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

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

1933年,蒙特卡羅俄國斯芭蕾舞團(Monte Carlo BalletsRusses)初次在美國演出時,美國青年林肯·基爾斯坦(Lincoln Kirstein)和愛德華·瓦爾堡(EdwardValborg)(他與林肯·基爾斯坦在??哈佛大學的同班同學),準備請喬治·巴蘭欽(GeorgeBalancine)和弗拉基米爾·迪米特里留(Vladimir Dimitriev)(前列寧格勒瑪麗婭劇院(MariinskyTheatre)的歌唱家)指導,1933年10月,在康涅狄格州哈德福(Hartford Connecticut inOctober)創立美國芭蕾舞學校的計劃。1934年,紐約市在麥迪遜大道59街一座大樓的四樓成立了一個創作工作室,後來計劃有所改變,幾個月後,他們四人一起成立了美國芭蕾舞學校(Schoolof American Ballet)(縮寫為SAB),為培養本地舞者而踏出了第一步,並希望以它為出發點成立一個演出團體。

1934年12月,基爾斯坦,瓦爾堡,迪米特里留和巴蘭欽成立了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Ballet)並首次亮相,讓美國芭蕾舞學校學生有表演的機會,他極力提倡創作"美國自己的芭蕾",巴蘭欽在美國的第一個作品便是以美國芭蕾舞學校的排練場而編的《小夜曲》(Serenade)。1935年3月,在美國芭蕾舞團紐約的阿德菲劇院(AdelphiTheatre)進行了第一個演出季。同年秋天,大都會劇院(MetropolitanHouse)邀請美國芭蕾舞團成為駐劇院舞團,因大都會劇院給巴蘭欽的預算只足夠他上演兩場完整芭蕾的演出,其中之一是非常戲劇化的《俄耳甫斯和尤麗黛》(Orfeoand Eurydice),惹來惡評如潮,另一場表演則是全部採用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音樂的芭蕾,包括:舊作《阿波羅》(Apollon)和新作《妖女之吻》(Le Baiser de laFee)和《撲克遊戲》(CardGame),這一次帶來了和上回的惡評一樣多的好評。與大都會劇院的合作太不愉快,持續到1938年美國芭蕾舞團被解散,結束與大都會劇院附屬關係。

1936年夏天,基爾斯坦成立了芭蕾旅行表演團(BalletCaravan),成員有美國芭蕾舞團的幾位團員和美國芭蕾舞學校的學生們,讓新的編導盧·克里斯滕森(LewChristensen),尤金·洛林(Eugene Loring),威廉·多拉爾(WilliamDollar)和約翰·塔拉斯創作作品,這個小舞團沒有巴蘭欽作品的支持,到1940年芭蕾旅行表演團也解散了。

1941年,在基爾斯坦的朋友羅恩·羅凱費爾(NelsonRockefeller)的經濟支持下,在由芭蕾旅行表演團和美國芭蕾舞團的其餘人員共同組成美國巡迴芭蕾舞團(AmericanBallet Caravan)誕生了,由美國政府主辦的到拉丁美洲巡迴演出,演出了巴蘭欽的《帝國芭蕾》(ImperialBallet)、《巴洛可協奏曲》(Concerto Barocco)、《水晶宮》(Palais deCristal)、《阿貢》(Agon)、《蝙蝠》(El Murciélago)、《小夜曲》、《阿波羅》、《第三組曲》(SuiteNo. 3)、《莫扎特風格》(Mozartiana)、《夢》(Dreams)、《回憶》(Reminiscence)、《遊俠》(LaSonnambula)等等一系列作品,巴蘭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芭蕾"風格,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藝術盛行的美國獨樹一幟,引起美國藝術界的矚目。他們還成為1939年世界博覽會(World"sFair)福特館的一部分。福特基金會(The FordFoundation)對巴蘭欽和他的努力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最後又因資金問題,美國芭蕾舞團和美國巡迴芭蕾舞團終於在1941年10月解散。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巴蘭欽離開了美國芭蕾舞學校。1946年,巴蘭欽和基爾斯坦再次合作,成立了芭蕾舞協會(BalletSociety),並於同年11月20日在編織職業中學(High School of NeedleTrades)首演,由路易·克里斯坦森(LouisChristensen)擔任藝術總監。芭蕾舞協會最終得到紐約市立音樂和戲劇中心(New York CityCentre)的財政委員長莫頓·鮑姆(Morton Baum)的賞識,於是邀請芭蕾舞協會成為紐約城市音樂和戲劇中心(New YorkCity Center of Music and Drama)的專屬芭蕾舞團。

