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德育論文
一 物極必反型
這些家長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中感悟到知識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剛剛學會學習的時候,就灌輸給他們一種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並且時時刻刻都想自己的孩子的未來能夠考只是來支撐,入學以後,今天補英語,明天攻理化,節假日上補習班。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在家長的告誡中蕩然無存,戲耍的藍天在家長逼迫中悄然消失,每天都是學、學、學……最終是厭學。 一位學生初一時本來成績還算中等,但到了初二,節節後退,厭學情緒很嚴重,作業拖拉,甚至不寫。可以調查才知道,原來暑假中父母硬逼著他到教室家補課,還讓他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好不容易盼來的暑假,又是那麼熱的天讓他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加入了厭學的行列。 二 盲目溺愛型 多年教學讓教師看到厭學生多為男生,為什麼呢?是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生了男孩,一家大小捧的像皇帝一樣,好衣好食哪能虧待,大事小事哪能沾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各個嬌生慣養,好吃懶做,怕苦怕累。可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在目前的教育下,這些孩子自然加入到厭學的行列,而且這樣的家長,即使老師主動聯繫,也收效甚微,為什麼?大人捨不得孩子吃苦啊! 三 放任不管型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據調查得知,厭學生的家長有許多是極不負責任的。工作之餘,只顧自己玩樂,打麻將,發金花……對孩子不聞不問,認為人各有命,自己的路自己走吧。所以當學生厭學逃學,學校找到家裡,而家長還在麻將桌上,對老師揮揮手,不要緊,到時候會回家的,發生這樣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 離異矛盾型 班主任都有這樣的體會,問題學生,學困生,多半都是家庭上出現了問題,如父母離異,家庭變故,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壓抑。這些孩子情感孤獨,缺乏溫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常常從其他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如廣交朋友,上網聊天等,這樣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學生結交的朋友,多是哥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2.自身因素:厭學情緒是一種正常的不良情緒或者說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在每一個人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這種情緒,這是一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自我動態失衡,和諧度不夠穩定的表演。當然,由於學生所處年齡段不同,厭學情緒的表現也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厭學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學生的厭學,有內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內在的心理因素起決定作用,厭學,突出一個「厭」字,「厭」是一種心理狀態;厭煩、厭倦、討厭。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成長的必經階段,就學習而言,小學是基礎階段,而初中是最關鍵的階段,厭學心理也最容易在此時產生。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更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要讓他們樹立責任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甜甜,高一年級的學生,小學低年級成績較好,活潑開朗,愛好畫畫,就讀於上海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於父母工作調動轉學回來,成績下降很快,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極少與同學交往。進入職高學習,入學後,由於班上男女生比例關係,甜甜被安排到與男生同坐,雖然它與同學交往甚少,但卻成了班級中的焦點。一些男生總是拿她的相貌開玩笑,給他去一些不雅的綽號,原本沒有自信的的她變得得更自卑了。上課無法集中精神,感覺學不進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的一切,早上醒來想到要去學校就犯困,中午放學鈴聲響起,出了校門心情就陰轉晴,下午一到校門口就莫名緊張、焦慮、恐懼。想到放棄學業,但是又害怕父母傷心,心裡極是矛盾。 通過家長了解,母親對她要求極高,希望她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令人頭痛的是對學習毫無興趣,甚至出現恐懼感。這種情緒和軀體癥狀的體驗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表現,從同伴交往來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自閉。 ①.學習無欲 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一些學生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讓他們完成學習任務。一些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是他們從家庭或社會那裡接受得某些錯誤思想,如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一旦形成這種認識,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強勁的推動學生逃避學習,老師的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循循善誘,但他們「啟而不發」。 ②.學習無望 對於學習悲觀失望,毫無信心的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人都有好奇心,求知慾;誰不渴望得到師長的表揚,同學的羨慕『那個不希望考高分,有成績。一部分學生曾今努力過,曬過汗水,可無論怎麼奮鬥,任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過成功的歡樂,一次一次的失敗,無情的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促使他們對此作出了不正確的想法,認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的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也有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為可以的成績,但往往不如他人,因為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長期被老師忽視,便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 ③.學習無趣 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付給教師,而教師則將負擔轉嫁給學生,於是學生從早到晚的學,雙休日還要補課。各種五花八門的學習資料,各種考試名目繁多,有些評價簡單而殘酷:如寫錯一個字,罰抄多少遍等,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讓他們覺得苦海無邊。學習枯燥無味,使他們極易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網路遊戲,上網聊天,電視劇集,戀愛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誘惑。由於學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往往會被這些消極因素吸引、迷惑,從而拋棄學業,迷戀享樂,甚至走入歧途。④.逆反心理
