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猴年說「猴」

丙申年到了,「猴年馬月」也快要到了。十二生肖中,今所見最早的文獻是將「申」和「猿」相配,後來都將「申」配「猴」。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出土的《日書》,分甲乙兩種,甲種記載有十二生肖,跟今天流行的生肖一脈相承,但不完全相同,其中有「申,環也」。這裡 「環」是「猿(猨)」的假借字,猿、猴同類,因此將「猿」和地支的「申」相配,至晚戰國已然。東漢王充《論衡·物勢》所載生肖跟今天完全相同,是今天十二生肖最早的文獻記載。它很明確地將十二生肖和五行、十二種動物聯繫起來,申配猴,五行屬金。十二生肖廣泛流行於漢字文化圈,不限於中國。

 

「猴」字《說文》已經收錄了,左邊「犭」實際上是「犬」字作偏旁的寫法,是形旁,右邊「侯」是聲旁。字從「犬」,是因為犬也是人們豢養的動物,古人很熟悉,因之很多為動物名造的字都可從「犬」,如「豬、貓、狶(大豬)、獐」等;跟猴子相類或同類的動物也多從「犬」,例如「猨(猿)、玃(大母猴)、狖(長尾猿)、狙(猿猴一類的動物)、狨(金絲猴)、猶(猿猴一類的動物)、猱(猿屬)、猢猻」等字都如此。

先秦文獻《呂氏春秋·察傳》已有「猴」字用例:「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察傳》講對傳言要加以詳察的道理,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流言經過幾次流傳就會走樣,白變成黑,黑變成白。所以狗變成大母猴,大母猴變成獼猴,獼猴變成人,可是人和狗實在相差得很遠了,可見傳言不可盡信。文中「母猴」不是今天「公猴、母猴」的「母猴」,它指獼猴,也叫「沐猴」。可能是連讀的關係,前面一個字的讀音易生變,於是有「獼猴、母猴、沐猴」的歧異。後來也叫「馬猴」,《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有「大馬猴」的說法。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到了秦朝都城咸陽,佔盡先機,有人勸他定都關中,以圖天下。他看到秦朝的宮室都燒壞了,又懷念故鄉江東,因此感嘆:「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打定主意回江東。勸他的人恨鐵不成鋼,挖苦他:「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是從前楚國將軍項燕的後人;獼猴性情暴躁,如果讓它長時間穿衣戴帽,它就難以忍受,出現過激行為。勸告者的這句話意思是說,有人說楚國人像獼猴戴帽子,性情急躁,的確如此。項羽感到這話逆耳,把這人給烹煮了。

 

猴性躁動不安,不易馴服,《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孫悟空還大鬧天宮呢。「沐猴而冠」一語反映出人們很早就馴化猴子,《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的本性善於上樹,如果還去調教它上樹,那麼它就更會上樹。這反映出《詩經》時代已馴猴。《莊子·齊物論》中「朝三暮四」的故事也折射出戰國時期訓猴。「狙公」(養狙的官)給豢養的狙發橡子吃,對眾狙說:「早上三顆,晚上四顆。」結果眾狙都發怒。他只好說:「那麼早上四顆,晚上三顆。」眾狙都很高興。看來狙公很懂眾狙的心理,所給的橡子並沒有增多,將「朝三暮四」換成「朝四暮三」,就平息了它們的憤怒。後人拿「朝三暮四」形容常常變卦,反覆無常。

 

據宋代羅願《爾雅翼》,人們在地上立好樹樁子,讓從野外捕捉到的猴子蹲坐在上面,等到將它的野性馴化得差不多,再慢慢教它各種技藝。馴化後的猴子可以養置於馬廄,給馬壯膽,幫助馬匹驅除一些病蟲,增強馬的免疫力。《西遊記》中,天庭給猴王孫悟空封了個閑官「弼馬溫」,可見養猴對養馬很有好處。成語「猴年馬月」,指遙不可知的年月,形容完成事情遙遙無期,難以達到目標;這裡「猴」和「馬」擺在一起,折射出二者的關係。猴子還可用來耍猴戲,演員指揮猴子穿衣脫帽,翻筋斗,騎羊奔走等,給人們帶來樂趣。猴戲在南北朝時很盛行,晉朝作家傅玄《猿猴賦》說:「余酒酣耳熱,歡顏未伸,遂戲猴而縱猿」,比較詳細地記錄了猴子的裝扮和各種技藝,表現了猴戲的熱鬧場面。獼猴的野性很難馴化,古人有「沐猴與狗斗」的說法。《莊子·天運》:「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嚙挽裂,盡去而後慊。」意思是,現今如果有誰讓猿猴穿上周公所穿的那種華貴的禮服,猿猴一定會撕咬、拉扯,將禮服完全弄掉才甘心;「沐猴而冠」也反映了獼猴的野性難以根除,所以司馬貞《索隱》給「楚人沐猴而冠」作註:「言獼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