1948年10月11日,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Ballet)誕生了,其開幕式首演了《巴洛克協奏曲》,《奧菲斯》(Orpheus),《C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C),《火鳥》(Firebird),具有非凡的的瑪麗亞·塔爾奇耶夫(MariaTallchief),後來成為美國的第一個國際著名的芭蕾舞演員。在巴蘭欽和基爾斯坦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實現了夢想,他主持的"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成為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團之一,同時也在自己開設的芭蕾舞學校中培養了大量舞蹈人才,當然,他更為重要的成就是創作了無數流傳後世的芭蕾舞作品。

1949年,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任該團藝術總監,創作表演了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Chopin)的兩部芭蕾舞作品和根據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的音樂而作的抽象芭蕾舞作品,主要作品有《憂慮的時代》(The Age of Anxiety)和《音樂會》(TheConcert)等。從1950年開始,劇團多次到歐洲巡迴演出,並兩度訪問蘇聯,獲得國際聲譽。

1960年,巴蘭欽在芭蕾舞團舉辦了「向義大利致敬」( Salute toItaly)專題,首演了《紀念傑蘇阿爾多》(Monumentum proGesualdo)和選自《唐·塞巴斯蒂安》中的變奏(Variations from DonSebastian),1961年創作的《多尼采蒂的變奏》(DonizettiVariations),以及他的《遊俠》和盧·克里斯滕森的《親愛地》(Con Amore)。

1964年,芭蕾舞團遷入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Arts),4月24日在紐約市立劇院(New York State Theater)(即現在的大衛·H.科赫劇院(David H.KochTheater))重開的那天晚上,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成了第一個演出的芭蕾舞團。從那天開始,紐約市立劇院就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家",這亦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興建時參考了一個芭蕾舞團藝術總總監意見的劇院。也就是說紐約市立劇院的設計是參考了巴蘭欽的意見,由菲利普·約翰遜(PhilipJohnson)設計,劇院3000個座位的規格是巴蘭欽建意的,成為上演他作品的最佳舞台。現在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每年於她的家-紐約市立劇院演出23周。薩拉托加表演藝術中心(SaratogaPerforming ArtsCenter)在紐約州薩拉托加溫泉,自1966年以來一直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夏季總部,每年夏天會在這裡展開夏天的演出季。紐約城市芭蕾舞團也是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家"的芭蕾舞團。

巴蘭欽為紐約城市芭蕾舞團舉辦了4個舞蹈節:

1972年,舉辦了為期八天的「斯特拉文斯基舞蹈節」(StravinskyFestival),上演了根據他的音樂而作的22部新的芭蕾舞劇,加上托德·博蘭德(ToddBolender),約翰·克利福德(John Clifford),洛爾卡·馬辛(LorcaMassine),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理查德·唐納(Richard Tanner)和約翰·塔拉斯(JohnTaras)編導的芭蕾舞劇作品。以及由巴蘭欽和羅賓斯劇目芭蕾舞劇作品。巴蘭欽創作了《三樂章交響曲》(Symphony in ThreeMovements),《復協奏曲》(Duo Concertant)和《小提琴協奏曲》(ViolinConcerto)他和羅賓斯合作編排和演出了《普欽內拉》(Pulcinella),還上演了1937年4月27日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聚會遊戲》(CardParty)。

1975年,舉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拉威爾舞蹈節」(RavelFestival),上演了巴蘭欽,羅賓斯,雅克·德昂布瓦茲(JacquesD"Amboise),塔拉斯編導的16部新的芭蕾舞劇。包括:巴蘭欽的《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Couperin)和羅賓斯的《鵝媽媽》(Mother Goose)。

1981年,舉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柴科夫斯基舞蹈節」 (TschaikovskyFestival),上演了巴蘭欽,約瑟夫·杜耶爾(Joseph Duell),德昂布瓦茲,奇耶夫-彼得·馬丁斯(Chief -PeterMartins),羅賓斯和塔拉斯創作的了12部新的舞蹈作品。巴蘭欽重新編導1933年的《莫扎特風格》(Mozartiana)由菲利普約翰遜(PhilipJohnson)和約翰·布爾蓋(John Burgee)的設計的舞美,成為整個節日的亮點。

1982年,舉行了「斯特拉文斯基舞蹈節」,是為這位作曲家的百年誕辰舉辦第二次舞蹈節,上演了巴蘭欽根據斯特拉文斯基25部作品中編成的舞蹈作品。其重點是巴蘭欽三部新的作品《探戈》(Tango),《哀歌》(élégie),《珀爾塞弗涅》(Persephone)和一部新版本《變奏》(Variations)。