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主張,都不願受別人控制。人都有自尊心,都不願受到傷害。但中國式的教育,家長,老師都要求學生服從。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採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索性放棄追求。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 3.周邊因素: ①.學校方面 如何評定一個學校的好壞?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桿秤,都已傾斜向了升學率,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是好,是壞就等於考了百分之幾的重點中學,幾名學生考了全市十名,一百名,學校平均分是多少……無怪乎,中考、高考過後,各「名校」爭相宣傳,而近年來高額的擇校費也熄滅不瞭望子成龍的家長的熱情,於是升學率成了學校的生存之本。於是學生早上6點多入校,晚上近6點回家,一天10多小時的在校時間,每天十幾節的課堂教學,三尺講台,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進幾名、退幾名、第幾名。以學分定優劣,以名次論好壞。學生每天象上戰場,但總有學生趕不上,長期的精神壓抑使他們出現了破罐子破摔的態度,不學了是倒數,再學也是倒數第幾,不如不學了,厭學、厭學…… ②.教師方面 教師有份博愛之心。絕大部分教師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學生學有所成,長大能立足社會,有光明的前途。 但在應試教育下,學校的管理很多是以學生的考試決定教師的水平,所以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師不在自己的專業水平上下功夫,而採用題海戰術,每天把學生栓在考試題上,做了一題又一題,做了一遍又一遍,使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把學生變成自己撈取業績的工具。有些教師以培優為名,每節課只以優等生為標準,看優等生會不會,講難題,怪題,很多相對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成了陪讀,什麼也聽不懂,什麼也學不會,每天的作業只能抄抄應付,至於在校一天學了什麼,不知道,不知道……
更有甚者,為提高自己的升學率,平均分,對成績不佳者惡語相向,冷嘲熱諷,甚至大打出手,打擊孩子的信心,打擊學生的,傷害學生的心靈。他們的這種行為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讓某些學生視老師為敵,與教師對著干,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做,漸漸的淪為差生,最甚者自毀前程。 一些專業底子薄、教學水平低、師德素質差的教師,也會造成學生厭學心理。 ③.社會方面原因 現在社會雖說是知識經濟的社會,但是在很多時候和很多部門的表現並不全是這樣:學生在校刻苦、成績優秀,但走入社會之後有時還不如在校中門門不及格的學生;優秀生因為家長無職無權自己只能自謀職業,艱難的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好不容易考個大學,走上社會依然找不到工作。這些社會現象也嚴重的影響著中學生的學習心理,他們覺得學習再好,不如有個好爸爸,成績再好,不如有個好家庭,有些學生自然會產生讀書無用的心理。 結題報告 由於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預防他們的厭學情緒就必須多方面入手。 (1)事物發展內因是關鍵,要消除和預防厭學情緒,主要是靠學生自身努力。為避免出現厭學情緒,他們應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學習目的的教育與理想教育相結合,召開故事會,介紹一些名人奮發讀書的故事,開主題班會,如:「美好的原望」、「二十年後來相會」,教育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展望社會發展對人生的知識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自覺刻苦學習。 (2)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因此,在幫助學生糾正厭學心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加強家校聯繫,及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在學校里種種表現,並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校聯繫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本學部一些班主任採取每周「家校聯繫卡」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3)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愛老師 在十天的寄宿生活中,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特別是班主任在生活和學習上尋找關愛和教育的契機。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重拾自信。教師要經常製造一些機會,比如讓他們怎樣回答一個看似困難其實簡單的問題,當眾朗讀他們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陣熱烈的掌聲,兩句讚揚的話語,幾件微不足道的小獎品,就有可能讓這些學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可貴的自信。 (4)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如:改變課堂環境,完成角色的轉變; 運用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多種手段,把課堂變成一個大舞台,並且多準備幾副面孔,學生就會有新鮮感。新鮮感有了,興趣還會少嗎?以賽促練,變逼迫為激勵,學習性遊戲和遊戲性學習,如機智問答,猜謎語等,學生在課堂活躍起來,甚至考起老師,這樣效果就明顯不同了。 (5)建設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以達到活動育人的目的,如:開展智力競賽,演講比賽。組織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小創造小發明,小論文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參與一些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調整價值取向,熱愛科學知識。 (6)積極加強教師素質,任用有較強工作責任心的教師為班主任,深入紮實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形成團結的班風和向上的學風;改善教學設施,保證教學質量;完善學校的後勤工作,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免去後顧之憂,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 總之,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尊重孩子,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的發展。推薦閱讀:
※中科院報告提出中國發達四步走戰略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五集)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第一章
※淺析三種汽車貸款分期付款方式
※教你寫升職報告,讓你輕鬆升職