 

猿猴喝水是很有協作精神的。據說,住在懸崖峭壁或大樹上的猿猴要喝下面溪澗中的水,如果不協作,水就喝不到嘴,因此不同的猿猴一一相接,一直到達溪澗邊,最下面的猿猴先喝,依次喝完水,然後解散。《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西域有一個烏秅國,居住在山上,「累石為室」,飲水得從高山下到溪澗中去,很不方便,「民接手飲」,這跟上面說到的猿猴飲水之法很相近,所以顏師古注釋說:「自高山下溪澗中飲水,如猿之為。」

 

古人儘管多「猿、猴」連言,但「猿」和「猴」不一樣。「猿」又作「猨」,這個詞來自「援」,「援」指攀援,猿善於攀援,因此就管這種善於攀援的獸叫「猨(猿)」。古人已經認識到「猿」和「猴」的多種不同。就拿其叫聲來說,據《爾雅翼》,猴的叫聲「嗝嗝若咳」;而雄性的猿善於啼叫,它啼叫幾聲後,其他的猿跟著「叫嘯騰擲」。猿的叫聲很凄清,令人感到悲涼,所以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說「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並引用打漁人的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古代詩人常用猿啼的意象表達凄清、憂傷的感情,例如《楚辭·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填填,形容雷聲很大;冥冥,形容雨下得很大;啾啾,是模擬猿啼。颯颯,形容風聲;蕭蕭,形容風吹樹木枝葉聲;離憂,指遭受憂愁。杜甫《登高》詩中有「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句子,直接在「猿嘯」後面加一個「哀」字,意象表達很顯豁。《早發白帝城》是唐朝李白於乾元二年(759年)在流放夜郎(在今貴州)途中遇赦而作的一首七絕。途中遇赦,其喜悅的心情可想而知。詩中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採取欲揚先抑的表達方式,前面一句渲染悲涼的氣氛,反襯自己的喜悅的心情;後面一句是說自己的輕快心情完全不受哀猿的影響,已經不能抑制了。由此可見李白是極度興奮的。這些個「猿」都不能換成「猴」。

 

猿的臂很長,據說它的壽命長跟臂長有關。因為臂長,善於攀援,所以猿要導引其氣,這對增添其壽命很有好處。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神醫華佗曾創立「五禽之戲」,旨在幫助人們祛除疾病,腿腳利索,身體輕便,益壽延年。這裡的「禽」包括飛禽走獸,五禽戲是模仿動物創立的,其中一禽是「猿」。有一個說法,叫「猿臂善射」,人如果像猿那樣手臂長,就可能成為好射手。《淮南子·脩務》說,神射手后羿「左臂脩而善射」;西漢大將軍李廣,素有善射之名,《史記·李將軍列傳》說他「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十六國時漢(前趙)皇帝劉聰,據《晉書·劉聰傳》,「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猴子是動物當中最通人性的,活潑有靈性,深受人們喜愛。有的方言誇獎小孩兒乖巧、機靈,可說「這小孩很猴」。人們形容一個人機靈而頑皮,可以說「猴精」;還用「猴子」來指小孩、孩童,戲稱行為乖巧者為「猴兒」。舊時還戲稱塾師為「猴孫王」「猢猻王」。宋初李昉編纂的類書《太平廣記》,其中第444—446卷,纂輯了跟猿猴有關的野史、小說,多屬志怪性質,可供觀覽。現在猴年已經到來,願讀者朋友保持羊年的良善,張揚猴年的靈動,享受猴年的吉祥。


封面圖片及文內插圖來自網路。

作者:孫玉文

編輯:雨田

推薦閱讀:

「猴年馬月」真的來了 為6月5日開始直至7月3日
猴年哪些屬相衝犯太歲?
粗大事了,猴年馬月真的來了
原來 | 傳說中的「猴年馬月」竟是明年這個時候!感覺很多願望都要實現啦!
12生肖貴人大揭秘,猴年你的貴人是誰?

TAG:猴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