1983年4月30日,巴蘭欽因病在紐約去世,巴蘭欽在世的79年,他總共編排了465個作品,這還未計他編排的歌劇芭蕾(Operaballets)和歌舞劇作品,這其中除了《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唐·吉訶德》(DonQuixote)外,都是獨幕的巴蘭欽"音樂芭蕾"。有5部攜手登上了世界舞蹈權威專業刊物——美國《舞蹈雜誌》(DanceMagazine)全球評選出來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舞蹈」的排行榜,這是獨一無二的。在該團的前17年中,他總共創作了47部芭蕾新作,復排或修改了7部舊作,他也為美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芭蕾舞演員。新作中最有生命力的是《華爾茲》(Waltz)、《蘇格蘭交響曲》(ScotchSymphony)、《西部交響曲》(Western Symphony)、《星條旗永不落》(Stars andStripes)和《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仲夏夜之夢》等;復排的作品有《火鳥》、《天鵝湖》(SwanLake)二幕等。

巴蘭欽創作了大量作品,而最有特色的是他的抽象芭蕾。這種芭蕾極大地淡化了情節,並以音樂作為構思的主要依據,把音樂與舞蹈高度結合,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音樂芭蕾"、"交響芭蕾"。巴蘭欽的芭蕾基礎來源於俄羅斯精湛技藝、傳統嚴緊的古典芭蕾,但他擯棄了矯揉造作的成分,嫁接成了一個快速的風格,他的編舞風格常被認為是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的訓練體系,將俄羅斯芭蕾與當代的美國舞蹈風格融為一體,創立了自己的具有美國風格的芭蕾。劇目題材和形式廣泛多樣,從古典芭蕾到具有美國風格的作品,從抒情舞蹈到大型舞劇都有,其中無情節芭蕾最為突出。

在巴蘭欽的領導下,芭蕾舞團創造了美國獨特的舞蹈風格,義大利,將法國和俄羅斯的傳統相結合,他突破古典芭蕾的規範,將紮實的音樂訓練與浪漫熱情的天性讓舞者的身體化成音符,以精準的芭蕾技巧對應音樂律動。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這樣稱讚巴蘭欽的作品:看巴蘭欽的編舞,就像看見音樂的律動!

巴蘭欽一生對芭蕾藝術的貢獻,不僅使他獲得了"美國芭蕾之父"的桂冠,而且被西方評論界讚譽為"20世紀最富有創造活力的芭蕾編導家之一"。

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始終仍保持著巴蘭欽的藝術理念。巴蘭欽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永遠的藝術總監。

正如基爾斯坦所說:"我們沒有失去巴蘭欽,他將長留在歷史及觀眾的腦海中。"現在,世界各地的舞團都有上演巴蘭欽的作品,他的藝術會繼續留存下去。巴蘭欽去逝後,1983-1989年,彼得·馬丁斯(1967年加入芭蕾舞團,1970年成為首席舞者,作為首席舞蹈員,1981年被評為芭蕾大師,享有這同一殊榮有巴蘭欽,羅賓斯和約翰·塔拉斯)和傑羅姆·羅賓斯一起接掌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擔任首席編導。現在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擁有超過90名舞者,其舞蹈作品之多亦是所有舞團之冠(但範圍不廣),令她成為了美國最大的芭蕾舞團,其保留劇目400部之多,主要是巴蘭欽的作品,如《火鳥》(1949)、《浪子的歷程》((LeFilsprodigue,1954)、《唐·吉訶德》(1965)等。和傑羅姆·羅賓斯的作品,每年冬春演出季上演達60多部,夏天演出季上演達20多部。芭蕾舞團標誌性的服裝為黑色緊身衣,粉紅色的緊身衣,粉紅色的足尖鞋,其主要是因為製作服裝的資金有限。

1984年4月26日,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在紐約市立劇院慶祝芭蕾舞團成立20周年。準備為新的劇院上演改編自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舞蹈節的《星條旗》(TheStar-SpangledBanner)。上演的芭蕾舞劇包括:三部巴蘭欽的作品,《小夜曲》,《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Stravinsky ViolinConcerto)和《奏鳴曲》(Sonatine)及傑羅姆·羅賓斯的《牧神的午後》(Afternoon of aFaun)。演員包括:瑪麗亞·卡萊佳麗(Maria Calegari),凱拉·尼科爾斯(KyraNichols),希瑟·瓦特斯(Heather Watts),萊奧尼德·科茲洛夫(LeonidKozlov),艾夫申·莫夫伊德(Afshin Mofid),帕特里夏·麥克布賴德(PatriciaMcBride),赫爾吉·托馬森(Helgi Tomasson),卡林·馮·艾羅爾丁金(Karin vonAroldingen),盧爾德·洛佩茲(Lourdes Lopez),巴特·庫克(Bart Cook)和約瑟夫·杜耶爾。

