擴展。洋節在我國越來越有韻味,我們的民族節日卻成了購物節、旅遊節……

如何保護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問題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傳統節日的失落雖然與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有關,但我們更應該從我們自身找原因:我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嚴重缺失、民眾對傳統節日的投入不夠等等。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就是傳承我們的民族精髓!

流星雨(保定)

推薦閱讀:

暴走大事件終於回歸,那麼回歸後的暴大會有什麼不同?
香港回歸20年的「變」與「不變」|金融中心|香港|公屋
喇叭褲今年回歸了 壓箱底的那條還好沒扔
7年之後,林嶺東回歸《迷城》   錢江晚報
<EYD與機器學習>五:Support Vector Machines

TAG:節日 | 傳統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