羅賓斯後來很快就離開了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然後,馬丁斯留下成為唯一的負責人,從1990年開始,馬丁斯全權負責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行政和藝術工作,並以維持巴蘭欽的的作品作為芭蕾舞團的骨幹藝術為已任,也增加了自己的芭蕾舞劇,以及特薇娜·撒普(TwylaTharp)、肖恩·拉夫里(Sean Lavery)、克里斯多弗·惠爾登(ChristopherWheeldon)等編導的作品上演,當然還有馬丁斯自己的作品。芭蕾舞團出色的舞者有:瑪麗亞·塔爾奇耶夫,梅利莎·海登(MelissaHayden),安德列·埃格萊夫斯基(André Eglevsky),托德·波蘭德(ToddBolender),蘇珊娜·法雷爾(Suzanne Farrell),愛德華·維萊拉(EdwardVillella),雅克·德昂布瓦茲。

2004年,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成立40周年,馬丁斯舉行了「美國音樂節」(American MusicFestival),委託勞拉·迪安(Laura Dean),艾略特·費爾德(Eliot Feld),威廉·福西斯(WilliamForsythe),拉爾·魯波維特奇(Lar Lubovitch)和保羅·泰勒(PaulTaylor)編導芭蕾作品。他還上演由巴蘭欽和羅賓斯編導的芭蕾舞劇。這些上演的作品包括二十多部舞蹈是世界首演。馬丁斯編導了《巴伯小提琴協奏曲》(BarberViolin Concerto),《黑色和白色》(Black and White),《主席共舞》(The ChairmanDances),《因為你是一個傻瓜》(A Fool for You),《弗雷德和喬治》(Fred andGeorge),《矯揉造作的的夫人》(SophisticatedLady),《舞蹈遊戲》(Tanzspiel),《茶玫》(Tea-Rose)和《華爾茲》(The Waltz)。

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舞者大部份都是由美國芭蕾舞學校訓練出來的,也因此全團的風格也很統一,舞校的教學方法是為訓練巴蘭欽芭蕾舞演員而設的,因此看巴蘭欽的作品,還是看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最接近原作風格。這是別的舞團不能做到的。美國芭蕾舞學校每年收生大概350人,可是舞團每年收的人大概也不過10人,因此舞者的質素特別高。

2008年,春季演出季,舉行了「傑羅姆·羅賓斯的慶祝活動」,復排上演的作品,包括:《牧神的午後》(Afternoon of aFaun),《小行板》(Andantino),《古墓志銘》(AntiqueEpigraphs),《勃拉姆斯/亨德爾》(Brahms/Handel),《勃蘭登堡》(Brandenburg),《牢籠》(TheCage),《音樂會》(The Concert),《在一個舞蹈晚會上》(Dances at aGathering),《陰魂》(Dybbuk),《自由的想像》(FancyFree),《號角》(Fanfare),《四首小品》(Four Bagatelles),《四季》(The FourSeasons),《格拉斯小品》(Glass Pieces),《猶太老闆變奏》(The GoldbergVariations),《我古老的風格》(I"m Old Fashioned),《G大調》(In GMajor),《在記憶中……》(In Memory of ...),《在夜晚》(In theNight),《戲中戲》(Interplay),《艾夫斯,歌曲》(Ives, Songs),《紐約出口:爵士作品》(NYExport: Opus Jazz),《婚禮》(Les Noces),《作品第19號/夢想家》(Opus 19/TheDreamer),《不同的舞蹈》(Other Dances),《鋼琴小品》(Piano Pieces),《舞蹈組曲》(A Suiteof Dances),《磨坊》(Watermill),《曼哈頓西區傳說組曲》(West Side Story Suite)。

2000年,由艾琳·迪婭蒙德(Irene Diamond)和彼得·馬丁斯(Peter Martins)成立了「紐約編導研究所」(New York ChoreographicInstitute),研究主要有三個計劃:編導會議,提供給編導與舞者工作室空間;舞美,音樂和舞蹈論壇,為與芭蕾舞團有關連的一些新出現的編導提供獎學金,編導專題論壇,研討會和編導,舞美,音樂家的圓桌會議。

 


推薦閱讀:

紐約,原來也是荷蘭人的殖民地
紐約最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有哪些?(Brunch、壽司、韓餐、廣式早茶)
你們最喜歡的LADY-M就在這個Plaza Food Hall
潘曉婷紐約時裝周大秀香肩
關於《紐約黑幫》的10個驚人事實

TAG:城市 | 紐約 | 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